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1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公案 作者:大风刮过

    分卷阅读115

    并非托大。我外祖家是大碗村的,跟焦家是旧邻。焦老二把那棺材挖出来的时候,我就在跟前看来着。说来是同光年间的事了。那时老汉还是个小后生。焦家当年在村里算个大户,焦二生来就是个瘸子,干不动力气活,只有个哥哥。”

    焦二是续弦生的,待其父死后,他哥嫂将他告上县里,说他生时,其父已年过花甲,可能不是亲生,长得也不像焦家人,说不定就是他娘和路过的马贩子私通怀的。拿这个借口把他赶出家门,一分钱也不给他。

    焦二娶的媳妇娘家也没什么钱,丈人丈母娘均都过世,无房无地,身体残缺,又不能到城里做工。村长可怜他,便将村学名下的几亩地着他耕种,给他些钱。焦二娘子去城里做零工,过了几年,攒了些钱。村头野树林旁有两三间破屋,无主亦无人住,被官府收归,村长就向县里说情,请县里将这几间屋卖给焦二容身。

    焦二有了住的地方,十分欣喜,扎茅草将屋顶修了,那屋后本有口枯井,焦二想把井再挖开,好吃水。

    “谁知道,怎么往下挖,那井都不出水,再挖着挖着,挖出了一口石棺。”

    石棺通体玄色,夹着一丝一丝云絮一样的纹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石头。就着那云一样的石纹,还雕刻着殿阁、仙鹤等等。

    “焦二吓得不轻,去跟村里说,让村里拿主意。”

    张屏道:“焦二自己将这石棺从井中拉出的?”

    老者摇头:“当然不是,他当时就挖出了一个棺材头,村里让几个劳力一起挖,才把拿棺材整个抬出来。焦二吓着了,想让村里抬走,但大碗村几个大姓看这棺材厉害,都不敢让放自家祠堂里。大碗村有个姚老拐,懂些门道,说最好别挪动,还是搁在原地。我当时跟着去看了,就在焦二家门前搭了个棚子,把棺材放在那里。闹得可大,我们葫芦村有不少人也来看。”

    大碗村的村长把这事报给乡里,乡里也来了人,觉得棺有些神道,又从县里请了个先生来断。

    “那先生看了说,棺材首尾刻得几个纹路是字,棺材头上的字是遇者开,棺材尾的字是见者拜,得把这个棺打开。”

    村里便先找几个法师念了念经,择一吉日吉时,将石棺打开。石棺里面躺着一个老妇,鬓发银白,肤如少女,面容若生。身穿缎袄罗裙,手腕上戴着玉镯金钏,满头珠翠。

    “看着跟活人睡着一样,谁都不敢乱动。棺材盖上还写着几句诗,说本是神仙什么的,下凡历劫,更神的是,连焦二挖出这个棺材的事都写了。村里活过一百多岁的,都说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张屏道:“字是大是小?何等字体?墨写还是刻成?”

    老叟道:“红的,弯弯曲曲,和棺材上的字一样。那先生说是丹砂写的。这位姥姥本是天上神仙,托胎凡世,遗仙蜕于地下。这回是跟焦二有缘,由他挖出,好让世人瞻仰供奉。”

    大碗村又再择一黄道吉日,请法师做法事,将姥姥送到山上入葬。

    张屏问:“为何是山上?”

    他在道观中长大,知道些风水门道。墓葬的一大禁忌,就是葬在孤独山头。

    老叟道:“姥姥自己选的。”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说完这句话,老叟停顿了一下。

    这一段,是多年来,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说到这个关键之处,他很自然地要小卖个关子,等着张屏急不可耐地追问。

    但是……老叟望着这个小年轻凉白开一样的脸……

    以及,其有些放空的眼神……

    这是,走神了?

    幸而,张屏在老叟心中一沉一黯的瞬间,目光闪了闪,重新凝聚起关注,发出了一个音:“哦?”

    老叟在失落中下坠的心被及时地提了回来,在张屏关注的视线中,自斟了一杯茶,咂了一口,捋一捋胡须,方才道:“此事说来,更是蹊跷。大碗村外有几处地方风水上佳,本想将姥姥请葬入土。哪知道许多劳力一起抬那棺材,都死活抬不动。吓得又是请法师诵经,又是上香。”

    焦二觉得,可能姥姥就喜欢他家这个地方,反正挖出了棺材,他也不敢住了,就让给姥姥,不多打扰她老人家便罢。

    可县里的先生说,姥姥既择定焦二将她挖出,必是早有安排。村里那个地方,不合她老人家意,她不爱去。于是起坛扶乩,请她老人家亲自示下。

    然而,左请右请,甚至让焦二上去请,始终请到的都是乱乩,县中先生方又恍然想到,可能是姥姥嫌弃众人不洁,不肯降临。便先找了两个女童扶乩,依然不成。没奈何又找了两个男童,不曾想竟然请出了乩。

    “当时老朽就在旁边,亲眼见炉中香烟齐齐往一个地方飘,跟着乩便动起来!”

    扶乩的两个娃娃,都是村里孩子,皆不识字,砂上却明明白白写出了几行字——

    坐山高,观水长,云外松下妙玄藏;座下虔许勤善功,自有福报世无双。

    “老朽打小不喜欢念书,诗啊词啊更是不往脑子里去。但奇了,就这几句话,我那回看过后,一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字绝不带记岔的。便是拿刀刻到心里,也只能记这么清了。”

    这回张屏的目光倒很专注,点点头:“嗯。”

    老叟尚较满意,再呷一口茶,继续讲述。

    县里来的那先生和几位法师一道将这几句乩诗解读了一下,推测姥姥是要在山上,还得是峰顶有大松树的山。

    村人便想到,村外的大包子山顶上就有几棵老松树。然后众人又恍然发现,炉中供香清烟飘的方向正是指往大包子山的所在。

    焦二更道出,姥姥的石棺被挖出时,棺材头亦是朝着大包子山的方位。

    原来姥姥早有暗示,只是众人愚痴,不曾领悟。

    大碗村便在做完法事后,将姥姥的石棺恭送上大包子山安葬。这般神异,连县里乡里的都来了人。这回姥姥的石棺轻轻松松便被抬动了。几个抬棺的后生上了山亦不觉得累。

    安葬下姥姥后,众人觉得,再管大包子山叫大包子山显得对姥姥不太恭敬了。以前乃因这个山圆墩墩的,长得像个包子,故如此称呼。如今山顶安葬了姥姥,难道要把姥姥算作包子的顶褶?或是小笼包的近亲烧卖脑袋上的那颗青豌豆?

    太不恭敬了。

    于是附近村民先都改口称此山为姥姥山。待谢知县上任后,才又把山名改成寿念山。

    张屏听老叟讲述完毕,脸上又浮现些许沉思之色。老叟将之看做意犹未尽,甚是欣慰。

    张屏再吃了一碗茶,辞别老叟,骑马径往慈寿村去。

    石棺被挖出的地方十分好找。像张

    分卷阅读11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