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六十四章 孙翊之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昭给孙翊的上奏中,提到的谣言说的是,“近来府中流传桥夫人因苦自身体弱,故想避居于会稽修养。绍公子年幼离不开生母,故会一同前往。”
    张昭为人刚正,又涉及到如此敏感的话题,他应该是将府内的传言照本宣科得奏报给孙翊的。
    在奏报中张昭在最后还特地提醒道,“迁府之议,或出夫人,此乃大祸之源,望君侯慎之。”
    在吴侯府中的传言中是大桥自己想去会稽,而且并没有说孙翊会派兵看守。
    这样的传言如今在房内的人最近都有耳闻过,毕竟连张昭一个外臣都听到此等传言了,府内还不知道传的有多广了。
    但这样的传言在孙翊口中说出来后,就成为了谣言。
    孙翊的话中更是把“大桥自愿迁府”说成是他要将大桥及孙绍迁去会稽派兵监视,这种意思的转变足以体现孙翊此刻的不满。
    他的不满,足以让房内的所有人胆寒。
    而此刻孙翊的不满,正在直指向徐灵伊。
    孙翊用一双平静无波的眼睛看着徐灵伊,他在等着她的回答。
    也许是孙翊的语气还是温和的,徐灵伊也恢复了镇定,她答道,“嫂嫂曾与妾说起过此事,她的确有意想带绍儿去会稽避居。”
    “妾没有妄造谣言。”
    孙翊听后点点头,徐灵伊的话他信,但是徐灵伊的回答没有让他满意,
    “女君自然不会做如此无智之事,嫂夫人说过此事不假,但这是她与卿私下谈话之事,又怎么会传遍府中?吾问的是这个。”
    大桥会对徐灵伊说这话,是情理之中的事。
    大桥的身份很尴尬,他是孙策的遗孀,还为孙策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孙绍。
    随着孙翊地位的不断稳固,她和孙绍的身份也越发尴尬敏感起来。
    孙翊是兄终弟及,在法理上,兄终弟及也是受众人认可的继承方式。
    不过兄终弟及相比较于父死子继,法理上终究差了一点,特别是那个兄还留有子嗣的情况下。
    大桥会有这种想法,是出于替孙翊考虑的角度,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大桥跟徐灵伊说这番话,想来是想通过徐灵伊之口告知孙翊——她不会,也不想对他有所威胁。
    至于接下来是否要去会稽,或者是其他处置,就看孙翊怎么抉择了。
    人都有私心,就算是至亲,因为地位的变化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隔阂。
    大桥的本意没有错,但这件事不该传扬开来,传扬开来意思就变了。
    这次徐灵伊没有回答孙翊,她用手指紧紧捏着裙摆,头微微低着。
    孙翊见状叹息,徐灵伊是很聪慧,但终究年纪尚幼,心性不够坚韧。
    她以为她不说,自己就不知道原因了吗?
    校事可是已经培养有一段时日了。
    “来人。”孙翊轻轻呼唤一声,就从房门外跑进了十数位身穿黑甲的卫士,他们在进来后朝孙翊行了一礼,就挺身按刀而立。
    黑甲卫士个个身形魁梧,脸神肃穆,按刀而立的他们就像孙翊召唤而来的死神一样,在注视着房内的这些人。
    这一幕,更让房内的人恐惧不已。
    就在孙翊要下达下一个命令时,跪倒在床边的老嬷嬷连忙爬到孙翊身前,焦急地说道,
    “君侯息怒,君侯息怒。这件事不是夫人传出去的,是小人那日侍奉在夫人旁边时听到的。
    小人以为只要把这件事传出去了,这件事就能成真,这样夫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真的不关夫人的事呀,请君侯明察,不要怪责夫人,请君侯明察.......”
    老嬷嬷边说边朝孙翊磕头,咚咚的磕头声响起,老嬷嬷那副声泪俱下,焦心护主的样子看的孙翊都有些动容,但是并不能改变某些事。
    孙翊对这位老嬷嬷说了一句话,“你很忠心,也有小聪明,但是你把小聪明用错地方了,你这样不是在帮女君,你是在害她。”
    说罢孙翊挥挥手,十数位校事立马行动起来。
    他们分别冲向府内婢女、仆人之中,从中找寻出自己的目标,而后将她们一一拖拽而出,往房外拖去。
    房间内一下之间惊叫声,哭喊声响彻起来。
    这些校事见状大怒,他们怕这些声音惊扰到孙翊,就分别用手堵住这些哭喊的下人的嘴,然后快速地将他们拖拽而出。
    片刻间,房内除了还留有些许下人外,几乎一空。
    两位校事上前来,正要把老嬷嬷拖出去,徐灵伊见状再也忍不住了,她出声喝道,“住手。”
    面对徐灵伊的喝止两位校事却不闻不问。
    他们原身是北方流民中的孤儿,无亲无故,在被孙翊收为校事那一刻起,他们就是孙翊的鹰犬,只会听从孙翊一人的话。
    徐灵伊见自己的喝止没有止住校事,这两位校事已经把老嬷嬷架起来,往房外拖了。
    徐灵伊大急,她转身看向正淡漠的看着这一幕的孙翊,用一种恳求的语气说道,“三郎,求你放过嬷嬷好不好,自从母亲去世后,她就是我唯一的长辈了。”
    徐灵伊的语气中已经出现了哭声。
    面对徐灵伊的恳求,孙翊还是一副淡漠的样子。
    这时老嬷嬷已经被拖拽到门口了,徐灵伊情急之下起身,就要朝孙翊跪下,但她的这个动作却被孙翊阻止了。
    孙翊伸出手握住徐灵伊的手,不准她起身,他语气低沉地对徐灵伊说道,“我这是在保护你!”
    “你如此聪慧的一个人,怎么会看不到这件事的危害。就算你与老嬷嬷感情深厚,但是她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宣扬此事,她还鼓动一些下人一起宣扬。
    你不再是徐家姑娘,你现在是江东的女主人,她用以前徐府内的一些手段不是在帮你,是在害你。”
    “你我的家不是这吴侯府,而是整个江东。你的一举一动,是被会所有人注意的。”
    “我知道不是你想让嫂夫人和绍儿迁府,迁府这件事本身也不算错,可以保护嫂夫人和绍儿远离政治中心,以免将来被卷入一些政治旋涡当中。
    但现在这件事不可传扬开来,母亲尚在,她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想?江东臣子都是大兄留下来的,那些臣子知道了又会怎么想?等传扬到一定程度,嫂夫人与绍儿又该如何自处!”
    “虽然这事并不是你有意传扬的,但是从你身边人传出来,别人就会认为是你授意的。
    母亲和群臣现在之所以还未对此事有大的表态,一是顾忌我的态度,二是他们都在等着看你怎么处理此事。
    这些以你之聪慧你不是不知道,但是因为始作俑者是与你有深厚情谊的嬷嬷,所以你在迟疑,没有在一开始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你难道以为这些传言会止于智者吗?传言若是没有外部强有力的干预,只会进一步变为谣言,而后愈演愈烈,直到最后把你吞没。
    若是你没有处理好此事,他们不敢对我有所微词,但都会把不满宣泄到你这里,认为是你迷惑君上,到了那刻,你又该如何自处。”
    “你的妇人之仁,你的迟疑是会把你架在火上烤的。”
    孙翊的语气已经越来越严厉。
    徐灵伊是很聪慧,但是她刚从一个徐家姑娘转变了孙家夫人,又刚从一个普通的孙家夫人转变为江东女主人,她的心性并没有跟上这种变化。
    这让孙翊很是忧心。
    易称“正家而天下定。”诗云“邢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古来多少优秀的君主英明一世,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这都是足以令孙翊警戒的事。
    正所谓家国天下,对于主君来说,他的家与国是一体的,家内不宁,是会直接影响国运的。
    孙翊处于乱世,将来会有很多时间不在府内,所以徐灵伊身为他的妻子,就要尽到保家宁室的责任。
    特别是孙翊的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这就更加考验徐灵伊的能力了,一有不慎,随时会埋下大的隐患。
    孙翊在成长,他希望徐灵伊也能跟上他的成长,这样在将来,才会一起龙凤呈祥。
    孙翊不想将来,他会将君王的狠辣用在他的妻子身上。
    孙翊严厉的语气以及话中的内容让徐灵伊脸色灰暗,孙翊叹了一口气,她是自己的妻子,是幸运也是不幸。
    “她们会死,而且吾会传言出去是由你处死的。”
    “若是母亲问起来这事,你就说是我让你等到我回府后再处置的。众臣方面有些许微词,我也会帮你挡下来。这一次的事,就这样过去吧。”
    “御下要懂得宽严相济,将来若是有类似的事发生,吾希望你当断则断,要懂得防微杜渐,切不可再感情用事了。”
    孙翊的语气又慢慢转变了温和。
    “妾知道了。”徐灵伊的声音很微弱,但她现在已经默默擦干了眼泪,只是用一双的红肿的眼睛看着孙翊。
    孙翊放开徐灵伊的双手,起身弯腰将徐灵伊抱起放在床上,并为她盖上了被子,“你先好好睡会,吾刚回吴,公务繁多,还要赶紧去处理下。”
    说完后,孙翊俯身在徐氏耳边轻轻说道,“卿要赶紧为吾生下一个孩子,孩子的名字吾都想好了,以“肇”为名,唤为孙肇。”
    “该给你的,吾都会给你。”
    孙翊俯身在徐灵伊耳边说话,口中呼出的热气吹在徐灵伊的耳垂上,让徐灵伊有种酥麻的感觉,她感到很舒服。
    孙翊这番温柔的举动,让徐灵伊内心中的伤心也减退了不少。
    孙翊的话更让她安心了不少。
    她轻轻应道,“嗯。”
    见教育也教育好了,安抚也安抚好了,孙翊起身朝门外走去,徐灵伊急忙呼唤住了孙翊,
    “三郎,能给嬷嬷留个全尸吗?”
    孙翊闻言笑了笑,他允诺徐灵伊道,“好。”
    徐灵伊这才安心睡下。
    出门之后的孙翊唤来了谷利,“阿利,方才拖走要处决的那几人中有一老嬷嬷,她就赐白绫而死吧。”
    孙翊说完后,谷利面有难色,他迟疑地说道,“那位已经拖走有一会了,恐怕现在已经快行刑了........”
    孙翊眉头一皱,动作这么快的吗?难道他要食言于徐灵伊了?
    不过孙翊是吴侯,他总是有办法的。
    他用一种危险的眼光看着谷利道,“若是那老嬷嬷身首异处,孤就将你的头卸下来安在她身子上。”
    孙翊的话让谷利大颤,他立马应道,“唯。”说完后,就慌忙的转过身奔驰而去,去寻那些负责行刑的校事去了。
    在谷利走后,孙翊笑了笑,然后他在亲卫的护卫下,朝着政厅走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脑中在想着一些事。
    今日吴侯府发生的事,不会记载在史书之上,但今日发生的事,总会被一些想知道这件事的人,在意这件事的人的知道。
    而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孙策遗孀迁府一事,就会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对于那些关心这事的人来说,他们也会当做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件事。
    君臣融洽,上下一心,这是目前江东的主旋律,但在这主旋律之下,总会时而出现一些杂音,不合时宜的插曲,这是人性使然。
    孙翊不能为了这些杂音或者插曲而破坏了主旋律。
    而且,仅仅是十几个仆人的宣扬,就可以惊动吴母,就可以惊动张昭那样的重臣吗?
    有些人又开始蹦跶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真理名言不错。
    但是孙翊把有些人只是看做江东地貌上的杂草,人跟鱼都配不上,杂草总是要清理掉的。
    真以为校事府只是用来监视大臣,刺探情报的吗,校事府的基层机构可是到了地方上的亭的。
    孙翊继位后一直没有招贤纳才又是为了什么?
    孙策没有做完的事,他会继续接着做。
    但路总是要一步步走的,在你没有那个实力之前,就不要一副我要拿你开刀的样子。
    对待杂草,就要有一个原则,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不能给他们留下反扑的机会。
    想着想着,孙翊就来到了政厅,此刻太阳也已经完全出来,将整个政厅照的亮堂堂的。
    孙翊来到他的奏案前,看着案上密密麻麻的文书,颇为头痛,
    这该写多少个诺呀,孙翊扶额叹息。
    ....
    八月十六,吴侯孙翊下令,定于八月二十在吴县召开议事大会。
    除了吴县的各位大臣之外,孙氏各宗亲、回吴述职的太史慈、留守会稽的虞翻等人也须都吴参加大会。
    八月十六,鲁肃到达吴县。鲁肃到达吴县后先去寻了周瑜,周瑜见鲁肃南下,喜不自胜。
    当日,周瑜上书孙翊有两位贤才居吴,请孙翊召见试问之。
    孙翊允准,命人传令周瑜,八月十七日时,在吴侯府中召见鲁肃、庞统二位名士,试问之策论。
    周瑜大喜,
    孙翊更喜。
    这年头买庞统送鲁肃的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