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72章 捋虎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挪到哪里呢,当然是湖广。
    侯恂是湖广四川督师,丁启睿也被任命为了南京兵部尚书,(原南京兵书尚书熊明遇转为南京工部尚书)接下来剿匪的重点就要转到湖广,重点剿灭张献忠和革左五营。
    左良玉的九万兵马,连着方国安和杨德政的一万,孔会贞的三千四川兵,由侯恂统一督帅,兵分三路,从河南压向湖广。至于杨文岳虎大威的两万保定兵,则是返回保定修整。原本,侯恂想要将两万保定兵也带到湖广,归自己节制,但朱慈烺不同意,湖广已经有凤阳总督马士英,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人马,加上左良玉的大军,官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历史上,张献忠在湖广搞大,并非是官军兵力不足,而是统筹调派无方,只要侯恂和马士英齐心协力,统筹得当,打败张献忠并不是问题。照估计,张献忠现在的人马不过几万人,精锐连一万都没有。只是凭借游击战术的娴熟,将官军耍的团团转。
    但没有了李自成的策应,张献忠一个人已经难以在湖广掀起什么大波澜,加之左良玉历来就是张献忠的克星,又有黄得功等猛将相助,只要官军稳扎稳打,将张献忠完全歼灭,并不是难事。
    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粮草,只能希望南方各省多辛苦一点,多从湖广调粮了。
    另一个原因是,建虏十一月就是入塞了,杨文岳的保定兵虽然不甚精锐,但也还有一战的能力,马上就要九月了,十月返回保定,修整一月,十一月参加京师保卫战正合适。
    见太子拒绝,侯恂自也不敢再说。
    山东总兵尤世威回山东驻地,剿灭王俊在鲁东的叛乱。河南总兵陈永福负责河南湖广边界的防御。这一次开封大胜,陈永福表现突出,而河南又是重点,所以罗汝才的降兵,大部分都分给了陈永福,现在他麾下的兵马,有将近五千人。而小袁营经过整编,只留了两千五百精锐,被派驻到卢氏县,和朱阳关一起守卫陕西河南的中段边界,以防流贼再逃回河南。
    分派完任务,朱慈烺鼓励众将,奋勇杀敌,全力剿贼。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望诸位早日剿灭张献忠,完成肃贼大业,我在京师等候诸位的好消息!”
    朱慈烺道。
    很快,太子吟的这首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南京。柳如是绣屏斜倚,玉指轻拈着信笺,轻声而念,如烟的眼波里都是赞赏。
    靠在木床里的钱谦益捻着胡须,面无表情,不过心里却不得不承认,太子诗句里奔涌着帝王之气。果然是大明国本啊。
    ……
    最先开拔的是太子领军的京营,八月二十三日的上午,京营从开封出发,渡过黄河,向京师而去。在豫的所有文官武将,在侯恂杨文岳高名衡左良玉虎大威等人的率领下,为太子送行。
    武襄左卫和锦衣卫的团团护卫之中,银盔银甲的太子朱慈烺在唐亮的搀扶下翻身上马,向躬身送行的文武百官单手虚扶,田守信一甩浮尘,道一声起,众人平身。马上的太子微微一笑,目光环视面前的每一个人,从侯恂杨文岳,一直到后面的袁时中,左营大将马士秀和王允成,每个人都能清楚感觉到太子投来的柔和目光。
    “此次回京,诸位在沙场上的英勇表现,我必一一禀告陛下。”
    “来日功成,我在文华殿恭候诸位的到来。”
    像是承诺,又像是憧憬,说完这两句,太子拨转马头,向北而去。
    “恭送太子殿下~~~”
    文武百官再一次的躬身,等太子身影远去,武襄左卫铁蹄踏过,众人方才直起身来。望着向北进发的京营大军,脸上的表情都是叹服国本如此,大明中兴可待啊。
    太子的京营之后,左良玉的大军接着启程,侯恂任湖广督师,督师府就设在了襄阳,丁启睿到南京赴任,也要经襄阳,所以这两位大人随左良玉一起走。侯恂的两个儿子,侯方域留在归德准备乡试,三子侯方夏随父亲到襄阳就任。
    左营人马众多,此番起行可谓是声势浩大。
    侯恂是左良玉的恩公,左良玉对之十分尊敬,自从侯恂到军中后,他每日清早都会到侯恂帐中请安,为保侯恂安全,他特拨了自己最精锐的三千人马为侯恂的督师标营。侯恂甚为感动,昨夜他和左良玉再一次的长谈。将自己湖广剿匪的理念和想法说与左良玉,并与左良玉探讨。
    “但恩公一句话,良玉十万人马,随恩公调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良玉也绝不推辞!”
    左良玉慷慨回应。
    侯恂很感动,对左良玉很满意。
    不过当把侯恂和丁启睿送上马车,又和侯方域侯方夏微笑点头,等两个老大人的马车远去之后,左良玉脸上的慨然却变成了阴沉。
    侯恂是他的恩公,没有侯恂就没有他现在的一切,对侯恂,他当然要尽力而报,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对侯恂会言听计从。侯恂说,太子雄才大略,聪睿绝顶,未来必是圣君,言里言外,是要他收敛桀骜之心,不要再存保持实力的私心。左良玉听了,心中不以为然,太子是聪睿,不过他也不是傻子,他左良玉这些年做了这么多桀骜的事情,杨嗣昌汪乔年之死他都负有责任,上上下下又得罪了那么多的人,如果没有了兵,他左良玉还能安稳吗?不需要多,只需要一个御史,就足以令他问罪下狱。
    所以,仗要打,实力也要保存。
    这两件事要并行不悖。
    另外,此次开封之战,官军取得了压倒性的全胜,唯一的一次失利就是来自他左良玉,左良玉心情一直都很郁闷。虽然太子将闯营的一万精锐降兵都交给了他,甲胄兵器也是不吝给予,展现出了对左营绝对的信任和器重,但左良玉心中却明白,太子对左营还是有所提防的。
    马进忠原本是他左营人马,但被暂调到了京营,开封战役结束,他原本以为马进忠会回归他左营的编制,没想到太子却提也不提这件事,现在马进忠的三千多人马跟随太子返回京师,算是彻底和他左营分道扬镳了。
    左良玉倒不是在乎这三千人马,而是觉得太子有“削藩”之心。
    更不用说,在归德驻军的那段时间里,太子每日都会到他左营之中巡视,和中下层军官打的火热。开封大胜之后,趁着他率领骑兵,追击李自成之时,太子和他军中的将官联络的就更是热烈,战马甲胄不吝赏赐,现在军中从士卒到将官,每个人提起太子,都是满脸敬佩,眼神也都是忠心。过去,左营将士以他为尊,下来才是朝廷,但一场开封之战,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左良玉能感觉到,所以他很警惕。
    他想着,必须在左营整顿一下了,免得失去了对整个左营的控制。
    在左良玉心思复杂,想要将左营牢牢控制在手中之时,另一路准备启程的大军,保定兵的统帅杨文岳却有不同的想法。
    “军门,你不再想想了吗?”虎大威抱拳,对杨文岳的想法,他很惊讶,同时也不赞同。
    军门,总督的一个尊称。
    杨文岳脸色严肃的摇头,远望天空,叹息道:“我已经想过了,我带兵不利,致使闯贼残余袁宗第从眼皮子底下溜走,其罪大焉,朝廷虽然没有责罚,但我自己岂能没有自省之心?自我请罪,辞去保定总督,正是应该。”
    “军门!”
    虎大威跟随杨文岳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杨文岳的气节和为人,却是深为佩服,想到杨文岳自行请罪,保定总督肯定是不保,眼眶不由就红了。
    杨文岳却是笑:“你不必难过。经过这些年,我也是明白了,我并没有带兵之能,勉强为之,说不定会铸成大错。既如此,还不如早点脱身。寄情山水,寒江独钓,逍遥于天地之间,岂不美哉?”
    虎大威不再劝,只抱拳深躬到地。
    虽然自我请罪,但朝廷的旨意没有下来之前,杨文岳还是保定总督,还是要带兵返回保定。
    ……
    左良玉和杨文岳之后,尤世威的山东兵也开拔,小袁营也前往驻地卢氏县,而随着袁时中一起行军的,还有田见秀。因为田见秀的优异表现,朱慈烺决定赐予他一个无品的“宣抚使”的职位。朝廷正式的宣抚使是从五品,但大明朝官员任命制度极其严格,像田见秀这种没有功名的人,是不可能被授予七品以上的正式官职的,能授的只能是锦衣卫之类的荣誉职,这一点,连朱慈烺也没法改变,只能在田见秀的“宣抚使”之前加上四个字,那就是“陛下钦命”,如此虽然没有品级,但却给了极大的荣誉。
    田见秀的目的地是西安,他的任务是配合三边总督孙传庭追剿、招抚,陕西境内的残余流贼。以田见秀的名气,就算招不到流贼,但却足以对流贼的军心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具体如何使用,还要孙传庭斟酌。
    “殿下放心,李自成本人不敢说,但其麾下的一些中小掌盘,臣都有信心把他们招抚!”受命时,田见秀慷慨陈词。
    为了护卫他的安全,朱慈烺特命陈永福派了一百卫队给田见秀,这一百人都是河南人,不怕田见秀这个陕西人起异心。
    ……
    短短三天时间,原本聚集在开封附近的十几万官军先后离开,开封周边清静了不少,但整个河南却反倒是更加喧闹了。尊照太子的命令,河南大兴土木,从开封洛阳一直到许昌汝州南阳,到处都是工地,修城墙,修官道,翻新官署和寺院,将近百万的流民在各处工地上辛苦劳动,以换取每日的赈济粮。
    以工代赈。
    太子允诺八十万石的粮米,以赈济河南的百万灾民。
    河南巡抚高名衡忙的脚不沾地,在分配粮食,任命官吏,累的直不起腰的同时,心中却有无比的忧虑,最近几天,他连续的夜不能寐,唉声叹气一直到天亮。他不是为自己的官运和命运,而是为了太子。虽然不在朝中为官,但朝中的情况他还是知道一些的,户部没钱没粮,内廷也是空的,八十万石又是一个天文数字,太子殿下又要到哪里去凑集呢?
    而流民每日需要粮米数量巨大,三天前刚送来一批粮米,但眼看今日就又要用完了。
    “抚台,有粮食到了!”原开封七品推官,现在升任六品布政司经历的黄澍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哦~~”高名衡惊喜。亲自去迎接。
    又是京惠商行,通过运河将南方的粮米转运到山东济宁,再通过宋朝的旧运河,将粮米送到开封来,算上今日,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而高名衡也已经知道,京惠商行背景不简单,其后怕是有太子的影子,不然京惠商行不会运粮食给河南巡抚衙门,但却不要现银,只要他高名衡写收据、打欠条即可,何时还账,怎么还,京惠商行却一个字也不问兵荒马乱的时代,收据欠条最不值钱,何况还是官府的,说翻脸就会翻脸。单纯逐利的商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当然了,京惠商行运来的粮食并不便宜,一石五两五钱。比一石三两三钱的平价多出了二两。
    但能赊账,且大量供应,朝廷没有理由不用。不要说五两,就是十两,只要能赊账,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给流民发出赈济粮,高名衡也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欠条官府向商人借钱、写欠条,在明末时候已经不稀罕了,孙传庭在陕西就是这么搞的。但孙传庭是强迫,不借也得借,京惠商行却是自己送上门,所以高名衡对京惠商行非常好奇,当听说这一次的粮食是由京惠商行的老板赵敬之亲自押送时,他决定亲自去见一见。
    不想,等到赶到朱仙镇码头时,却没见到赵敬之。
    只知道赵敬之接到了一封信,只看了几眼就晕过去了。现在赵老板已经坐船返回济宁了。
    “到底出什么事了?”高名衡有点担心,莫不是粮米运输出现问题了?如果是,他恐怕也得晕过去。
    “不是。”一名京惠商行的伙计哭着向他说:“抚台大人,我们少东家被害了。”
    “少东家,怎么回事?”高名衡惊。
    “我们少东家赵直,在京师坐镇总行。三天前,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京营提督,小襄城伯李国祯活活打死了!”那伙计泣不成声。
    高名衡大惊。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