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0章 奔袭成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0章 奔袭成都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二月,桓温的伐蜀大军开至青衣(今四川名山北)。
    自去年十一月出兵,哪怕是趁敌不备,轻兵疾进,也足足走了三个月,期间攻克无数险阻,可见入蜀之艰难。
    桓熙清楚此战的成败,因此并没有过多干预桓温的决策,唯恐自己瞎掺和,改变了事情的结果。
    他更多时候都是旁听军议,而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然,在随父出征的三个月里,桓熙也有自己的收获,他在军事层面,接受桓温的言传身教,受益匪浅。
    桓温的军事才能称不上顶尖,在同时代的名将之中,与燕国宗室大将慕容霸(慕容垂)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当然,慕容霸十三岁从军,一生未尝败绩,能够被后人誉为十六国第一战神,又岂是泛泛之辈。
    至少在如今的江南,难以找到在军事才能上,能与桓温比肩之人。
    对于桓熙来说,父亲便是最好的老师。
    桓温对待自己的嫡长子,自然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但凡在行军布阵之时,桓熙有疑问之处,他总会耐心解答。
    而桓熙表现出来的悟性,同样也让桓温欣慰不已。
    成汉一方以李福、李权、昝坚三位将军领兵抵御晋军,李福、昝坚兵至合水(今四川彭山县府河与岷江交汇处)。
    汉军诸将请求在岷江以南布防,以逸待劳,但昝坚极力主张主动出击,渡过岷江,向犍为(今四川彭山县东)开进,迎战晋军。
    李福被昝坚说服,二人于是东出,却恰恰与晋军异道而行,三月,晋军抵达彭模(今四川彭山县东南)。
    桓温在彭模召开军议,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有将佐建议桓温兵分两路,齐头并进,先锋袁乔率先站出来反对道:
    “如今我军孤悬于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败则尸骨无存,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不如破釜沉舟,只带三日之粮,全军突进,以示决心,必可胜也1
    不得不说,袁乔此计可谓大胆,若是不能攻克成都,必然陷入弹尽粮绝,无以为继的险境。
    就在帅帐内议论之声嗡嗡作响之际,向来三缄其口的桓熙站出来力挺袁乔:
    “我军兵少,岂能分兵并进,父帅!孩儿以为,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可留下少量将士守卫辎重,大军奇袭成都。
    “李势见我等兵少,必然仓促出城迎战,若能一战破之,必能攻取成都,继而逼降蜀寇1
    袁乔向桓熙投去感激的目光,从最开始的江陵军议开始,桓熙在桓温麾下将佐意见相左之际,都与他不谋而合,也让袁乔生出知己之感。
    桓温见袁乔、桓熙都坚持奇袭成都,再无半分犹豫,当即力排众议,留参军孙盛、以及周抚之子周楚在彭模看守辎重,而他则率领主力,只带三日粮食,奔袭成都。
    益州,成都。
    “你说什么!晋军逼近京城!李福、昝坚他们是干什么吃的!何以未闻败绩,而放晋军过境,莫非晋人都生了翅膀,能够飞过来1
    国主李势听说消息,惶恐不已,他厉声喝道。
    通禀消息之人惊恐不已,只得道出实情:
    “二位将军迎击晋军,却走错了道路,如今正在犍为。”
    李势更是怒不可遏,西汉李广出塞迷路,那还能归咎于人生地不熟,但本土作战,李福、昝坚也能走错道路,实在让他气愤难平。
    事已至此,好在三路大军还有李权一路守卫京畿重地,李势赶忙派人传讯李权,命他阻击桓温。
    众人退去后,李势怒气难消,却有一名少女走进了偏殿,她年纪不大,才十四岁,生得花容月貌,有倾国之色,只见她劝慰道:
    “父皇无需担忧,晋军兵少,只需李福、昝坚二位将军领兵回援,必可逢凶化吉。”
    少女正是李势之女,成汉公主李媛。
    见到爱女,李势心中的烦躁也平息了许多,他叹息道:
    “只希望叔父能够为朕拦截晋人。”      李权是李福的父亲,也是李势的叔父。
    然而,前方很快传来战报,李权三战三败,已经被桓温突破了防线,晋军气势如虹,正向成都杀来。
    李势更为惊恐,他本要据城坚守,以待援军,但是祸不单行,前线又有噩耗传来。
    李福得知晋军奔袭成都,于是回军进攻彭模,彭模是晋军的辎重所在,李福此举自然是在围魏救赵,却被桓温部将孙盛、周楚击退。
    而昝坚在犍为没有等到晋军,仓促回师,半道得知桓温已经兵临成都城下,昝坚部众不战而溃。
    如今援军已经没了指望,城内人心惶惶,难以坚守,李势听从侍中冯孚建议,趁桓温兵少,集中成都兵力,出城迎战。
    两军在成都城外的笮桥决战,桓温亲临前线指挥,桓熙骑马与父亲并立。
    战况激烈,杀声震天,晋军虽然精锐,但毕竟兵少,汉军以众凌寡,一度占据了优势。
    “报!大帅,前方战事不利,龚参军战死1
    龚参军即为桓温幕府参军龚护,桓熙对他有印象,是个性情刚烈的中年汉子。
    追随桓温督战的将佐眼见战线正向本方推移,尽皆心生惧意,恰逢此时一支汉军的箭矢射到了桓温的马前。
    敌方箭矢能够射到本方主帅跟前,足见战场形势危急,此刻,就连桓温也有了退意。
    “传我帅令,击鼓退兵。”
    话音刚落,身旁的桓熙突然喝道:
    “不可!如今我军粮少兵寡,孤军深入,可谓有进无退!
    “今日退兵,必成溃军之势,伐蜀之役,也将功败垂成!
    “父帅!我们输不起!
    “此前汉军接连失败,今日不过是一股作气罢了,只要能够抵御住他们的进攻,其众必溃!
    “狭路相逢勇者胜!还请父亲下令击进鼓,激励前军士气1
    桓温闻言,一咬牙,大喊道:
    “进鼓!擂进鼓1
    桓熙来不及高兴,连忙翻身下马。
    他担心鼓吏在惊慌之下,忙中出错,将进鼓击成退鼓,索性一把抢过鼓吏手中的鼓槌,施展浑身力气,擂响进鼓。
    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袁乔听得进鼓的鼓点,趁势激励将士奋勇作战,汉军不能突破晋军的阵型,果然士气转弱,进而衰竭,晋军得以在城外大破汉军。
    鼓吏目瞪口呆的注视着战场上形势逆转,而此时,早已力竭的桓熙将鼓槌交还给了鼓吏。
    原本这场大战,应该是鼓吏忙中出错,将退鼓击成进鼓,使得晋军反败为胜。
    桓熙并非有意要抢鼓吏的风头,而是在救他。
    毕竟,此风不可长,若是嘉奖了鼓吏,谁知道下次大战,还会不会有人自作主张,不遵桓温的帅令,而桓温今后还将如何领兵。
    如果交由桓熙来处置,必然斩杀鼓吏,以明军法,同时厚赐其家人,才能算作赏罚分明。
    关于李夫人,有李势之女、李势之妹两种说法,至于姓名,则是杜撰。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