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3章 青镇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
    扶苏的眼睛盯着手中的竹简,心思却完全不在上面。
    他再一次地抬起头看向毫无动静的殿门外,极力抑制自己有些起伏不定的情绪。
    今日,是那名少年来向他觐见的日子。
    虽然父王什么都没有说,但扶苏明白,这是父王看好的股肱之才,是为他而准备的。
    只是既然已封那名少年为上卿,又不声不响地丢到他这里来当侍读,这样一捧一摔的折腾,难不保那少年会有什么怨气。
    扶苏低下头,摩挲着手中的竹简,淡淡地勾起一抹笑容。
    是啊,这又是父王的考验,如果他能收服这名少年,那么他就将增添一只臂膀。若不能收服,父王则会认为他没有继承王位的能力。若为王,那必然需要有驾驭臣子的能力,否则又怎配为“王”这个字?
    要知道,他的弟弟们可一直都对他虎视眈眈。
    “公子,甘上卿到。”殿门外传来内侍顾存低沉轻柔的声音。
    扶苏并没有在顾存说话之前,听到半分衣袂摩擦的声音,也就是说,顾存在外面已经站了许久了,故意延缓通报。
    很好,不愧是从小照顾他长大的内侍,完美地领会了他的意思。扶苏低垂眼帘,掩去眼中的笑意。他铺好桌上的竹简,撩袖伸手拿了一根蒙将军送给他的毛笔,沾了些黑石脂,悬起手腕,在竹简上慢慢地书写起来。
    不同于竹片沾漆书写的生硬晦涩,兔毛所制的毛笔书写时行云流水,扶苏已经预感到,这种毛笔将要在书法史上掀起何种改革风浪。他现在所书的笔体,就已经不同于笔体粗细一致的篆体,而是随着笔锋走势,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扶苏心情舒畅,写了几句《周礼·大宗伯》,才缓缓地说道:“宣。”
    “诺。”顾存在殿外应声而去。
    不多时,扶苏就听到殿外传来玉环佩叮咚作响的清脆声。
    《礼记·经解》有云: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有身份的君子必佩玉,从殿外由远及近的环佩之声,便能听得出来人走动的速度不徐不疾,显然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等待,而显得有任何的浮躁心急。
    扶苏握笔的手顿了顿,但却并未搁下,就算来人已经步入殿中,向他长揖见礼,他也没有回应。
    殿内的声音随着来人的站定,而变得重新肃静起来,玉环佩的声音没有再次响起,而扶苏也听着对方平稳的呼吸声,心平气和地把这卷竹简写了下去。
    很好,他最喜欢聪明人。
    直到最末的一张竹片都写满了字后,扶苏才停下笔,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字迹,这才缓缓地抬起头。
    殿中那正站得笔直的少年,便映入了他的眼帘。说他是少年,其实还未到,身量顶多算是比垂髫黄口的孩童大上一些,看起来就像是八九岁一般。还未到束发之年的少年却穿着一身华贵的上卿官服,就像是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孩子,偏偏那充满着稚气的脸容上,是满满的镇定与骄傲,简直让人想要发笑。
    扶苏伸手揉了揉眉心,借着这个动作把自己脸上的笑意掩饰了下去。这个少年确实是可以骄傲的,只有十二岁的年纪,却独自出使赵国,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这等能力,就算是自视甚高的自己,也不敢保证能够做到。
    “坐。”扶苏挥手指了指一旁的案几,少年微一欠身,不卑不亢地落座。
    “甘上卿,汝对孤可有所不满?”扶苏看着少年勾起唇角,毫不客气地开口问道。少年的祖父甘茂,曾经是秦国的左丞相,却因为受人排挤,而逃离了秦国,最后客死魏国。他很想知道,这少年对于秦国,究竟是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他要弄清楚这少年是不是可以养得熟,若是一头养不熟的狼崽子,他可没那闲工夫伺候着。
    “并无不满。”少年眼观鼻鼻观心,无比镇定严肃地说道。
    “那从明日起,每日卯时,入宫侍读,汝可有异议?”扶苏的声音放缓,他其实也没比少年大几岁,在启蒙之后,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他的父王,所以在任何方面,他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模仿着对方。例如这种平缓的说话方式,也是学习自他父王。虽然没有任何声色俱厉,却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和气势。
    “谨遵公子旨意。”少年一板一眼地应下,并无半分勉强,甚至在很痛快地应允后,直接站起身踱步到扶苏身旁,恭敬道,“臣今日便可开始侍读,公子写的一手好字。”他那句疑似恭维的话语说得极其自然,随即便自来熟地坐在了扶苏身侧,把案上的竹简拿了起来,仔细端详欣赏着。
    扶苏被少年的这番举动哽得不轻,他本想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的,但显然对方要比他更认得清形势。
    “公子所书的,是《周礼·大宗伯》篇。”少年显然博闻强记,只看了几句,便猜到了出处,话题一转道:“公子可是有感而发?”
    扶苏抬起头,发现少年的目光落到了他身后的柜阁上。扶苏不用回头,都知道少年在意的究竟是什么。
    静静躺在锦盒里那片尊贵黑绸之上的,是一枚青色的镇圭。
    “以青圭礼东方。”少年青稚的童音朗朗读着竹简上的文字,“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镇,安也,所以安四方。”
    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饰,圭长尺有二寸。天子冕而执镇圭,亦所以镇安四方。青色的镇圭,可以说代表着天子的礼器。少年的目光从竹简再次不可抑制地转移到青镇圭上,他几乎可以从上面的篆体纹饰刻画分辨得出来,这是周朝天子代代相传的青镇圭。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青镇圭,会在公子扶苏这里?难道是秦王从哪处得来,然后赏赐之?
    少年想到了此点,清澈的瞳孔微缩了一下。这说明,秦王已经属意了下一代的继承人?
    扶苏没有回头,也没有去看少年脸上的表情。这枚青镇圭是他特意放在此处的,这也是在向少年昭示自己名正言顺的光明未来。
    虽然父王赐予他青镇圭的举动,大抵还是帝王的考验之一,例如让他的诸位弟弟们眼红心跳抓心挠肝,以至于上蹿下跳地给他使绊子,但这并不妨碍他借此礼器,狐假虎威一番。
    扶苏又拿起一卷空白的竹简,慢慢地在案几上铺好,再次拿起了那根兔毛笔,口中淡淡问道:“何为圭?何为臬?”
    “圭者,双土也。臬者,自木也。以土圭水臬之法测土深,测日影,正四时,以求地中。陈圭置臬,瞻星揆地,此乃立国之根本也。”少年在一愣神之后,回答得一板一眼。圭臬两物在很久以前是很平常的物事,但这两种物事却是在建立一座城池之前,探测丈量土地时必须使用的工具。长此以往,便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甚至有了玉圭金臬之说。
    扶苏手中的笔开始在竹简上落下,但却并不妨碍他一心二用,只听他继续问道:“那何为圭臬?”
    少年这次并没有立刻回答,因为一个词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意思,例如度量,例如权衡,又例如绳墨等等。他看着扶苏优雅地书写着,沉吟了片刻,才谨慎地缓缓道:“法度,规则。”
    扶苏眼睛都未眨一下,继续咄咄逼人地追问道:“那何为法度?何为规则?是君父所言?是智者所言?还是圣人所言?”
    少年闻言怔忪,根本没想到会被问到这样刁钻的问题。即便他能随便根据他的这个问题侃侃而谈半个时辰以上,但他知道,公子想要的,并不是那样的敷衍。
    半晌身畔都没有声音传来,扶苏很满意少年的反应,他还是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吩咐道:“上卿今日且回吧,明日卯时,请准时。”
    这句话说得轻飘飘的,却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威势。
    少年此时才知自己逾越了,公子方才说明日起入宫试读,他今天还没有资格坐在这里。顿时锦衣内里冷汗津津,恭敬地低首叩别。
    直到少年倒退着走出殿外,扶苏都没有抬起头看他一眼。待案几上的那张竹简写到最末一片,扶苏才搁下笔,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能在对方的心中种下一颗名为质疑的种子,今天的发挥当真不错。
    迟早,这枚种子会开始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再也无法从心间拔去。
    扶苏摸了摸光洁的下颌,还很稚嫩的俊秀脸庞上伪装的镇定气场全然崩裂,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情。
    不愧他排练了好几次啊……
    二
    扶苏虽然在看着军事情报,但多半的注意力还是在身侧整理竹简的少年身上。
    这位表面恭敬,事实上内心无比倨傲的少年,已经成为他的侍读有一段时间了。扶苏越是和他接触,就越是震惊于他渊博的学识,也越好奇他究竟师承何处。一想到最近宫廷中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个传言,即使知道是有人别有用心,但扶苏心底也是各种不舒服。
    说到底,他的年纪也不是很大,城府还没有那么深。
    更何况,如果真正想要把一个人收为心腹,就没有必要在对方的面前还掩饰自己的想法。
    只是,这要怎么问出口呢?
    扶苏装模作样地翻看着手中的军事情报,这些情报都是由快马交接送到秦王政的手中,后者会命人复制一份,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并不是想要这个还未束发的公子扶苏能有什么过人的见地,只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执政的能力。
    正忍不住把眼神从写满情报的竹简上,转移到身侧的少年身上时,扶苏忽然发现那少年居然转过了头来,两人的目光对了个正着。扶苏忍住想要躲开的冲动,定定地看着他。
    少年还很稚嫩的脸庞上一片沉静,只听他淡淡地开口道:“若是公子想问宫中的流言,请尽管问。”
    这样的机会,扶苏自然求之不得。他放下手中的竹简,沉声问道:“孤听人传汝曾是罪人吕不韦的门客,可有此事?”
    少年淡薄的唇轻蔑地一勾,缓缓道:“公子居然信?吕相去时,臣才几岁?何来门客之说?”
    扶苏自然知道这种流言荒诞不经,可无风不起浪,他顺势继续追问自己一直疑惑的问题:“卿之祖父曾离秦国,封地被夺,那……卿居何处?”扶苏一字一句地斟酌,生怕有所冒犯。
    但虽然小心到如此地步,少年闻言,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僵硬了一下。垂在身侧的手悄悄地紧握成拳,少年低垂眼帘,掩住了双目中的情绪。“祖父去后,甘家如大厦将倾,万劫不复。臣幸得师父收养,才得以有今日。”
    “师父?”扶苏挑了挑眉,毫不掩饰对于少年口中那个师父的兴趣。能将一个孩童调教成秦国上卿,那本人又将是如何的惊才绝艳?
    少年抿了抿唇,像是在犹豫什么,半晌之后才艰难地说道:“吾师……曾是吕相门下之客……只是闲散人等,寻丹问药而已。”
    扶苏一愣,这才知道这流言居然还真有些靠边。他此时才注意到,少年口中一直是称吕不韦为吕相的,看来虽然并无直接瓜葛,这少年也绝不是踩低捧高之辈。看着少年木然中难掩紧张的神色,扶苏不由得一笑道:“无妨,当年吕相门下三千门客,多数乃是滥竽充数罢了。”说罢又觉得有些不对味,他这不是说人家师父是滥竽吗?
    果然见少年的脸色一沉,扶苏这下也不好再去细问他师父的事情。不过反正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就行,报到父王那里,总会能找到的。扶苏也厚脸皮地当之前说的话根本不存在,反正父王无数次地言传身教让他明白,身为上位者就是需要城墙厚的脸皮。
    “汝师只汝一名弟子?”扶苏发誓,他只是受不了殿内窒息的气氛,随口一问,绝对不是想要套话。
    少年的表情已经恢复了正常,一板一眼地恭敬回答道:“吾师来秦前,曾有一位弟子。臣曾听师言及几次,但并未见过,那位师兄应在赵国。”
    扶苏的眼角余光正好瞥到手中的军事情报,不由轻笑道:“赵国,已成历史矣。”说罢便把手中的竹简往少年的方向递去。
    少年脸色微变,连忙双手接过竹简,细细看去。
    秦趁赵连年天灾再度发起攻击,武安君李牧领兵迎之。李牧镇守边疆多年,败秦数次,王翦不与其针锋相对,便对赵王迁用离间计。李牧功高震主,赵王迁早就心存忌惮,离间计一出,赵王迁便夺李牧军权。李牧因前线秦国大军压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拒绝交出军权。此举令赵王迁越发不安,下令派人暗中逮捕李牧,夺其虎符。
    “赵王迁自毁其臂啊!武安君愚忠矣。”扶苏用食指轻敲桌面,开始思考着是否要救李牧这个盖世名将。但这个问题,恐怕他父王也曾考虑过。这战国乱世的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赵两国分别拥有两名,但白起已死,廉颇老矣,只剩王翦与李牧……罢了,此时恐怕也已经晚了,李牧在赵国的威望恐怕要比赵王迁还要高,赵王迁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必然会雷霆万钧。
    即使是愚蠢如赵王迁,恐怕也会懂得夜长梦多的道理。
    扶苏的目光落到身旁的少年处,见他正好看完竹简抬起头,两人的目光一接触,便已知彼此想的都差不多,均为这一代名将的末路而沉默了起来。
    没有人会说王翦卑鄙,离间计自古便被用得炉火纯青,他们身处在不同的两个阵营,王翦只是简单地用金银财宝贿赂了奸臣郭开,便让大秦士兵免于战场厮杀,这是大功一件。而且若是赵王迁像秦王政信任王翦一样,无比信任李牧,恐怕这种事情也不会发生。
    少年的心情有些低落,他抚摸着竹简上的纹路,低低地叹息道:“何为法度?何为规则?是君父所言?是智者所言?还是圣人所言?……”
    扶苏闻言一怔,他没想到,这句他们初见时他所说的话,少年竟一直记在心里。
    “规则,分天道规则和人道规则。清泉自高往低而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此乃天道规则,非人力所不能及也。吾辈亦不奢望。”扶苏转过身,拿起身后青镇圭的盒子,放在了桌面之上。想要碰触青镇圭的圭面,却又克制地收回了手,紧握成拳。他还不是王,所以没有资格拿起这面青镇圭。
    “而拥兵几何,赋税几何,铸币几何,此乃人道规则。”
    “于是乎,规则,应是君父所言。”
    扶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低头看着面前的青镇圭,淡淡道:“这天下乱世已久,应有人另立规则矣。”
    他没有说出口,但言下之意,少年却心领神会。
    韩国已灭,赵国危在旦夕,秦国一统六国,指日可待。
    这世间的规则,理当由最至高无上的那个人制定!
    三
    扶苏在殿内安坐,等着最新的前方战报。荆轲刺秦王,虽未尽全功,却引得秦王大怒,天下震动。秦王政派大将王翦,挥军伐燕。而燕国都城蓟的破城之日,也就在须臾之间。
    即使过去了快要一年的时间,但每当想起那日在咸阳宫大殿上的危急时刻,扶苏都忍不住后怕不已。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敬献给父王,谁都没有想到居然会图穷匕见。而父王的政令,大臣上朝不许佩带兵器,当时的场面无比混乱。虽然父王手中有剑,还有许多臣子拼死上前阻拦,但荆轲也是被砍伤了八次之后,才跌倒在地。
    扶苏摸了摸右手的手腕,他当时也是反射性地想要冲过去的,但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却一直死死地拽住他的手腕。他完全没想到,那么瘦小的身躯里,居然蕴含着那么强大的力量。
    直到荆轲被肢解分尸,对方都没有放开过他的手。
    扶苏苦笑,也许最卑鄙的是他才对。十几岁少年的手劲能有多大?他如果真想要挣脱,又怎么会挣脱不了?
    是他在一转念之间,思考得太多了。
    如果父王真的被刺身亡,那么他就会登基……这也是少年在那一瞬间想到的吧?所以才不肯放他去涉险。
    事后少年还特意去父王面前请罪,把他没有上前护驾的责任全部揽在了自己身上,甘愿受罚。
    他却什么都不能解释,不能说。
    只能保持缄默。
    殿门外传来熟悉的玉环佩碰撞的清脆声音,还未等对方出声,扶苏便抢先道:“毕之,进来吧。”
    “公子,燕都蓟京被破,燕王喜及太子丹逃奔辽东,匿于衍水后,燕王喜将太子丹斩首以献秦王。”还未等进入殿门,少年清朗的声音便已经传来,显然也是迫不及待。
    扶苏闻言皱眉,虽然他对太子丹恨之入骨,但两人各为其主立场不同,所以也并不觉得对方所作所为有何不对。刺杀敌人阵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来瓦解危机,是政治上最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若是真让太子丹一击得手,那么秦国现在即使是他登基为王,也必将是一团散沙。
    毕竟他还太年轻,而且秦国树大招风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若父王当真西去,那么就算已经被灭的几个国家,也会立刻揭竿而起死灰复燃。
    这样目光独到的一个英才,居然会死在自己的父亲燕王喜手中,实在是令人唏嘘。扶苏想起多年之前,他也曾经与在秦国为质子的太子丹有过几次接触,现在却已物是人非,不禁目光微沉。
    每个人都会死去的,但如此繁花似锦的人间,又有谁不留恋?
    扶苏想到父王最近几年开始召见方士,不由得长叹。他也没想到,自家侍读的师父,居然就是一个方士,虽然对方只留在宫中一年便神游四方去了,但也许当年他无意间的那个引荐,导致了现在甚至以后会濒临失控的局面。
    虽然只是一愣神,但扶苏的脑中已经转过了千般思绪,他俊颜之上的表情也没有丝毫变化。
    他已经习惯于在人前隐藏自己的想法,这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本能,即使面对着的,是最亲近的侍读也一样。
    而他面前的少年,在成长中也慢慢蜕变。他不再总绷着一张脸,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骄傲,而是柔和了五官,换上了和善的笑容,无论谁第一眼看到,都会觉得是个俊朗少年,给人无比亲近之感。只是扶苏知道,少年和他一样,也学会了给自己戴上一张面具,把心思细细密密地埋藏在心底。
    接过少年递给他的竹简,扶苏仔细地又看了一遍,抬起头时发现少年正定定地看着桌案上放着的青镇圭,不禁挑眉问道:“毕之,可有何不妥?”
    这青镇圭,自从上次他把盒子拿到桌案上后,便再也没有送回去。现在他在私底下无人之时,也曾偷偷地抚摸几下那冰凉的圭面。
    少年咬了咬下唇,踌躇了片刻,终究还是开口说道:“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秦王亲立的规则,反而差点害死他自己。这规则,究竟如何立之?”
    扶苏放下手中的竹简,在袅袅而升的香薰炉烟中,静静地思考着。
    这个问题显然在少年心中存在已久,既然开了头,他便侃侃而谈下去:“此回军报所言,燕国王公大臣除太子丹外,全部留得性命。灭韩赵魏楚四国时,也无任何杀戮,秦王此举仁义。现今六国仅剩齐国残存,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但臣恐六国贵族不甘于此,日后必为祸患。”他顿了顿后,字字掷地有声地说道:“王座是用鲜血而涂成的,秦王应该让那些人知道,要么臣服,要么死!”
    扶苏的眼中划过深思,这个问题他以前也隐隐约约地想过。但父王并不大开杀戒,这对师从大儒淳于越的他来说,也是颇为认同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由孔子提出的“仁义礼”,这三个字扶苏还是很认同的。他与少年经常辩论,便知此乃今天的一个议题,扶苏细细思量,唇边扬起笑容,却是很满意少年已经开始学会了质疑。
    质疑这世界上存在的所有规则,才能建立起自己心中的规则,这是成长的一个信号。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青镇圭。
    只是有些人会完全复制其他人的模样形状,有些人却是喜欢自己雕琢。
    内侍顾存静悄悄地走进殿内,呈上两碗还冒着热气的莲子羹,轻手轻脚地放在案几上,又悄无声息地倒退着离开。
    扶苏看着莲子羹升腾的热气,只是拿着调羹在慢慢地搅匀,看着白嫩的莲子在漆碗中浮沉,扶苏浅浅笑道:“毕之,坐。汝可知白起长平之战否?”
    少年一愣,随即点了点头坐在了扶苏身侧。他们两人私下从不计较尊卑,所以少年也很自然地捧了另一碗莲子羹,不顾热烫,亲自尝了一口,才把他尝过的那碗放在了扶苏面前。
    这并不是恃宠而骄,而是在为扶苏试毒。
    尽管这个动作,少年已经做过了无数次,扶苏也不禁在心底自嘲。侍读侍读,其实真正是试毒吧?
    这等举措,自然在呈上来之前,还有其他内侍做过了。但少年总是不放心,每次扶苏劝说都不管用,总推说他自小随师父学习百家技艺,草药毒药一门也颇有涉猎。
    扶苏越想就越怔忪,直到少年捧着另一碗莲子羹已经吃了大半,他才回过神来,继续前面的话题道:“白起位列战国乱世四大名将之首,就因这长平之战。在此一役,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震惊天下。虽大扬吾秦之威名,但对统一大业却无丝毫益处。”
    白起一生领兵百战百胜,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约九十座,一生从无败绩,被秦国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奉为战神。甚至可以说,白起在秦国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比起秦王来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扶苏居然敢在战略上向白起提出质疑,若是传将出去,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见少年捧着碗思索了起来,扶苏也没有把话说透。因为他知道,少年必能领会他的意思。
    果然没多久,少年便幽幽一叹道:“原来如此。”
    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白起杀了降卒四十余万,固然造成了赵国自胡服骑射之后的骤然衰落和低迷,但也让其余六国起了兔死狐悲之心,同仇敌忾。那四十余万的降卒,若知道是必死的下场,谁又能够甘心弃械投降?就算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再征讨他国,所受到的抵抗都是非常顽强的。
    “怪不得……”少年喃喃自语,也明白了为何秦王政每灭一国后,不杀王公大臣,也是为了统一大业着想。
    “父王此举,虽短期内有所隐患,但若吾强秦延续,六国遗族不足为惧。”扶苏淡淡说道,话语中的淡然气势十足。
    少年的眼中依旧有着忧虑,但他却再也没有说什么,而是闷头把碗中的莲子羹一口口喝掉,这才抬起头来,对扶苏微笑道:“这羹无事,可用。”
    扶苏这才拿起调羹,喝了一口已经变凉的羹,表面上毫不在意,实际上心底里各种不爽。
    这小子,不会是有意不让他吃热食,故意整他吧?
    四
    扶苏站在靶场,先是接过自家伴读递过来的骨套在大拇指上,又接过一把紫衫木角弓和一枝白色隼羽箭,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侧身左肩对准靶位,微眯双目沉心静气。
    抬手、搭箭、扣弦、开弓,每个动作都做得无比流畅自如游刃有余,动作优雅赏心悦目,一举手一投足的气度风范彰显无遗。
    “刷——”箭矢射向靶心,穿靶而过,扶苏即使不用去确认,也知道力度应该正好让箭头在靶子背后刚刚露出。
    “白矢。”少年在扶苏的身后,又递上来一堆箭矢。
    扶苏拈起三支箭矢,三矢毫不停歇地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箭矢与箭矢相衔,连珠得看上去像是一根箭。
    “参连。”少年的声音中语带赞赏,同时瞄向靶场旁怯怯而立的小男孩,眼中带着冷淡的警告。
    扶苏又拿起一支箭矢,搭在弦上凝视了许久,才缓缓出手。
    这根箭矢是朝高处而射,箭尾和箭头并不在同一条水平面上,速度并不快,平稳前行徐徐前进,最终也同样正中靶心。
    “剡注。”少年的语气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崇拜,前两种射艺他也可以做得到,但这一手剡注却是最难的。之前的白矢和参连因为速度够快,所以风向并不起决定作用。剡注既要找好角度,也要对风向有正确的判断,少年自认为还不能够做到这么完美。
    “襄尺。”扶苏淡淡地说道,眼角余稍瞥过那又站得近了一些的小男孩,并未做任何停留便收回了目光。
    襄尺,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少年站在扶苏身后一尺之处,弯弓搭箭,完全模仿着扶苏的动作。弓弦铮的一声脆响,箭矢离弦而去,干净利落地正中靶心。
    “善。”扶苏浅笑赞扬着。
    少年恭敬地收弓而立,为扶苏又呈上了四支箭矢。
    君子六艺中的射,是五射,分别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井仪便是连射四矢,扶苏收弓而立,少年看着正中靶心的那四支箭矢,上下左右排列正好像个井字。
    “公子射艺精湛,毕之佩服。”少年说完这句话后,招了招手,一旁的侍卫便打算跑到靶位处,取下靶心上的十支箭矢。但在侍卫动作之前,那个一直旁观的小男孩竟先一步跑了过去,费力地踮起脚把一支支箭矢都取了下来,然后噔噔噔地跑了回来。
    扶苏见状微微一笑,又拿过一个箭筒,递给了少年道:“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毕之,该汝了。”
    少年撇了撇嘴,也不去提醒自家公子居然对他说这些他已经知道的话,而且还故意提高了音量,想也知道是为了让谁听到。
    拿起手中的黄杨木角弓,少年与扶苏交换了个位置,刚要搭弓射箭,一旁扶苏却伸过手来,主动帮他调整姿势,顺便还指导他何处用力,何处勾弦,如何才能射出有力且准确的箭矢。
    少年的眉梢微微抽搐,他即使射艺不如自家公子,但也不是初学者,至于这样吗?
    想到最近上课之时,扶苏朗诵书籍的时候总是声音洪亮,想必也是和这个总在窗根底下偷听的小男孩有关吧。
    可是小公子胡亥被秦王勒令不许读书习字练武,这个已经是宫里所有人都有的默契,大公子这样做虽然不会有违秦王旨意,但若是被人抓住把柄,总归是不好的。
    “公子……汝违规了……”借着扶苏靠过来指导他的姿势,少年压低了声音劝道。
    “规则?何人所言为规则?”扶苏勾唇一笑,语气极为讽刺。他现在已经过了崇拜父王的年纪,开始质疑父王所下的每道命令,虽然不能公开反抗,但做做小动作阳奉阴违还是可以的。因为大庭广众之下耳目众多,扶苏也并未解释太多,只是淡淡道:“他是我弟弟。”
    少年便不再说什么,僵硬着脸上的表情任由扶苏把他当成教学样本摆弄着。
    抱着箭矢站在一旁的小男孩,偷偷地站得更近了一些。
    扶苏坐在军帐中,一边用布帛擦拭着伴随着他多年的青铜玉首剑,一边时不时看一眼在旁边低头沉思的青年。
    “毕之,汝回咸阳吧,吾在此有蒙将军照看,无事。”扶苏盯着剑身上的菱形暗格花纹,神色自若地淡淡说道。
    时间如流水,当日的少年已经成长为青年,他的父王已经升级为父皇,他也由公子升级为大公子,但和毕之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自称却从孤下降到了吾。扶苏抚着剑身微微一笑,知道他的伴读在纠结什么。
    今日咸阳来了一封家书,甘氏宜阳王病危,召其子回咸阳侍疾。而毕之却不放心丢下他一个人在上郡,所以正在左右为难。
    扶苏见青年还是默不作声,便叹了口气道:“此事还是怪吾,若是顺着父皇,也不会被贬至此处,害汝一同随行。”
    “大公子折杀毕之了。”青年俊秀的脸容上浮现苦笑。始皇帝回到咸阳宫之后的一次酒会上,淳于越对于始皇帝推行的郡县制不以为然,建议遵循周礼实行分封制。这个提议遭到了李斯的驳斥和始皇帝的不满,直接导致了淳于越的罢黜。身为他的弟子,扶苏因为这件事上书,强烈反对,便被始皇帝派到了上郡去做蒙恬大军的监军。
    扶苏的视线落到了案头上静静躺着的青镇圭上,似有所感地长叹道:“何为法度?何为规则?是君父所言?是智者所言?还是圣人所言?”
    青年保持缄默,那双细致的眉深深地蹙了起来。
    扶苏轻哼一声,冷冷一笑道:“规则,本就是给一些人遵循,给另一些人打破的。但是如果没有能力打破规则之人妄想挑战规则,就会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
    “大公子……”青年焦虑地唤了一声,忧心之色溢于言表。
    扶苏摆了摆手,收敛了情绪,淡淡道:“毕之此次回咸阳,也顺便帮吾查看下咸阳的动静。吾被困于上郡,遮蔽耳目,倒是极为不利。”
    青年脸上闪过数般情绪,最终化为一叹,低头虔诚地一拜。“殿下,请多保重……”
    扶苏点了点头,知道青年只有在态度极其郑重的时候,才会唤他殿下。
    看着青年倒退着离开军帐,最终身影消失在他的视野里,扶苏不免得恍惚了一下。
    这个父皇亲手送来的伴读,已经在他身边形影不离地呆了许多年了。
    认识他的人生,已经比不认识他的人生长了。
    扶苏勾起唇角,擦好了剑后收剑入鞘,随手拿起案头的那面青镇圭。
    微曲食指,弹了一下那冰凉的圭面,听着青镇圭发出的清脆玉质声,扶苏喃喃自语道:“老伙计,现在吾就剩下汝了……”
    五
    扶苏睁开双眼,嗅着月麒香清幽淡雅的味道,看着素白的天花板,久久回不过神。
    他这时才醒悟,那军帐中的离别,居然是他和毕之的最后一面。
    规则……果然是很难打破的吗?他失败了,胡亥也失败了……
    “皇兄,你醒了?”胡亥一直在床前守着扶苏,见他睁开眼睛,立刻关切地俯身过来。
    “嗯。”扶苏简短地回应着,又闭了闭眼睛,才渐渐恢复了神智。
    胡亥把一旁燃着月麒香的博山炉熄灭,又打开窗户和空调给屋子里换上新鲜的空气,看着自家皇兄的赤色眼瞳中,透着一股担忧之意。月麒香是以唐时的御用香料月麟香为主料,再多加一份三柰、藿香、藁本等香料调配,就会成为一种可以影响人梦境的奇异香料。只是使用的时候,会给人带来一些小小的后遗症,很容易心绪受到影响。
    扶苏深深地吸了口冰凉的空气,精神稍微好了一些。他最近不断地用月麒香入眠,就是想要影响毕之的梦境,想让他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刚刚的那些梦境,毕之应该也陪他一起重新经历一次了吧?
    只是……扶苏喟叹地闭上眼睛,无论怎么用月麒香,他可以回忆的人生还是非常的短暂。
    是啊,他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毕之的人生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而他在的时间,对于毕之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十几年而已。
    “皇兄?”胡亥抿了抿唇,担忧地唤道。
    扶苏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半晌之后,才缓缓启唇道:“把那块青镇圭,给他送去吧。”
    胡亥闻言一震,虽然皇兄并未言明那个“他”是谁,但他又怎么可能认错?
    虽然心中有无数疑问,但胡亥还是点了点头道:“是,皇兄。”
    医生竖着兔子耳朵,疑惑地看着快递盒子里的青镇圭,刚刚老板已经跟他说了这个东西究竟有多么珍贵。回想起之前在拍卖会上拿回免死牌的事情,医生不解地问道:“老板啊,我怎么觉得,扶苏那家伙是在帮你镇厌乾坤大阵呢?不光不阻挠你拿回免死牌,这都给你送来第十一个帝王古董了啊!”
    老板抚摸着青镇圭那冰凉的玉质表面,这几日在梦中反复地重现那久远岁月的记忆,让他无比怀念这块青镇圭,一时都没有听清楚医生在说什么。
    直到医生重复又问了一遍后,老板才幽幽一叹,怅然道:“因为他知道我肯定很难下决心把第十二件帝王古董埋入地下的,索性其他的,就成全于我了。”
    “第十二件帝王古董?你已经找到了?是什么?”医生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老板垂下眼帘,摸了摸自己身上的赤龙服。
    医生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猛然间理解后,瞠目结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