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967章 柴沟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万全左卫。
    宣大总督,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张国维亲自坐镇这里。军机行走杨尔铭作为辅助。
    照计划,这里将是和蒙古四旗决战的主战场,明军原本将全部的主力都摆在了这里,以期歼灭入寇的蒙古大军。但就在两天前,忽然接到军机处的密令,认为阿济格亲临,蒙古人换帅,宝利德有可能会暴露,原有的计划更有可能被狡诈的阿济格钻了空子,因此,军机处建议执行乙计划,原本聚集在万全左卫的大明主力,要抽走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留守万全左卫,伺机而动。
    如果蒙古骑兵照原先计划进入了大明包围圈,那么他们的任务就是死死咬住,不令蒙古人逃脱,以待援兵的返回。
    如果计划真的被识破了,蒙古人没有主攻柴沟堡,而是钻了大明的空子,攻击大明其他地方的话,那他们就将是驰援各地的援兵。
    最开始的时候,接到军机处的密令,张国维是讶异的谋划了三个月,准备了将近半年的计划,只因为一个阿济格的出现,就全盘推翻,他心中不免有些惋惜。
    现在只是担忧宝利德已经暴露,但并不能确定,如果宝利德没有暴露,依然按照原计划,带着蒙古大军出现在万全左卫,大明主力却已经撤走,那就白白丧失了一个歼灭张家口塞外四旗的大好时机了。
    即便撤,也不应该撤那么多,张国维的意思,只撤一半,剩下一半留守万全左卫,以备蒙古鞑靼来袭。
    于是,张国维找杨尔铭商议,想着是否能折中一下?
    杨尔铭脸色严肃的摇头。
    军机处的命令说的清楚,阿济格的出现,不能小视,长城各处更是不能冒险,为万全计,还是要调走周遇吉和阎应元这两支主力。身在军机处,杨尔铭深知陛下对军机处的器重,以及军机处制定计划的审慎和严密。
    不虑胜,先虑败,是军机处的根本原则,虽然保守,但却是大国用兵的最佳策略,以大明这样的体量,只要不犯军事冒进的错误,建虏蒙古迟早会被降服。
    因此,他不同意张国维的提议。
    于是,宣府总兵周遇吉和京营协守阎应元率兵急急离开。副将庄子固等人则率兵继续等在万全左卫。
    等周遇吉阎应元带兵离开之后,张国维站在城头,脸色沉思。
    “制台勿忧。”
    杨尔铭站在他身边,宽慰说道:“以万全左卫现在的兵力,虽然不能合围蒙古鞑靼,但却也足以自保了,即便蒙古鞑靼的大军,真的出现在了万全左卫,只要我们坚守,周遇吉阎应元率领的精锐回防,也足以击溃蒙古鞑靼。”
    张国维沉思不语,良久说道:“景先,你严守万全左卫,做好一切准备,本督去一趟柴沟堡。”
    杨尔铭字景先。
    杨尔铭大惊:“制台不可啊,柴沟堡长城乃是前线,你为宣大总督,岂可深入险地?万一有什么意外,这数万大军,可如何是好?”
    张国维摇头:“本督不去不行啊。现在万全左卫的伏兵,撤走了三分之二,但宝利德究竟有没有暴露?蒙古人是否会按照原计划进攻,依然还不能完全确定,只有等到蒙古鞑靼兵临柴沟堡,看他们兵马多寡?阿济格是否出现?才可以确定。而越早确定,我大明就能越早获取主动,柴沟堡参将张应选虽然骁勇,但
    不擅长谋略,我担心他会有所误判,因此我非去不可。”
    原本的计划,林格尔部是为攻击柴沟堡的先锋,张应选稍作抵抗,就会假装溃败,带兵逃离,令宝利德带着蒙古鞑靼长驱直入,但现在计划已经改变,以万全左卫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合围蒙古大军,现在的情况下,柴沟堡还要不要照原计划撤离?张应选又要不要坚守呢?
    照乙计划,柴沟堡是要撤退的,不管蒙古骑兵有多少,都要引到预定的战场万全左卫,但张国维不放心,他担心会出漏子,决定亲去柴沟堡,亲眼见见蒙古来袭大军,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制台!”
    “不必说了,柴沟堡据此不过六十里,一天可回,但有危险,本督也完全有时间回撤,就这么定了!”
    张国维唤来标营总兵,在三百骑兵的护卫之下,往柴沟堡而去了。
    ……
    怀来卫。
    怀来卫就是现在的怀来县,距离京师两百里,距离宣化,一百八十里,距离张家口,两百五十里左右。
    隆武帝将自己的临时行辕,布置在了这里。
    自土木堡之后,隆武帝是第二个带兵出居庸关的皇帝,因为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实在是太惨烈了,几乎造成大明覆灭,英宗之后,大明群臣拼死挡车,也不容大明皇帝再出居庸关、到宣府甚至是蒙古草原冒险了。
    上一个敢这么做的皇帝是明武宗,明武宗瞒着群臣,偷偷跑出京师,到了边关,还打了一仗,将一干朝臣和边塞将领吓了一个半死。
    “具体的政务朕不如卿等,但军事,卿等不如朕。太祖成祖都曾亲自率兵,扫荡蒙古草原,朕离开京师,不过百十里,卿等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一如既往,内阁五臣一开始都是强烈反对的,但朱慈烺不为所动,他清楚说明理由,分析利弊,并说现在七万京营,已经有五万秘密移往宣府了,加上宣府本地兵马,现在宣府是大明的第一重镇,来犯的不过是张家口塞外四镇,兵马不过三四万,并且保证,最远只到怀来卫。
    怀来距离京师不过两百三十里,距离八达岭长城更是不过六七十里,但有动静,随时都可以返回。
    朱慈烺留下圣旨,将将政务交给内阁,言明,小事内阁径直执行就可以了,即便是大事,但使内阁五臣意见一致,也不用再通报于他,直接找司礼监披红就可以。如果内阁五臣意见不一,则需要通报于他,由他来决定。
    陛下心意坚定,五辅拦阻不得,陛下又保证最远只到怀来卫,最后只能勉强同意。
    安排妥当,朱慈烺秘密离开京师。
    到了怀来后,住进了怀来卫的一处老宫城。
    这里还是武宗朝修建的,到现在已经一百年,朱慈烺是第二位入住这里的大明皇帝。
    入住之后,军机处参谋司立刻投入工作,将沙盘地图,飞鸽信书摆将开来,见这里设置成最高指挥所,接收或者是听取宣府各地送来的情报。
    “独石口的军报到了!”
    沙盘地图前,隆武帝正带着三位军机大臣,连同军机处的几个参军、参政,激烈讨论做战计划的细节和可能出现的意外。
    作为皇帝和最后的决策者,朱慈烺的主要任务就是静听,眼睛看着沙盘地图,脑子里面推演各种可能,同时将阿济格的脾气秉性和长城沿线各处关隘的防守强度,一一排列。
    如果阿济格识破了计划,不走柴沟堡,也不主攻万全左卫,那么,他一定会选出长城沿线的一个薄弱地点,进行突击,继而入塞抢劫,以缓解蒙古鞑靼的危机。
    就历史来看,宣府段长城,除了张家口之外,最有可能被攻击的就是独石口
    了。
    历史上,崇祯九年,建虏大军就是从独石口入塞,大肆抢掠的,现在八年过去了,独石口虽然已经修缮完毕,并且加强了防备,但因为天然地理的原因,如果蒙古鞑靼豁出去了,在大明重兵全部集结于万全左卫的情况下,建虏蒙古故技重施,从独石口撕开一条口子,还是很有可能的。
    因此,大部分的军机大臣和参军参政,都将目标转向了独石口。
    陈奇瑜高斗枢刘永祚也基本认同。
    朱慈烺虽然没有反对,但心中却总是存了一丝疑问。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知道,阿济格狂傲无比,野心极大,从独石口入塞,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偏远小城堡,粮草辎重有限,除非能一口气杀到延庆州,攻破延庆,否则一路而来,获得的利益极其有限,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明聚集重兵于万全左卫,而万全左卫,距离延庆不过两百余里,除非是阿济格“谋略极大”,想要在野战中,一举击溃支援的大明步军主力,否则,他选择从独石口入塞,并非是最佳的策略。
    这一次,阿济格只带了一千名建虏白甲骑兵,剩下的全是蒙古八旗,蒙古八旗虽然人数众多,但就纪律性和战斗意志来说,是远远不如建虏八旗的,加之现在的大明军队,已经渐渐摆脱了三年前,松锦败后的孱弱,已经具备相当的战力,尤其是隆武皇帝亲领的京营,更是武器精良,战力不凡,去年在通州给建虏以重击,以阿济格的见识,应该能意识到,今时今日,野战击溃京营主力是不现实的,说不得,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陷入京营的重重包围之中,得不偿失。
    相反,在大明调集重兵于宣府,大明君臣的注意力都在宣府,京师空虚之时,如果能从密云、蓟州长城段突破,杀到明国京师城下,即便不能攻破京师,但却也足以震慑明国,他阿济格的声威,更是会水涨船高……
    而京师密云怀柔等地,也比独石口一带要繁华的多。
    如果阿济格够聪明,他应该会这么做。
    “陛下,夜不收急报~~”
    于海急急而进。
    朱慈烺立刻展开,急速看完,然后交给陈奇瑜。
    “谷正春报,哈刺慎蒙古,正在集结大军……”
    看完,陈奇瑜脸色微微一变。
    其他人也是惊。
    就像担忧的那样,阿济格果然是将沿线的蒙古人都调动起来了。
    如此,战事必然扩大。
    原本的计划,怕是要有所改变了。
    “令密云总兵陈永福提升到最高警戒!”
    “蓟州进入戒备!”
    “玉田总兵刘耀仁率兵出玉田,往遵化,马兰峪一带协防!”
    “精武营游击杨轩,率兵三千,出京师,往密云协防!”
    不用朱慈烺,军机处立刻就拟出了几道命令,急急传了下去。
    朱慈烺却站在沙盘前,久久沉思,然后忽然说道:“渤海所。你们说,阿济格会不会走渤海所长城?”
    渤海所位在密云正西五十里,距离怀柔不过二十里,是长城密云段的一个小地方,是密云长城和宣府长城的交汇处,如果阿济格率兵蒙古骑兵,不走独石口,而想要更大图谋,震慑大明京师的话,渤海所是最近,也是最佳的一个突入点。
    从张家口到渤海所,一共四百余里,以蒙古人的骑兵机动,三到四日就可以到,但大明在万全左卫屯集的重兵,没有七到八日,是不可能赶到渤海所的。这四天的时间差,就是胜利的机会。
    一旦突破渤海所,阿济格近可以到怀柔,远一点,就可以杀到京师城下了。那些来不及逃入京师的百姓,就将是他们大肆抢掠的对象。
    虽然叫渤海所,但并不是海,也没有大河,只是因为和故去的渤海国有点关系,因此叫渤海,后来大明在这里成立卫所,拱卫十三陵,遂改名为渤海所,渤海所担负内护皇陵、外防夷人之重任。所筑城池历经两年多,明弘治十四年开工,十六年告竣。城开三门,砖石结构。东门匾额为“天山东府”;西门内匾额为“永固门”,西门外扁额为“拱护陵京”;南门内匾额为“渤海城”。
    自渤海所建立以来,虽然蒙古鞑靼也曾经骚扰过渤海所长城,但战事并不多,也没有什么太激烈的战事,主要就是因为这一段长城极其险峻,突破不易,又因为拱卫皇陵,距离怀柔极近,因此大明一直都是重兵防守,就攻击难度来说,渤海所长城,绝不是轻易可以突破的。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阿济格不会选择这里,但如果宝利德暴露,当得知大明主力,尤其是京营主力,全部都在宣府,京师地区空虚,那么,从张家口到密云长城最近,而渤海所又距离京师最近、能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以阿济格敢于冒险的脾气,从渤海所突破,以期获得最大的成功,震慑大明,是极有可能的一件事情。
    “渤海所?”
    听隆武帝一问,陈奇瑜几人都是一惊。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