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38章 统一思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回到燕京城中,已经临近年底。看着在梁山泊治下重新变得稳定、并且在年底刺激下越来越繁荣的燕京城,朱武不由感慨,这一年变化之大:
    “北伐燕云,收复燕京。”
    “割据一方,自成藩镇。”
    “梁山泊自此以后,真正要开始角逐天下了!”
    “不知头领士卒,有没有做好准备?”
    从山东来到燕京,梁山泊最大的变化,绝不仅仅是换了地方。而是自此以后,梁山泊要以燕京为中心,争夺整个天下。
    这其中的变化,连朱武都花了几个月才能适应,梁山泊头领士卒,大部分都没有转变过来:
    “从贼寇成为官兵,又从接受招安转向自立藩镇,梁山泊大部分头领,都没有转变心态。”
    “必须统一思想,为夺取天下做准备!”
    在周围巡视了一遭,朱武不止一次看到各地的乱象,以至于不得不亲自插手,整顿这些地方。
    这样一个过程中,朱武发现许多梁山泊头领和士卒都没有认识到梁山泊的转变,没有认识到梁山泊的目的,已转向争霸天下。
    正因为此,朱武在返回燕京的路上,已经吩咐各地没有紧要任务的将领返回燕京,在论功行赏的同时,统一众人思想:
    “事情到了这一步,许多东西已经无法掩盖、也不需要遮遮掩掩了。”
    “应该光明正大地进行宣传,让梁山泊将士都知道,我们是有机会自立一方、甚至夺取天下的。”
    “激发他们的建功立业之心,让他们做出选择!”
    心知有些头领心怀宋室,朱武以前在招降他们时,也是以招安为口号,取得这些人的投靠。
    眼看如今的梁山泊和朝廷越走越远,这些头领忧虑的同时,对梁山泊如今的做法是有些不满的。朱武这次将他们召回燕京,除了要打消他们的忧虑外,就是要和他们开诚布公,改变他们想法。
    这种想法并没有隐瞒,梁山泊许多头领,对此也有耳闻。那些对宋室没有想法的头领还没什么,一些内心仍怀着尽忠报国念头的头领,在听说朱武回到燕京后,纷纷以各种名义前来拜访,试图劝朱武改变想法,重新效忠朝廷。
    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头领也纷纷前来拜访,和朱武这个一向以义气示人的首领,推心置腹交流。
    对此有所预料,朱武在回京后也专门抽出时间接待这些头领。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第一个拜访的头领不是别人,而是在他身边、负责神机营亲卫队的徐宁:
    “徐某跟随将军一路走来,对将军的志向早已尽知。”
    “值此英雄奋起之机,徐某本该在将军左右,警戒防备小人。”
    “但是徐某曾做过金枪班教师,再做亲卫队长,实在惹人非议。”
    “情愿外出领兵,为将军大业出力!”
    向朱武诉说自己的想法,徐宁以自己做过金枪班教师、为皇帝做过亲卫为由,认为自己不应该继续待在朱武身边,以免惹人非议。
    对此极为惊讶,朱武道:
    “徐兄弟这是什么话?”
    “我若不相信徐兄,会把你留在神机营、负责亲卫队吗?”
    “徐兄是忠义之人,我信得过徐兄,些许非议之声,不用理会他们!”
    徐宁闻言苦笑,既感激朱武的信任,又觉得自己实在不称职,仍旧执意求去:
    “将军信任之心,徐某如何不知。”
    “但是徐某从金枪班教师到梁山泊落草,在外人看来已经有了污点。”
    “再做将军亲卫,实在惹人非议。”
    “如今亲卫队训练方法已经完善,焦挺兄弟做的也比我要更好。”
    “徐某再留下来,实在毫无意义。”
    “再说……”
    顿了一顿,徐宁突然跪地,向朱武郑重恳求道:
    “值此建功立业之时,徐某实在不甘心只能作为亲卫。”
    “愿为将军领兵,为将来征战出力!”
    听出徐宁的想法,又从他脸上看到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朱武叹息一声,知道徐宁的外放已经不可避免,向徐宁道:
    “你的心思我明白了,来日调整之时,就让你去带兵。”
    “希望你能够一展所学,不负我的信任!”
    答应将徐宁外放,又吩咐他将神机营的事务和焦挺、吕方、郭盛交接,等待新的差遣。
    徐宁欢喜退下,朱武在思考怎么安排他的职司时,一个在朱武预料之外的人,同样前来拜访。
    听到一直在训练处的花荣请求去永平府帮助宋江,对这种事极为忌讳的朱武没有像对待徐宁时一口答应,反而皱着眉头,向花荣道:
    “宋江兄弟前些日子便请求我把你调过去,但我担心你走了之后训练处无人主持,便没有答应宋江兄弟。”
    “如今你主动要求前去帮助,是受宋江兄弟邀请,情面上抹不开吗?”
    “若是这样,我亲自去信一封,向宋江兄弟说明其中原委!”
    闻言摇了摇头,花荣向朱武道:
    “宋江哥哥虽然曾邀请我,但我当时正在奉将军命令训练新兵,自然没有同意。”
    “如今之所以主动外放,是因为我听人说,将军要割据一方,然后伐宋称帝?”
    “将军能否回答,这件事是否为真!”
    知道这件事瞒不过,朱武点了点头,大大方方地道:
    “梁山泊实力太强,早已被朝廷忌讳。”
    “我不愿把兄弟们分开、更不愿让兄弟们无故送命,这种消去朝廷忌讳的方法,朱某绝不肯为。”
    “剩下的便只有割据自立一途,让兄弟们有个归宿。”
    “至于是否伐宋,要看将来实力!”
    确认朱武想法,花荣不由默然。虽然他不是没有想过如何劝朱武改变心意,但是在听到朱武说的朝廷猜忌后,却再也说不出来。
    诚如朱武所说,梁山泊的实力早已惹来朝廷忌讳,如果在消灭北辽后仍旧服从朝廷,不是被分化瓦解、就是在征战中送掉性命。梁山泊实力太强,早已不是朝廷能容下去。
    如此一来,朱武即使是为了自保,也应该割据自立。来日梁山泊的实力若是超过大宋,他自然能顺理成章地伐宋称帝。
    想明白这点之后,花荣知道这件事已经难以挽回,向朱武道:
    “将军和花荣是结义兄弟,又是梁山泊的首领。将军定下的方略,花荣不敢有为。”
    “但是花荣的父亲是大宋功臣,让花荣前去伐宋,花荣实不愿为。”
    “正好宋江哥哥那里需要,花荣也不愿夹在中间为难。恳请将军允许,让花荣帮助宋江哥哥抵挡金兵进犯。”
    再次向朱武请求,要去帮助宋江。
    听到了花荣的想法,朱武知道他既不愿和自己决裂违背兄弟义气,也不想违背忠君之心,参与将来伐宋。所以才选择去守边,抵挡金兵进犯。
    分析其中利弊,朱武虽然对花荣不愿意完全效忠自己有些不满,但是对他的做法,却并不十分反感:
    “虽然花荣这样不是完全向我效忠,但是抵挡金兵进犯,也同样是在为我出力。”
    “来日南下伐宋时,本就要安排不少人留守,可以把这类人挑出来,守卫长城防线。”
    有了这个决定,朱武向花荣道:
    “花兄弟如此直抒胸臆,为兄心中甚慰。”
    “既然你不愿违背忠义之心,为兄怎会强求?”
    “不知有多少人和花兄弟想法一样,我可以把你们都留下来,不去参与伐宋。”
    听到朱武没有因此怪罪,花荣极为欢喜,向朱武道:
    “关胜兄弟同样不愿违背忠义,呼延灼兄弟和宣赞兄弟担心家人亲戚受牵连,同样不愿伐宋,要向将军进谏!”
    有些意外、有些欣喜,朱武向花荣道:
    “其他人呢?”
    “除了你们几个外,其他人都愿意伐宋,没有丝毫反对?”
    花荣想了一下,有些黯然地道:
    “其他头领的想法花荣不知,但是除了关胜、呼延灼、宣赞三位兄弟之外,其他人都没有流露过不愿伐宋之意。”
    “其实,以梁山泊的实力,伐宋当势如破竹,许多头领心里,都在想建功立业呢!”
    向朱武透露了这些人的想法,朱武意外的同时,感到极为欣喜。本来他还担心方向转变过大会让一些人转不过来,没想到那些头领,比他还要想建功立业:
    “看来我平时宣扬的建功立业想法,已经在梁山泊头领中深入人心。”
    “这些人平时嘴上说着忠义,但是在看到有建功立业、成为开国功臣的可能后,比谁都要积极。”
    “罗真人曾说梁山泊‘忠心者少,义气者稀’,此言果然不虚!”
    心中既是高兴,又有一些警醒,朱武知道梁山泊那些平日里喊着忠义的,未必有多少忠心义气。反而是花荣、关胜这样真正践行忠义二字的,才是罕见之人:
    “都是落草为寇的人,哪有多少忠义?”
    “嘴上喊喊罢了,可不能忽悠住自己!”
    自嘲一笑,朱武直到这时,才明白梁山泊大部分头领的真正想法,知道除了一些头领有坚定的信念外,其余大多数头领,都是随波逐流、注重实利之人:
    “这样也好,只要我不吝啬官位爵位,这些人就会忠心我。”
    “不必想东想西,顾忌兄弟义气!”
    确定了他们的想法,朱武先是和关胜、呼延灼、宣赞等人交谈一番,又和卢俊义、鲁智深、武松等人推心置腹交流。在摸清楚这些人想法后,朱武将聚集在燕京的头领召集起来,奖赏北伐功劳,商议前途问题:
    “自从政和四年、道历三千八百一十一年梁山泊立寨以来,到今年宣和四年、道历三千八百一十九年,梁山泊建立已有九年。”
    “九年来,梁山泊从一个不足千人的山寨,发展到现在雄踞燕京、在山东也有数州根据地的大势力。隶属于梁山泊的士卒,更是近三十万。”
    “如此实力,已经不可能被大宋朝廷容忍,梁山泊唯有割据自立、自成藩镇一途。”
    “朱某身为首领,愿意和众兄弟同心协力,继续壮大梁山!”
    被朱武的言语所惊,梁山泊众位头领,却并没有意外。占据燕京之后,朱武在这里的所作所为,无疑都表明了他的想法,梁山泊众位头领,都有心理准备。
    是以,在朱武直抒胸臆之后,除了花荣、关胜等人有些黯然之外,其余众位头领,俱是纷纷叫好。梁山泊用九年时间就发展出三十万兵力,而且把北辽灭掉,雄踞燕京等地。众头领都相信在朱武的带领下,梁山泊的实力会越来越强,直到挥师南下,夺取大宋江山。
    至此,朱武在内部统一了目标,以夺取天下为目标,暂时割据自立。
    在这样一个目标下,朱武开始对梁山泊的制度,更进一步调整,打算把原本用于梁山泊的制度,和当前的官制对接。
    只是,在这之前,朱武需要把花荣、关胜、呼延灼、宣赞这四个不愿伐宋的头领调到北方,驻守长城一线:
    “关胜本就在蓟州驻扎,作为第二道防线。他的性格傲慢,容易发生疏漏,不适合在最前线防守,适合后方支援。”
    “由他在蓟州驻扎,即使最前线被攻破,也有可能挽回。蓟州以东的防御,可以交给他和宋江。”
    “至于花荣,他多次向我请求去帮宋江,宋江也来信让花荣帮忙。可以让他去接替张清,驻守松亭关一带。他的训练处处长一职可以由徐宁代替,负责新兵训练。”
    “至于呼延灼,可以和董平对调,同样安排在山海关。”
    “宣赞则可以接替栾廷玉,负责蓟州北面的长城防线。有关胜在后面照看,应该不致出错。”
    “这样张清、栾廷玉就调了出来,可以再组建两个混成旅,作为机动兵力。”
    “他们两人的调动,还有董平和呼延灼的对调,都可以作为试验。看看将领调整后,各师旅的反应。”
    “希望一切顺利,不要影响战力!”
    将各种因素计算在内,朱武决定乘这次机会进行调整。让麾下各支军队,更加如臂指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