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六:争执
与徐应秋匆匆一晤过后,李蝉离开旧皇城。元服礼已结束,宫城外依旧热闹,李蝉在下马碑前寻到杜晋游,穿街过市,还马于玄都驿内。又在玄都驿附近的食肆里头,吃了碗羊肉汤, 便与杜晋游告别。返回鹿鸣山时,天已黑了。
书院各斋里还亮着灯,挑灯夜读的书生比比皆是。不光学生,书院里头的讲书亦在读经,崔含真也在其列。这位崔讲书生性执拗,当初在署学里头,他若肯退而求其次, 拜入某处偏僻庙观是不难的,他却宁愿回玄明观,来鹿鸣书院里,一边当讲书,一边研习经书,至今都不肯放下拜入乾元学宫的念头。
灯油烧空半盏,崔含真的眼睛也开始发涩。这时正巧有一句经文使他隐约想起某个典故,但具体是哪个典故,又记不真切。便放下经书,灭油灯,起灯笼,出门往东,准备去书楼翻阅简牍。
一出书院门,崔含真便见到玄明观西墙的石砖路上,走过去一道提灯的人影。这提灯的人, 显然是去西边的旧学舍的。崔含真望见那灯光映照的面孔, 心里边浮现出“李澹”这个名字。
午时崔含真到清心西院扑了个空, 并未见到李澹, 黄昏时便又唤来刘简, 确认那学生已不再心思动摇后,便把这事暂且抛到了脑后,没想再特地去清心院跑一趟。
这时在路上偶遇,崔含真却不介意与此人说道一番。他脚步一转,也走向旧学舍,待看到前边那提灯者踏上了清心院的门阶,崔含真更加确定了此人的身份,唤道:“前边的,是李澹么?”
李蝉在阶前回头,望见一个身量颀长的长须中年人,穿一身黑袍,是鹿鸣书院讲书惯用的服色。他迟疑道:“是我,这位先生是?”
清心东院里,刘简正掀开水缸盖,舀出一葫芦瓢水,听到院外一前一后两道声音,愣了一下,葫芦瓢落进缸里,激得水面的木芙蓉左摇右晃。
刘简回过神来, 外边又传来声音。
“崔含真。”
“失敬,失敬,原来是崔讲书。”
“崔讲书寻我何事?这外边路黑,不妨进来坐坐?”
“不是什么要紧事,就不麻烦你了。只是有句话,要提醒阁下。”
阶下,崔含真落着一张脸,一看就来者不善。李蝉眉头微皱,这讲书一幅兴师问罪的模样,着实也叫人对他难有好脸色。但只是皱了下眉,李蝉就说:“但讲无妨。”
这时,刘简匆匆出了院门,见到阶前对峙的二人。
“你来得正好。”崔含真本意不想令刘简为难,可既然三人都在场了,他也不会再顾忌这一层,直截了当道:“刘简,这位同院都教你什么了,你再说一遍吧。”
不远处,几個住在旧学舍这边的书生听到动静,也提着灯笼出门观望。见到是崔含真,众书生便知道有好戏看了。这位崔讲书性子直得跟戒尺似的,但凡对谁不顺眼,必要揪着对方争论一番,就连观主孙景然,都跟他当众吵过几回。那清心西院里的李澹,才来了不到一月,总是独来独往,鲜有交际,也不知因为什么事儿,得罪了这位崔戒尺。
谷钬
刘简本就欠了李蝉的指点之恩,结果却给李蝉带来了麻烦,惭愧万分。眼下,又被那位直来直去的崔讲书架到火上,不由急得面红耳赤,一时却不知该怎么解释,只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二位,误会一场……误会……”
李蝉见这情景,便知道了崔含真的来意。他原本是看刘简性情热忱,为人不错,便顺手帮了刘简一把,却没想这也能招来麻烦。不用想,这位崔讲书是来怪他越俎代庖的,他笑道:“原来崔讲书是来谢我的么,不过我也是看到,书院里边没人给刘简解决他练拳的毛病,就帮了他一把,顺手为之的事,怎劳崔讲书亲自过来走一趟?”
旧学舍的几个书生,大都打心眼里对崔含真十分尊敬,可这位讲书平时太过严厉,众书生听到有人当面暗讽崔含真,竟感到莫名的爽快。
崔含真听到李蝉的话,面色一滞,他虽怪李蝉误人子弟,可李蝉教刘简纠正行气法,令刘简畅通了气脉,却是板上钉钉的事。他冷哼道:“且不提此事,我来是要问你,是你教人删改经书么?”
崔含真此言一出,旧学舍轻呼四起。众书生与几天前的刘简心思无二,都觉得删改经书是大不敬。
李蝉道:“崔讲书这话说得严重了,只是读的时候删繁就简而已,又不是真要改了经书去传世的。”
“大言不惭!”崔含真严厉道,“道门经书微言大义,一字一句都需反复揣摩,我辈读经,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怎敢删繁就简?况且你自己读经入了歧途,也就罢了,怎敢以左道授人?若坏了他人的道心,断了他人的道途,你怎么担当得起?”
李蝉笑了笑,“我读经的法子错了,崔讲书就读得对了么,何以证明?总不能光凭崔讲书伶牙俐齿,便能独断黑白了吧。”
崔含真身为讲书,大都只有学生听他讲的份,少有被人反驳的时候,当即有些恼怒,沉声道:“世间读书人,又有哪个不敬经书的?”
李蝉知道,再争下去,也多说无益。或许因为他来自域外,在他眼里,道门先贤就如石君说的那样,是修行者里边的聪明人。但聪明人再聪明也是人,而非庙中泥塑,口含天宪,言出法随,不容置疑。而大庸国里绝大多数学道者,偏偏要把道门先贤当做泥塑,顶礼膜拜。前贤效法天地,传下经书,后人学经书,效法庙中泥塑,虽然学道的门槛低了,却也容易背离本衷。
李蝉虽如此想,但大庸国人自幼耳濡目染的想法,不是他可以扭转的,便说:“崔讲书这话,又讲得偏了。何为敬,何为不敬?要说明白,也不算难。可要是再讲偏了,恐怕一夜都掰扯不清楚。所谓处处垂杨堪击马,家家有路到玄都。崔讲书怎么读经,我管不到。我怎么读经,也与崔讲书无关。”
崔含真摇头道:“此言差矣!虽说万法归一,但人生苦短,若入了歧途,待醒悟过来,往往已时不我待。只有行于正道,方能稳中求进,乃至于名纪上清,身柄碧落!”
说这话时,崔含真提高了声音。他早发现四周有旧学舍的学生旁听,借着这机会,便要讲清楚道理,以正视听。
这位崔讲书讲得虽然气势堂皇,又是不假思索,便把“正道”两字定死了。李蝉摇头笑了笑,知道再说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崔讲书说得也有理,今夜的谈话,就到此为止吧,我先回房休息了。”
崔含真道:“足下以左道授人,是误人子弟,望莫再如此。”
“不敢。”
李蝉对崔含真一拱手,又拍拍刘简的肩,示意他不要挂怀,便提灯穿门,回到清心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