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002章 活学活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理想中的工作有三个条件,第一就是时间充裕。钱可以挣得不多,但工作一定要自由,最好是能在家里上班,整天想干嘛干嘛,只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半年去单位报个到那种。
    第二就是单位同事别太要求上进,整天人眼瞪得和牛眼一样,到处琢磨着能踩着谁上位的单位,给多少钱他也不干。那种环境不适合洪涛这种比较野的性格,去了不出三天就得和别人打起来。
    第三就是工作单位别离家太远,要是整天上下班都得来回倒好几次车,在公交车和地铁上耗费几个小时,再好的工作也就没啥吸引力了。那不叫工作,那叫挣饭吃。对于洪涛这样暂时还饿不到的人来讲,费这么大力气挣饭吃显然是不合算的。说白了吧,他就是矫情,别说饿三顿,饿一顿他就啥毛病都没有了,给啥干啥。
    原本洪涛大学毕业时正赶上最后一波包分配工作,从这点上来讲他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不喜欢到炼钢厂去继续自己所学的热处理专业,其实去了他也干不好,因为在大学里这四年里他根本就没怎么正经学,之所以考到这所学校学这个专业,完全是老爹的执念。好学校他也考不上,因为老爹在这里任教,才勉勉强强走后门被塞了进来,也就别挑什么热门专业了。上班之后不到三个月,他就毅然决然的扔掉铁饭碗,辞职不干了。这时他的父母已经故去,家里没人能管他,也就助长了这种在当时看起来极不靠谱的行为。
    不过也不能说洪涛是一时心血来潮莽撞而为,他还是有点后路的,算是骑着一头瘸驴去找马,不完全是走着。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营生,和两位调音师培训班里的同学去给歌厅、饭店、会议室安装舞台灯光、会议扩音设备。
    这个活儿他从大二开始就在干了,自打考上大学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不是上学做学问的料,之所以耗费这四年时间,完全是为了圆父亲一个教子有方的梦想。他老人家是大学老师,如果自己儿子连大学都上不了,让他老人家在单位里抬不起头来。
    但上学是上学,毕业之后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就不能以老爹的意志为转移了,他必须为自己的后半生找到一个营生,不敢说一辈子为了这个事业而奋斗吧,也得能自己养活自己,然后才有资格去谈什么梦想、理想之类的事情。
    洪涛打小就比较独立也比较自我,凡是他认定的东西,不管对错,也不管家长同意不同意,都必须去试试。撞得头破血流是自己本事不济,不去做哪儿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呢。而且洪涛坚定的认为自己必须尽快独立生活,只要还向父母伸手要钱花,那就根本谈不上人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即便是父母,那也是别人的,一旦碰上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说起话来都不硬气,自己人生自己做主也就是一句空话了。
    他的选择速度很快,大一第一学期他就找到了一个比较喜欢的东西,那就是调音师和录音师工作。这个玩意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太特殊的,但是放在九十年代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他们的工作性质。洪涛头一次接触这玩意还是在父亲的学校里,不是实验室也不是课堂,而是外教住的公寓。
    那时候为了照顾外籍教师的生活,大学里一般都是给外教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住宿区,和教学区、中国教师宿舍区分开。这些老外喜好非常广泛,虽然有些东西在这时候的中国玩不了,但他们还是尽其所能的把很多新鲜玩意从国外带了进来。上班的时候人模狗样,下班一回到宿舍区里就原形毕露了,一个个要多不正经有多不正经,玩啥的都有。
    调音师这个名称洪涛就是在这里头一次听说的,当时他才上高二。至于说他是如何进入独立管理的外教住宿区的,问这个问题都多余!做为一个本地孩子,还是从小就调皮捣蛋的胡同串子,进中南海那是吹牛逼,但进个学校里的外教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门口那两个看门大爷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洪涛从面前走过,不光没阻拦,还点头问好呢。
    具体办法非常简单,洪涛只需要穿上一身外国牌子的运动服,然后在校园里随便找一个正在锻炼身体的外教,跟着他一起跑步,顺便用他初中水平的英语和人家讲明白自己是谁的儿子,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
    那些外教才不管你想干嘛,一听说是老师的孩子,警惕性基本也就没了,要是对方再认识自己父亲,还能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加上同样半生不熟的中文多聊会儿。聊着聊着就一起跑进外教住宿区了,门卫没胆子去拦外教,也就没胆子去拦跟着外教一起跑步的洪涛,他们会以为洪涛是外教的家属或者客人。狐假虎威这个词儿不光要学会、正确理解,还得能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算没白学。
    第一次进外教住宿区的洪涛并没有什么具体打算,也没去惦记人家的财物。他从小调皮捣蛋不假,青春期也叛逆的出格,但绝对不偷东西。他信奉不给就抢的原则,偷东西的技术环节太多太复杂,懒得去钻研。这次处心积虑的混进外交住宿区完全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这个年代还是外国人比较少的时候,大街上看见都得不由自主的多瞄几眼,更何况住了一大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洪涛打算进来看看老外每天到底怎么生活,然后回自己的学校里去和同学吹牛逼,要是能混上几盒外贸烟就更理想了。
    外贸烟他是没混上,因为第一次来探路谁也不认识,那些外教就算再不靠谱,也不会给个年轻人随便递烟的。不过他也没白来,刚钻进第二座公寓楼,就在一楼大厅里看到了几个外国人正围在一起摆弄着一堆机器。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之后,洪涛发现了这堆机器的大概用途,它们可以把音乐加工成多种多样的,还能把人声变得更具表现力。
    洪涛没啥音乐细胞,也不是音乐爱好者,但九十年代初,哪个中学生不听歌?不听歌就意味着你跟不上时代、不潮流,就和现在不会上网一样,和同学之间你都没得聊。
    在音乐之外,洪涛更感兴趣的是这些机器设备,他从小就对无线电一类的东西比较热衷,甚至还专门跟着父亲的同事学过如何攒收音机、电视机,技术算不上太专业也还能凑合。现在面对着一大堆没见过的电子设备,两条腿立马就挪不动了。
    光听、光看肯定满足不了他的好奇心,不懂的东西就得问啊!不告诉我就想办法,这是洪涛的信条。只要是他喜欢的玩意,他就能舍下脸去啥也不顾,此时本来就不薄的脸皮,立马又加上了一层。
    那些外教对洪涛这个小伙子也没啥警惕,既然他能出现在外教宿舍区里,应该就说明他的家长也是外教。所以人家并没驱赶洪涛,哪怕他凑到很近的地方,也没有排斥,反倒热情的招呼他一起来玩。这下刚把二皮脸换上的洪涛算是找到组织了,英语不灵那就加上中文呗,这些外教里也有语言天赋不错或者在中国待的时间比较长的。连说带比划,洪涛终于弄明白这些东西每样都叫什么、大概是起什么作用的。
    另外他还从人家的包装箱里找到了几张电路图,在征求了人家同意之后,直接借走研究去了。按说这么复杂的电路图他应该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不是问题,大学里有电子工程系,里面的老师洪涛认识。语言能有国家、民族之分,电路图却是国际通用语,只要是搞这方面工作的人,你给他一张美国人的电路图和一张苏联人的电路图,对他而言都差不多,没有本质区别。
    经过两周不懈的努力,洪涛终于搞明白这些电子设备的大致原理了。那些外教告诉他的是使用方式,电子工程系老师们告诉他的是工作原理。两方面一综合,洪涛立马就成了半个音响方面的专家,不敢说比人家玩得好,至少知道这些东西该如何连接、如何正常使用了。
    可惜他的探索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外教肯定不会把这些设备借给他玩,人家也不是天天耍这个,即便洪涛没事就去外教楼里转悠,正好碰上人家在玩的次数也只有一次,不过瘾啊。
    不过瘾也得忍着,当时的中国除了电影学院、音乐学院这些专业艺术团体之外,根本就没有调音师这种工作,就算有洪涛也不知道去哪儿才能找到,社会上更没有这些设备出售,想摸想学也没地方找去。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