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四一一章 杜英不在时的都督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桓温面色依旧阴沉,一言不发。
    只是目光在阮宁和舆图上逡巡,最终落在阮宁身上。
    从战略上来说,杜英打杜英的,桓温打桓温的,井水不犯河水,自然是最好的, 也是现在杜英和桓温所摆开的架势。
    只不过在现在,杜英和桓温之间还是有所提防的。
    准确说,双方都预备了大量的军队,以防止对方不好好地向北进攻,反要来进攻自己,免得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关中和荆州这两路王师, 都是在血火淬炼之中崛起, 都曾面对强大的胡人仍然能够占据上风,自南渡之后, 被打的节节败退的晋室还从来没有拥有这般强大的武力。
    再加上桓温也好,杜英也罢,现在也都算是天下有名的统帅,各自的背后还都站着多方势力,麾下带甲十万、良将千员。
    所以一旦某一方直接发起强攻,那么猝不及防之下不见得能够稳住战线,相互之间的提防也就是必须的。
    而若是双方之间能够以协定的方式将这种默契落实下来,至少可以让双方之间的提防降低一些,自然也就可以把更多的兵力放在正面上。
    这样一来,既可以在双方脆弱的和平上增加一道保险,至少在现在这个关头,谁都不愿意背负太多的骂名。
    天下无数目光可都看着呢,背信弃义之人,自当为天下唾弃。
    而且也能够加快在正面战线上的进展。
    关中王师现在不敢贸然强攻济水,桓温也不敢贸然出彭城北上,归根结底便是因为两路兵马一旦出击, 相互暴露侧翼且还有可能会在青州的某个地方碰头。
    到时候是继续互相装作没看到、抢夺地盘, 还是干脆直接大打出手,谁能够料的准?
    还不如先做好约定,那些州郡地盘,先到先得、能者居之,而一方凭本事占据的地盘,另外一边就不能嚷嚷着还想要,进而避免两方在胡人眼皮子底下起冲突,让胡人找到可乘之机,趁势翻盘。
    对于能一统燕赵的鲜卑人,无论是杜英还是桓温,都仍然还倾向于保持足够的警惕。
    如今,阮宁还带来了新的让步,在此基础上,杜英还愿意让出琅琊,这也就意味着桓温从彭城向东直接到海,将再无东侧的威胁,尤其是在这威胁的统帅还是谢奕的情况下。
    这的确是让在场的幕僚们都难免眼前一亮的条件。
    不过桓温也不傻。
    杜英是何许人也?
    他吞下去的好处,焉有直接让人的道理?
    且看之前杜英为数不多的让地盘行为, 把龙亢郡和本来就在荀羡手中,甚至都不算是杜英直接掌控的彭城让给桓温,其目的呢?
    自然是让桓温孤军深入, 不但自己能够从东西两个方向形成对彭城的威胁,而且还可以营造出来一种自己占据上风、而桓温在包围之中的局势。
    从而使得建康府中,原本支持桓温的司马昱和谢安蠢蠢欲动,认为找到了借刀杀人的好机会,才和杜英的往来更加繁密,乃至于现在甚至都已经不打算遮掩了。
    那么这一次让出琅琊,杜英又会开出什么条件呢?
    桓温的目光落在罗友身上,罗友会意,大司马显然还是想要和关中谈一谈的,那就到了谈条件扯皮的环节,这自然不需要、也不应该是桓温亲自下场。
    “杜都督有心了。”罗友做了一个情的手势,“大司马军务繁忙,还请尊使到侧厢暂且休息,两军之间的合作,且由余代大司马和尊使商议,尊使意下如何?”
    阮宁不由得看了桓温一眼。
    桓温威严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的确是这个意思。
    阮宁的嘴角不易察觉的微微翘起,接着便用拱手低头的动作加以掩饰:
    “如此甚好,余先告退。”
    ——————————-
    陈留郡,酸枣。
    杜英见到了从长安赶来的袁宏。
    他不在长安的日子里,长安都督府的事务一开始是由阎负和袁宏负责的,而谢道韫居后实际主持。
    阎负狡诈而袁宏毒舌,显然都不是什么“好人”,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产生口角。
    而谢道韫虽然在实质上代表杜英掌权关中,但还是在名义上有所缺乏。
    众掾史对谢夫人还是信服的,一针见血的目光以及其背后所掌控的军权,都让他们愿意听从谢道韫的调遣。
    但是谢道韫本身却并不是非常愿意插手都督府的大小事务,大概是因为谢道韫总觉得自己这么做名不正言不顺,难免有“后宅干政”的嫌疑,患得患失之下,反倒是不想管袁宏和阎负的角力。
    爱惜羽毛,也是谢道韫为数不多的缺点,但也能够理解。
    之后王猛抵达关中接替谢道韫,在王景略的手中,自然就没有什么琐碎事不能管太多的说法。
    在太原之乱中杀的人头滚滚的他,是带着一身血腥味走马关中、坐镇都督府的。
    无论大小事宜,王猛毫不客气的一把抓,再加上谁都知道这位都督的亲师兄在都督心中有怎样的分量,所以无论是心肠狭小的阎负还是自视甚高的袁宏,都不敢造次。
    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得乖乖听从照办。
    什么,闹别扭、互相下绊子?
    你们两个可以选择一下,明天谁上菜市口了。
    袁宏和阎负老实了一段时间,到底是井水、河水互相容不下,当然这也说明以袁宏为代表的江左士人和以阎负为代表的北方本地士人之间仍然存在深深的矛盾。
    或许是因为思想观念上有激进也有保守,或许是因为地域出身上有觉得自己根正苗红而对方曾经投靠胡人,又有觉得自己从龙甚早、有底定之功,而对方只是半道来投······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却也说明都督府内部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
    只不过杜英和王猛协力在维持一种平衡罢了。
    当然,这平衡看上去比江左那人人想着背刺的平衡要稳固很多。
    现在关中正步步攻占河南河北之地,又有大批州郡落入王师的手中,而推行关中新政以尽快恢复凋敝的民生也迫在眉睫,所以杜英从关中抽调人手前来增援,并且明确指出他需要熟知关中新政的高层人才。
    袁宏于是自告奋勇带队前来,今日正抵达酸枣。
    和他同时抵达的,还有王猛送来的文书,八百里加急,赶上了提前几天出发的袁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