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齐云
京城的肖府因为添置了不少丫鬟和家丁小厮而变得有生气。
且京城肖府的仆人们比起别家的总有一种精气神,仔细看来就是对生活充满热情。
盖因为他们有个慈悲心肠的主子。
阿琪每日起的很早,即使铃兰管家说白天的府里没有什么事,她还是喜欢早早的起来在小姐院子里待着,生怕小姐有什么事情不能及时找到她。
阿琪最喜欢的便是这个说话温柔亲切的小姐,但在关键时候还能怼的别人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那日发生在红街的事情,即使她没有主动去打听,但这事情仍然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来。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肖遥在阿琪的心中气场绝对有两米八。
听铃兰管家说小姐的家人马上从随县过来,还说老家也有两个丫鬟,名字叫红樱和绿杏。
让她不由的升起了一丝危机感,她们可是最早陪同在小姐身边的,万一到了以后铃兰管家换下自己,让她们替上怎么办!她暗中祈祷了好久才能从六个丫鬟中被铃兰管家看中给分到小姐院子里的。
即使阿玉她们看来还是在府里最舒适,毕竟肖府人口简单,就是分配清扫一下院子就行。
闲下来的时候铃兰管家也不拘束着她们,只要安静不要冲撞到小姐和客人就行,比起大户人家的丫鬟,她们觉得自己才是神仙过日子。
可阿琪不同,她心中有了榜样,虽然努力一生也达不到小姐那样的高度,但只要跟在小姐身边,一切努力就有了方向。
“阿琪,怎么起那么早?”
肖遥刚从房间出来准备在院子里溜个两圈,就看到端着洗漱用品的阿琪站在门外等着了。
阿琪看到美丽大方的小姐,也高兴,但说话确是谦逊有度:“小姐,这是奴婢应尽的本分。
让奴婢伺候小姐洗漱吧!”
肖遥看了看日头:“也好。”
她原本还想打算自己再去红街看看,昨日如果不是什么乔国公家的公子给她带来的麻烦,说不定今日事就办好了。
阿琪伺候肖遥洗漱以后,将盆放回了盆架上,肖遥却非常不习惯,感觉自己特别腐败了啊!如何就进化成了一个连吃饭洗脸都要有人伺候的主了呢!阿琪回来的时候见到小姐已经将铃兰管家给简单用男装制成的衣物穿上了,看上去今日又要外出。
不由问道:“小姐今日是要外出?”
肖遥点头:“是啊,再去看看。”
阿琪道:“可要通知铃兰管家一起?”
肖遥摇头:“那倒不用,昨日交代了她一些事情去办。”
阿琪:“是。”
肖遥想起了什么,看着阿琪道:“要不你也留在府里吧,横竖没什么事,我就去红街看看而已!”
阿琪立刻摇头:“那怎么行,小姐,京城人多眼杂的,奴婢不跟着铃兰管家回来定是会怪罪的。”
肖遥想着也是:“也行,那你就跟着一起吧!”
这话说的阿琪非常高兴,立刻点头如捣蒜:“好的小姐。”
这边肖遥和阿琪在京城的红街上看进天乾繁华之都的百态,而远在路上的朝廷人马正在向着随县进发。
“大人,此地腌臜不堪,劳您受累了!”
“啧啧,这片儿谁管的啊,这人都臭了还不让官兵过来掩埋,发生了瘟疫得拿他是问!”
“是是,大人回京可一定得参这个知县一本!”
“哎?
这一片?”
“大人,怎么了?”
“这一片竟然一个死人都没有,发生了何事,都被官兵掩埋了?”
“不像啊!不过就百里的路程,如何差别如此之大。”
“不清楚,得去看看,况且前面就是随县了。
格老子的,这一路长途颠簸什么美酒佳人都没有,去了随县老子可一定得享受享受!”
“是是,大人您受累了!”
发生在路途中趋炎附势的话,但从话中得知已经快要到随县。
肖遥带着阿琪今日就没有带着考察的心思,单纯的就是出来吃喝玩乐,顺便看下京城这个历代的繁华之都的风土人情。
阿琪都免不了的被各种小零食给塞的满嘴,实在是因为肖遥吃什么东西的时候都不忘买一份给她。
小姐的胃口比她还大一点,东西都吃的七七八八,而自己还剩下不少都藏在袖子里,准备回去的时候带给妹妹。
肖遥啃着一串糖葫芦,前世她对这种食物敬而不敏,实在是因为酸到咯牙。
但今生的话身体的欲望明显战胜了思想的感官,对这种浓重颜色的糖葫芦非常感兴趣,她还记得前年刚赚到银子的时候就给弟弟妹妹买过,如今换上自己吃了,发现的确没有记忆里的味道。
但是她的记忆是哪里,完全记不起来。
前世她也没有吃过糖葫芦啊!想不起来所幸就不想,省的白费这个心思。
“肖遥?”
一个男人和肖遥错身的时候,有些意外的叫出这个名字。
肖遥也一愣,回头看向刚刚喊她名字的人,也是意外,但也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齐云!”
喊她的人正是齐云,她可没有忘记当初在肖家庄临河宅子屋后面的那个小菜园,里面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奇珍异果的种子可都是齐云给的呢!将手上的糖葫芦交给阿琪后,不禁微笑着向齐云走来。
齐云是时隔快要一年见到肖遥,如果不是她和以前一样自信的眉眼,实在是很难相信当初那个去他铺子里还一脸消瘦,发色枯黄的女孩长成如今面色白皙,周身气质并不舒服京城大家闺秀的卓越女子。
他在随县的时候,只听到自己父亲很是惊诧的跟他提起过有个肖家庄有个非常了不得的姑娘,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肖家庄贫困落后的样貌,有智有勇有谋,做了随县大户人家文家都不敢做的事情,敢拉随县的父母官林大人入伙,有了一个天然的保护伞。
但也并没有鱼肉乡里,吸收了大批沧州的流民入奶粉厂,给他们吃穿用度,互惠互利,因此养活了一大批流民在随县落地生根,加上林大人给这些流民重新办理户籍,随县的人口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