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六百二十九章 声东击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轰隆——
    随着一声巨响,西岸军堡的最后一扇大门也被猛然撞倒,无数赵军战士高举着兵刃,好似潮水一般涌入了秦国堡垒。
    从开战到现在,仅仅只过去了不到半个小时。
    顺利得手后的赵军,并没有急于绕过军堡,沿着浮桥向东岸猛冲。相反,他们一边肃清堡内的秦国残兵,与其展开激烈的巷战,一边组织大批人手,陆续往岸边搬运事先砍伐好的圆木,很快便堆积出数量众多的材料,看上去,显然是打算再多造出一些桥来,好方便更大规模的军团由此渡河。
    此时此刻,驻守东岸堡垒的秦军,也正在从刚才的惊讶和意外中恢复过来。
    由于大雨严重阻碍了观察视线,而赵军的攻势又非常突然且猛烈,所以东岸这边的秦军尚未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眨眼功夫西岸军堡便已告失守。
    眼看增援再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只好沉下心来,开始着手准备防御反击,力争将面前这数不清的赵军死死的挡在丹水河边。
    同时,几匹负责示警报信的快马,也飞一般的冲出了东岸堡垒,往下游方向一路奔去。
    赵亮站在丹水岸边遥望对面,秦军那副如临大敌的反应尽收眼底,只听他平静的吩咐道:“我看差不多了。给你们半天的功夫,搭出八条浮桥的架子,具体的策略方法,心里面都清楚了吗?”
    “都清楚了!”身后的一名校尉大声应道:“依照您的命令,浮桥框架延伸至河道中间即可,不必前出太多,更不要因此被对面的弓箭手造成巨大的伤亡。主要目标,是把拼命造桥的声势搞起来!”
    赵亮转过身,嘱咐他道:“记住,八道宽大浮桥只要初具规模,便算是完成任务了,到时候,你们趁着天色变暗,火速赶来与我汇合!”
    校尉拱手道:“请大人放心,卑职遵命!”
    赵亮点了点头,旋即又冲着站在更后面的人群喝道:“除了留在这里造桥的部队,其余人都跟我走!”
    随着他一声令下,那几十名军官齐声应和,随后纷纷呼啸而去。转眼功夫,成千上万的将士分营分队,重新返回了不远处的山林地带,借着大雨和密林的掩护,同样朝着丹水的下游方向快速行进。
    整路大军约么走了小半个时辰功夫,终于在一处高地停住了脚步。几名探子模样的战士来到赵亮跟前,禀告道:“大人,一刻之前,河对岸的秦军大营里,开出一队兵马,往上游飞霞滩方向去了。”
    赵亮连忙问道:“大概有多少人?”
    “雨下的太大,距离又远,不敢确定准数,”一名斥候探子说道:“不过,我们几个兄弟凭经验猜测,至少能有一万左右吧。”
    另一个探子补充道:“但绝不会超过两万。”
    赵亮微微颔首,对旁边的人说道:“跟我估计的差不多。敌人突然接到增援的请求,一时间搞不清楚状况,是不可能倾巢而出的。再等等看吧,应该要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坐不住了。”
    事情果然如同赵亮所预料的那样,大约又过了一个时辰,对面的秦军大营忽然再一次寨门洞开,两万步骑混同的队伍旋风般冲了出来,冒着瓢泼大雨驰往飞霞滩。
    “动了,赵大人!敌人果然动了!”一名千夫长见状,忍不住兴奋的喊道。
    赵亮微微一笑,从容不迫的说道:“情理之中。对方见咱们占领西岸军堡之后,并没有急着攻打东岸,而是大张旗鼓的修造浮桥,自然认为后面一定还有更多的军团准备渡河,所以免不了再次调兵遣将,以便加强东岸的防御力量。”
    他转头望了望更远的地方,接着道:“你们听到了吗?下游方向,隐隐约约传来的喊杀声,我想,主力军团此时也已经开始突围了。激战一起,短时间内估计不会再有其他秦军往咱们这里赶,渡河的最佳时机正在临近。绳索和木头准备的怎么样了?”
    手下的校尉应道:“一个时辰的功夫,大伙儿制备了几千个个半空心的木头疙瘩,长约数十丈的绳索也编出十来条,照你的吩咐,两百名水性最好的兄弟正在待命,随时可以游到对岸,绑扎绳子。”
    赵亮闻言喜道:“好,等到天色一黑,你们就立刻行动。只要把跨河的绳子绑牢,咱们全军便分批出发,不会水的人用空心木头做浮漂,大家拽着绳索游过丹水河!千万要记住我的话,渡河之前把所有的盔甲都全部丢掉,顺利上岸后,不必等后面的人,抓紧时间往太行山里逃,明白吗?”
    “明白!”众军官毫不犹豫,齐声应和。
    整个伤兵军团的渡河行动,大约是在晚上八九点钟正式开始的。此时,雨势依旧下得很大,丹水的流速也明显加快了不少,两百名精通水性的战士,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十三条手腕粗细的绳索,牢牢固定在大河两岸。
    第一批为数三千人的队伍率先出发,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怀里都抱着木块,双手则紧紧握住绳索,一步步的趟进了湍急的丹水河中,朝着对岸奋力游去。
    与这边乌漆嘛黑、悄悄咪咪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游更远处爆发的惊天大战。虽然远隔几里、甚至十几里,可激烈厮杀的动静,仍旧能够隐隐约约的听到。
    赵亮他们心里清楚,这是赵括率领的主力军团,在拼命冲击秦国人的封锁线,整条丹水防线上,此刻正有数十万大军你来我往、死战不休。
    原本,赵亮他们这支老弱残兵是为主力军团打掩护的,可眼下实际的情况却是,由于主力军团的猛烈进攻,反倒是帮他们引开了大部分秦军的注意力。
    加上赵亮在飞霞滩故布疑阵,令对岸的秦军误认为赵军会有大部队从这个方向行动,致使驻守附近的机动部队也匆匆调往飞霞滩协防,恰好给伤兵军团让出了一个逃生的缺口。
    约么用了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前方岸边送回消息,说第一批部队已经顺利过河,第二批人马正在准备,随时都可以下水行动。在河边负责指挥的校尉,专门派人来请赵亮,让他也随第二批队伍一起出发,尽快离开险境。
    赵亮看了看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坐在大雨里都能打瞌睡的贺山,略微犹豫了一下,对传令兵郑重说道:“还是让弟兄们先走吧,我负责在此坐镇,随最后一批人马渡河。”
    闻听此言,站在他周围的那些军官们,以及奉命前来催驾的传令兵,脸上都不禁露出了钦佩和感激的神情。这些久经沙场的热血男儿心里都清楚,像这样的秘密偷渡,越是拖到后面就越危险,因为秦军随时都有可能察觉出此地的异常,一旦派兵前来堵截,后面的人根本没法再顺利脱险。
    而赵亮作为军团的最高指挥官,坚持要留守到最后一批才走,除了义薄云天、大将担当,恐怕也再没有什么别的词汇能够形容的了。
    众手下谁也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婆婆妈妈的苦苦相劝,他们选择用沉默和服从,来向这位刚刚相识不久的新上司,表达自己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敬意。
    整个偷渡撤离行动,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队又一队的战士从岸边的密林里钻出来,冒着连绵大雨,投身丹水。
    河面上十三条结实的绳索,牵系着数不清的身影,在湍急的水流中不住的起起伏伏,不住的奋力向前。
    他们不仅仅是在跟暴雨搏斗,不仅仅是在跟激流抗争,也不仅仅是在跟时间和敌人赛跑。他们所要挑战的,是命运对人类最为沉重的考验,也是人类对于生死存亡最深彻的敬畏与理解。
    这些年轻的将士,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同样是怕死的。但是真的到了需要不怕死亡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又都可以变得悍不畏死。而此时此刻,在这片滂沱大雨之中,奋力逃生的赵军伤兵们,靠得恰恰是一种不惧死亡的勇气和意志。
    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为同袍兄弟争取出一线生机。
    用“舍生忘死”去换“死里逃生”,或许可以算是战争跟人们开得最大玩笑吧。
    由于丹水的流速越来越急,再加上渡河的兵马人数众多,因此在整个撤离过程的中后期,连续多次出现了绳索突然断裂的险情。绳子一断,依托在上面的近百战士瞬间就被大水裹挟着卷往了下游,任你水性再好,几个呼吸之间便会在黑暗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几乎连挣扎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而其余那些还没来得及下水渡河的人,则只能越来越集中于所剩不多的绳索,等若再一次加重了这些“生命保障线”的压力。
    就这样,越到后来,安然无恙的绳索就越少,等赵亮随着最后五百名战士集结在岸边时,可供他们使用的绳索仅仅只有两条了。
    时间紧迫,大家此刻也没功夫再怨叹犹豫,纷纷甩掉身上所有的负累,光着膀子,挽着裤脚,径直踏进了冰冷的河水之中。
    赵亮一边叮嘱贺山在后面跟紧自己,一边用双手死命的拽住绳索,拼尽吃奶的力气冲进了水里。奔流的河流仿佛一只拥有无穷力量的大手,呼的一下就把刚刚入水的赵亮横着推了起来,要不是他早有准备,手中的绳子抓得牢靠,仅仅这一瞬间的劲道,就能直接将其冲走。
    赵亮吐了吐涌进嘴里的河水,连着做了两个深呼吸,终于在水中掌握住了起码的平衡。他回头细看,见到半憨半傻的贺山此时也已经利用绳索稳住了身形,这才放下心来,转身向对岸奋力游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