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157】生意做大(3000)
第157章【157】生意做大(3000)
就在两个村的村长因为这头牛僵持不下的时候,大伯娘和娘用眼神交流之后,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村长,不行的话,牛卖给我们家吧,我家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男人们不在家,孩子们上学,剩下我们妯娌俩要种八亩地,实在力不从心,牛买回家我们也能减轻点负担,只是这价格,还需要你们再让让,我们拿不出来一百块,刚刚我们妯娌俩合计了一下,顶多只能凑七十块。你们看,要是行了就卖,不行了就还牵走!”
此言一出,震惊了周围的邻居不说,就连西牧村的村长也被吓了一跳。
毕竟这是七十块钱啊,七十块钱那是小数目吗?
非但不是小数目,还是一大笔钱,就算他们一直做着豆腐的生意,可是豆腐实在赚不了几个钱,成本在那儿放着呢,还累人,大家伙都明白这是辛苦钱,要是这卓家唯一有可能攒下钱的办法,那就是靠两个掌柜的工资了。
是了,就是这个,人家家里一个当兵的,一个工人,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哪里是他们这些泥腿子能够比得上的,像村子里大多数人家一样,一个家里能有一两个读书的娃娃已经是极好的条件了,可像卓家这情况,九个孩子六个孩子都去读书,剩下的三个一个是外来的,两个年纪太小,哪怕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买得起牛,这可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大户人家。
话一出口,断没有后悔的可能,哪怕村里人的目光中夹杂了对他们家的觊觎,陈秋霞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而卓琳则松了口气,就该这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后经过讨价还价,对方无奈的以七十块钱成交,当卓家人去拉牛的时候,之前还尥蹶子的牛,居然无比乖巧的跟在两个孩子后面回了家,这一幕惊呆了所有人,直呼缘分!
钱是用一大堆的毛票堆出来的,当然不可能众目睽睽之下成交,而是妯娌俩去了村委,当着村长和会计的面,进行了清点,还写了相关的文书,证明这牛归他们家卓家为私人财产了,陶毅还专门跟过去看了文书,证明没问题,才让妯娌俩按了指印。
随后卓家买牛的事儿就像一阵风,吹遍了整个村子,有嫉妒、羡慕、不忿、冷嗤,但不管是什么表情,关起门来,也就只有卓家人自己享受买牛的喜悦了。
这头牛花了七十块钱,妯娌俩商量的是一家掏出来三十五块钱,共同饲养,现在两家的存款即使扣掉这三十五也应该能达到一百元以上,还有富余。
牛养在了大伯娘家里,因为两家的鸡都喂在了卓琳家,没有地方了,所以陶毅和妯娌俩就费劲巴拉的重新搭了个牛棚,养在了陈秋霞家里。
有了牛之后,再推磨盘的时候,只需要给牛戴个眼罩,然后鞭策它拉磨就可以了,第一次体验在你帮助下做出来的豆腐,妯娌俩倍感痛快的直起腰杆子。
“太好了,第一次没感觉到腰酸背疼,这牛,真是买对了。”
“三月就要春耕了,等到春耕的时候,这买牛的好处会更多,总之,这牛没白买。”
卓琳庆幸妯娌俩不是愚昧之人,不会一味的透支自己,知道用钱去搞定自己的辛苦,也许好处现在看不出来,等到年纪大了,就会知道年轻时候的累,是会落下病根的,正因为她知道,所以一直想让她们买一头牛。
现在牛称心如意的到了家,哥哥们回家也连说这个决定好,大伯母还兴冲冲的给大伯写了信,阿爹周末回家,也十分赞同,全家都支持的事儿,的确不需要因为人心,而有所忌惮。
当然,牛牛(卓琳起的名字)来卓家之后的好处,还不止是拉磨盘,甚至去赶集赶会摆摊的时候,牛车拉动起来,可比他们肩膀拉着的架子车,节省更多时间和力气了。
如果有人要搭乘他们家的牛车,大伯娘根本不怕得罪人。
“一个人一分钱来回,这是咱们村的人才有的价格,外村一律一趟一分钱。”
明码标价,说的清清楚楚,甚至谁家需要借牛,干什么,也要问清楚,他们是不放心别人喂草料的,谁知道他们喂不喂,会不会亏待牛牛,所以草料卓家喂,但是钱一定要根据出的力气大小上下调整额度。
原本存着占便宜去,尚未开口的村民,听到这些话都觉得有些酸。
“哟,这牛买回家是做生意的啊,那你们这钱花的可真不冤枉。”
“就是就是,都是一个村住着的,砸就好意思收钱啊,你们能买得起牛,咋还连这点钱都要收?草料我们喂不就行了?还会缺牛那口粮?钱就不要收了吧?”
娘看着他们就笑,经过大伯母时常点拨,还有儿女们的行事作风,使得她的性格不再那么软绵好欺负。
听到这话,当时就顶了回去:“她婶子,这话说的就不对了,现在除了你自己在家吃饭不要钱,什么不要钱?你出门买盐、买酱油、醋,人家会因为认识你,就不给你算钱?你来买我家豆腐,我会因为你是同村的人不要钱?我们已经看在同村人的面子上便宜了很多,你不感恩,反而觉得理所应当不要钱,既然你如此看不上眼我们的这点让利,你放心,以后你家来借牛,或者买豆腐,我们都会按照和外村人一样的价格算的。”
“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啊?真当我们稀罕吃你家的豆腐,占你家的便宜啊?我跟你说,我买你家的豆腐,那是看得起你,不然你家豆腐咋能卖的完?坐你家的牛车,是想好好的跟你们处关系,现在你们看不上这层关系,我们还不希拉坐呢,你家没牛车的时候我们能dia走,现在我们照样还能走,花那个钱给你们,还不如去给孩子买个烧饼和肉包子吃呢!”
阿娘笑的没脾气:“你说得对,我们无所谓的,只要你开心就好。”
对方眼瞅着自己的话怼到棉花上,没有任何的痛感,反而觉得内心有一丝丝失落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这次是着了人家得道了,大伯娘哪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既然蔡家弟妹这么说了,那我们也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们买牛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养牛也需要花费精力去照顾,因为有成本在,成本就是本钱,所以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免费,但是,如果谁家有个急用,比如送医院,这都是义不容辞的,不收钱,平时没事时候,要收钱,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你们说对不对?”
“咱们先说丑话,后办爽快事儿,只有双方没有什么利益牵扯,才能长长久久,这也是生意人经常用到的方法,人情归人情,交情是交情,该怎么分,我们卓家人心里明白,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世,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觉得我们可以深交的,就请按照我们的规矩来,觉得我们不可交的,那就不用来我们这儿讲道理,讲也没用,没人搭理你。”
大伯娘也不怕得罪他们谁,主要也是现在有了底气,本来男人有本事,又有四个儿子撑腰,自己还是个泼辣货,她怕过谁?他们家在这个村子没有根基,属于外来户,没有那么盘根错节的亲戚,就更不用怕了。
这个道理王娟也是后来才想明白的。
因为所有得罪人的话讲在了前头,所以买牛之后大半个月,都没有人上门来借牛,而他们家的豆腐,也因为做的越来越多,花样多的缘故,不再执拗于本村,也会去镇子上,甚至是市里面送货,包括家具厂那边,隔三差五的都会要几十斤的豆腐。
有了牛,即使大人不在家,陶毅和卓琳也能帮的上这个忙,后来就演变成了,两个小的在家卖豆腐,妯娌俩架着牛车四处奔波卖豆腐。
原来一个月可能最多赚个十几二十块,现在已经量上去了、品种上去了,居然涨了一倍多,一个月四五十块钱都不再话下,之前还说不把生意做大的,得?买牛之后,就低调不起来,一不小心就把这豆腐生意给做大了。
做大了之后,村里的这仨瓜俩枣,他们更不放在眼里了,只要村民不要太过分,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卖,如果遇上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陶毅和卓琳一点不客气,直接夺过豆腐。
“我们不卖了,你走吧,见过占便宜的,没见过这种占便宜的方法,已经给你便宜过了,还送了这么多,你不说我们的好,还说我们豆腐味道不好,味道不好你还来买什么?谁家豆腐好,你上谁家买去啊,我们家的豆腐,以后不卖给你们了!”
卓琳小小年纪,就有了陈秋霞的风范,当时就把那老太太呛得脸红脖子粗,下不了台,面对同村人的台阶,她是理都不理。
“说不卖就是不卖了,谁家做的好,谁家便宜又好吃,你就去谁家买,我们家的不好吃,以后别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