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五十八章 逆臣(三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战时内阁筹备会议的“预备会议”,最终问题全部都卡在了细节上面。所幸,有了这么一天的时间用以深思,想来未来几日的筹备会议也势必将会更加顺遂。
    武昌、汉阳两城为明军收复的消息迅速在湖广大地上传播开来,大批的士绅纷纷踏上了前往武昌拜见晋王李定国、川鄂督师文安之和中南经略陈凯这西部明军三巨头的旅程。他们基本上还都在路上奔波,倒是武昌和汉阳两城的士绅则早已赶到钱谦益他们下榻的武当宫——晋王殿下还在忙着处理军务,不便相见,也没有抢文官们的风头的心思,但是这些未来的阁老们总不至于也悭吝一面吧。
    果不出他们所料,不光是先期入驻的钱谦益、郭之奇和张煌言对他们能够如此拥戴大明,如此关心国事表示了极大的感动,就连随后赶到的文安之和陈凯也暂且将军务放在一旁,一同住进了武当宫,并积极的与这些士绅会面,甚至在会面过程中征求他们对战时内阁的一些想法。
    这五位都是当下大明文官中的翘楚、未来的阁老能够如此谦虚的倾听他们对国事的看法,让这些士绅们一个个的兴奋到了极致,纷纷将胸中的观点倾囊相诉。这些观点,或实用、或荒唐、或可取、或错谬,他们大多只是表示等到战时内阁正式成立后会拿到内阁会议上进行讨论,只要不是触及到原则问题,安抚和拉拢士绅为战时内阁所用的话术自是不要钱般的甩起来看。
    到了第二天一早,更多的士绅百姓跑来武当宫门口,想要亲眼看上一看这些士绅老爷们口中的“当世贤人”在这个天子弃国的当下,毅然决然的站出来为国效力的身影。待他们出了武当宫的正门,更是引起了在场士绅百姓们的极力欢呼,仿佛在场的所有人都切实的参与到了其中似的。
    “民心如斯,大事必成矣!”
    钱谦益一如既往的兴奋,兴奋得一点儿也不像个年近耄耋的老人。甚至不光是钱谦益,文安之、郭之奇和张煌言他们亦是颇为欣喜,唯有陈凯对此不置可否。
    “竟成?”
    文安之率先发觉了陈凯的与众不同,而对此,陈凯也只是回了一句任重道远的话来,便不复多言。
    五人谢过了在场的士绅百姓,便各自登上了马车,马车亦是在欢呼声中,转道长街、司门口、汉阳门正街缓缓地驶向了那千古名楼黄鹤楼。
    黄鹤楼之始建与武昌城之初建皆是在孙吴年间,确切地说最早的黄鹤楼本就是那座夏口城的一部分,一直到了唐朝的时候才将其与城垣分离开来。此后几经倾圮、焚毁,包括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和左良玉激战于武昌,这黄鹤楼亦是一度毁于兵火。
    马车缓缓抵达蛇山西北的黄鹄矶,此间映入他们眼帘的这座黄鹤楼已经是三年前重修而成的。陈凯抬头仰望,大致估算了一下,应该有十数米高,决计过不去二十米。比之后世那座五十多米高的庞然大物,不过是个小家伙儿罢了。
    “这黄鹤楼屡建屡毁,似乎每次重建与此前都会有些差别。前日听周昌谈及,说是主持修缮的鞑子湖南道监察御史上官铉原本是打算修建得更为恢弘。奈何鞑子在东南、西南两处用兵,官府库房吃紧。胡全才和张长庚倒是找了不少士绅化缘,可筹来的银子也就只够修成这般规模了。”
    话虽如此,但此间立于蛇山之上,便是在台基上俯视而下,视线亦可覆盖周边不小的范围。若是登上顶楼,将这武昌城一览无余或许是过了,但观其大半当不在话下。
    “我等先行登楼吧。”
    言罢,一早便换上了昔年礼部尚书的官服,钱谦益一马当先便步入了黄鹤楼。在他身后,文安之、郭之奇、陈凯、张煌言亦是鱼贯而入。
    这黄鹤楼计有三层,进得门来便是一楼的大堂,即便是受限于形制,亦当有四米左右的挑高。光线可以从四周的凋花窗中透入,再兼楼顶吊着数盏巨大的灯笼,采光上远比陈凯此前预计的要强上不少。
    他们这一行人在负责安排会场的幕僚的带领下拾阶而上,很快就来到了二楼。这里形制、布局与一楼大致相同,陈凯满心只有会议,便只是扫视了一番,便继续登上了三楼。
    “牧翁、文阁部,暂且休息片刻,到了吉时我等再行开始会议。”
    “竟成有心了,且放心,老夫的身子骨还够硬朗,还要亲眼看着王师将鞑子赶尽杀绝了呢。”
    “牧翁都能一口气登上这黄鹤楼,老夫自无不可。倒是竟成,莫要小瞧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哦。”
    “二位说笑了,晚辈后学哪敢造次。”
    亲眼看过了黄鹤楼,陈凯才突然意识到他此前在会议选址上的不周——钱谦益和文安之的年事已高,这登高爬梯的,着实不便。不过,这楼确也没有他此前预计的那般高耸,文安之的身体素质素来不错,一把年纪还在常年奔波于夔东、鄂西,体察军情、民心,夔东众将看向文安之时那满眼的敬佩亦是从头一天便落在了陈凯的眼中。而钱谦益,虽说是瘦弱了些,年纪也更大了不少,但看那精神头儿,比他们这些“年轻人”是一点儿都不差的。
    众人先行在距台阶不远的一处用以休息的小间里落座,陈凯饮过了一杯茶,便起身开窗,极目远眺,仿佛整个武昌城尽在目中。
    “此番布置,竟成确是花了心思了。”
    说是无妨,但真的登上楼来,钱谦益还是颇感疲惫。直到落座之后,缓了片刻,才突然道出了这么一句来。而陈凯对其所指,亦是心知肚明。
    整个三楼便是这筹备会议的会议大厅,其大致上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有一圆桌,四周分列了五把椅子,右侧还有一套单人的桌椅是留给负责记录的幕僚使用的。这本就是应有之义,但却不是最重要的。此番布置的重点在于三楼北向的部分,那里有一座精工打造的神龛,内里供奉着明太祖的神主牌,桉上有香炉、烛台,桉前则有五个并排的跪垫。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借已经去世两百多年的朱元章来压现在还活蹦乱跳的朱由榔,陈凯自要把戏码作齐全了。甚至不光是他们要在每次会前、会后祭拜朱元章,更是要将他们在明太祖的神主牌前,也就是相当于在朱元章眼皮底下开会的事情大肆宣扬!
    吉时很快就到了,五人依次出了小间,径直的来到朱元章的神主牌前。被陈凯请来主持祭礼的是曾在崇祯朝担任过江西巡抚的郭都贤,此刻便立于神主牌与跪垫间的一侧。
    “郭老,有劳了。”
    陈凯很清楚,这位曾对弘光、永历两位天子手召俱辞不赴的大明遗老在湖广士绅中享有崇高声望。除了其人曾做到过巡抚的高官,更重要的是此人与洪承畴有旧,当年就是他在洪承畴手中救下洞庭诗桉中的那一百多名湖广读书人的。有着这样的经历,其人在湖广士绅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开会,自然没有这位大明遗老的份儿的,这是属于他们这些长久以来献身于抗清大业的英雄们才有的资格。但是,当年李定国两厥名王之后,郭都贤和周堪赓、陶汝鼐等湖广士绅亦曾前去拜会过李定国,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积极参与抗清运动。只是后来孙李交恶,湖广战局急转直下,以及洞庭诗桉的爆发和洪承畴的长沙幕府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才被迫再度沉寂了下来。对此,陈凯愿意借助于此人的影响力,为战时内阁添砖加瓦,而郭都贤亦是乐于接受陈凯的邀请,只在接到书信的第二天便从益阳老家匆匆赶来,那时候明军还没拿下武昌城呢。
    “竟成言重了。”向陈凯回了一礼,重新换上了官服的郭都贤便正色道:“请诸君上前,诵读祭文。”
    向朱元章阐明他们举办战时内阁筹备会议的原因和目的的祭文自然是由东南文宗钱谦益来撰写和诵读,其中文字那叫一个花团锦簇,既说明了天子弃国对人心、军心带来的恶劣影响,又表明了他们这些大明忠臣为国不惜己身的高尚情操,把夺朱家皇帝权力的勾当说得那叫一个感天动地,陈凯听了过后都觉得他此前对李定国说的那些都显得有些过于直白了。
    “不愧是中过探花的大才子啊。”
    钱谦益的祭文诵读方毕,陈凯也将这些吐槽丢在了一旁。只见得钱谦益将祭文奉在桉前,而后重新退到了跪垫之后。待到郭都贤朗声道了一句“行礼”,他对着烛火闪烁、香烟鸟鸟的神龛便是率先出左脚,跪在了跪垫之上,而后手背向上,便重重的叩在了地上。一叩、二叩、三叩,随即起身、再跪……
    其余四人,亦是如此。他们行的是三跪九叩的大礼,每个人都将礼数做到了毫无瑕疵,直到叩拜完毕,钱谦益已是气喘吁吁,但却仍是与其余四人一同道出了那句“臣等拳拳报国之心,伏请高皇帝明鉴”。
    “礼毕。”
    郭都贤道出了此言,众人才重新起身,双方重新见过了礼,下面就该正式开会了。郭都贤自是不便继续在此,便一个人下了楼去。
    二楼和一楼俱是由陈凯的卫队守卫,护卫们盔明甲亮、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杀气虽是未显,但亦是令人不敢擅自靠近。郭都贤拾级而下,很快就来到了黄鹤楼的正门,守在那里的卫队长曹宏锡向郭都贤行了一礼,便继续立于大门前,只手按剑、目视前方。
    “快看,郭老出来了。”
    “郭老,如何?”
    一众慕名而来的读书人纷纷凑上前来,郭都贤行了一礼,便大声言道:“楼上诸位大人俱是大明、高皇帝和今上的忠臣,便是老夫在主持祭礼时亦是几度险些泪崩。有这几位大人在,定可以为战时内阁定下良法,大明必可中兴啊!”说罢,郭都贤的泪水已然涌出了眼眶,连忙以袖掩面,在场的读书人们便又是一番群情振奋。
    楼下的情况,陈凯一无所知,但他相信郭都贤肯定会卖力的为战时内阁造势。毕竟,战时内阁若是能够掌握国家大权,郭都贤这个筹备会议的祭礼主持自是与有荣焉。况且,除了阶级利益这样的公利外,还有件私事,郭都贤正需要他帮忙,断无在这上面耍什么心机的可能。
    “下面,战时内阁筹备会议的第一次会议便正式开始吧。竟成,接下来便辛苦你这个召集人来主持。”
    “为国效力,不敢言辛苦二字。”
    将白纸黑字的议桉书册传与其余四人,陈凯便朗声言道:“诸君,战时内阁筹备会议的第一个议桉,便是假黄钺之权该当如何行使。”
    这是他们在昨天的“预备会议”上就已经进行过了初步讨论的议题,众人翻开了议桉。第一页是前言,讲述为何要举行这次会议,第二页则是目录,写明了需要讨论的议题。闻言,他们便根据目录翻到了那一页,上面已经写明了假黄钺之权的用途,以及初步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负责记录的幕僚已经研好了墨,随时准备落笔。陈凯亦是直截了当的将昨天的议题继续展开:“关于批红权的使用,现阶段有两个想法,诸君当已知晓。如何选择,请诸君各抒己见。”
    环视一周,陈凯便率先开口:“昨夜我与沧水在天井观星时,沧水曾提出一个想法。不如,便请沧水先说吧。”
    话音方落,众人便看向了张煌言。张煌言亦是站起身来,向众人行了一礼,便慨然言道:“下官以为,简单多数和比例通过这两法并非就只能选择一个来实行,完全可以并行。下官曾在监国鲁王朝中任职,亦曾见过张阁老他们处理国事。战时内阁大可以先将需要处理的事务分出个轻重缓急,然后阁臣们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对应模式的投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