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9章 铜权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感觉到脸上被人用温热的湿毛巾轻柔地擦拭着,胡亥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了一张半大少年的脸容。本来是很讨喜的圆嘟嘟脸庞,可是胡亥每天早上都会无比痛恨看到这张脸。
    因为这就代表着他必须要起床了!
    “孙朔,汝走开!”胡亥别过脸,避开在他脸上擦拭的湿毛巾,紧紧地闭起眼睛,打算再睡个回笼觉。
    孙朔早就习惯了他伺候的小公子每天早上的赖床行为,笑眯眯地劝道:“公子,今天是您的夫子来上课的第一天,您就要用这种方式来迎接夫子吗?”
    不提这件事还好,一提胡亥就一肚子气,腾地一下从床榻上坐了起来,气呼呼地抱怨道:“孙朔,汝说,父皇是不是太偏心?大哥的夫子是当代大儒淳于越,据说大哥五岁时就开始习字念书,而吾今年已经快十岁了,才给吾找第一个夫子,而且此人还是中车府令!中车府令!只是个管皇家车马的小官!让这样的人来当吾夫子!太不公平了!”
    孙朔依旧笑眯眯的,在他看来,今天叫小公子起床的任务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看小公子的这副模样,肯定是不会有睡回笼觉的心情了。他轻柔地给胡亥擦洗脖子和手脚,一边帮他一件件换上衣袍一边劝道:“公子,陛下是多么的宠爱于您,这宫里面是有目共睹的,陛下是怕您受不住读书的苦。吾记得有次从大公子那边路过,看到他书房里堆得像山一样的书简,大公子的内侍们也都私下抱怨,说每日里搬那些书简来来去去就累得半死呢!”
    胡亥的心情果然好了一些,不过又对孙朔讲的话非常感兴趣,挑起秀气的眉梢问道:“哦?真有此事?”
    孙朔暗道小孩子果然好哄,虽然他只大了胡亥几岁而已,但他总觉得小公子是被宠坏了的,毕竟始皇帝实在是太爱他了。
    小公子胡亥出生于公元前230年,正是在他出生的当月,当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吞并了韩国,开始了统一大业。始皇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觉得小公子胡亥的降生,是上天赐予他的福气,所以对待他和其他公子完全不一样。无论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于他,吃的用的穿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全秦宫的人都知道小公子胡亥是始皇帝心尖上的宝贝。
    一转眼九年过去了,始皇帝统一六国,胡亥依旧无比荣宠,但是孙朔却觉得有些违和起来。
    是了,因为小公子都已经快十岁了,居然还没有夫子教他念书!相比五岁就已经念书苦读的大公子扶苏,这多少有些怪异。在孙朔最近几日有意无意地提点之下,胡亥终于察觉出来,亲自向始皇帝开口说想要念书。
    结果没想到始皇帝派给胡亥的夫子,竟然是中车府令赵高。
    孙朔并不像胡亥那样失望,扶苏的夫子是当代大儒淳于越又如何?淳于越的儒家政见与始皇帝推崇的法家思想完全相反,而赵高则是始皇帝欣赏的内侍,虽然现在只是个小小的中车府令,但这中车府令是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当。而且听说赵高此人精通律法,是法学名家,如得到此人的诚心教导,小公子肯定会受益匪浅。
    只是这些话,不是一个内侍该说的,若是被有心人听见,他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只能微笑再微笑,动作熟练地把小公子从头到脚收拾妥当,然后满意地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俊秀小童。
    胡亥心里依旧不爽快,嘟囔个不停,不过还不到十岁的小孩子也说不出来什么新鲜的词语,只是一个劲地嚷着不公平不公平。
    孙朔刚想劝慰几句时,忽听寝殿外传来一声冷哼,一名身材修长的年轻男子旁若无人地撩开帷幔步入,周围若干内侍垂首而立,竟没有一人上前阻拦。
    此人身穿一袭五彩鱼鳞绢深衣,胸前系着金襟钩,腰间配着绶带和玉佩,头上戴着武冠。那武冠为青丝系绲双尾竖左右,冠云冲天。单是这武冠,就大有来历,据说是赵武灵王所戴之冠,始皇帝灭赵后,以其君冠赐近臣。
    一个近臣可以戴得起赵王的君冠,而这个人又姓赵,难道是巧合吗?
    孙朔压下心底的疑问,并未来得及细看此人的相貌,便匍匐在地,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内侍而已。他隐蔽地拽了拽身旁胡亥拖曳至地的衣袍,提醒他要尊师重道。
    “谁准汝这般无礼地闯进寝殿?”只听胡亥清脆的声音在寝殿中响起,端得是骄纵无匹。孙朔脸颊边淌下几滴冷汗,自家小公子的性子,实在是始皇帝给宠出来的。
    “臣听得有人在嚷着不公平,可是小公子所说?”赵高的声音低沉之中有些尖细,再加之其刻意的拿捏,保持着不高不低的一个声调,让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
    “是吾说的又怎么样?”胡亥气得直跳脚,孙朔就算不抬头,也知道这孩子肯定气得小脸通红。
    “小公子可知公平二字何解?”赵高的声音依旧不起不伏,平静得宛如一潭死水。
    “啊?”胡亥显然没料到赵高会如此问,他本就聪慧,虽然并未系统地念过书,但他父皇有时间就会抱着他一起办理政务,他略一思索便回答道,“父皇统一六国之后,要做到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度同制就是度量衡统一制度,衡是权衡器,公平二字,好像就是从权衡器中而来。”
    “没错,权衡器就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一般以铜制之,权就是秤锤,衡就是秤杆。《庄子·胠箧》中说道:‘为之权衡以称之。’”赵高淡淡然地说道,显然很满意胡亥的回答。他从长袍的袖筒里掏出一根铜衡和几枚铜权,朝胡亥递了过去。“这是新出炉的铜权衡,公子拿去玩吧。”
    胡亥心中暗喜,他父皇每次赏赐给他的都无外乎是各种金银珠宝,这样铜制的市井玩意还是头一次看到。心下开始觉得面前的这个夫子也许不错,胡亥伸出手来接过,结果由于人小手不够大,有几枚铜权掉落在地,骨碌碌地滚了好远。
    孙朔连忙膝行把散落的铜权一一捡起,放在手心中举过头顶,等待胡亥取用。
    胡亥摆弄着手中的铜权衡,很快就用一枚铜权称出了自己身上的一枚公子金印的重量,欣喜地嚷道:“这就是公平了吧?不偏不倚。”
    只听赵高冷哼一声道:“公平?这的确是公平了,可是要是臣用这一枚铜权,去换公子手中的那枚公子金印,公子可换?”
    胡亥一愣,他虽然是头一次看到这铜权衡,但他也知道铜和金子的价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失神片刻后,他摇了摇小脑袋道:“不换,这根本就不公平。”
    “没错,所以虽然公平是从权衡器中而来,但却并不能用权衡器权衡。”赵高毫无起伏的话语听起来有些瘆人。
    孙朔的手臂举得有些微酸,但把头低得更下去了一些。他知道这个人是在教导小公子,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现实中。
    看来,小公子当真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夫子呢!
    胡亥却因为赵高的这一串话听得有些头疼,把手中比较沉的铜权衡放在一旁孙朔的手里,疑惑地追问道:“那公平是什么?哦,吾知道了,是公众所说的才是公平吗?”
    赵高微微冷笑了一声,“公众?六国的民众难道就想成为秦人吗?难道就希望自己的家园被秦国的马蹄践踏吗?”他的用词中充满了讽刺与不满,可是语调平和地就像没有任何情绪,让人感到无比的违和。孙朔脸颊边滴下的冷汗越来越多,在秦宫之内说这样的话,真的没问题吗?
    胡亥也有些愕然,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赵高并没有指望有人能接他的话,他平淡地续道:“所以,只有最有权势的人说的话,才叫真正的公平。”
    “这是臣给小公子上的第一课。公平并不是公众所说的才是公平,而是王公君主所说的,才是公平。”
    “所以,努力成为有权势的人吧,小公子。”
    胡亥在呆愣之后,立刻激动起来。
    孙朔汗流雨下,这样的夫子,当真没问题吗?
    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孙朔小跑步地跟着胡亥在御花园中疾行,一转眼他一手服侍的小公子都已经十五岁了,身长玉立,面如冠玉,是个极为俊秀的少年郎了。他的小公子身份尊贵,是始皇帝最宠爱的小儿子,就算他在皇宫里横着走也绝对不会有人说什么。
    只是,孙朔知道胡亥并不快乐。
    始皇帝当年虽然为他找了赵高当夫子,可是不久之后,赵高就荣升符玺令事,掌管皇帝的一切印鉴,便很难抽出时间来教导胡亥。所以胡亥终日无所事事,在宫中到处闲逛。
    当然,这是宫里的内侍们的错觉,只有一直跟着胡亥的孙朔知道,他的小公子每日在皇宫中乱走,但最终都会停留在咸阳宫暖阁外的一处僻静地方,一呆就是一整天。
    因为这里可以听得见始皇帝议政。孙朔知道胡亥偷听倒是不要紧,他一个小小的内侍若是听了不该听的话,代价就大了。所以他都是站得远远的,顺便给小公子放哨站岗。他远远地看着站在阴影之中的胡亥,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射下来,在他身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让穿着那厚重衣袍的纤瘦背影显得越发脆弱起来。
    孙朔无声无息地叹了口气,小公子一站就一天的习惯,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养成了。还是很小的时候,小公子就喜欢去大公子扶苏的书房,大公子对他的到来也甚是欢迎,毕竟胡亥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孩子,就算听不懂,也不吵不闹,只会拿那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看,无论是谁都拒绝不了。不过后来始皇帝说胡亥会耽误大公子的功课,坚决不让他去公子扶苏的书房了,胡亥就站在书房外面偷偷听。后来公子扶苏可以在咸阳宫参政议政了,胡亥的岗位就转移到咸阳宫的暖阁外了。
    孙朔动了动有些酸麻的脚,把身体的重心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脚上。这些小窍门都是在皇宫里的内侍私下口口相传的,只有这样才能一站就一整天。而这样的窍门,尊贵的小公子居然都要用到,孙朔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随着年岁渐大,孙朔原来不懂的,现在也开始懂了。
    例如为何始皇帝什么都满足小公子,却不愿让他读书,例如为何这么放心地宠他,捧他上天,就算是要任何宝物都眼睛不眨地随手赏赐,可是唯独书简和刀剑却不在其中。
    是因为始皇帝把他当儿子看待,却把大公子扶苏当成帝国的继承人。
    始皇帝对大公子吹毛求疵,但始皇帝的态度越严厉,就越能说明他对大公子的期望颇高;对小公子越放任自流,就越说明他不把小公子放在心上。
    胡亥也曾私下对他说过,他是故意骄纵,故意索要各种珍奇异宝,因为始皇帝从来都是面不改色地满足于他。孙朔却知道,小公子并不是想要这些冷冰冰、金灿灿又晃眼睛的东西。他只是喜欢从始皇帝手中索要宝物成功后,看到大公子脸上黯然神伤的表情。
    一个是渴望认同,一个是渴望父爱,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孙朔看了看天上的日头,便先到左近的亭子里准备好点心和清水,之后不久便看到自家小公子带着不甘心的表情走过来。他连忙预备好坐垫,试了试杯子的温度不烫不凉,正合适。
    眼见坐下的胡亥却并不喝,而是咬着左手的大拇指指甲,一脸阴沉。
    孙朔知道胡亥做梦都想名正言顺地坐在咸阳宫之中,可是这个梦想貌似很难实现。他伸出手,阻止了自家小公子不文雅的小动作。这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坏习惯了,他发现胡亥只要一烦躁,就会不由自主地咬指甲。他怎么阻止都纠正不过来。
    “孙朔,这不公平。”胡亥绷着一张俊秀的脸容,一字一顿地说道。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六个字,并未把话说全,但一直服侍他的孙朔却能领会他的意思。他不甘心,为什么那个人都可以和皇兄一起读书习字,一起参政议政?他却连门槛都迈不进去?
    孙朔从怀里抽出干净的丝帕,把胡亥的左手仔细地擦干净,有些可惜地看着上面被咬得秃秃的指甲。他家公子的手明明很好看,但是这指甲当真丑了点,要不要以后要让小公子随时戴手套?
    “孙朔!”胡亥等不到孙朔的回答,暴躁地一挥手,丝帕被他打落在地。
    孙朔也不着恼,他家的小公子向来如此,他低眉顺目地弯腰捡起丝帕,顺便解下胡亥腰间的公子金印,然后在胡亥不解的目光下,从自己怀里拿出一枚做工粗糙的铜权。
    看着两个小东西都静静地摆在桌子上,胡亥看到那枚铜权上还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的铭文,不禁皱了皱眉道:“这不是赵高第一次见吾的时候送吾的那个铜权衡?汝怎么还随身带着啊?”他记得当初他没新鲜几天就随手不知道扔哪里了。
    孙朔的脸有些发红,这枚铜权和公子金印一样重,他微妙地觉得这枚铜权有特殊的意义才贴身带着的。他轻咳了一声才道:“公子,孙朔还记得,这一枚铜权和公子的金印是同等重量的。”
    胡亥点了点头,充满回忆地微笑了一下道:“没错,吾还亲手权衡过。”
    孙朔见他心情变得不错,便略一思索,续道:“公子,孙朔斗胆,这枚铜权就像是臣,在大秦帝国中随处可见,流传于市井之间。而这枚公子金印则代表着公子,金贵无比,这世间只此一枚。”
    “哦?这比喻倒是新鲜。”胡亥挑了挑眉,有些好奇孙朔接下去会说什么。
    “这枚铜权却和公子金印同等重量,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公平的,因为吾等都拥有着同样的生命,活在这个世上。”孙朔微笑道。
    “这倒没错。”胡亥拿起面前的杯子喝了口水,“汝接下来不会要说,其实这还是不公平的吧?吾二人的地位不同什么的吧?”
    孙朔低声说道:“公子,符玺令事曾经教导过您,这世间是有着公平的,只不过只有真正有权势的人说的话才是公平的。可是在臣看来,这世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就像臣一降生,就是为了当公子的内侍而生,而公子就是作为公子而降生。”
    其实这个问题他也曾经考虑过很久,为什么他一生下来就是注定要服侍别人的?但时间久了,他也就看开了,既然命定如此,他为何还要纠结呢?更何况,他服侍的小公子也很好,他也很开心。
    “就像这铜权,就算不是铜权,本质也是黄铜,不值一钱。而这公子金印,就算不铸造成金印,其本质也是黄金,天下间最尊贵的物事。”孙朔真心诚意地说道。
    胡亥把玩着手中的公子金印良久,俊脸一沉,冷哼一声道:“汝费了这么多口舌,就是想让吾知道吾与皇兄之间的差距吗?吾注定就是这公子金印,而他则注定是那方传国玉玺和氏璧吗?”
    孙朔低头埋首,默然无语。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真的不想再看到小公子这样痛苦下去了。幻想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最后是否成功,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胡亥等不到回答,暴怒地挥袖而去,桌上的杯碟碗筷都被拂落在地,一片狼藉。
    孙朔费力好久,才在草丛中找回那枚粗糙的铜权,小心翼翼地擦去上面的灰尘,珍而重之地收在袖中。
    虽然白日里惹了自家小公子一肚子气,但孙朔却知道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少年是很容易讨好的。晚膳的时候,他还特意取出从旁人处搜刮来的金鸾刀让小公子品鉴,虽然小公子一脸不屑,但明显眼神已经不受控制了。他服侍了自家小公子这么久,自然知道他的软穴在哪里。喏,既然还是不高兴,那么就用下个手段。
    孙朔还是像平常一样伺候着胡亥入睡,看到了案几上翻到最后一片的竹简,了然地卷起来藏在袖筒中,向外走去。
    书简其实是很贵重的东西,自然,在皇宫中是算不得上什么贵重。但始皇帝不赐予小公子书简,但并不代表他当真一点书都看不了。作为万能内侍的孙朔会替他解决。
    孙朔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他去直接找大公子扶苏借。
    作为这宫里拥有的书简比始皇帝还多的大公子,当真是个很好的求助对象。而且大公子扶苏也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他第一次去的时候其实是硬着头皮开口的,可是那个温和的大公子一听是他弟弟想要看书,二话不说就替他挑了一卷书简。当年的他识字还不多,记不得那是什么书了,不过只记得小公子拿过去看的时候很满意,后来就成了私下的惯例。
    他想,小公子一直是在心底默默仰慕着大公子的吧。
    轻车熟路地避开皇宫中的守卫,孙朔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大公子扶苏的书房门外,手刚轻敲了一下,房门内就有人拉开了门扉,一个身穿宽袖绿袍明纬深衣的少年笑盈盈地开口道:“吾正和殿下说呢,差不多今晚汝该来了。”
    孙朔连忙进了书房再行礼,这位少年看起来虽然年少,却是多年前在朝中赫赫有名的少年郎。十二岁的时候便被封为上卿,当时是可以比肩丞相的职位。而且他也并不属于宫内的内侍,是有官职在身的,所以称呼大公子为殿下。
    只有内侍们才会遵循旧制,现在在这个帝国之中,可以尊称为公子的人已经变得极少,因为始皇帝已经扫平了六国,现在只有他的儿子才能被尊称为公子。
    “孙朔见过大公子。”孙朔一转过身,便看到扶苏盘膝坐在案几后面埋首苦读,身旁的青玉五枝镫雁足灯烧得很旺,映得他的脸容越发温和,在他的轮廓上笼罩出一层明黄色的光晕,显得贵气逼人。
    孙朔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自然在他的心里,大公子再好看,也比不过他亲手养大的小公子。他看那案几上堆得满满的书简,就知道大公子肯定有要事在忙,也并不多言语。从袖筒里取出要归还的书简交予一旁的少年,低垂着头笑道:“大人,这篇《金布律》小公子已经看完了。”
    这话却引得在案几后沉思的扶苏回过神,他放下手中的书简,意外地轻笑道:“咦?亥儿已经看到《金布律》了?真是不错。”
    孙朔与有荣焉,连忙低头禀报道:“小公子曾与臣说,《金布律》十五条中‘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钱善不善,杂实之’这一条最好。”
    身旁的少年呵呵一笑道:“哦?他说好?这条好在哪里?”
    孙朔背后一层冷汗,他只是随口一承,哪里知道这一条好在哪里。胡亥念书也不会找他讨论,他只是在听着他私下唠叨的时候,死记硬背下来的。说起来,比起几年前他大字都不识几个,现在却能时不时拽出几句秦律,倒是长进了不少。
    好在一向温柔的大公子为他解了围,岔开话题笑问道:“这次要借什么书?”
    孙朔早就等着他这句话呢,连忙道:“听小公子讲,这次想要看《置吏律》。”
    这回说话的并不是扶苏,而是一旁的少年,扶苏书房的书简他要比扶苏还熟。只是思索了片刻功夫,那少年便轻讶了一声道:“《置吏律》前几天被吾拿到暖阁中去了,此处并无。”
    孙朔了然,想来这些天暖阁里的那些大人物们讨论的就是有关于《置吏律》的政事,自家小公子听得不太懂,自然琢磨着要看看。他一听这里并没有的这话,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口中却依旧充满着感激之意地说道:“那真是打扰大公子了,随意再拿一卷书简借与臣下便可。”
    那边的少年一听这话,便打算当真随手递给他一卷书简,可是大公子扶苏却轻笑道:“说到那《置吏律》,吾倒是有印象,就在暖阁左手第三个书堆最上面,吾今天刚翻过,应该还没有动地方。毕之,汝去取来吧。”
    孙朔心下感动,知道大公子肯定知晓胡亥在暖阁外站岗的举动,也知道他要借《置吏律》的缘由。可是他倒真不敢劳烦一旁的少年,算起来对方可是上卿大人呢!所以他连忙把头弯得更低地说道:“不用劳烦大人,若是方便,臣自去取来便可。”
    那少年估计也是没想替他跑一趟,毕竟从这里到暖阁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秋夜风凉露重,更是不愿出屋一步。只见那少年从腰间解下一把钥匙交给他,叮嘱他不要乱翻东西,若是遇到人,就说是大公子让他去取书的。
    孙朔一一记下,其实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也有过胡亥指名要借的书简就在暖阁之中的时候。毕竟胡亥少爷没有人教导,只能听他们议政,自然就对他们谈话间用到的律法感兴趣,然后就会发生这样的借书反而要到暖阁中去取的事件。再者扶苏的书简很多都是从他的书房中到暖阁之中搬来搬去的,搬书简可是个力气活,他也没少被顺路叫去做苦力。毕竟他们这些被认为不识字的内侍,是很可靠的苦力。
    接过暖阁的钥匙,孙朔便告退,趁着夜深便一路往暖阁而去。夜色深重,但对于他这种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的内侍来说,只有月色便足以看清路途,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暖阁之外。透过窗户,可以看得到暖阁内散发着幽幽的蓝光。因为怕油烟呛人,还有怕失火会烧掉重要的政事书简,所以暖阁之中的照明并不是用的油灯,而是夜明珠。
    孙朔绕到暖阁正门,正要掏出钥匙开锁,却发现门锁并没有在门闩之上。
    孙朔一时间愣住了,就他所知,暖阁的钥匙只有始皇帝、大公子扶苏和符玺令事赵高三人有。大公子扶苏的那串钥匙现在就在他手中,那么暖阁之中不管是剩下的哪两个人,他都不能贸贸然进去。不过他冷静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暖阁外现在并无侍卫站岗,那么肯定就不是始皇帝在里面。
    赵高怎么深更半夜来暖阁?孙朔的内心像是有一只猫在抓,好奇心让他痒得受不了。他知道在内宫之中,最要不得的就是好奇心,但他只考虑了片刻,便决定了下来。
    他只看看,不说话不就得了?
    因为经年累月在这里隐形站岗,孙朔对暖阁的环境无比熟悉,甚至知道在某处蹲下身便有个缝隙。他的小公子自然不肯撅着屁股摆出不雅的姿势,但对于他来说绝对毫无问题。在黑暗中准确地找到了那个缝隙,孙朔把眼睛对了上去,一下子就看到有人正坐在案几后面,翻看这案几上的书简。
    在他的这个角度看不到那人的脸容,只能看到那招摇的赵武灵王武冠上面的两个青丝系绲双尾竖。
    果然是符玺令事赵高。只不过,他深夜来这里做什么?孙朔下意识地觉得此人肯定在行鬼祟之事,他虽然能看到赵高手中书简上的字,却看不太清,只能隐约瞧见一些笔画。他屏住呼吸,看着那赵高盯着手中的书简,迟疑了片刻,便从怀里拿出一支通体白色的毛笔,沾了些许笔墨之后,便直接在书简上书写起来。
    孙朔眨了眨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暖阁之中守卫并不严,就是因为书简难以修改,也很难从皇宫之中偷偷带出去。而现在他看到了赵高在做什么?他在修改书简!那支毛笔只要落下,便可以看到原本书简上的那些文字渐渐消失,然后又重新写上了一些文字。
    这……他不是在做梦吗?孙朔偷偷捏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很疼,如果是做梦早就应该被疼醒了。
    赵高难道就是这么当符玺令事的?遇到不合意的政令,便可以任意修改?这也太夸张了吧?
    孙朔镇定了一下,发觉赵高如此行事,肯定也不是一两天了,至今还没有人发觉,肯定是因为他修改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政令或者下臣呈上来的事务,所以才不起眼。
    案几左右摆放的书简,孙朔知道左手的一摞是处理好的,右手边的是需要明日处理的。他紧盯着赵高,发现他果然对左手边的那一摞并没有理睬,只是翻找着右手边的那一摞,在迅速地修修改改之后,特意把一卷书简放在了最上面,之后才施施然地锁门离去。
    孙朔蹲在草丛里发呆了好半晌,才想起他出来的时间太久了,久到让大公子起疑就不好了。他拍了拍衣袍站起来,决定把这件事埋在心底。他是什么身份,说出去都不会有人信,更何况他敢肯定那书简上绝对没有篡改的痕迹,没有证据,光凭他的空口白话,谁能相信啊?
    捏着冷汗,孙朔打开了暖阁的门,顺利地在一进门的左手第三堆找到了胡亥想要的《置吏律》。他刚要转身离去,目光就落到了案几右手边的那一堆书简上。
    只是看一眼……看一眼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
    孙朔悄悄地走过去拿起那个书简,只见最上面写着《录图书》。这名字很熟悉,今天他来暖阁外面站岗的时候偶尔听到了一句,说是去海外求仙药的卢生求来的一本奇书。这本书需要经过九卿之首奉常大人的批示,始皇帝今日还在斥责奉常大人的速度不够快,没想到连夜送来了。
    孙朔小心翼翼地打开书简,只见打开之后就看到明晃晃的五个大字,一下子就把他震傻在当场。
    “亡秦者胡也。”
    五个字都很简单,他一看就看明白了,而且下面的注释也简单明了,奉常大人批注道:“疑小公子对社稷有妨,谏移宫居之。”
    孙朔大惊,差点都拿不住手中的书简,险些滑落之后才惊醒过来。
    下面的这一行批注,虽然极力模仿了奉常大人的笔迹,但赵高还是有教导过胡亥,孙朔见过他写的几部书简,虽然最后的“之”字已经极力克制,但最后的那一笔还是没忍住向上翘了少许。
    这一定是赵高改过的批注!
    赵高他做什么要对小公子下手?不想教他功课也用不着这样吧!
    孙朔在心内燃起熊熊的火焰,胡亥的处境,本来就无比尴尬,若是再移出咸阳宫,没了始皇帝的宠爱,那么这些看人下菜碟的内侍们,就绝对不会给胡亥好脸色看。
    一想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小公子会从云端坠落到泥土中,孙朔的心就如同刀割般痛,他此时也顾不得自己之前绝不插手的决定。这有关于自家小公子的事情,他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为了不打草惊蛇,孙朔把手中的书简按照原样放回案几右边最上面的地方,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出暖阁,落锁,远远地朝大公子的书房去了。
    在他走后不久,一个修长的身影出现在暖阁的后面,对着某处露着光的缝隙看了许久,然后弯下腰来,从草丛之中摸出一个黑黝黝的物事。
    “秦始皇二十六年?喏,这还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铜权……”毫无情绪起伏的话语幽幽地从黑暗中吐出,却微微带出些许笑意来。
    三
    孙朔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没精打采地往回走着。他昨夜赶去大公子的书房还钥匙,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详细细地和大公子说了一遍,恳请他想个办法。可是任他说破了嘴皮子,大公子都是一脸很为难的表情。
    也是,这样无根无据的话,若不是亲眼所见,换别人跟他说,他也会当成是无稽之谈。
    最后他没了办法,只能求大公子在始皇帝面前美言几句,看那少年上卿大人的眼神,显然是怪罪他偷看议政的书简。孙朔知道下次若是再想借书简,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不过也要首先确定小公子不会被移出咸阳宫,否则别说借书简了,能不能保持这样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是未知数。
    大公子彻夜办公,孙朔就在他的书房内跪了一夜,求他的恩典。直到天都亮了,他才因为要服侍胡亥起床,才不得不告辞。等进了小公子的寝殿,撩开重重的帷幔,才发现他的小公子已经穿戴整齐地站在窗前,面无表情地看着窗外的花园。
    孙朔有些感慨,随着年岁渐长,胡亥早已不赖床,再也不需要他像小时候那样哄他了。
    “汝去哪里了?”还没等孙朔回忆往昔完毕,胡亥冷得像冰渣子的话便向他砸来。
    孙朔一愣,随即低头掩住唇边的笑意。这是在抱怨他一夜未归吗?孙朔立刻就不觉得膝盖疼了,他从袖筒里抽出那卷《置吏律》,双手捧了过去。
    胡亥并未像往常那样立刻就接过去,而是用冰冷的目光盯着他,令他如芒在背。
    这是昨天的脾气还没过劲?孙朔还想说几句软话,就听到头顶上传来一句疾言厉色的质问:“汝这一夜都在皇兄处?”
    孙朔点了点头,刚想开口解释,可是胡亥却因为他的承认而更加暴怒。
    “孙朔!吾二人日夜相处十余年,吾竟不知道汝是如此狼子野心之人!”胡亥越说越气,随手拿起面前的书简,狠狠地向孙朔砸去。
    沉重的书简砸在额头上,孙朔连躲都没躲。不是他不想躲,而是根本被自家小公子说的话给震傻了。这又是演的哪出戏?
    四散的书简散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却并没有内侍进来收拾,孙朔知道胡亥已经把人都遣走了。感觉到额头上流下温热的液体,看着一滴滴鲜红的血液坠落在地,一夜未睡的孙朔顿时有点头晕。
    “孙朔!本公子到底哪里亏待汝了?汝居然私通皇兄,出卖吾的消息,甚至和皇兄密谋,说‘亡秦者胡也’的胡是指本公子?汝怎么敢说这样的话!”胡亥越说越火大,捡起手边的东西就往孙朔的身上砸。他平时也喜欢砸东西,也经常往内侍的身上砸,却从未往孙朔身上砸过一下。
    孙朔依然没躲,他已经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他刚想张嘴解释,可是有个声音却在他之前开口道:“小公子息怒,此人并不值得您如此动怒。”那声音没有起伏,很容易辨认。
    原来赵高早就到了,难道是昨晚他的偷窥被发现了?孙朔不解,若是想杀他灭口,用不着闹到胡亥面前这么麻烦吧?他并未抬头去看赵高,虽然此人时常在这里出入,可是孙朔一直低着头,连一次赵高的脸容都未见过。不过倒是对他头上的那个赵武灵王武冠甚为熟悉,全指着那个武冠和这个毫无起伏的声音来辨认他。
    “吾记得,此人的名字,是大公子所赐吧?”赵高放下手中的茶碗,碗底和案几磕碰出一个清脆的响声。
    孙朔一呆,这件事不提,他都早就忘记了。许多年前,在胡亥还幼小的时候,还喜欢往扶苏书房钻的时候,他就随侍在侧,自然不能避免与大公子碰面。他当时的名字很粗鄙,老百姓取名字自然都是越俗气越好,大公子每日听见不喜,便开口替他改了名字。
    “吾还记得,因为汝说汝是十月出生的,皇兄便给赐汝名朔,取自《诗经·小雅》之中的《十月之交》,”胡亥冷冰冰地说道,“‘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吾很喜欢这个名字。”
    孙朔眨了眨眼,额上的鲜血流淌下来,有些糊眼。他就知道,小公子是仰慕大公子的,连多年前随口的一句话,都记得这么清楚。可是,可怕的是赵高,他究竟神通广大到何种程度,连这么隐私的一件事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而更可怕的是,赵高究竟想要做的是什么?
    赵高根本不给孙朔辩解的机会,更何况在他看来,孙朔根本就没有辩解的机会。只听他淡淡然地说道:“小公子既然喜欢这名字,那么就换个人来用,也是一样的。”
    孙朔还未琢磨出来赵高的这句话是什么个意思,就看到自家小公子朝他走来,随即青光一闪,胸口剧痛。
    孙朔讶然地发现本来只是几滴血的地面,迅速地汇集成了血泊。他直起身子,发现胸前正插着昨晚他交给小公子的那柄金鸾刀,短刀的刀锋已经完全插入了他的胸口,鲜血浸染了衣袍,很快就滴滴答答地流了一地。
    “不用难过。他对大公子太过于惦记了,甚至比对您这个做主子的还惦记。其实没有真正的忠诚,也没有真正的公平。不背叛,其实就是铜权衡一边的铜权还不够重。”
    赵高平淡的声音好像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孙朔默然,原来他的死,也是赵高要教导胡亥的一课而已。
    也许赵高是真的想让胡亥离开咸阳宫,才好做什么布置,又或者有什么阴谋他根本没看透。
    看不透也没关系了,他的膝盖很痛,他的额头很痛,他的胸口更痛……
    小公子默不作声。是在难过吗?不要难过了,他背着一个背叛的罪名死去,那么小公子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孙朔拼命地直起身子,拼命地想要再看他一手养大的小公子一眼,可是额头上的鲜血糊住了左眼,而右眼却怎么都对不准焦距了。
    他听着胡亥高声唤了内侍进来,然后随手指了一个人便道:“汝,从今以后就叫孙朔了。记得,这是本公子赐给汝的名字!”
    那人惶恐地跪下谢恩,孙朔却听着很欣慰,虽然他就要死了,可是他的名字会永远陪着他的小公子。
    胡亥很暴躁,他头一次亲手杀人,杀的却是他身边很重要的一个人。明明这人死有余辜,可是他为什么这么难受呢?胡亥看着面前的人站直了身体,他此时才发现,孙朔的身高居然比他高了好多,但他一直都是佝偻着身子,低着头服侍着他,从未真正地挺直自己的身躯。
    胡亥仰着头看着他,就像是从未见过他一样地看着他。然后就看着他那样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孙朔睁着眼睛,听着胡亥疾步从他身边离去,然后一点一点地听着自己的心跳慢慢地停下来。
    “吾很想看看,失了铜权的铜衡,还能不能权衡出物事来。”那个毫无起伏的声音忽然在他耳边响起。
    “这是汝的东西,拿好了,千万别再掉了。”
    孙朔感到手中被塞了一个沉甸甸的物事,还未感觉出来是什么,便停止了呼吸。
    在他最后的视线里,他终于看到了赵高的脸容。在模糊的视线中,那人的面容并不清晰,只能看到一双藏着近乎妖邪魅力的双目,只消看一眼,就让人以为是遇到了妖魔。
    幸亏他以前从没直视过他。
    这是孙朔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念头。
    四
    后来,孙朔才发现,被赵高塞在自己手中的,是他一直随身带着的那枚铜权。
    而也许是这枚铜权沾染了他临死前手中的鲜血,他的鬼魂便被束缚在这枚铜权之中。
    在他的尸体被拖出去处理掉的时候,这枚铜权在他手中跌落,掉在了御花园的草丛里。他便偷偷地在草丛里偷窥着咸阳宫中的大秦八卦,这很好,很能满足他的好奇心。
    “亡秦者胡也”的预言,被解释成西北蛮夷胡人的威胁,始皇帝开始下令修建长城。
    又过了不久,他看到大公子在花园中偶遇小公子,发现小公子唤着另一个人孙朔,讶异地问他缘由。而已经颇有城府的小公子则淡定地回答,皇兄你记错了,孙朔一直长这样。
    能睁眼说瞎话,看来他的小公子真的长大了。孙朔一边围观得很开心,一边感慨万分。
    之后不久,自家小公子爱上了下六博棋。
    但孙朔分不清楚是因为大公子喜爱,还是因为小公子想要在某个方面赢过大公子才格外有兴趣。但是他看着两兄弟状似和睦地在花园中坐在一起下棋,光是那个画面就让人感慨万分。
    又过了许多年,胡亥身边的内侍都换了好几个了,但依旧叫着孙朔的名字。
    每当他听到胡亥唤着他的名字时,都有种心酸的感觉。
    再后来,一心求长生不老的始皇帝还是死了,继位的居然不是被发配到上郡修长城的大公子,而是他的小公子胡亥。
    他听到内侍们悄悄私语,说不解为何二世皇帝登基后闷闷不乐,他却有一些了然,这一切大概是因为大公子的关系吧。始皇帝对大小公子的态度如此明确,就算小公子即位也不会让大公子自杀的。而他的小公子那么崇拜大公子也一定不会下旨赐死的。一定是他,那个所谓的始皇帝遗诏,肯定是赵高那个奸人弄出来的。他曾经亲眼见到他那支可以修改一切的白杆毛笔。
    小公子憋着一口气当皇帝,定然也是想要追上皇兄的步伐,让皇兄对他另眼相看,就像孩童得了新鲜的玩物,自然想在旁人面前显摆显摆。
    可是现在那人死了,就算当了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看来看去,他的小公子其实还是没有长大。孙朔一边偷听,一边唉声叹气。
    ……
    后来的后来,听闻胡亥书房整天整天地没断过人,脾气越发臭了,孙朔就有些感叹,自家小公子压根就没长大。少年时候偷学的那点东西,是根本无法管理一个国家的。只能追加始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努力维持始皇时期的规典。
    在无人可以显摆的情况下,他的小公子开始各种无理取闹。
    先是杀了他上面的所有皇兄。因为最爱的那个皇兄已经死了,他不想再唤任何一个人皇兄了,这个道理很简单,孙朔懂。
    然后开始穷奢极侈,始皇帝不给胡亥书简和刀剑,后来养成了他嗜刀如命,喜欢收集各种各样刀剑的习惯。
    ……
    孙朔不意外地看着没过几年,恢宏的咸阳宫便被起义军践踏,名贵器具、金银财宝被疯抢一空,那个项羽带领的楚军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预言也是应验了,而那句“亡秦者胡也”也同样应验了,指的就是他家小公子。可笑他当初还那么紧张……他不关心他的小公子如何了,据说是自尽了。那又如何?是人就都会死的。他死了,始皇帝死了,公子扶苏死了,赵高也死了……
    铜权掉在了草地里,被人踩来踩去,上面久远的血渍已经深入到铜权的表面,本就是丝毫不起眼的物事,此时更是没有人能低头再看它一眼。
    最后火烧宫室之时,幸好因为铜权被人踩进了泥土之中,才免去了焚身之苦。
    孙朔静静地看着大秦亡国,看着历史悠然远去,看着自己被沙尘掩埋,浑然不知道时光过了多久。
    后来他被人从废墟中挖出,辗转多人手中,最后的最后,被一个人捧在掌心。
    他懒懒地看了那人一眼,总觉得面容很是熟悉,却完全不记得自己在哪里看到过了。
    “秦始皇二十六年……”那人冰凉的手指拂过铜权上的铭文,低低笑着,“很熟悉的一枚铜权啊,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看着那人高深莫测地微笑着,然后把他收在了盒子里。
    一片黑暗,他想,他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