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09章 我的草原,我的啤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九九八年一月五号,小寒,呼和浩特。
    空气里充满了家乡的味道,在这个冰冷的冬日,秦东却感觉到心里面很是暖和。
    今年的春节,他决定不回秦湾过年了,就在草原上过年。
    从一九八六年离开草原,一晃十二年就去了,出走进风霜满天,归来却依旧是少年。
    安达!
    与乌日图那顺相见,兄弟俩热情拥抱,一晃两年没见了,还是去年秦东抽空回了一趟草原。
    兄弟俩找了一家饭店,一边吃饭一边等待着坦克叔叔一家和杜小桔母子。
    坦克叔叔也好些年没有回到草原上过年了,秦东一提议,他马上答应下来,他也忘不了那熊熊的火焰和奔腾的骏马。
    秦南还有胡歌,萨日朗带着自己的对象,这一大家子,“额吉看到我们,肯定高兴坏了。”秦东举起手中的啤酒,呼和浩特的大青山啤酒,嗯,啤酒里有秦湾的味道。
    “额吉想你,早早准备了吃食,把蒙古包里烧得热热的,给你们一家三口准备了蒙古包……”乌日图那顺笑了,“在额吉心里,你才是他的儿子,我不是……”
    听到这句话,秦东笑了,从他来到草原上,乌日图那顺就一直这么讲,现在还是这么讲。
    “秦董,你好……”
    秦东拿出手机,一个陌生的号码,可是对方很热情,但明显普通话说得并不流利。
    “你可以说蒙语。”秦东笑了,不管怎么样,听到这样的腔调,在这个北方的草原城市里,他特别亲切。
    “我是上京啤酒的布和,你好,格日勒图董事长……”对方很热情,也很准确地叫出了秦东的蒙古名字。
    “你好,布和总经理,”秦东朝乌日图那顺点点头,乌日图那顺也拿出自己的传呼机,这还是他来秦湾时秦东送给他的,几年下来,他仍然在用,“哦,我就在乌鲁木齐,噢……不必,不必,快过春节了,你们很忙……”
    秦东推辞着,可是布和却说,他已经带人带车到了乌鲁木齐,他马上过来,马上!
    “上京啤酒,是在赤峰吗?”乌日图那顺笑道。
    “哦,你去过赤峰?”秦东还以为乌日图那顺一直待在旗里呢。
    “去过,去送马,”乌日图那顺笑道,“我经过那里,远远有股酒糟味,对,就叫地方国营林东酒厂,白酒啤酒和果酒都有……”
    他正高兴地说着,秦东的电话又响了,“秦董事长,你好,我是大青山啤酒厂的孟根……”
    乌日图那顺指了指手里的酒瓶,秦东笑着点点头。
    大青山,属阴山山脉,东起呼和浩特大黑河上游谷地,西至包头昆都仑河。
    大青山啤酒却分别由内蒙古啤酒厂分厂和呼和浩特啤酒厂出品, 80年代曾经称霸一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质产品。
    呼和浩特啤酒厂于1959年建厂后,曾于1962年停止生产啤酒,专营酒花生产,1967年才恢复生产。
    “秦董事长,听说你到了呼和浩特,怎么也不打声招呼,……你在吃饭,好的,你等我,我马上过来……”
    “他们知道你来内蒙?”乌日图那顺虽然憨厚,但并不愚笨。
    秦东却笑而不答,“我在嵘啤的时候,孟根找过我,我派技术员到他们厂指导过……”
    大青山啤酒呈淡黄色,清澈透明,二氧化碳气充足,注入杯中时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有较好的麦芽香和酒花香,口味纯正,杀口力较好……
    但是原麦芽汁浓度14度,酒度却达到了4.5度。
    刚放下电话,兄弟俩还没有说几句话,赤峰啤酒厂的厂长也把电话打了进来。
    赤峰市啤酒厂1980年开始建厂,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啤酒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在6.5万吨以上。
    1988年,赤峰啤酒厂就与秦湾啤酒厂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引进了青岛啤酒厂的先进工艺技术。
    “秦董,我赤峰的老林……我听说你到了内蒙,怎么也不跟老哥说一声,我得把你接到赤峰……年前你还到山海轻工学院见过梅老……对,我现在也在呼和浩特,就专门等你……”
    赤峰啤酒与全国发酵技术最先进的山海轻工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协议,引进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应用行业新技术,得益于这两层关系,林厂长与秦东关系很好,彼此说话也不见外。
    近水楼台先得月,呼和浩特大青山啤酒厂的孟根厂长第一个赶了过来,见到秦东,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厂里指导工作。
    可是这说话间,秦东的手机就好象放了鞭炮一样,呼和浩特企鹅啤酒,呼市啤酒,雪达啤酒,昭和啤酒……
    包头的的雪鹿,赤峰的摩天,乌兰察布盟的三花啤酒,通辽的飞雪,麦饭石啤酒,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啤酒,兴安盟的雪晶牌啤酒……直接都在呼和浩特汇聚了。
    “安达,这么多经理厂长,都是为了等你?”
    看着这家不知名的小饭店里人越来越多,来的人都开着车,很快门前竟被车给堵满了。
    把个饭店的老板又惊又吓,还以为秦东是微服私访的什么大官。
    这些厂长经理看到同行,起初都很惊讶,接着也都释然了,秦啤的董事长到了内蒙,啤酒的西北王来到内蒙,哪有不见的道理?
    “厂长,怎么办?”乌海市沙中泉啤酒的厂长必勒格也找到了秦东,可是秦东被一群厂长经理包围着,他根本就挤不进去。
    乌海,是黄河明珠、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生产的为漠中泉啤酒,“饮酒思源,沙中甘泉”,这句广告语在20世纪80年代的乌海可谓家喻户晓。
    说起沙中泉啤酒,还缘于一场大雨。
    1979年夏天,乌达地区迎来罕见的连阴雨,长达半个月的潮湿天气导致乌达农场库房中3万多斤麦子生芽,为了挽回损失,农场决定开办一家以麦子为原料的啤酒厂。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沙中泉”啤酒厂。
    啤酒厂成立之初,采用土法生产,先将原料粉碎后糊化再糖化,然后在前酵池发酵冷却,最后进入后酵池发酵。由于没有专业的盛装设备,试生产阶产出的啤酒竟然只能存在后酵池中,于是四邻八乡的人买啤酒便拎着自家的水桶、水壶,甚至是大盆前来,那场景像在赶集。
    1986年,厂里斥巨资建设了新厂区,6层楼的新厂房内现代化的动力、制酒、包装、冷冻车间一应俱全,企业生产及员工的工作条件有了质的变化,啤酒灌装采用流水线作业。
    通过此次改扩建,沙中泉啤酒厂实现了由土法上马向规模生产的跨越,具备了当时国内一般啤酒厂的硬件条件。
    1987年,正当漠中泉啤酒厂红红火火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乌海市市周边的银川、临河、大武口等地相继建起了啤酒厂,激烈的竞争让漠中泉啤酒厂的市场空间日益萎缩,产品严重滞销。
    “我们不能白跑一趟,”必勒格在蒙语中就是智者的意思,他想了一会儿,“我听说,秦董是要回锡林郭勒盟过年,我们就跟着他回锡林郭勒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