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发展火器才是硬道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吴为没有在家过完年,初七那天就回到了江城。没办法,按照日期计算,明朝那边现在已经过了正月十五了,当初跟李县令说的时间差不多就要到了,自己过不了几天就得往明朝赶,那边的摊子比现代还要大出百倍去!
    与程菲菲要抓紧时间约会温存,她这次假期有限,初十就要回京报道了,这才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话说这么短时间想发展点啥都来不及啊。
    有时吴为自己都想不通,自己不过是个俗人罢了,为毛老天爷要让自己担负拯救苍生的重任啊!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好累的咩?
    不过这个问题有点矫情,因为如果让他选择再来一次的话,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作出相同的选择的。
    开玩笑,屌丝做一次就够,谁愿意一辈子当屌丝?
    现代社会众多以屌丝自诩的年轻人,谁说他们不是因为自嘲和对现状的无奈?
    现代社会分工高度细化,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有限小说的责任,制度条款订得越来越细,留给各人发挥能动性的地方不多。再加上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拼爹拼妈大行其道,屌丝若想逆袭,就愈发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至于说想当英雄,拯救谁谁谁,还是摇头比较快,这年头,助人为乐都蕴藏了大量的风险,别说拯救世界了,连个大妈你都扶不起啊!
    而对于吴为来说,拥有光门这件事改变了一切。对于他来说。光门那边的世界不仅是巨大财富的来源,还是一个可以供自己任意挥洒的舞台。
    那里的人都是有血有肉,跟现代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他们的苦难,他们的幸福都是那么的真实,触手可及。
    生平第一次,吴为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了万人景仰的英雄,至少在安塞这个小小的县城之内。
    因为不知何时起,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关系到安塞十余万人的生计安危。
    这种被众人信赖、爱戴的感觉当真不坏,吴为有时会这样想道。
    现代社会不像明朝。生活节奏可是极快。明朝那边整个正月都是全民大放假,就算最勤劳的农夫在正月里也不会出去揽活,而在二十一世纪的江城,哪怕是最懒的店主也只敢挂出“本店初七正常营业”的牌子。
    没办法。店铺租金太贵。闲着就是犯罪啊。
    市面上大部分店铺都已恢复正常营业。吴为很顺利地便采购到了大量的物资。象抗生素、云南白药、清凉油等自然是必不可少,而珍珠、人参、香菇木耳等等现代社会因实现了人工培育而价值低廉的东西在明朝更是稀罕无比,价比黄金。
    从明朝带过来的古董向博物馆捐了一批。宝聚斋收了一批,现在吴为手上还有一大堆没出手,多数是从“二王”那儿获得的战利品。
    这东西物以稀为贵,一下子涌出来冲击市场必然会造成价格暴跌,而且还引人注意。有时吴为都忍不住腹诽已经挂了的“二王”,都说了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了,丫一流寇好好抢钱抢粮抢娘们就好了,抢那么多古董干什么?
    好在正因为流寇的口味杂,还是抢了一些好玩意的,比如翡翠,虽然在明朝不值钱,但流寇们一点也不嫌弃,这东西在战利品中发现了许多,再加上各种说得出名字和说不出名字的各类珠宝玉石都被吴为一股脑送到了沁碧阁代售。
    虽然只是初步估了个价,但料得从沁碧阁获得的收益也将极为可观,比之宝聚斋来也不遑多让。
    而且国内翡翠玉石市场比古玩市场要大得多,几亿的货扔进去都激不起什么波澜,远期前景看好。
    这次过去,吴为打算趁着大胜流寇的东风将安塞营进行一番扩充。3000人的编制虽然被很快补齐,但相对于吴为的构想来说还远远不够用,这3000人这次对付几万流寇就已经险象环生了,若是对上比流寇危险百倍的建虏呢?
    更何况他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放着火枪火炮这个大杀器不用实在太说不过去。明朝火器技术颇为发达,武经总要中记载的火器就达数十种,万历三大征中明军的火器部队更是大显神威。
    只不过萨尔浒一役,四路明军覆灭三路,名将刘铤、杜松的精锐火器部队都损失殆尽,再加上明末财政濒临崩溃,政治极端腐败,造出的火器质量低下,渐渐敢用、会用的人越来越少,以致现在火器部队在明军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已经不复当年在戚继光、李如松手中时那无敌雄风了。
    要知道,戚帅可是曾经率领几千骑兵,拿着一把三眼铳就将几万鞑子杀得大败亏输的主啊!
    什么时候,因为火器制造粗劣害怕炸膛,堂堂大明官兵都视使用火铳为畏途了?
    其实吴为仔细考虑过,在明末改良火器,重振火器部队雄风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首先明朝有几百年的技术积累,有大批熟练工匠,过去火器部队的辉煌证明,只要严格管理,在保证经费和材料的前提下,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其次现代网上老式火枪的构造图到处都是,民间私造土枪土炮伤人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证明这个东西难度并不大,几个人的小作坊都能做,只不过法律打击得很严厉,这才造成了这个东西很神秘的印象。而这些土枪土炮的结构原理相比明末无疑要先进得多,一但引进,必会对明末中国的火器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说到底,明朝并不缺乏火器制作的技术,但是因为官僚太腐败,将工费都贪墨殆尽,再熟练高明的工匠自然也做不出合格的火铳。事实上,现代考古发现,明朝时就已经有开花炮弹了,而大斑鸠铳等火器更是毫不逊色于欧洲同期的重型滑膛枪!
    这让吴为发现,他不需要重起炉灶,只需在明末的军工基础上进行改良就够了,他资金、技术、人手无一不是足备,明末那边也没人管你怎么折腾。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就不相信大把的银子砸下去造不出大批合格甚至先进的火器来!
    当然,有一些现代的工具和材料帮助就更事半功倍了,比如说,内壁光滑均匀的无缝钢管,能精细测量零件尺寸的游标卡尺,能拉膛线的传统机床......
    一切准备就绪后吴为带着物资穿回了明朝。
    对面的接收点依然是选在了远离工厂区,重兵轮换把守,闲人禁入的仓库区内。
    也许是携带东西太多的缘故,在所有物资顺利运送至光门这边后,吴为正准备关闭光门,无意中却发现光门的边缘有些变色,里面的雷电之声仿佛有点变小,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反复穿过光门不下上百次,这还是第一次发现光门发生了变化!(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