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笔墨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笔墨店,店面不大,挂满了字画,书籍也不少,摆在架子上,也没人迎上来,就往店里走,里面一白衫男子,正在案上执笔书写,听见有人进来,也不抬头,只顾笔下游龙。
易凡也不催促,站在一旁看着,等着他忙活完,才道:“老板,你这可有纸墨卖?”
白衫男子抬眼上下打量,见易凡这般大个子,足有六尺,犹如一小巨人,杵在那阳光都照不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把笔墨放在笔架上。
直起身子,道:“兄台面生,以前没见过,第一次来本店吧?听你口音是本地人,但本地读书人,不说十之八九认识,但也算熟悉,如你这般魁梧的,应该有所耳闻,莫不是外地游学归来?”
易凡咳嗽一声,就道:“老板误会了,我只是来买些纸墨的,还请老板介绍一番。”
白衫男子点点头,见他不愿意说,不再问,若有所思,下意思的再打量一番易凡,见到脚上穿着粗布鞋,穿着粗放,表情了然,于是就失去了兴趣,指着店里道:“我这店里,别的没有,纸墨字画却是不缺,就看你要买什么样的了。”
“就买纸张和笔墨,不知如何卖?”
“我这有麻纸、藏经纸,也有皮纸、白棉纸、黄绵纸许多品种,但读书人大抵用的是白棉纸,价格稍微实惠一点,当然还有来自徽府的宣纸,不过价格偏高,不知你要哪样?”
易凡懵了,没想到小小一片纸张,居然有这么大学问,心中感叹,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连纸张都这么讲究,想着就道:“老板,不知那种纸最便宜?”
他又不是用来书写字画,自然用不上太好的纸张,而且自己钱银不多,还是省着点用好。
白衫男子一愣,道:“最便宜的是麻纸,一叠十文钱。”
“那最贵的呢?”
“贵点的,自然是徽府宣纸和洛阳棉纸,一叠百文。”
“那一叠有多少张?”
“按规矩的,一叠十张,你可以数数。”
易凡听了,有些瞠目结舌,小小纸张居然一叠百文?也就是一张纸十文钱,足可以买两个肉包,顶的上普通穷苦人一顿饭钱,难怪不是一般人家能供给的起读书人。
如果按照这般算,自己所剩银两,还不够买七八叠的呢,这也太贵了。
想了下,有问道:“老板,那你这可有砚台?”
白衫男子想必也是个读书人,先是摇头晃脑的介绍了下砚台的大致品类,然后道:“这便宜的,最少也得三百文,不过是旧货,如果你要的话,我去找找。”
三百文,还是旧的?
易凡下意思的摸了摸自己荷包,这买了不得当宝贝供着,哪敢随便用,摔坏了岂不是心疼死。
实在舍不得,想着就道:“可有毛笔?”
白衫男子也知道,易凡不是大买主,态度也直接:“最便宜的是猪毛笔,用猪尾毛制作,十文钱一杆。”
“那就来一支猪毛笔,麻烦老板了。”
白衫男子再瞧了眼易凡,笔墨店自然是卖书画和文房四宝的,来客大抵是读书人,他下意思的以为易凡也是读书人,或者替读书人买些笔墨纸张。
谁知道,却是一个不但不懂笔墨字画的,而且还是个穷主,没钱来什么笔墨店啊?你去外面摊子上,那多得是,真是个泥腿子。
也懒得再说,从一处疙瘩角落里,翻出一致毛笔,吹了吹上面的灰尘,收了易凡十文钱,也不再招呼,低头鼓弄起自己字画来。
易凡也不介意,倒是心疼这十文钱,这可是两个大包子呀,真是奢侈,至于纸张和砚台,那还是算了,自己买不起,也不会去买。
大不了用清水在石头上书写就是,隔壁巷子里那读书人,不就总用自家水缸里的谁,在墙壁上乱画么?
出了书店,用衣服包好毛笔,回了家藏好,就外面忙活,帮衬着易父处理些力气活。
到了晚上,和红莲去了老鬼坟前,就见老鬼早在那等候,见了易凡,也不打招呼,眼皮子一番,左右瞧了眼,见没带东西,脸色不太好看。
易凡拿出毛笔,尴尬的道:“老先生,纸张太贵,砚台更买不起,只有将就着用笔沾水,还请见谅。”
老鬼气了:“用水代替墨?亏你想得出来,这般穷苦,还学人家读书识字,就你这般身子,何不去做些苦力活,到能多挣些银子填饱肚子。”
红莲见老鬼挖苦自家公子,哪能干休,一瞪眼:“老鬼迂腐,你到不贫穷,但也把家底给败坏光了,气死了老娘不说,连祖屋都变卖。”
老鬼气的两眼直翻,胡须颤抖,斗嘴又斗不过,只得别过头,顾自生闷气。
易凡有些不好意思,刚要上前几步,就见老鬼往后一条,惊怒道:“你这是做什么,走的这般近,怕不是要谋害于我?”
“老先生,这是从何说起?小子怎能谋害您呢。”
“既不想谋害于我,那你靠这般近干甚?你这般血气旺盛,犹如夜中火焰,烤得老夫难受。”
易凡愕然,还有这样的说法?而红莲捂嘴一笑,道:“公子,莫要走近这老鬼,他这身子由阴气聚集,可经不住你的血气冲刷,一个不慎,会魂飞魄散的。”
顿了顿,又道:“公子是不知,你身上煞气虽不如你们凡俗中那些常年习武的人,但血气却比他们浓郁的多,一般孤魂野鬼,是不敢近身的。”
闻此,易凡觉得惊奇,没想到自己壮实,还有这般效果,难怪民间常有流传,杀猪的不怕走夜路,当兵的不怕恶鬼,原来是这般道理。
于是退后几步道:“到让老先生受惊了,还请老先生海涵。”
“一口一个老先生,老夫名子言,姓董,你叫我董先生就行。”
老鬼在坟头左右扫了眼,道:“这处是没有石头的,你自己去找吧,弄好了再来。”
易凡是有准备的,白日里就来探过路,寻了一块大石头,看着数百斤重,其中一面光滑,十分合适书写,至于清水,用葫芦随身就带着,顺带着有个木碗,就系在腰间。
用锄头把杂草清理,片刻就弄出一块平整的地面,用力踏了踏,夯实些,就把大石搬了过来,石面早就用水清理过,一下午功夫,自然风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