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九章 南海到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越往南,则天越热。
    所幸白驹一军,多是由荆、襄、巴、蜀四地的士卒组成,耐得住这酷暑。
    从去年八月出兵,到现在,已入六月,十月的时间,秦楚联军,已经攻伐至南海之岸。
    潮流涌动,碧蓝接天,一望无际,这不是南海,却是什么呢?
    秦白驹将军孟期,楚公子子兰,还有大夫唐昧三人,正露着两根胳膊,站在沙滩之上,朝前瞭望。
    南方热,上身的衣服,肯定是穿不住了,在军中久了,性子也就变得洒脱起来,开始顾不上其他,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去年八月乃出,今六月中旬,方至南海咦!”
    说话之人,乃是秦白驹将军孟期。
    昨日夜间,大军驻扎于三十里外,今日上午,再行出发,及至中午,就已经能看到大王所说的南海了。
    此时,在他们三人身后,还有白驹一军一万八千余人,楚军一万余,至于联军剩下的那七万多人,要么驻扎于沿途城邑,要么继续征伐百越,要么行守护粮道之事,再要么,则是死伤在南征当中。
    百越之地,少城而多寨,城池也是小而不坚,大王所得很对,征伐百越之难,并非是难在攻伐一事,而是难在治理也。
    自楚地南下,一路前来,联军是翻山越岭,奔走两千里数,方到此处。
    大军一路所行之处,多是平川,而平川两侧,则一样有山丘高地所在,因为这地形,百越之人,也是分为了两种。
    其中教化开明者,则占据平川,修筑城池,以耕种稻谷,以事农事,行礼乐教化,成君王之礼,而教化闭塞者,则多在山丘之地,多在崇山之中,他们靠山而生,以狩猎为活,国人多蛮而少教化也。
    治理百越之难,就是难在这狩猎为生的氏族身上。
    昔年,秦王派遣公孙丑治理陇西郡之时,如今的秦治礼台右使万章,就曾言出,治理异族首要,便是这生存之法不同也,以农耕化农耕易,以农耕化狩猎难也。
    楚国的势力,楚国的商人,虽早就来过百越之地,可他们对百越的影响不深,以楚国的礼法,要行教化,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相比治理,这攻伐一事,倒是显得容易多了。
    百越之地,何止百族,而这百族,可为百国,他们之间,风俗差别甚大,所尊礼法,也尽皆不同也,如此百族,也难为一体,共同抗击秦楚联军,所以,他们面对来势汹汹的、十万秦楚联军,就只有落败之举。
    孟期为前军,他依照秦王之策,一路之上,收服当地氏族,开辟道路,当为先锋,能战则战,不能战则等待楚人,共同击之,征伐一事,孟期所获功劳不小,可以说,正是因为秦白驹一军,方才有这般顺利之事。
    “秦国战卒有其六,虽同为一军,却各有所长也,皂游蒙鹜,最善夜袭,突袭,强攻,猛攻,卫城辛鹿,最善工事,最善防守,黑旗韩拙,最懂辎重,最懂谋略,擎苍都尉,车战之最,重甲之军,轩辕乌获,以骑见长,动如闪电,今日再见,这白驹一军,精通山地,知晓地利,战无不胜也,此番若无将军,单凭我楚军,哪有这般容易就到南海!”
    答话者,乃是唐昧。
    唐昧是个聪慧之人,与秦军作战日久,他必能知晓,秦国战卒厉害在哪里。
    秦军上下,军令统一,士卒将军一心,可以百人作战,深入山地,不至于军阵有乱,这才是最高明的地方。
    他素知兵事,他也清楚,要想做到这些,最难的就是要建立起来、这般完善的军制制度,也就是秦国演武宫常说的建制,秦军之利,就是这建制也。
    卒知伍心,伍知什心,什知屯心,屯知百将心,百将知五百主心,五百主知千人心,千人知军侯心,如此层层连接紧密,步步尽皆相依,这样的大军行动起来,效率也是出奇的高,天下诸军做不到的,秦军是信手拈来。
    “哈哈,说起来,还是我楚军,拖累了将军的步伐也,不然可以更快!”
    楚国公子子兰,知唐昧之意,也是跟着附和起来。
    这话也算不得恭维,事实就是如此,白驹一军,行之很快,很多时候,都是孟起在等候他们,而他们呢,要保证粮道,占据主要的城池,还要分出楚军,继续去平定反叛的氏族,一面再派遣官吏,直接开始治理。
    这治理之法,也有秦臣辅佐,事情进行得是颇为顺利,渐渐的,子兰也明悟,秦国的强大,到底是在哪里了。
    “南征之路,可以说是收获不小,我等一路所过平川,尽皆可以耕种,所遇不少百越之人,也尽皆可以教化,现在南海已通,该当禀明楚王,从楚国会稽一带,开辟海上之路,来抵达南海,令楚人来此混居,如此一来,十年就可尽皆纳入治下也!”
    孟期所说的,都是秦王给他交代过的。
    要想真正纳入治下,就先得开辟其影响,让百越之人,不至于反抗,要想有其影响,就需得在行之教化之时,让更多的楚人过来,影响到这里,与当地庶民混居起来,让他们和楚人无恙。
    为了楚国征伐之事,秦国不仅是出兵,还出了粮草,甚至还出了秦吏,来帮助治理,不过,仅从现在来看,这已经算是赚了。
    这么一大片土地,让楚人无暇北顾,秦国的东征之路,也将少一大敌也。
    “不错,随将军所来秦臣,俱是英才,我楚难觅也,我为秦王异兄,不知将军,可否令他们尽皆归于我之麾下,辅佐我治理百越,我也当上禀我王,将百越赐予我为封地,这八万楚军,尽皆为我守护此地,我为楚国开疆拓土也!”
    子兰的这话,着实让孟期吃了一惊。
    赐予我封地,这还倒好说,可是让八万大军都留下,这就有点反抗楚王的意味了,听他的话,他是连班师都省了,直接在此地就要上书楚王,索要封地,这不是要独立,是要什么?
    孟期立即看向唐昧,却见唐昧是风轻云淡之色,显然,这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
    百越有两千里地,又有秦臣为之辅佐,还有八万大军镇守,或许对子兰来说,回去争夺王位,不如现在做个治外之臣吗?
    “哈哈,将军误会也,此地,乃新征伐,不易教化,需得有人镇守,公子是觉得,镇守此处之人,他最合适,先禀于楚王,暂且不回师,等到百越稳定了,再行回师!
    此番秦王派遣百多之人,俱是贤良,有知造船者,有知教化者,也有治国之能臣也,如今,南海已至,可以这些人为吏,召集百越氏族,于桂林修筑一城,于南海修筑一城,如此两城,再施之以教化,城池完备,氏族稳定,再行回军,这也不迟啊!”
    要等城池完备,那可真要三五年了!
    唐昧的话,说的是比子兰宛转,可这和治外之臣,又有什么区别了,他们连不会去的理由,都找到了,无疑,这与秦王当初的计策有悖。
    王助子兰,是想让其在楚国朝堂,与太子有分庭抗礼之势,或许连大王自己都没想到,子兰和唐昧两个人,想做南海、百越之王了。
    桂林一城,可镇百越,南海一城,可不就是南海王吗?
    孟期当即打算,上禀秦王。
    “奉我王诏令,孟期乃助公子也,麾下秦吏,乃我王给予公子,尽可由公子所用,今日,当到南海,我本该回军,不过,公子如此,则事情大变,我白驹一军,暂且不回,待到上禀我王后,看我王如何定夺!”
    他先不打算回去了,他留在这里,秦国的势力,也就会在这里,回去容易,再来可就难了。
    “哈哈,我也正有此意,此地新立,事情繁多,有修筑二城之事,有继续征伐之事,还有治理氏族之事,需得将军在。
    将军方才也说了,攻伐百越,乃秦王助我,那我就遵了秦王之令,暂且自居此处为主,而大夫唐昧,则以令尹之职,辅佐我之事宜。
    孟期将军之才,我心慕之,将军在此,就且掌军,可为我之大将军也,旗下各秦吏,楚吏,具可为官,先行治理此处,行之教化,明日,我再上书我王,禀明南海未定之事,让其运送粮草,以资我等!”
    唐昧和子兰两人,是算计的清清楚楚,这两人一个为主,一个行令尹之权,现在又让他为大将军,这不是另立一国,还能是什么呢?
    “如此,我暂代军事,但非大将军也!”
    孟期没有拒绝,既然他选择留在这里,那就当为秦掌管这一军也。
    闻言,唐昧和子兰两人,都是笑开了花。
    他们留下孟期,一是想利用秦王,来稳住跟脚,二是本就对孟期有招纳之心,三是倾慕秦国之治,四是秦军不回,他们也更有理由,再多留一两年。
    子兰和唐昧是干劲十足,很快就任命的官吏,令其各司其职,又督造船只,备以后之用。
    看来这天下的事情,也不都是如嬴荡所想,他那时候哪能知道,子兰会来这么一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