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九百六十五章 曲子不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老师也喜欢我们东洋的能剧?”
    这时候,一个东洋记者看到王庸正在观看表演,不由走上前,暗含心机的问。
    如果王庸回答喜欢,那么他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就找到了话题,会大肆渲染这一点。
    也许东洋民众对此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华夏民众绝对会炸锅。
    王庸深谙面对记者,说话一定要时刻注意。指不定他们看似随口一问的话里就暗藏什么陷阱。
    王庸轻轻一笑,看向记者:“如果看一眼就算喜欢的话,我想我可能也喜欢你。”
    “……”东洋记者尴尬的笑一声,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
    倒是王庸主动开了口:“实话实说,能剧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每一出能剧中蕴含的音乐、舞蹈、狂言等等都是对于古代艺术结晶的再现,值得东洋政府大力提倡保护。这种看似荒诞的舞台艺术,实则传达者稀有的美学氛围……”
    东洋记者愣了一下。
    王庸竟然在夸奖能剧?这个从进入东洋就一直像是一个斗士一样战斗不停的民族主义者,竟然在夸奖东洋的艺术文化?
    这家伙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东洋记者不敢相信。
    就连旁边的摄像师也是面色惊讶,有点不信这话是从王庸嘴里说出来的。
    电视机前的东洋民众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意洋洋:“看吧,艺术是伟大的。即便是王庸这样的混蛋,都被东洋伟大的能剧表演给征服了,罕见的说了几句人话。冲这一点,我对他的讨厌减少了百分之一。”
    只是东洋民众的这百分之一讨厌还没来得及减去,就被王庸下一句话弄得又增加了百分之百。
    王庸眼神略带迷离,眺望着舞台上的能剧演员,继续道:“仅仅是一个沿袭了华夏散乐的能剧,就已经表现出来如此美感,如果华夏所有古老剧种都流传下来,该是何等的光彩夺目啊!”
    东洋记者瞬间想要骂人。
    原来你前面说了那么多,重点在这呢!故意把能剧夸上天,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能剧再吊也是从华夏散乐变化而来!
    心机boy!
    虽然心中怒骂王庸,可是东洋记者深知王庸这句话无可辩驳,能剧当初却是从华夏散乐演变而来,就连能剧的伴生艺术——狂言,也是奈良时期从华夏传过来的。之后东洋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填补了一些滑稽表演,逐渐形成现在的形式。
    “呵呵,其实现在能剧早就走出传统桎梏,契合现代了呢!就像是您看到的这一出,就是一出典型的现代戏。剧本跟台词都是千叶真昔老师亲自提笔撰写,在东洋国内颇受欢迎。还曾经去过澳洲跟英国表演,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欢。”东洋记者赶紧转移话题。
    “哦?”王庸一挑眉。
    没想到这剧还是千叶真昔写的台词。
    “嗯,不错。就是……”王庸细听了几句台词,确实很见功力。千叶真昔在东洋有偌大名头,显然不是吹出来的。
    不管是遣词用句还是意境契合,都属于上乘,可以称之为东洋的“雅言”。
    雅言是华夏词汇,区别于方言,《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王庸称千叶真昔的台词为“雅言”,算得上极高的评价了。
    东洋记者现在听到王庸夸赞,已经不敢高兴了,生怕王庸忽然来个神转折。
    更何况王庸这句话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呢。
    “就是什么?”东洋记者赶紧问。
    王庸摇摇头:“算了,没什么。看表演吧。”
    “……”东洋记者恨不得掐死王庸。话说一半,吊起别人胃口,忽然不说。算什么事情?
    东洋记者正想继续追问,却听耳边陡然响起一个声音:“有什么意见就说,我千叶真昔还没到接受不起别人意见的地步!”
    “那我真说了?”
    “说!”
    王庸上前一步,指了指正在吟唱的一个演员,道:“他唱的是俳句吧?”
    千叶真昔点点头:“没错,是俳句。”
    俳句,是东洋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由华夏古代汉诗的绝句体诗发展而来,融入了东洋民族特有的审美。
    千叶真昔作为东洋文化界的巨擘,在俳句方面的造诣也非常深厚。
    像是这场能剧中的台词,随便挑出几句,都可以将其当成一段精美雅致的俳句来赏析。
    这种文学造诣其实相当了不得,这也是千叶真昔十分得意的一点。
    此刻能剧演员演唱的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句——“迷蒙马背眠,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
    这一句俳句曾经被当做东洋小学的教材范文,入选过全国小学课本。
    而千叶真昔更是特意为此谱写了曲子,力求完美表达这句俳句中传达的意境。
    就是如此让千叶真昔得意的俳句,却被王庸指出问题。
    这让千叶真昔很不解,也有些愤慨。
    王庸分明就是胡搅蛮缠!
    分明就是不想让东洋文化顺利传播!
    想到这里,千叶真昔脸上露出淡淡愠怒,只是出于礼貌没有发作,而是静静等待王庸下文。
    王庸似乎没有察觉千叶真昔态度的变化,依旧说着:“这个俳句如果我没猜错,应该化用自杜甫的‘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因为语言的不同,咱们这里就不讨论两句诗的优劣了。虽然我认为千叶老师的化用略有丢失意境。”
    千叶真昔气坏了。
    王庸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贱”人!嘴里说着不讨论两句诗的优劣,转头却说千叶真昔的俳句丢失了意境。
    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贱的人吗?
    “你到底想说什么?!”千叶真昔语气中带上了明显怒意。
    “哦,我只是想说,句子不错,就是曲子不太对。”
    “什么?”千叶真昔眉头一皱,忍不住拔高音调道。
    这一声高喊,却是当即吸引了旁边其他国家的媒体记者。
    记者们吃的饱饱的,正发愁没有好新闻呢。马上就看见了似乎要吵架的王庸跟千叶真昔,不由乐开了花。
    今天名义上是芝樱祭,实际上两人才是主角啊!芝樱祭固然好,但是观众们更想看到的是两人的较量。
    现在,较量似乎已经在进行了。
    呼啦啦,一群记者瞬间围拢过来。
    王庸扫视一圈各国记者,目光重新落回千叶真昔脸上,道:“我说的还不够明白吗?虽然这首俳句是你写的,曲子也是你写的,没有人比你更加了解其中意境。但是我还是认为曲不配词。”
    “你懂作曲?”千叶真昔忍住怒气,冷声问。
    “不懂。”王庸摇头。
    “那你有什么资格说曲不配词?我年轻时候可也当过歌手的!”
    千叶真昔年轻之时曾经当过一段时间歌手,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在词曲方面的造诣谈不上惊艳,却也基础扎实。
    王庸一个不会作曲的人,却指责专业人士曲不配词,怎么不让千叶真昔生气?
    就连东洋记者都看不过去,帮腔道:“千叶真昔老师的外婆是东洋有名的歌唱家,所以千叶真昔老师从小就受到严格的音律教育。王庸老师指责千叶真昔曲子不合意境,未免太主观了吧?”
    “歌唱家?那就怪不得了。看来你当年不红是有原因的。”王庸瞥了千叶真昔一眼,道。
    “你……不要太过分!”千叶真昔气得身体一颤,指着王庸鼻子叱责道。
    王庸嘲讽千叶真昔当年不红,这已经算是人身攻击了。
    “王先生,您这句话有些过了,您应该向千叶真昔老师道歉。”cnn记者出声道。
    “对,道歉!”东洋记者也声援。
    王庸淡淡看了两人一眼,冷哼一声:“我说的是事实,为什么要道歉?”
    “事实?我只听到了你人身攻击我,没听到任何事实依据!”千叶真昔目光闪动,有一团火焰在里面燃烧。
    “哦,别急。你没听到那是因为我还没说。”王庸毫不在意,表情平静。
    “愿闻高见!”千叶真昔几乎是咬着牙齿说出来的这几个字。
    “高见没有,只是一点个人感想罢了。众所周知,俳句起源于华夏,即便在东洋本土化的过程中,依旧保留了华夏汉诗的特点,讲究格律。格律,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光用来限制诗句的格式,同时还是诗句的曲调。而华夏古音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并不像是现代音乐有七音。所以采用五音演唱的华夏古诗有一种特殊的韵律在里面,独属于华夏,区别于西方。”
    千叶真昔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的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围观的一众记者也是听得一头雾水,什么五音、七音,完全不懂啊!
    王庸笑笑:“既然大家都听不太明白,那我就直接示范一下好了。我会用一段五音曲调演唱千叶真昔老师的俳句,大家可以评判下,到底哪个更好。”
    说着,王庸轻轻吟唱起来。
    才一开口,就有不少记者的眼睛瞪大,似乎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唱到一半,千叶真昔也目光游移不定起来,不再有之前笃定的气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