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接着李好还有个大手笔要规划,不过这都需要时间,需要他亲自考察后才能制订,很多东西根据后世的记忆去实行的话有可能在这个时代是要碰壁的。所以李好把西湖考察完了,立刻又同房二赶往钱塘江去,这里也有一个大工程需要搞,那就是抵制钱塘潮的钱塘海塘。
    钱塘潮指发生在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蔚为壮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交叉潮距杭州湾55公里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交叉相抱,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一线潮是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回头潮是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海潮这东西每年都会给附近的百姓带来各种损害,所以古人便在这些地方修了海塘。
    塘江海塘又名浙江海塘,浙江省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之一。全长300公里,高67米,其中北岸从杭州至平湖金丝娘桥,长160公里,南岸从萧山至上虞夏盖山,长157公里。海塘始筑于秦。
    唐开元元年盐官一带重筑,称捍海塘,原为土塘。后历代都有修筑,北岸海塘多用条石砌成,塘身横断面呈梯形,条石间用铁锔和铁锭固定,背面用土壅固加厚。海宁盐官镇一带古海塘现保存完好。
    原本要到开元年间才重筑的海塘又被李好计划提前了,这同样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只是这是一个完全耗资的民生工程是没有收入的。李好想把这里弄起来是因为这个地方每年被海潮危害的程度比较大,这对杭州的发展很不利,更怕被一些有心人利用。
    考察完这里后李好又和房二马不停蹄的赶往后世的上海地区。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唐天宝十载,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
    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
    元至元十四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上海县立,也辖于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至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至清雍正四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
    到嘉庆十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
    这是后世上海地区的历史,只是在这个初唐年间,这里还是一片空白,连行政区划都没有,直接归属杭州府管辖了。李好跑到这里来,是想把上海设为杭州的另一个经济开发区,杭州一个经济开发区的力度不够大,无法支撑李好的大计划,必须把这一片全部发展起来,这功绩在整个大唐那都是无法估量。
    不过这一切还得询问房二这边的造船厂进行的怎么样了,大唐现在南边的几个船厂已经饱和。正全力往北方的海岸线发展航运,船厂北上也就成了必须。不仅上海地区要兴建新的船厂,开始新修码头。
    大连,天津卫,辽东半岛以及海参崴这些地方都在开设新的船厂,然后依靠码头开始建设新的经济开发区,这些地方还将开放一些区域给那些来往的外国商人休息停留。李好在考察这里的环境后就向房二询问其他地方的船厂的运行状况,当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后,李好回去就开始他来杭州的三大计划的规划和制订了。
    这些规划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全部做好,并对资金的来源和管理都标明了去向,连那些地方的管理制度都做了说明。不过李好将这几个规划给房二看时,房二被结结实实的震住了,瞬间惊呆了。
    以前他总觉得自己来杭州府搞这几年的建设已经算是大手笔了,可是李好就单单一个杭州搞出来的动静就差不多抵了他几年的工程了。西湖的开发,钱塘海塘的修建,上海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这三个工程那个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你让房二去那搞这么多资源来支持搞这些?
    “无妨,人手大把的有,这些小事无需担心。不用麻烦杭州府这边的百姓,也不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个事情我帮你们承担下来。钱也好说,这杭州府不是没有特产?还怕挣不了钱么?”
    缺人手?对于李好来说,这是问题么?别说李好,就是大唐朝廷,现在对这种修路修水利和大会战的项目,他们会差人手么?
    北边的高句丽人,和那些异族番子,东边的扶桑人,南洋的猴子,连非洲的昆仑奴和欧洲的洋人大唐都不缺少。这些人便宜,死了直接挖个坑就埋了,这么多廉价的资源,大唐现在还怕搞工程?
    如果不是现在技术还不成熟,李好都想把铁路什么的全部拉了出来,然后环整个大唐修上几圈。要知道现在的环大唐的水泥高速干线可没少开,这要是以前,谁敢玩这些工程?
    一玩立马就会有人说什么劳民伤财啊,或者其他什么理由出来。但是现在,大唐的官员都没什么感觉,路就修好了,甚至很多时候路修出来了,这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建的。
    人手问题不用担心,剩下的就是资金了。李好这次过来这边,手中还握着好几个自己的学生新研究出来的项目,要不然他凭什么敢跑这边来搞经济开发区?
    除了这些,杭州府本身的物产也不少。李好想到的地方就是杭州湾那片地方出产的一个玩意,那就是盐。在古代,盐是一种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它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杭州湾的海盐产量就唐朝来说开采和利用的很少,一直要到宋以后才开始大量的晒盐制盐。大唐现在的盐价约十文一石,虽然因为南方那边的盐业产生了不少的冲击,但是架不住这个东西需求量大。
    李好所知道的是杭州湾的慈溪盐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区之一,其盐业生产历史已有1300余年。慈溪海盐产量长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产地庵东素有“浙江盐都”之美誉。它位于杭州湾南岸,始于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规模。宋庆历七年,慈溪沿海人民修筑了第一条拦海大坝即大古塘,盐场移至大古塘以北。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慈溪自东至西已建有龙头、鸣鹤、石堰三盐场,其中石堰、鸣鹤两场的盐产量占钱塘江口南岸7个主要盐场产量的64%,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盐的质量方面,这两场所产的盐都是名列榜首。
    《宋史.食货志下四》中说:“石堰以东近海水咸,故虽用竹盘面盐色尤白。”以后,随着钱塘江口门的移动和杭州湾海岸的淤涨,许多盐场先后废止。13世纪后,三北半岛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鸣鹤两个盐场的实际作业区也不断向北推移,最后形成了庵东盐场。
    慈溪各盐场的制盐方法经历了煎熬、板晒、滩晒三个阶段。宋代至清咸丰年间全部采用刮土淋卤火力煎盐的制法。咸丰二年,板晒制盐法兴起,煎盐渐减。
    盐板是晒盐的主要器具,以杉木制成,四周用木框围拢,以便贮卤,板面平滑,合缝之处嵌以油灰,以防止渗漏。1938年,庵东盐场的盐板数量高达67万块,原盐年产量10万吨以上,占浙江省原盐总产量的40%,确立了其全浙第一大盐场的地位。
    李好的计划就是把这个地方的产盐地和后世的晒盐法贡献出来然后作价标卖出来,这样的话就能筹到他的开发计划的启动资金了。然后再通过他自己的影响筹集一些财力再慢慢分期对他的计划进行实施,这样的话这个计划就能在几年之内得到大部分实施和看到效果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