第372章 烽火连三月【求订阅月票】
第372章 烽火连三月【求订阅月票】
承泰元年在历史中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书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尤其是“黄巾起义”这个历史事件,可以说是整个华夏古代史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事件之一,在某些讨论哲学与政治的书籍当中,甚至将其称之为“红色火种”。
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年中,张角带领的黄巾军是历史中第一支真正的“农民起义军”,并且说这一次的起义标志着农民思想的觉醒。
这也是历史中第一次,农民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悍然发动的战争,但却绝对不是第一次。
这是前例,是先河。
是传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历史中将这一场战争列为了最为重要的战争之一。
当然了,有这样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张角”以及农民起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场农民起义发展到最后,已经不单单是一场为了获得生存而发动的战争了。
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一定的“神圣性”。
华夏的古代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人们总是能够从历史中挖掘出来很多信息。
在华夏古代的历史中,一共有五场载入史册,被称之为“血腥场”的战争,这五场战争的残酷性、意义性、乃至于神圣性都十分重大。
其一,刚于之战。
刚于之战的胜利,正是宣告了华夏九州大地即将进入“大一统时代”,它也昭示着秦国的彻底崛起,成为无人可以阻挡的霸主,这场战争更是秦统一的重要条件。
正是这一场战争,宣告了中原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秦国的脚步了。
其二,碎玉之战。
碎玉之战其实不能够说是一场战争,后世的人们通常将“秦燕之战”以及“秦汉之战”并称为碎玉之战,这两场战役也十分相似,都是护卫自己家国的战争,且都是拼了個你死我活。
前者几乎是将当时风头最盛的三显学之一的“墨家”给拼光了,后者则是葬送了大秦帝国。
而这两场战争当中所蕴含着的“正义性”也被后世所宣扬。
战争从来没有什么对错,只有利益和立场的不同而已。
其三,则是在黄巾起义后期出现的一场战争。
名为
“伐天之战”。
伐天之战更加残酷,甚至较之前两场战役,这一场战役死去的人更多,无数的人化作血海,甚至后世中有人曾经统计过黄巾军中那位接替“大贤良师”之“天公将军”位的新将领手上的人命后,发出了感慨。
这位手中的鲜血甚至比当年的“人屠”白起还要多。
这在历史中式极其罕见的。
而此时,这一切都还未曾发生。
张角起义之后,战火迅速席卷了天下,许多同样无法忍受的人、以及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野心家们开始蠢蠢欲动了,在试探了许多次之后,这些人正式站了出来。
比如幽州的公孙瓒,比如江东的孙权,再比如荆州的刘表.
所有人都在迅速的拉拢起来自己的势力,所有人都在拼命的发展自己,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长安城中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
没有人不想成为天子。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刘氏已经失去了天命,那么为什么不能够让我代替刘氏成为这个人呢?
当然了,这些野心家们也是会害怕的。
他们第一害怕陈氏。
第二害怕当年与陈氏约定了“金刀之盟”的高祖谶言。
昔年有王莽篡汉,但最后不还是被刘氏的人联手陈氏给浇灭了?哪怕最后王莽已经建立了全新的朝代,最后还是刘氏光复!
甚至
所有人都看过当年光武皇帝与那王莽的最后一战,天降陨石,将王莽所有的强大力量全都砸死
这样的事情,是凡俗之人能够做到的么?
刘氏的天命是否真的全数消失了?
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若是真的出现了,谁能扛得住?
一个个的疑问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所以这些人一直没有敢出面真正的“割据”,但当张角掀起了黄巾起义的时候,所有人才看清了一切。
“大汉气数已尽。”
这句话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变成了现实。
所以,这些野心家们一个个的就开始都冒出来了。
坐在观风亭中,陈朱楼将手中的鱼饵丢到这池塘中,而后转过头,望着站在自己身旁的那个壮汉有些无奈。
“董将军,我没有称霸的野心,你来投靠我又有什么作用呢?”
董卓只是憨厚的笑着,他的身旁那位中年文士倒是笑了笑,将自己心中的猜测说了出来:“王爷的确是没有什么争霸的野心,但王爷想要为这天下百姓谋一条生路,也想要就尽快的结束这战争不是么?”
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温和的笑意,他十分肯定的说道:“若是诩没有猜错的话,王爷也要为陈氏考虑。”
“那么,您最好的办法便是诈死。”
“当“陈朱楼”死了之后,您会以另外一个身份问世,而后去往黄巾军中,帮助这一群真正的代表了“天下苍生”的人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势力,甚至再次建立一个宏大的王朝。”
贾诩的声音中带着敬佩和恭敬,他只是看着站在那里,但身上的气势已然开始有些吓人的陈朱楼说道:“我与将军、西凉并没有别的什么恳求。”
“只是希望日后新朝建立了之后,西凉不再被人歧视,希望西凉真正的成为天下九州之一,成为新朝的一部分,而非是被人看不上的“边境蛮夷”。”
贾诩说的话十分诚恳。
而董卓也是在这个时候附和道:“是啊王爷,我们没有别的愿望,只是不愿意再做蛮夷了。”
他长叹一口气:“凉州的百姓也是大汉的百姓啊,可是这些年来,大汉的高层以及那些权贵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凉州子弟伤透了心。”
“既然乱世到来,大汉倾颓,又即将有新朝要降世,那么卓也想为西凉数十万子弟拼上性命。”
“唉——”陈朱楼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回过头,看着董卓以及贾诩说道:“也罢。”
“那你们便留下吧。”
他将手中的鱼饵丢到池塘中,顿时无数的鱼儿开始跳跃争抢。
陈朱楼毕竟是陈氏中人,哪怕陈氏不在乎这所谓的世家之名,他也有必要、在可以的时候,为陈氏的延续而谋算。
陈氏已经存在五百年了,那么再为陈氏谋划五百年,又能如何?
陈氏可以为了天下百姓而去奋力一搏,但在为了百姓奋力一搏的时候,为自己谋取些许好处,这是人之常情。
承泰二年,也是张角起义之后的第二年。
黄巾起义来势汹汹,再加上大汉对各地方的掌控的确是有些薄弱了,所以很快的起义军就占领了许多地方。
如今的天下便形成了三大势力平分秋色,中间夹杂着一些小势力的局面。
西域都护府、凉州、幽州、荆州这几个地方分别割裂,西域都护府倒和从前一样归属于西域都护管辖,西域都护从新汉建立后第四个皇帝起就几乎是独立的区域了,只是他们一直听从于大汉的管辖。
借着这次结汇,西域都护府本打算彻底脱离大汉的管辖,自立门户的,但一封从官渡城而来的书信却让西域都护停息了这一分动荡不安的心。
信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勿动,动则死。”
这五个字千里迢迢的从官渡城飞跃到了西域都护这里,直接将西域都护的所有计划都推翻了。
他知道,陈氏有这个实力。
一旦陈氏真的动手,那么如今天下不管是哪一方势力都会追随陈氏,先把他这个真正的判臣消灭。
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归属于大汉“西域都护”的不仅仅是原版中所涉及的那些地方,一部分中亚的国度、或者说大部分中亚国度在有陈氏的这个版本中,都归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
所以在大汉这些人的眼睛中,他们割据九州属于“自家事”,而你西域都护府若是想要割裂,那便是蛮夷想要分裂九州。
九州大地可以换一个天子,但绝对不能够容忍蛮夷将原本属于九州的土地割裂出去。
哪怕是刘氏宗族此时也会捏着鼻子忍下“曹贼”等人,继而精诚合作,在陈氏的指导下直接覆灭西域都护府的兵马,之后将西域暂且交由陈氏管辖,等到哪一日决出胜负了之后,再将西域都护从陈氏的手中接过来。
而凉州则是因为紧挨着西域都护府,所以一直同样被认为是“边境蛮夷”,但西凉与西域都护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西凉”虽然是蛮夷,但他们是“边境蛮夷”,与幽州是一个性质,属于自己人。
所以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暂时对凉州和幽州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这两个地方暂时割据也不过是暂时的罢了,等到他们将对方、以及那个突然冒出来的“黄巾军”解决了,那么这两个地方自然会归顺的。
所以幽州的公孙瓒以及暗中掌控凉州的董卓、乃至于荆州的刘表,他们也就没有特别在乎。
左右都是大汉的人。
或者说,不是他们不想在乎,而是他们暂时没有办法在乎了。
张角起义之后,迅速掌控了不少的郡县。
而曹操、刘备也不甘示弱,迅速控制着自己的势力开始吞并起来其余的“小势力”。
盘踞在武威、北地的从西凉逃窜出来的“马腾”等势力被刘备收复,而盘踞在扬州的江东孙氏、陆氏等联盟,则是被曹操赶到了交州苟延残喘。
等到了承泰三年的时候,天下的局势已经十分清晰了。
凉州董卓盘踞,但似乎并不想要参与进这一场“天命之争”,幽州的公孙瓒在将皇室刘虞赶走了之后,自己独占了幽州,他比之董卓多了几分野心,想要通过幽州南下,占据天下。
荆州的刘表虽然势力强悍,但却比不上刘备、曹操以及张角所掌控的“黄巾军”三方势力,所以荆州被蚕食了三分之一还要多,几乎损失了一半的领土。
交州,也就是交趾、百越之地,则是被苟延残喘的孙坚占据。
曹操与孙权的一战结束的非常快,甚至没有等到孙坚反应过来,曹操便直接带兵攻占了扬州的大部分地盘,甚至十分狠辣的将当地“世家”清洗了一遍。
陆氏、吕氏随着江东孙氏逃亡到了交州,占据了这一块不算太大的地盘。
天下果真三分了。
以刘汉皇室天子刘民为首,或者说是以皇叔刘备为首的“刘汉”势力占据了“并州”、“朔方州”、“左右扶风”、“司隶州”、益州的一部分、荆州的一部分。
而以刘汉皇室天子“刘协”为首,或者说是以大汉丞相曹操为首的“曹汉”势力则是占据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以及荆州的一部分。
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则是遍地开,但最重要的割据势力则是占据了“益州”的一部分,荆州的一部分、凉州的一部分、朔方州的一部分以及扬州的一部分。
如此便形成了张角割据黄巾军势力占据了大汉十三州的西边以及南边的一部分,而刘备则是占据了中央以及延伸出来的这一部分,而曹操则是占据了南北方沿海的这一带势力。
而三足鼎立标志性局面的形成,则正是三者瓜分荆州的战役。
当然了,此时的荆州还是由刘表所统辖,即便是三者瓜分了一部分的荆州,但荆州依旧被刘表所控制着大半。
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是张角还是刘备、曹操都不会容忍荆州的刘表继续占据着这样的一块庞大“肥肉”,三者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彻底瓜分刘表的势力。
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机会来的这么快。
承泰三年,冬。
长安
马超拿着一封信急匆匆的朝着丞相府的方向走去,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即便是看到路过的、令他讨厌的那个叫做“魏延”的男人,也没有让他的心情逊色分毫。
他冲入丞相署,看着正在忙碌的丞相府内吏——诸葛亮说道:“诸葛内吏,丞相呢?丞相呢?”
“荆州探子传来消息,刘表恐怕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