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七百五十五章 诡异的胜利与勒石燕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于唐军来说,薛延陀部突然反扑真的非常突然,因为根本就不能让人理解,要知道进攻的一方一直都是大唐,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耀武扬威了。还好,李勣、秦怀玉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在第一时间稳定了战线后,立刻就转身到了中军与太子一同商议军情。
    按照李承乾原本的计划,是想再磨两天,多消耗一些薛延陀部的实力,三天之后再发起进攻,一举攻克郁督军山,彻底解决漠北草原上最后一支与唐为敌的部族消除隐患。
    可谁能想到,倒是让夷男这个混账东西先打了一记番天印,来了个反冲锋,这特么不是关公面上耍大刀吗?
    中军大帐,李承乾端坐在帅位之上,扫视了一番帐内诸将的面目表情后,沉声说:“前面的情况诸位也都知道了,薛延陀部这是无视我大唐天军的存在,是在挑衅我军是否敢应战。
    所以不管有多反常,多么不能让人理解,这帖子孤都接下了。大唐的军队以后还要在这里驻扎行使主权,孤不能让夷男笑我们不敢应战。”
    话毕,拍了一下案子后,下达总攻命令,以李勣、张宝相、卢承庆三人为先导从正面发起攻击,以秦怀玉、突利部为主力由西至北,扫荡正在反攻的敌军,以房遗直、萧嗣业、庞孝泰、辛茂将四将自西向南包围之,务求全歼汗帐范围内所部的薛延陀军,李承乾自提伍登、罗通等部为中军殿后出发,随时策应诸部。.......
    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勣等将领,对于这漠北最后的一战都是摩拳擦掌的态度,毕竟打完了这一仗,大军就可以反转回朝了。可打着打着就发现了问题,那就是这些薛延陀的军队被唐军打退之后,就转入了被动的防御之中,好像不会打仗了,一个个都傻不拉几只知道死板的抵抗着,一点都看出不出来草原部队应有的灵活。
    反正已经仗已经打起来,而且局势也有利于大唐,所幸就想揍完他们这些兔崽子再说,是以在李承乾的最后一战的严令下? 所有将领都必须在最前一线。同时为了鼓舞士气? 特意派齐王李佑带着他的大纛到李勣的突击兵团去,算是他这个太子对一线将士的一点心意。
    就这样? 仅仅用了两天? 在外线的薛延陀部十余万大军,死的死? 投降的投降,而且在俘虏之中没有发现拔灼王子和晋先生等人中军将领? 抓获的高级将领都是一线军队和没跑了的。
    仔细一问才知道? 他们除了在反攻当夜接到过大汗令外,在就没接到过夷男的任何指令,派去求援的士卒也都泥牛入海一般了无音讯,没有统一的调度? 当然让有条不紊的唐军捡了便宜。
    战后? 通过审讯坚守、封锁消息的死士才得知拔灼当夜草草了埋了夷男之后,就一人双马的向西而去,其目的地正是西突厥境内的博客山,距战事解说已经三天了,其部早已远顿千里了。
    唯一的好就是拔灼的威信没有那么高? 中军的将领表面虽然服从,但转身就带着手下四散而逃了? 跟随拔灼的也仅仅有千余名骑兵。如此也可以说尽收全功了,毕竟薛延陀部的军队以全部消灭? 其可汗夷男的尸体已经摆在面前了,不是吗?
    原本以为这最后一战势必是一场惨绝人寰、伤亡惨重的攻坚战? 毕竟这是关乎薛延陀部生死存亡的一战? 那部族的人还不跟着夷男可劲的反抗? 李承乾就有了与这些困兽殊死一搏的心里准备。
    现在让拔灼这么一搞,唐军轻而易举的歼灭了薛延陀部,不得不说,这其中拔灼的功劳可以说有三分矣,李承乾还真想赏赏这个弑父篡位,崽卖爷田心不疼的败家子。
    不过,既然取得这样的胜利,那自然是要尽快向朝廷报捷,同时犒赏三军也很必要,将士们苦苦打了好几个月,牺牲也不少,是该让他们放松一下了。
    这边刚犒赏完军队,李勣、张宝相、卢承庆、柳亨等一众将领纷纷进言,请太子仿照东汉窦宪的旧事,勒石记功,反正郁督军山就是当年的燕然山,不好好的纪念下怎么行呢!
    诸将都是好意,再说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又是武将的最高荣誉和追求,三请三让之后,李承乾在窦宪当年立碑之地,宰牛杀羊,以三畜五谷祭天,并将亲自撰写的碑文一同立在那里。
    碑文曰:惟贞观十四年秋七月,有唐太子曰李承乾,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贼囚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唐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乾乃班师而还。
    从城寨之战到郁督军山会战,唐军披荆斩棘发挥了关中“秦兵”耐战,不怕牺牲的精神,顶住了瘟疫和缺水的双重压力,两战两捷共歼灭二十多万敌军,一举将东突厥故地的反对势力一举铲除。
    从此漠北草原上将不会再有刀兵之祸,各部族将以州县规划游牧的界限,和平相处,永远臣服在大唐帝国的统治下。若干年后,他们的子孙将奉行大唐的律法,着大唐得服饰,学习大唐的文化,汉文化将在这莽荒之地生根发芽,“突厥”这个词汇将逐渐消失在草原。
    别的不敢说,对儒家思想洗脑的威力李承乾还是笃信无比的,相信孔老头的座下的“有志青年”一定会愿意投入到这伟大的教化政策中来,为草原“美好”的明天添砖加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