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寒假培训
在沪江市中学四大名校行列,沪江中学一直都是执牛耳者,是本地人公认的第一。
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缺陷,伴随时代的发展愈发不足!
那就是跟另外三个附属中学相比,其没有可依赖的大学作为后盾。像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以及交大附中,背后母校都是在全国都赫赫有名的重点大学。
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其他三家都有个好爹在身后支持,在外输了阵仗可以光明正大回家喊人来上台拼爹。
可沪江中学却只能依靠百年传承沉淀下来的口碑来和其他学校抗衡,在现实中表现不落下风还稳压了半头,从另一个方面恰恰证明了其的优秀。
不过对周逸来说,这不是他关心的要点。
本想打包行李回家,其心急如焚想念山里的美味,却不得不主动留了下来,自然是有不可抗拒的因素。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教育部打算下学期在全国开展计算机教学试点,首批一共选取了5所重点中学入围。
我们复旦附中就是其一,你一直念念不忘的计算机终于有着落了!”
班主任徐德昭知晓周逸最想要的是什么,因此他一有好消息就赶紧过来通知。
受益于复旦大学的照顾,复旦附中得以跟大学分享计算机资源,原本规划的计算机教室就是分上一杯羹的结果。现在教育部正式将复旦附中纳入教学试点,那么一切就名正言顺了。
中国打开国门,自然需要吸取国外先进的知识经验来学习。
一大批海外华人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提供参考。而其中最知名的当属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即李正道和杨真宁,这两位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他们于1957年因共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大奖,成为真正的华人之光。
风靡全国的少年班就是在李正道教授的提议下举办,他在应邀回国讲课时发现中国的科研人才跟国外同龄人相比,几乎前沿知识断了层,跟不上最新科研潮流,因此提议尽快培养下一代可以跟国际对话的接班人。
而杨真宁教授同样心系祖国,他多次回国访问讲课,并且还以在美生活工作见闻建议,要将计算机行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且要专门从小培养相应的计算机人才。
“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
这是他在跟国内高层交流时,不断提及的观点。
可以说,借着这股东风,中国政府逐渐开始重视从小培养计算机领域的人才。
此次教育部选择在全国开展计算机教学试点,5个入围中学之中,首都地区占了3个,而剩余2个则被沪江市包揽,由此可见这两大城市在中国的地位。
“为了配合教育部的工作,我们沪江市教委也临时筹办组织了一个计算机短期项目,打算利用寒假时间在市福利少年宫举办计算机培训班,一共招收200位初中、高中学生参加,以此来评估在青少年群体开展普及教育的效果。
你就是我们学校首批推荐的人选之一!”
周逸这样优秀的学生当然得加入这次市里举办的培训班,徐德昭未经其同意就直接帮他报名敲定。
“全市一共就200个名额,那么多初中、高中学校盯着。我们学校因你在数学竞赛之中的优异表现,和沪江中学一样拿到了10个名额,是非常不错的特殊照顾。
高中部拿走了6个名额,我们初中部只有4个,你就是其中之一。”
计算机编程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因此周逸理所当然成为了学校考试的种子选手。
“你好好学,下学期开学后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毕竟你这个‘小周老师’的称号可是远近闻名了。”
期末考试周逸再次一鸣惊人,让徐德昭对其真是百般爱护。不自觉之中,在课堂之外他已经不单单将对方视为学生,而逐步对其平等相待。
身份转变背后,是一种实力提升的表现。
周逸这个少年天才,让徐德昭无法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平等交流反倒成为两人的常态。
“谢谢徐老师,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你的期望。“
期末擅自离校弃考风波之中,徐德昭积极斡旋替周逸说话的行为,让两人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当然其中也离不开张国华的推波助澜,他在处理善后事宜时,曾单独跟徐德昭有过交流。
“周逸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之中的天才,但他身上也有缺点,一旦处理不慎可能就会再现伤仲永的遗憾。天才在未成年时需要来自外界的呵护和关爱,我们必须要为其保驾护航。
艺术家需要有代表作,而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退休时总要有那么一两个可以拿得出手的学生吧?”
虽然周逸已经离开了远志中学,但张国华却依旧充当着他背后的班主任角色,努力为其健康成长而铺路。
“你就放心吧,今后我一定多跟他交流,将他当朋友般对待。”
手握周逸这张王牌,徐德昭明显在学校地位逐渐上升。以前算是小透明老师,现在人人都知晓他就是周逸这个天才少年的伯乐。
在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初二10班上演了大逆转的好戏,从吊车尾的最后一名直接爬升,全班平均分突飞猛进,直逼号称重点之中的重点——“新世纪班”,排在全年级第三。
如此势头发展下去,下个学期超越1班和2班这两个“新世纪班”看上去并非不可能。
学生比的是个人分数,老师之间比的当然就是学生成绩了。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特权,那么班级成绩好的老师当然也会受到特殊照顾。
这不,在学校全年总结大会上,校长姜洪生就对初二10班赞不绝口,号召其他班级要向其看齐。
说实话,能带领普通班将“新世纪班”打败,怕是许多非重点班的班主任心中做梦都要笑醒的夙愿。
这一点上,徐德昭当然也不能免俗。
10班为何能脱胎换骨,当然最大功臣就是“小周老师”的存在!
什么学习互助小组,什么启发式教学,什么开放式讨论……都只是形势主义,没有了周逸这个灵魂人物存在,就只是一张画皮罢了。
周逸兴高采烈地前往市少年宫报到,跟他一起的还有三位熟人,都是数学竞赛校队的成员,在全市初中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
他们三人早已经被“小周老师”的实力所折服,加上获得了保送高中部的资格不用参加中考,就有时间慕名前来学习计算机。
连小周老师都跃跃欲试,那么一定很有吸引力。
好家伙,一到现场,周逸发现少年宫黑压压一大群人,足足200名学生聚在大厅中间显得热闹非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沪江全市中学之内的精英学生都基本网罗在一起。在场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在本校算是名人,属于老师们一致看好的未来栋梁之才。
生物和计算机是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自然吸引了诸多家长和学生关注。
周逸本想低调,但他一经现身就成为全场焦点,毕竟头顶着“天才少年”的称号在所有人之中名声最响。
幸好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他的心理素质大有提升,对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见惯不怪了。
如果说刚从山里转学到市区时,周逸心里还有一些自卑,他并不知晓自己的实力相比其他人如何。现在历经小半年时间适应,尤其是真刀真枪跟全市初中生较量过一次,他已经产生了更多的自信来覆盖掉自卑情绪,至少心理上有了一定优势。
“同学们,请安静!下面念到名字的同学请集中在一起,我们先进行分班——”
少年宫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在维持秩序。
这次培训采取大班加小班教学的方式进行,分为4个班级,为期一共25天,目标就是将编程入门知识普及。
授课的是来自大学的4位教师,而班主任则由中学老师担当,徐德昭就是其中一位。
由于复旦附中和华师大二附中获得了试点资格,因此4名班主任老师就在两个学校之中挑选诞生,为下学期试点配套做好演练工作。
徐德昭现在是学校红人,加上其主动报名,就获得了这个资格。
为了贯彻教学实验,4个班200名初、高中学生将分为纯初中班、纯高中班以及两个混合班,以此来对比教学进度。
“复旦附中,周逸!”
“到!”
周逸被分配到了混合班,初、高中生比例为1比2,跟另一个混合班反过来。
所有参与的学生们都不知道,他们在培训班的表现将会被如实记录并呈送到首都,作为在中国推广计算机教育的一大参考。
从国外经验看,计算机是早学早好,但来到中国这个东方国度,是否依旧行之有效,就只能看以周逸为代表的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少年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