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由养颜丹改进而来的美颜液
夜星宇准备配制的这种药液,被他取名为“美颜液”,是从一个极其珍贵的古代丹方改进而来,并非是他原创。
最初的药方,是叫“养颜丹”,原创乃是东晋的女名医鲍潜光,她是方士葛洪的妻子,夫妻两人都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大人物。
先说葛洪,此人是东晋时代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人物,有三大头衔,分别为道教学者、炼丹大师、医药学家,可谓三栖跨界,风头无两,在当时被世人称为活神仙,可见他的能力和声望。
鲍潜光是葛洪的妻子,但是她的医术和炼丹之术却由父亲鲍靓所授,而鲍靓之所学又来自于真人阴长生。
至于阴长生此人,来历更加恐怖,生于东汉年间,却足足活了一百七十多年,一直保持着年轻时的样貌,见证了数个朝代的更替,从东汉,到西晋,再到东晋,最后白日飞升,成仙了,这已经不是传奇人物,而是神话人物。
鲍潜光就相当于是阴长生的隔代弟子,不仅是名医,也是炼丹师,并且精通灸法,是古代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被民间尊称为鲍仙姑,其医术之精湛,就连夜星宇也钦佩不已。
鲍潜光最擅长医治瘤与疣等症状,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皮肤病,在她的晚年,终于集其医术之大成,炼出了一种神奇无比的仙丹,具有非常明显的养颜护肤和祛斑除痕的特效。
只可惜,这种丹药需要的药材很是珍稀难寻,炼制方法又极其繁琐复杂,所以没能够流传开来。
用现代话讲,就是材料稀有不好找,制造加工难度高,没办法大批量生产,只有一些样品尝尝鲜。
后来,鲍潜光将这张药方送给了当时的夜星宇,希望能由他来继续改良,造福天下。
直到鲍潜光死后,这件事才有了进展,经过夜星宇不断地研究分析,再加上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他将其中的珍稀药材通通替换成平价易寻的普通药材,炼制方法也有了许多变动和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之后,终于成功了。
只不过,形状发生了改变,原本是固体丹药,改良后变成了液体药液,所以名字就从养颜丹变成了美颜液。
使用方法也有差异,美颜丹是内服,养颜液是内服和外敷均可。
内服是调理内分泌,并排除毒素;外敷是祛斑除痕,美白肌肤。
在药效上,药液比起原本的丹药略有不如,要差了两三成,可成本却节约了九成以上,制造过程也更加简便快捷,完全能够大批量生产。
可是夜星宇并没有把美颜液公布出去,偶有遇到合心的红颜知己,才会配制一些作为礼物相送,所以这种神奇的药液并没有被世人所得知。
这倒不是因为他自私,而是他觉得,这种药液并非救命之物,仅仅是为了美貌而存在,不值一提。
若世人都为之而疯狂,追寻外在美,而忽略了心灵美,便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反而违背夜星宇的本心。
也是因为看到林善雅为了脖子上的伤痕而苦恼,夜星宇才想到了美颜液,决定配制一些出来给她使用。
接下来该怎么做,大家都懂的,老规矩,高压锅装点水,电磁炉插上电,土法炼丹开始。
别吐槽,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现代都市都是这样炼丹,这是赶潮流。
当然,某些哥们用电饭煲代替高压锅,这也是可以的,但是高压锅的效果还是比电饭煲要好一些,良心推荐。
别看是土办法,其实这效率比古代炼丹还要快,且更方便。
火力大小可以精确调控,温度和气压也上得去,不锈钢的高压锅比生铁造的炼丹炉还要结实,也不用找两个炼丹童子两班倒的添柴加药挥扇子,就跟煲一锅海带排骨汤一样方便。
时间和火候不是问题,麻烦的反而是准备工作,药材先要清洗干净,挑选出哪些部位要,哪些部位不要,有些要切成片,有些要捣成碎末,还有一些需要榨成汁。
最关键是比例要配好,下锅的投放顺序也要有讲究,就跟炒菜一样,有些是开始就放,有些是快起锅了才放,不一而论。
对于拥有强大神魂力量的夜星宇来说,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他的思维堪比最先进的银河计算机,想出错都难。
两小时后,一锅香喷喷的排骨汤……
哦?写错了!
是香喷喷的美颜液,起锅了!
刚起锅的时候温度很高,要放置一段时间,等到变成常温以后,用细纱网进行过滤,去掉药渣,才可以使用。
炼制成功美颜液呈现为透明度较高的淡黄色,略有些黏稠,有点像是鸡蛋清,没有刺鼻的药味,但也没有任何的味道,想要口感好一些,可以加点白糖搅拌一下再喝。
但是这东西不能喝多,一次10毫升足矣,也就是一支口服液的剂量,喝多了要拉肚子,反而对身体不好。
若是为了袪除疤痕,在口服的同时配合外敷效果更好,每日一两次,过不了几天就会完全消除。
把高压锅打开,先拿到院子里吹冷风,让它自个凉着,夜星宇便开始准备晚餐。
这时候都九点过了,他也没有心思煮饭炒菜,随便下了点面条,分成三份,一份给林善雅,一份给自己,剩下一份最少的用来喂猫,同时再煎几个荷包蛋作为点缀搭配,香喷喷的鸡蛋面就做好了。
即使是一碗普通的水煮面条,从夜星宇手里做出来,那味道就完全不一样,先开动的小黑猫吃得频频舔嘴,喵喵喵地直叫唤。
夜星宇端着两碗面直接上到二楼,敲响了林善雅的卧室门。
林善雅把门打开,身上穿着棉质的睡衣,头发还有点湿漉漉的,正在吹,好像是刚洗过澡。
“干嘛?”林善雅看着端着面碗的夜星宇,冷冰冰地明知故问。
“吃面。”夜星宇将两个面碗同时往前一递,“一碗加了辣椒,另一碗不辣,你吃哪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