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开江城
蜀郡大学宫,位于天府王城。
到了如今,这学宫已有两百七十九人,光是水家一脉的学子,就占据了一半之多,除此之外,便是蜀郡各地的士子,还有蜀郡勋贵之子。
大学宫所修的课程与太学宫如出一辙,唯一就是没有太学宫那般的深刻,也没有太学宫各种学科如此齐全罢了。
太学宫,还是以开创新法,研习百家之学为主,多是行政职能,而各地的大学宫,就是以真正的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主了。
大学宫之下,还有各个院系,大一点的可称之为院,小一些的,便为系也,每一院系,都专修一门百家之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必修的课程,比如这秦国四言,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少不了的。
秦国的都江堰工程,在天下所有的水家士子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水家之功在这天下间的体现,更是能够昭示秦国对水利之兴的决心和付出。
有了这些鼎力支持,工程可谓是修建神速,不仅实践了水家一脉所有的理论,更是开创出了不少新的思路。
四年过去,这里已经成为天下水家士子观摩水利、进行实践的一处圣地。
蜀郡郡守赵颉,举荐都江堰大夫芪伯,为蜀郡大学宫右宫主,趁机将这些慕名而来的水家士子都纳入都江堰中,让他们每日在这里研习修筑都江堰之法,对工程提出新的见解,这也算是筹办了一座特色大学吧。蜀郡大学宫,完全可以称之为蜀郡水利大学宫。
出了天府王城,秦王车驾一路往东北方向而去,蜀郡郡守赵颉随行,至于芪伯,则一直驻扎在都江堰。
大学宫有左右宫主之分,其中又以左宫为主,右宫为辅,自从都江堰开始修建,芪伯就一直驻守在这里,他这个宫主,就只是名义上的,主要是吸引各地水家士子,至于这左宫主,才是真正的蜀郡治学之人。
历史记载,都江堰的修建,总共花费了十年的功夫,集中了李冰父子两代人之力,才是完工,但这次的修建则不一样了,虽然说不上是秦国举国之力,但为了修建这都江堰,秦王可没少将各处商会买来的粮草,韩国买来的铁器运往这里,至于民夫,这几年来,陆陆续续地一直在征发,所以现在这修建的速度,自然是用不了十年那么久了。
整个都江堰的修建,最难的地方,乃是开凿石壁。
虽然采用热胀冷缩的办法,的确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最终这工程的修建速度到底如何,还得看投入了多少人力,投入了多少物力,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里,人就是一切的保障。
面对坚固的岩壁,只有坚固的铁器,加上坚实的手臂,才是最有效果的,就连青铜器物在这面前,都还差点意思,都江堰的工程总共分为三步,若是人力多了,则三个方面可以同时开工,还有这大水引入天府平川,那下游也必须得修建河道,这样才能将岷江之水,灌溉到整个天府平川。
这已经不是秦国一郡之事了,而是国事,唯今最重要的国事。
四年来,内外都无战事,天下太平,秦国国务府的力量,也主要集中在治学和这都江堰的修建上,据任鄙呈报,铸币所换来的钱财和粮食,至少有一半,都花费到了都江堰工程上,此外,还有治户台下,秦国税收的一小半,也投入到这里,这个工程对秦国来说,至关重要,关系着整个国力的进步,肯定是越快越好。
自从秦王宫裁撤了少府之后,这宫内的一切事务,都由公族宗正所掌,秦王仁政,表率于民,这几年就连王宫中的宦者也是在日益减少,还有不少无用的机构,也都在陆续地裁撤,可以说,咸阳宫的开销,是一直在减少,多出的钱财,都用到了国事之上。
从五年前季君之乱后,嬴荡就一直在收权,秦国的氏族、封地的贵族是越来越少,不管是钱财,还是粮食,有极大一部分都集中到了国府,充裕了国库,财政状况与之前相比,又有很大的改观,套用姬圣伦的话来说,这些都是秦国所修炼的内力。
去往都江堰的路不近,整整行了两日,等秦王到都江堰时,已然是第三日的下午。
令人将车驾停住,嬴荡登高而望,前方的一切,与他心中所想的都江堰是完全不同。
可以说,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
正对着嬴荡的,是一排排的屋舍,鳞次栉比,整齐排列,在这屋舍之中,一条条的小道,纵横交错,往来其中,将屋舍分割成了一个个小方块。
虽是小道,但也足以容得下两辆马车并行通过,道路笔直,直挺挺地延续下去,就连地面上,也像是用石板铺垫过一般,平整得没有丝毫的泥泞。
城池之广,一眼看不到尽头,就只有密密麻麻的屋舍,顺着这些纵横交错的小道排列开来。
城池之中,依稀能够看到人来人往,这样的城池,在这个时代里,还真是足够新奇了。
城池,没有墙壁,又如何能成为池呢?
原先,在都江堰旁边,是没有这座城的。
见大王举目,赵颉策马上来。
“启禀大王,都江堰从开始筹备修建起,已历经四年之多,这最开始时,就只有我蜀郡一郡之力在修建,其后,大王又调拨粮草,调拨巴蜀、荆州襄州之地不少黔首过来,到了如今,这里已经聚集了九万之众。
臣尊大王之令,虽都江堰事重,可也须得体察民情也,臣便以大王之名,特赦全部水民,离开原籍,入我蜀郡户籍,在此安家。这刚开始时,此地还远远没有这样的热闹,后来大王举我秦一国之力,这人也就越来越多,成了眼前的这般。”
赵颉在一旁讲解道。
都江堰是个大工程,需要发动更多的人力来修建,从考虑民生的角度出发,他们长年累月地在此劳作,要是在此地能安家,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片地方,背靠着天府平川,从地理环境来说,是适宜居住的,而且从古至今,这里人丁就一直不多,所以还是能够容纳下这九万人的。
嬴荡还看到,在这座城的四周,尽是被开垦的田地,有不少人正在耕种。
修建都江堰的水民,在这里安了家,那他们家里的亲人,自然也会有不少从各地赶来,投奔他们。
秦王令,修建都江堰者,可入水民户籍,其一户之人,尽可跟随来此,这也是在变相的往蜀郡填充人丁,还可以借此打乱襄州荆州这些地方的氏族根系,水民之举,可谓是一举两得。
后面来投奔的这些人,他们虽然都是入了水民户籍,但却并不一定都是在都江堰上劳作,对于这一批人来说,开垦田地耕作,就成了他们的主业。
勤劳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些在田间耕地的人,多是妇人,或许他们的丈夫,他们的父兄,往都江堰工程效力。
“不错,赵郡守果然没有令寡人失望,修建都江堰,虽是水家士子出谋划策,但这里里外外,粮草物资人丁等一切事宜,可都是赵郡守一人在操持,都江堰一事,赵郡守与芪伯同功!”
当初让赵颉为蜀郡郡守,是为了给白起腾位子,对于这个人的任命,嬴荡根本就没有多想,现在看起来,赵颉不仅是做了,而且还做得不错。
盛世之时,文臣武将,人才辈出,可一旦生逢乱世,到处都是恶人,都是奸臣,何也,还不是因为其上层也。
秦王励精图治,其下众臣,也鲜有素位尸餐者。
这一番话,尽是褒奖。
“臣谢大王之恩!”
赵颉听后,连忙行礼拜谢。
为了这都江堰,他的确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付出了不少的劳力,所作所为,不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耐,还有对大王的忠心吗?
现在他都得到了。
“回大王,臣为郡守,此为分内之责,如此大的村落,不说我秦国上下,就是天下都罕见,去年伊始,此处人丁越来越多,田地开垦,也越来越广,臣以为,可在此处立一县,再修筑一城,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这件事情,赵颉早有所想,多一县,那这蜀郡就多一力,对他这个郡守来说,也是多一功。
按照秦律所云,诸郡新立一县,新筑一城这种事情,须得由郡守呈报国务府,其后再由国务府商议之后,送往秦王定夺,反正这最后决定的人都是秦王,现在秦王在此,赵颉一定是要当面问询了。
对于这件事情,嬴荡在刚刚也有了想法。
“九万之众,足以立下一城,城因都江而立,人因开江而聚,寡人以为,这城可名为开江城。蜀郡在赵郡守治下,一片太平,既然是太平之地,那何须城墙,就让这开江城,成为我大秦第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吧,也能昭示我大秦境内,再无敌人!”
城墙是干嘛的,用来防备敌人的,蜀郡可以说是秦国腹地中的腹地,大可不必再浪费财力,修建无用的城墙。
或许等这天下就只有一个万世之邦时,就再也不需要城墙了,因为万世之邦,没有敌人。
“臣遵令。”
赵颉沉思一阵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