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光耀河山九万里
汪直一直觉着卫小郎还有阴谋。
哪怕是他带着所有被俘虏的大内供奉和韩博龙东归,他也觉着心里难以安定。
他知道,卫小郎这次吃了亏,他一定会在战场上拿回去。
会是哪?
“嘉峪关不太可能,西陲人口少,他们不愿意和朝廷打损耗之战的。”汪直也知兵,因此他判断,“嘉峪关南北两侧都在西军手里,只要屯兵山外就能威胁整个河西走廊的安全了,何必要拼人头?卫央之智谋,断不会做这种徒劳之功。”
那么会在哪里?
河套地区?
这个有可能,贺兰军在卫央的指示下一直在向南拓展,如今适合放牧的地方都落入西军的手里去了,黄河以南适合耕种的土地也被西军收编的农人拿下了,朝廷在中卫的部队也已经南撤到了庆阳府,他们若是再南下,大义上就立足不住,这不是忠顺王府的利益所在。
那么……
“大同,太原,这里只怕会成为卫央的下一个突破口。”汪直又奇怪,“但哪里是达延汗重点攻击的方向,察合台与瓦剌的威胁没有解除之前他是不可能双面开战的吧?”
这就奇怪了,西军下一个主攻方向会是哪?或者说他们如今进入了蛰伏期不想打仗了?
忽的汪直心里惊怒交加。
他们能利用他这个天下第一或者第二的高手,对西军几个年轻的名将形成安全的威胁,西军未必就不能对拿几个皇子形成致命打击!
不错!
卫小郎心黑手毒他什么事做不出来?
“朝廷那帮子阁臣不也害怕他派人刺杀么,因此反对大内对西军将校进行狙杀,卫央可不是什么善人,他就不会对皇帝的子孙进行报复么?甚至……”汪直不寒而栗,“宁王妃刚返回江西啊,若是他们达成某种协议——”
这种事情忠顺王未必会做出来但卫小郎一定会做得出来!
正他踟蹰间,哈密城到了。
韩博龙目视哈密城墙,心中不由惊叹道:“难怪朝廷忌惮西军比忌惮敌人更多,如此雄关百万兵能奈之若何乎?!”
忽见城南人影憧憧马嘶阵阵,众人不由惊讶。
难道王府还会派人欢迎他们入城吗?
“听一下,似乎的确是欢迎谁的礼乐,难道朝廷有天使到了?”汪直忙纵马向前,又回头看下来处。
他武功盖世,可也忌惮卫小官人的手段——那可不是个讲究人一旦偷偷派人从身后掩杀还真难以对付呢。
哈密的确在欢迎贵客的到来。
但不是朝廷派来的人,而是青海下来的一个队伍。
昭那斯图手搭凉棚站在牛车上眺望,见城南有大军列阵,再听到鼓乐齐鸣,心中一吃惊,慌忙要下车来,喝道:“快下车,这是王府派人来欢迎我们的。”
他知道朝廷乐律的规矩,那乐队奏响的正是大明《燕归来》者受欢迎贵宾的乐。
这可是迎接朝廷钦差的待遇!
数百人当中既有白发老翁也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时下车的下车下马的下马俱都步行往城门而去,心中都在想:“定是郡主和高娘子来欢迎我们了。”
他们对小郡主可不陌生,前些天还在高原上每天都见到呢。
在高原人心目中,小郡主虽不如卫小郎可亲但威严犹有过之。
而且她法度森严,高原上的军民人等无一不信服之至。
那可是定下规矩就绝不违反,甚至比卫小官人还严明的郡主!
高娘子更别说,早在平定青海的时候就熟悉的很。
只没想到人群刚到达城外十余里之处,前头飘展的大旗就令所有人十分惊讶了。
老头儿亲自摆开半副銮驾来迎接他们呢。
昭那斯图身为青海忽里台长老也没想到这一点,他虽然已经年迈体衰,但此刻也觉浑身舒坦至极,脚步都轻快了十分,一挥手令所有人排成长队加快脚步往前疾行而去。
这一番相见,高原人彻底放下了担忧。
老王爷笑容可亲,拉着长者们的手并肩往城内而走,更有族里参军的将校们来与亲人相见。
这次来的可不是忽里台一群长老组成的代表队,这是西宁周边的穷人占据大部分的队伍,他们当中有辛苦劳作的农夫,有沿途传递文书的快手,有煮盐的老妇,还有学堂里念书最好地儿童,更有没有劳动能力坐在新修建的房子里每月都有粮食肉干送上门的伤残者,忽里台大会的长老以及以前的贵族只占了不到一成,这是一支由穷人组成的队伍,他们既想看一看传说中最繁华最富有的哈密城,也想见一见都很久没有见过的卫小郎。
“哈哈,那可见不到,察合台人犯贱,大人去揍他们了,要很久才能回来的,”族里的壮士穿着崭新的甲胄,喜笑颜开地解释,“不过,大娘子在家里,今日有好几个地方的人来商谈买卖,不然的话定会也来迎接你们。”
一位眇目的老妇叹道:“那么忙,还要来迎接甚?”而后小心道,“但是能见到吗?咱们吃的那么好的细盐,一文钱不要还会送到家里来的,要磕个头才行。”
族人道:“哎哟那恐怕不行,咱们不讲究这个,不过见是定能见到人的,大娘子亲和得很。”
说着话,十里路竟不觉着有什么了,很快见高大雄伟的哈密城就在面前,只不过城门大开,进出的人没有个害怕的。
甚至有人看到队伍,站在路边还拱手,说道:“回来啦?”
就这一句话,昭那斯图老泪纵横。
出发前,他每天洗三次身体,用送到青海的便宜的牙粉刷三次牙齿,问了一百个人确定自己没有难闻的味道,他才小心地穿上家里新发的绸缎制作的衣服,心里还担忧人家见多识广的哈密人会嫌弃他这里没做好哪里都不行。
这一下三个简简单单的字,仿佛是平地暖阳瞬间击穿了他心中所有的小心。
没有人嫌弃他,没有人嫌弃高原上的人。
“老前辈,请!”老王爷笑道。
昭那斯图擦擦眼角,忽的就觉着,好像这辈子一直弯着的腰一刹那挺直了。
他们昂首挺胸走进了城门,有一支商队正要出发,黑哈就在其中,正抓着一把猪皮咯吱地吃,见他们到来,忙让商队避让在一旁,笑嘻嘻问道:“你们咋才来?我还说能在出发前找你们吃一顿酒呢。”
一路走,街边不时有人询问:“是青海下来的队伍?这一路可辛苦。”
长者们顾不上看风景,年轻的人们却都眼花缭乱了,他们都是在西宁集合起来一起出发的,见识过西宁的繁华。
可比起哈密来,西宁就好像一个集市。
那家卖的花布样式比西宁的多了好几种,有经过脱盲教育认得一些字的人们看到店门口的木板上写着“八月特供”几个大字,知道那是近期才研究出来的。
还有刚下学的小孩子们排着队,小男孩们调皮啊,追着前面的人的影子哈哈笑着往前蹦,小女孩们手拉手紧跟着前头指挥车队停步的交通差役们,她们穿着湖绿色的服装,背着款式一样的书包,小嘴巴说着闲话还有人哼着歌谣,悠闲自在的走到哪哪有人给他们让路。
“和高原上的小孩子们是一样的,穿的是一样的,唱的也是一样的。”长者们也站在路边给他们让路,忽里台大会的几个老人笑呵呵说。
孩子们走过十字路口之后,交通差役们退回中间,孩子们转身,十分优雅地向他们双手从胸前平推出弯腰作谢,又向给他们让路的商旅车队,乃至寻常路人拱手作谢,而后哼唱着歌谣,又蹦跳着向前走去。
“高原上的小孩子们还没有学会这个,不好。”长者们纷纷摇着头。
多好的礼节呀,大家都得会!
在车上呆呆看着繁华景象的高原的小孩子们低头看看自己崭新的校服,再看看哈密城里的小孩子们,纷纷咧开嘴笑了起来。
这是那位冯大娘子给所有小孩子们发的新衣服,学堂里的先生都说了,全西陲的小孩子都是一样的。
果然是一样的!
可是人家……
就是总感觉比咱们多了点什么。
什么呢?
“呀,你们是青海的同学?”走过来的一队胸口挂着“哈密工农一小”的胸牌的孩子们看到大车上的孩子们,连忙停下脚步,探头探脑问,“几年级?”
高原的孩子腼腆地笑着,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和红彤彤的脸庞映红了哈密的天空。
“嘿嘿,还不好意思呢,不要紧,”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儿笑问,说道,“听老师说过,青海的天要比咱们哈密的更蓝,是不是呀?”
还有人赞叹:“你们真壮实,是不是一天要比我们多吃几个鸡子?”
更有小姑娘围着车眨巴着大眼睛,既好奇又羡慕,说:“老师说你们跳舞可美了,还能骑着马跳舞,是不是真的?那可太厉害了。”
大人们捧腹大笑,你见过谁在马背上跳舞?
哦,被卫大人打服的那些什么可汗之类的不算数的。
卫大人说了,那些人是专业的“舞蹈家”,要用战马弯刀大炮才能让他们给咱们跳舞。
老王爷摸摸一个小男孩的脑瓜儿笑道:“想知道高原上的同学们是怎么上课的啊?那就赶紧回家去吧,吃饱肚子睡一觉下午上课地时候他们就来了,你们若是表现的好些,找机会也让你们去高原向人家学习。”
“是,但是这么多小朋友,能请到我家去吃饭嘛?我娘做的饭可好吃,我愿意和高原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的,真的。”一群小孩童纷纷嚷嚷着。
车上的小孩子们便不拘束了,笑的便更开心,一口雪白的牙齿和红彤彤的脸庞上浮现着太阳般热情的光芒,他们打开自己携带的包裹,拿出自家制作的肉干,跳下车,往哈密地小朋友的口袋里一塞,就一句。
吃!
晴空之上万里无云,东山紫霞照千里,哈密城一派欢乐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