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惊雷起,战与和
午夜里,已经耄耋之年的老宰相王成便已经穿戴整齐,一排烛光将整个昏暗的房间照亮,王成对着铜镜仔细的看了会儿,面带着微笑,摸了摸花白的胡须,然后走出房间,穿过大厅,直接走到宰相府大门前。
府门前,在昏暗的光线下,坐落着的两尊石狮倒是煞人的紧。
王成在管家的搀扶下,踏上在府前等候良久的轿子。
早已经不用上早朝的老宰相王成在黄昏时收到密报之后,便决定要上早朝了。
位于灵都西北角的宰相府,想要在三更天抵达午门,需午夜出发,横穿大半个灵都才行。
五更天开始早朝议事,老宰相王成年事已高,天武帝一继位便给了这位侍奉了三位君王的老臣自由的权利,可以不用上早朝。
这是当朝唯一一位享受如此待遇的老臣。
本不必上早朝掺和朝事的老宰相王成心如明镜,他很清楚徐字营全灭代表着什么。
自从天武二十年,冯昭然讨伐蛮羌凯旋归来后,安稳了四年之久的天灵朝又将步入新一轮的战争状态。
徐字营被灭的消息就仿若一道惊雷狠狠的劈在天灵朝的上空,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征兆。
王成老宰相自然清楚,那一群无所事事的老家伙们都是以文治天下的,就算得到了消息,顶多不过是轻叹一句,然后就劝诫皇帝陛下以和为贵。特别是一向主张以和为贵的太傅党。
就因为老宰相明白这一切,所以他才不得不亲自上早朝。
今日的早朝,定然是热闹非凡的。
不过老宰相却是胸有成竹,因为他相信就算自己不站出来主战,定然还有一个小家伙会站出来。
当初那个家伙可是一个无名小卒呢,硬生生的在十年时间里,爬到了国柱的地位,正值风华正茂的冯昭然虽然在江湖上臭名昭著,但老宰相一想起这个在他眼中的小家伙,总是能会心一笑。
“恐怕这次,你会出手吧,就不知道沉玄阁态度如何。”王成坐在轿子里皱着眉头,他想起了当初那位以头触柱的沉玄阁阁主赵云凉。
虽然非自己亲眼所见,但赵云凉的执拗,却是整个灵都人尽皆知的事情。
灯火通明的灵都内,全城涌动,每个府邸都在午夜里开始忙碌起来,这些在灵都内掌握着整个天灵朝大事的官员们纷纷在午夜里出动。
三更天未到,午门外便灯火通明,今夜的天气倒是不错,微风徐徐的夏日里,竟没有一丝炎热的感觉。
六部尚书穿戴整齐,分三三而立,吏户礼,兵刑工,六人各掌一部,但却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派以三朝元老的赵太傅为首太傅党,赵太傅乃是帝师,素得恩宠,手握吏户礼三部。而站在一起的兵刑工三部尚书则是唯国柱冯昭然马首是瞻的国柱派。
朝野之上,最大的热闹便是这两派之争,而正因为这两大派的内部争斗不断,天武帝甚是烦扰。
赵太傅与冯昭然尚未到来,他们六人倒是开始争锋相对起来。
虽然没有言语,但是在众人的笑容下,隐藏着的不都是满肚子的刀子么。
众人都沉默着,因为他们都得到了消息,徐字营全灭!
国柱冯昭然与帝师赵太傅一齐到来,就像是老朋友般,言谈甚欢。
“赵太傅,对于徐字营的事情,你怎么看?”国柱冯昭然笑问道。
“冯国柱又怎么看?”赵太傅轻捻胡须,笑意盎然。
“我觉得此番还是以和为贵的好,藩军突然如此,定然是有了全盘打算。”
闻言,赵太傅盯着国柱冯昭然看了良久才开口道。
“我看冯国柱是怕了吧,我可不那么认为,西北蛮荒处,可是驻扎着我天灵朝的大军,凭他藩军还掀不起什么风浪吧。”
赵太傅没从冯昭然的表情上看出什么,倒是惊讶于冯昭然为何会提出以和为贵的想法。
“其实我认真想过,此番藩军会这般大举侵犯徐字营,定然是有着依仗的。”国柱冯昭然坦然道。
“据说藩军此次挂帅的可是一位女子,好像是藩国的那位唯一公主吧,好像叫做什么元胜男的。”赵太傅明显是得到了消息。
国柱冯昭然没有言语,只是轻微的点了点头,显然是早已知道这件事。
“好了,我们说的再多,还得陛下做决定啊,今日的早朝,恐怕是不会这么平静啊。”赵太傅看着那在青龙搀扶下的赵云凉道。
“是啊,那老不死的家伙又来了,不过我想他肯定是要以死相逼吧,哈哈……”冯昭然也看见了那被青龙搀扶的沉玄阁阁主赵云凉,似乎是想起了之前赵云凉以头触柱的事情。
“两位大人,好久未见!”赵云凉虽然脾气执拗,不过在明面上也算做的不错,起码官居二品的赵云凉给足了两位大员面子。
青龙虽然武艺高超,但是在冯昭然眼里,还真的算不得什么,一个小统领,自是入不得当朝一品大员的眼球。
冯昭然随意的一瞥,没将青龙放在眼里,然后直接朝着兵部尚书三人走去。
赵太傅倒是对青龙青睐有加。
对于直接面对江湖力量的沉玄阁,可以说是朝野中的第三大党派,在这段时间内,赵太傅就一直在拉拢沉玄阁,可是作为只听从皇帝命令的沉玄阁一直保持着中立,不管是国柱派,还是太傅党,在赵云凉手上都是一视同仁,两不得罪。
至于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青龙以代阁主处理沉玄阁事务,似是有掺与朝中事的想法。
赵太傅对着青龙微微一笑,至于赵云凉则是看着一直微笑着的赵太傅,冷哼一声,绕过赵太傅,走到兵部尚书等人身后,站立不动,闭目养神。
五更天前,午门尚未打开,身为当朝的老宰相王成终于缓步而来。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老宰相依旧虎虎生风,对着百官微笑着,百官拱手行礼,对这位天灵朝唯一一位有着特权的老宰相,众人心中还是十分敬重的。
当走过六部尚书时,王成看着分两边而站立的六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国柱冯昭然与赵太傅。
老宰相并没有走到最前面,而是与国柱冯昭然、帝师赵太傅并排而立。
“两位大人,对于徐字营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战!”赵太傅嘴里蹦出一个字。
“和!”国柱冯昭然也是一个字,但却与赵太傅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想法。
两人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明白。
但是老宰相似乎是不敢相信,王成看了眼赵太傅,只见赵太傅似乎是对自己有点畏惧,笑容有点僵硬。
老宰相王成转过头再看向国柱冯昭然。
“你说和?”老宰相怀疑自己听错了,问冯昭然。
冯昭然点了点头。
不光是老宰相王成,就连国柱派的那些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国柱冯昭然竟然会主和?
天武十一年,冯昭然高中探花;
天武十三年,冯昭然参军入伍,屡立战功;
天武十六年,冯昭然退藩军于西北蛮荒五十里;
天武十八年,因冯昭然大军压境三百余里,距藩国都城不足三十里,令藩国俯首称臣,割地赔款;
天武十八年秋,冯昭然率军转战蛮羌;
天武二十年,冯昭然大败蛮羌,蛮羌屈辱求和;
天武二十年,年仅三十八的冯昭然成为了天灵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国柱。
如今四年过去了,藩军再次举兵来犯,可国柱竟会求和?
这还是当初那个威风凛凛,大杀四方的冯昭然吗?
沉玄阁阁主赵云凉与青龙两人面面相觑,似乎是不相信冯昭然的说法。
就连站在国柱冯昭然身后的兵刑工三部尚书都是一脸迷茫的看着他。
“能说说为什么吗?”最终还是老辣的宰相王成将场中所有人的疑惑问了出来。
“十五日之内,藩军不退,我必亲征!”国柱冯昭然的声音十分洪亮,霸气十足的话语中透露着无比的自信。
国柱冯昭然像是笃定在十五日之内,藩军定会退兵一般。
老宰相王成看着自信满满的冯昭然,想当初他看中的就是小家伙的这股子自信,一切尽在掌握,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王成知道自己没看错人,这个年轻自信的小家伙给天灵朝带来了西北与西南部的安稳。
不过四年后的今天,藩军来犯,这个小家伙又能带给自己怎样的惊喜呢?
老宰相王成面带微笑的看着国柱冯昭然,心中升起无限希冀。
一众文武百官站在午门外,听着国柱冯昭然的霸气言辞,有心中想着看笑话的,也有对国柱这股子霸道所感染的,不过更多的却是疑虑。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时,五更天的鼓声想响起。
午门大开。
叽叽喳喳的文武百官瞬间安静下来,纷纷按照顺序排成行,四列站好。
老宰相王成向前大踏步而出,径直朝着午门而去。
国柱冯昭然与帝师赵太傅紧随其后,并排而行。
身后跟着六部尚书,国柱派与太傅党的主要成员。
而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沉玄阁的阁主与青龙,两人官职不算高,但是权利却堪比六部。
至于后面排成四列随着大流缓缓而行的文武百官们,则是毕恭毕敬的,一言不发。
穿过午门,走过东门,便来到明正殿,也就是文武百官早朝议事的大殿。
老宰相看着那早已敞开大门的明正殿,稍作停驻,整理了一番官服,然后迈步拾阶而上。
国柱与帝师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