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仙酒初入长安城
第二,杜乘风很早就起来了,给大哥留了一张纸条告诉他自己去长安城卖酒去了。
免得自己大哥找不到人而担心。然后便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杜家村,向长安城奔袭而去。
杜家村虽然偏远,但距长安城不到三十里,以杜乘风现在的体能和速度,不到一个时辰,便轻松到达了长安城下。
为了不暴露系统空间,杜乘风又在城外租了一辆板车,把酒全部放到板车上,盖上油布,拉着板车进了长安城。
长安城据是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宏伟壮观的都城,面积高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
此后几千年,据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实谋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城内百业兴旺,经济发达,同时期的城市,估计只有做为陪都的洛阳可以与之相比了。
杜乘风站在长安城雄伟壮丽的城墙脚下,看着熙熙攘攘来往的客商人群,心底豪气冲,自己的丰功伟业即将从这里为起点而彻底崛起,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
“进城!”怀着豪情壮志,杜乘风大步流星地走进了这座历史名城。
杜乘风的想法是:先找一个城内最大的酒楼把神仙酒的名气先打出去。
然后再以合作的方式将神仙酒迅速的打入长安城的高端市场。
神仙酒是经过浊酒提纯而来,所以杜乘风不可能把它和浊酒定义在一个级别的档次上。
杜乘风瞄准的就是长安城内的高消费人群。平民阶层他暂时不想考虑。
一是受限于神仙酒的产量暂时不可能太高,毕竟好几坛浊酒才能提纯一坛神仙酒。
二是既然都取名为神仙酒了,自然要有一个匹配的价格才能显示出这种的独特之处。
当然后期包装也要弄得更高档一些,用大一点的瓷瓶就不错,现在这样用一个粗糙的酒坛装着哪有一点高档酒的样子。
“这位大哥,请问一下这长安城内最大的酒楼叫什么?怎么走?”杜乘风拦下一位路过的行人,十分礼貌地问道。
被拦住的行人听到杜乘风的话,停了一下。见杜乘风衣着寒酸,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子,隐隐有些不悦。
只是看到杜乘风一身气质气宇轩昂,还是放下了眼底的轻视,淡淡地回答道:“这长安城内最大的酒楼自然要属望江楼,就在顺义门的西边,兄弟,这是要找最大的酒楼干吗呢?”
“哦,去谈笔生意。”杜乘风随口答道。
“谈生意?”这位大哥眼神顿时有些轻蔑起来。这杜乘风穿着十分朴素,还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车上用油布盖着,也不知道装着什么。
却要找长安城最大的酒楼谈生意,是信口开河还是确有其事呢?
看杜乘风镇定自若的样子,脸色没有一丝慌乱,多年的走南闯北跑生意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绝不可轻视这兄弟。
这一次可能会发生些什么,这兄弟没准真是谈生意的。
想到这,他连忙收起轻蔑的眼神,微笑着道:“这位兄弟,我叫王卓,恰好也是要去望江楼找掌柜谈生意的,兄弟不介意的话,和我一道同去便可。”
杜乘风倒是没注意对方的眼神,只是没想到对方正好也是去望江楼谈生意的,还主动介绍自己,邀请自己同去这让杜乘风十分感激。
进城第一个就碰到一个如此热忱的人让杜乘风对长安的民风挺有好感的。
“王卓大哥,我叫杜乘风,第一次来长安城,倒时要麻烦王卓大哥带路了,谢谢!”杜乘风语气十分客气。
“好的,那我们走吧。”看到杜乘风这么有礼貌,王卓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一路上,通过交流,王卓也知道杜乘风来自长安城郊外的一个叫杜家村的山村,还是个刚满十六岁的孤儿,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
一个刚从山村出来的十六岁孤儿,却有着一身不输任何名门大族子弟的不凡气质。
更让人敬佩的是杜乘风孤身一人便敢拉着一板车货物来长安城谈生意的胆魄。想想自己十六岁的时候在干吗?
似乎还在和一班世家子弟整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流连于各大青楼酒楼之地花酒地而一事无成。
从这一点上看,杜乘风就值得他敬佩。王卓是一个有着严格处事原则的人。
虽然年少时碌碌无为,不过后来在家族的培养下多年的行商经历练就了他一双慧眼。
一番简单的交谈他就感觉得到杜乘风是个不简单的少年。因此心底有了交好的心思。
而杜乘风则是一边走一边观赏着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北宋文豪司马光描写长安陪都洛阳城的诗词,在杜乘风看来,这句诗也同样适合长安城。
长安的景观如今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清风拂面,行走在宽敞的街道间,看着温和绚烂的阳光洒落在这四处都是的碧瓦红墙之间,闪烁着迷饶光泽。
那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不向人展现着这世界第一城的盛世繁华。
行走了大约十来分钟,随着一栋古色古香的四层高大建筑出现在眼前,杜乘风知道,这长安城最大的酒楼到了。
抬头目光所及处,望江楼三个烫金字的大招牌挂在酒楼的正中间。酒楼由几个楼阁连绵相接,雕檐映月、画栋飞云,给人一种雄伟沧桑的感觉。
酒楼外人声鼎发热闹非凡,各类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酒楼不远处一条波光粼粼的碧绿大江蜿延而过。
不过眼下不是欣赏这美好风景的时候,杜乘风只是稍稍凝视了下,把板车放到一旁存放好,背上用布袋背了一坛神仙酒就和王卓一起走进了望江楼的大堂。
杜乘风和王卓刚在大堂找了个空桌坐定,便有一热情的二迎了过来。“两位客官,需要些什么,住店还是吃饭。”二热情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