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兴兵伐蜀
第9章 兴兵伐蜀
谢道韫离开后,桓熙并没有像失了魂一般,反而是心无旁骛的投入到了幕府的工作当中,协助其父桓温整军备战。
永和二年,即公元346年,十月,初冬时节,蜀中爆发内乱。
成汉宗室,太保李奕自晋寿起兵反叛,因国主李势无道,响应之人足有数万之众。
此时,桓温坐镇江陵已经一年有余,得知蜀中生乱,桓温认为伐蜀的时机已经成熟,急令其谋主,江夏相袁乔前来商议。
江陵,安西将军府。
当桓温向众人道出自己伐蜀之意,江陵将佐皆以为不可,认为李奕叛乱,虽然声势浩大,但难以成事。
又担心后赵袭扰荆州,纷纷劝说桓温不可轻易出兵。
唯独桓熙与袁乔表态支持,桓熙正色道:
“如今羯贼强而蜀寇弱,当先易后难,取蜀中之财富,用于北伐。
“诸公忧心后赵袭扰,但伐蜀之兵,在精不在多,留下部分将士,依托长江之险,足以抵御来犯之敌。
“诚然,李奕不足以成事,但其登高一呼,国内应者云集,可见人心向背。
“机不可失,还请父亲莫要迟疑1
江夏令袁乔附和道:
“桓主薄所言极是,主公无需调动大军,只需挑选精锐万人,轻兵疾进,待蜀寇发现之时,我军已然通过险隘,可一战而灭其国也。
“蜀地富饶、户口繁庶,诸葛武侯用之以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于国大利。
“若弃之不顾,使其盘踞上游,早晚必会心腹大患1
桓温早有伐蜀之意,如今得到桓熙与袁乔的支持,当即下令,以袁乔为先锋,亲领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等人,率一万精兵西征。
其子桓熙主动请缨,被桓温留在身边作为参预军事,并不统领部众。
桓温又以长史范汪留守江陵,督梁州四郡诸军事。
范汪本是庾亮的书佐,侍奉庾亮十余年,在庾亮死后,又为庾翼属官,桓温镇守荆州之后,将他留在幕府担任长史。
桓温虽然向朝廷上表,通报此事,但兵贵神速,他显然是等不及朝廷的答复,在奏表送出的次日,就将发兵。
十一月的江陵,正值寒冬,城外尽是送别的人群。
司马兴男泪眼婆娑的看着长子,埋怨道:
“兵事凶险,你为何偏要跟着去。”
桓熙为母亲抹去泪水,说道:
“有事,弟子服其劳,此为孝悌。
“父亲在前线奋战,我又怎可在后方坐享其成。”
司马兴男知道说不过他,遂与桓温叮嘱道:
“将军可要替我照看好熙儿。”
大庭广众之下,她还是给桓温留了面子,搁在平时,那都是直呼老奴。
桓温笑着宽慰道:
“熙儿跟在我的身边,哪里来的危险。”
桓熙很有眼色的离开,不打扰他们夫妻话别,他将二弟桓济唤至身边,交代道:
“我与父亲不在的时候,你可不许惹母亲生气,休要顽皮,好生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桓济连连点头。
军号吹响,袁乔领两千精兵为前锋先行,桓温自将八千之众后继,浩浩荡荡的离开江陵,向西进发。
当桓温伐蜀的奏表送达建康,举朝震惊。 大臣们都认为蜀地险远,而桓温以一万之众,孤军深入,必然凶多吉少。
就连谢道韫听说桓熙随父出征,也不由为他担心。
建康,乌衣巷,张府凉亭。
谢道韫应此前张彤云之邀,来到府上与她对奕。
论棋力,谢道韫更胜张彤云一筹,可今天却是昏招频出。
“令姜何以心不在焉?”
张彤云执棋落下一子,疑惑道。
谢道韫投子认输,摇头道:
“小妹今日身体不适,不能与姐姐弈棋,还请姐姐见谅。”
说罢,谢道韫起身告辞,张彤云以为她是来了月事,倒也没有追问缘由。
虽然舆论对于桓温伐蜀并不看好,却也有人认为他定能成功,便是此前怂恿会稽王司马昱外镇,或者让他自己镇守荆州的刘惔。
在庾翼死后,桓温镇守荆州,而刘惔则顶替庾翼长子庾方之,为义成太守,督沔中诸军事。
有人疑惑为何刘惔笃定桓温能够成功,刘惔却道:
“过去我与桓温博戏,他没有十足把握,不会出手,由此知之,我只担心桓温灭蜀,必将以此专制朝廷。”
众人对此不以为然。
再说桓温,出兵不久,蜀中突然传来噩耗,李奕之乱已经平定。
原来是李奕领军进攻成都,单骑夺门,却被守门的士兵所射杀,其众溃散。
桓温本就是趁成汉国中生乱而出兵,如今李奕之乱戏剧性的结束,有将佐见状,以为成汉气运未绝,不由打起了退堂鼓。
桓温见状,为了激励军中士气,准备召集将佐,卜卦预测吉凶。
他早已与卜者打好招呼,定然会得到吉兆,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哪知,将佐齐聚帅帐之时,卜者尚未烧烤龟壳,就被桓熙一把夺了过去。
他对众人痛陈道:
“世人皆知我等伐蜀,若是不发一矢而退兵,岂不是要为天下人所耻笑!
“桓熙宁死,也不愿背负怯弱之名!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天命在晋,岂为蜀寇所有!
“李势昏聩,李奕之败,于成国而言,是祸非福,怎能说是蜀寇气运未绝!
“我还担心李奕取代庸主,励精图治,为我荆州之大敌1
说罢,桓熙将龟壳砸在地上,一脚踩烂,看得卜者老脸抽搐,心疼不已。
军中将佐无法反驳,桓温见状,抽出佩刀,对众人说道:
“我意已决,再敢出言退兵,乱我军心者,有如此案1
说着,一刀斩落,切去桌案一角。
这一幕看得桓熙心惊肉跳,唯恐桓温的佩刀不够锋利。
若是斩不断桌角,那可就闹笑话了。
自此,伐蜀的晋军终于上下齐心,再也没有人敢劝说桓温退兵。
当晋军轻兵疾进,成汉君臣来不及反应,使得晋军得以在奋战过后,通过险隘,深入蜀中。
消息传至成都,国主李势惊恐不已,急令右卫将军李福、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领兵阻击晋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