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每天的早朝如期举行,这段时间早朝谈论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建虏入寇的事情。
    还是像往常一样,基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不是争论商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是将精力主要用来攻击对手提出方法的漏洞。
    轻则说你可笑,提出的意见仿佛孩童,重则说你与资敌无异,几乎是将大明为数不多的军力和物资送去给建虏消耗。
    又是嘲讽又是大帽子扣下来,另一方肯定要据理力争,最终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之前崇祯还会认真的听听,希望能够从中听取到一些中肯又实用的意见。
    现在,他真的没什么心情了,好像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那些争得面红耳赤,一副忠君爱国的人,他已经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看他们如此卖力的表演,崇祯真的有些想吐了,不再对这些人抱任何希望。
    等这些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崇祯让王承恩适时的拿出一份战报,是周延儒传回的捷报。
    他让人当众宣读这份捷报,止住这种毫无头绪的争吵,以昨晚批阅奏章太过乏累,匆匆结束早朝。
    百官很是意外,太意外了,皇上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么快的结束早朝了。
    可这几天,天天都早早散朝。
    但皇上给的理由又很充分,没人不知道皇上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他三十出头就头发花白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散朝之后,百官议论纷纷,一些人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表演也没有表演出来。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一阵子,早朝下得都很快,皇上好像没有太多的心情与众大臣商讨各项事宜。
    而且,原本很容易被通过的奏章,也被打回或者留中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崇祯根本不觉得累,甚至还很亢奋。
    每天下朝之后,离开那些虚伪的大臣,他的精神就好了很多。
    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让王承恩带着沈浪去见自己,与沈浪商讨国家大事。
    下面递上来的奏章直接让沈浪查阅,听取沈浪的意见后批阅。
    这要是让那些大臣知晓,恐怕会惊掉下巴,陛下居然相信一个毛头小子,而不信任他们这一群大臣。
    沈浪心中还有些腹诽呢,跟着这样一个勤奋的皇帝,他这阵子也忙碌得不行,不分白天黑夜的被崇祯召见。
    按崇祯自己的话说,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哪怕拿自己的一些寿命去给大明多争取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等最危难的时候过去了,他就开始休养身体。
    不然的话,大明都亡了,身体保养得再好也没用。
    理是这么个理,自己家也经营过企业,虽然和大明这个庞大的企业比起来,只能算是小豆丁,但谁没有为自己的企业拼过命呢?
    不过沈浪觉得,批阅奏章是次要的,毕竟大明现在的问题不是把奏章批阅好了就能够解决的。
    崇祯和沈浪商讨得最多的,还是接下来大明的发展规划,一个简要的纲领,总算是弄了出来。
    好在,崇祯还算是个好老板,不是个只想让人干活,又不想给好处的人。
    知道沈浪喜欢古董,所以这阵子也不时的给一些赏赐,沈浪已经攒了十几件宝贝了。
    这天夜里,崇祯冷笑着将一些密报递给沈浪看,原来是周延儒要凯旋而归了。
    是的,凯旋而归,恐怕只有他自己这般认为吧。
    崇祯早已经让王承恩派人去查探了,也早已有了结果。
    正如沈浪所说的一般,这家伙将大军带到通州之后,压根儿就没有动弹过,和清军的距离超过百里。
    双方连照面都没有打,哪来的一次次大捷?
    只是崇祯隐瞒了下来,故意当着不知,甚至还将周延儒发出的捷报在朝堂上念了几次。
    因为他清楚,鞑子要主动走了,再戳穿周延儒的嘴脸逼着他去交战,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庸才带兵,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就等着他回来,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可此时的周延儒,心情极好,以凯旋之师回归,风光无限。
    想到陛下的几次赏赐,这次回朝,肯定还有更大的收获等着自己。
    只是让周延儒有些意外的是,面对连连奏捷的凯旋之师,陛下居然没有派人前来迎接。
    只来了自己的心腹吴昌时、董廷献等几人,而且还是他们自己来的。
    毕竟心里有鬼,周延儒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变故,询问几人,得知陛下今天早朝还念了捷报,这才放下心来,心满意足的回城。
    回来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进宫面圣,但又出了点意外。
    王承恩告知他这几天陛下甚是乏累,已经休息,让明天早朝当着百官的面汇报战果。
    周延儒虽然有些狐疑,但也没有多想,因为他从吴昌时这里得知,这阵子陛下每天都如此,早早的散朝。
    翌日,午门外,天还未放亮,以周延儒为首的一群衣冠禽兽早已陆续抵达。
    “首辅大人,恭贺恭贺,奏凯而归,扬我大明军威。昨日未及时道贺,还望首辅大人见谅。”
    武英殿大学士陈演一脸笑意的走过来,主动与周延儒打招呼。
    其实两人根本不对付,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周延儒也一脸笑意的回礼:“陈阁老客气。”
    正在这时,一人小跑而来,人未到,声先到,“首辅大人,恭贺恭贺,今日早朝,想必就是首辅大人独奏了。”
    来人正是魏藻德,他又一脸真诚的补充道:“首辅大人如此大功,陛下恐怕是赏无可赏了。”
    “魏阁老,过誉过誉了,为陛下分忧,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周延儒客气的回应道。
    官员们前赴后继的上前和周延儒打招呼,大多是恭维之词,周延儒一一见礼,难掩愉悦之情。
    咚咚咚……
    突然,三声鼓点响起,听到声音的百官立即不再讨论,开始有序的一左一右排成两队。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
    但是左右两边,各有一道小门,称左掖门、右掖门,百官由此入朝。
    又是当当当的几声钟响,文官随即从打开的左掖门依次进入,而武官则从右掖门依次进入。
    进入午门后,一直行进到金水桥之南,按品级排好队伍,等待鸣鞭。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之前,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对而立,等待皇帝到来。
    奉天殿上廊正中间设御座,称为金台。
    台阶左右是钟鼓司乐队,殿门前间列全身铠甲的大汉将军,御道左右及文武百官身后侧,皆有校尉握刀站立。
    百官归位之后,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伞盖、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崇祯皇帝坐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官员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行礼完备之后,早朝便正式开始。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今天没有,所以不用觐见,在庭外行五拜三叩之礼,算是完事了。
    接下来,便是边关、战事奏报,最近重要的奏报皆是清军入寇之事。
    周延儒咳嗽一声,停顿几息之后迈步出班,行至御前跪下,呈上自己的奏报。
    鸿胪寺官员接过奏报呈上来,崇祯示意其宣读出来。
    随即,鸿胪寺官员声音洪亮的宣读起来:
    自建虏于崇祯十五年十月入寇以来,掳我百姓,毁我城池,烧杀抢掠,甚为猖獗。
    微臣深受皇恩,虽以微末之躯,愿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承蒙陛下信任,得以领军出战,将士上下用命,拼死力战。
    幸不辱命,与虏接战十余次,累有斩获,扬我大明军威。
    得虏首级千余,经兵部查验无误。
    我大明将士亦伤亡三千余,臣奏请陛下加倍抚恤。
    惟皇上圣裁!
    鸿胪寺官员的声音停下,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周延儒低垂着脑袋,静等崇祯大喜之后,再来一句“周卿请起。”
    可是,静谧良久之后,上方没有任何声响,他又不敢抬头去查看。
    正在他狐疑间,突然一个如当头棒喝的威严声音从上方传来:“大胆周延儒,一派胡言。”
    ps:求下推荐票,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非常感谢^_^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