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八十七章又是一年丰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建安十年,九月。
    去年冬天,关平率领所部人马为先锋,以典农部八千余男女为后援,以甘宁为中军,先攻克房陵,之后夺取四县,而后占据上庸,平定三郡九县。
    一年功夫都没有到。
    但是在这一年内,关平在房陵所做之事,何其之多。人口增加,军队增加,繁荣增加,威信随之增加。
    关平能做到这些,自然是因为关平是个穿越者,知道民心不可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又能任用贤才,整顿吏治。
    搞搞小发明,创收的同时,也是富裕了房陵百姓。
    但在这个时代,关平所做的是实事,但也是空中楼阁,真正考验关平的,其实是秋收。
    尤其是关平进入房陵之后,第一个年头的秋收。
    民以食为天,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更是如此。房陵本地百姓还好一点,去年丰收,家家户户都有存粮。
    就算今年年景不好,也能勉强度日。
    今年下山的山民,则情况不好。他们几乎每家都没有存粮了,全靠今年秋收得来粮食,以维持生计。
    除了百姓之外,今年如果秋收不好,房陵官府就会乏粮,官府乏粮就发不出去士卒的口粮。
    军队就会立刻溃败。
    当然也有解救之道,新野储谷足可供给二十万大军吃用三年之久,糜氏酒也源源不断提供财帛,也可以前往巴蜀,汉中,荆州,江东购买粮食。
    但总归都是外力。
    房陵郡需要今年的秋收是一个大丰收,征收田税之后不仅维持目前的兵力,士气,郡内的繁荣度,也顺势可以扩张军队,将士卒扩张到三四万人,为明年或后年攻打汉中做准备。
    秋收,秋收,秋收。
    老天保佑,今年是个大秋收。
    下午,房陵城。
    天空阴暗,秋雨落下。滴滴答答,滴滴答答。雨滴撞击瓦片,汇聚从屋顶上落下,仿佛水帘洞一般。
    这场秋雨已经持续三天。
    不过不用担心,秋雨不会下的太久,不会耽搁秋收的。
    太守府后院,关平立在屋檐下,右手放在柱子上,抬头望天,却是有些紧张。
    却说关平听闻马谡的建议之后,便立即与老爸关羽商议,然后雷厉风行的执行了马谡的计策。
    出兵房陵,绝无拖泥带水。
    米粮山一战,关平因为军中没有大将,不得已身披双甲,在李飞,周雄保护之下,冲锋陷阵。
    乃是初次临阵,却也没有太紧张。
    但此刻却是有些紧张。
    因为关平在那时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谁,申家兄弟,蒯祺,还有王威,知道对手,便不需要紧张。
    但此刻秋收至关重要,百姓具体收成如何,却是要看天。
    这时候,张雨娉婷而至,这妇人关平初见她的时候,才十余岁,而今将近双十,愈发丰满动人了。
    张雨身后跟着两个女婢,手中端着盘子,盘子上盛着一碗豆腐汤,一点切好的熟肉。
    关平乃是练武之人,下午又是漫长,需得加餐。
    有一段时间房陵财政借据,关平下令节流,使得郡守府中每天青菜豆腐,而此刻随着布匹大卖,财政好转。
    关平又有肉吃了。
    关平闻到豆腐汤的香味,不自觉有些饿了。便转头回去书房内坐下,张雨弯下腰将盘子放在案几上,又捏起筷子递给关平。
    这角度非常好。
    关平抬眼一看,便看到伟岸。
    不过老夫老妻久了,关平的抵抗力要增强了许多,看了一眼后便收回了眸光,专心对付熟肉和豆腐汤。
    这豆腐汤还是好喝。
    真的天天都喝不厌。
    关平喝着豆腐汤,吃着熟肉,祭了五脏庙之后,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不由自主的处在酒足饭饱之后的满足感之中。
    双手捧肚,肚皮微凸。关平干脆伸直了腿,背靠在墙壁上,做懒汉状。
    张雨笑了笑,伸手取出帕子,给关平擦了擦嘴,细心温柔。
    “张雨,你也是农家出身,打小就跟在父母身后干农活的。以你看今年天气如何?可是风调雨顺?”满足了片刻后,关平回到了当前,抬眼问张雨道。
    其实这个问题,关平问过很多人。关平问过亲兵之中农家出身的人,问过孙乾,问过郡守府内的诸曹小吏,问过很多人,答案都是一样的。
    但关平还是忍不住问问。
    诸般事情关平都可以面不改色,但在粮食面前,终究气短。
    秋收在即,关太守,关房陵,关明府,有点神经质了。
    “今年风调雨顺,阳光与雨量都是恰到好处,必然是个丰年,小君侯可安心。”张雨坐到关平的身边,伸手握住关平的手,柔声说道。
    有点神经质的关太守,关小君侯,晚上都有点辗转反侧,张雨是枕边人,自然清楚,女子可摧刚化柔,张雨乃是如水一般的女子,自然柔声以对。
    关平闻言心下安定,满足。
    不过关平是个混蛋,安心之后,又是酒足饭饱,关平怪笑一声,然后扑到在了张雨伟大的怀抱之中,使劲蹭蹭。
    那跟在张雨前来书房的两个女婢立刻羞红了脸颊,连忙退了出去。
    ...........
    关太守却是头一次执掌一方,做一方父母官,一方诸侯,今年秋收又至关重要,所以难免紧张。
    但其实房陵百姓,官吏,士人,商人,房陵有将近三十万成年男女,这三十万成年男女有九成九都知道,今年必然是一个丰年。
    必然是家家户户粮仓充盈,不仅不用担心明年吃用,更可以卖了粮食,多买布匹,制作新衣裳。
    也可多买一点肉,过的好一点。
    风调雨顺。
    太守仁德,境界安宁,没有兵革。
    天在助我,官在助我。
    如何不能过上好日子?
    房陵上下,洋溢着一股肉眼可以看见的喜悦气氛,人人带笑,沉浸在秋收之前的喜悦之中。
    必然是大丰年。
    关平初为太守的时候,曾经去山上打猎,遇到了一伙张氏山民,那一次的相遇,乃是关平对于黑户山民招揽行动的开端。
    这伙山民经过关平的劝说,终于带着山中的族群下来了。为首之人,便是张邦。后来组成了张家里,张邦是里长。
    张邦家是个大家族,三个儿子,许多孙辈,曾孙辈,成年人口足有二三十位。
    张邦也是德高望重,关平下令征召徭役,修葺道路的时候,张家里也分到了名额,张邦把自己两个孙子给派了出去,后来还得到了工钱,张邦不由感慨太守仁德。
    后来关平派人寻访郡中的孤寡老人,带子寡妇,以及七十岁以上老人,供给米肉。张邦年七十有余,自然榜上有名。
    张邦德高望重,家里边又有三子,多名成年孙子,儿孙也是孝顺,不需要,也不愿意官府供养,但张邦还是接受了这每月的米肉。
    为何?
    这便是子贡赎人。
    所谓子贡赎人。
    起因是鲁国的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遇到了给外国人做奴婢的鲁国人,可以赎回,所花销的钱,官府会负责。
    这是一条善政。
    子贡有一次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便赎回了一个奴隶,但他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子贡的师父孔子就责怪子贡。
    鲁国的这条法律,是善政。因为这条法律,所以人们可以不顾忌的赎回鲁国在外做了奴婢的国人。
    但子贡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人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迟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
    如果这个鲁国人赎回了在外国做奴婢的本国人,去官府领赎金,别人会不会嘲笑这个鲁国人?
    如果不去领赎金,那又舍不得钱。
    久而久之,鲁国的这条善政恐怕就要荒废了。
    这便是子贡赎人。
    官府的善政,必须全力支持。张邦德高望重,又孝子贤孙众多,不需要官府供养,不愿意官府供养。
    但是张邦却还是接受了每月米肉。
    正因为这是善政,张邦不会因为自己的道德水平高,就拒绝米肉,而毁坏善政。
    张邦是真正德高望重的老人。
    张邦为里长,但张家里这么小,又没有多大的事情,有事情也会由民众自己商量解决。所以张邦日常很闲,以教育孙子,曾孙,张家里内小孩读书识字打发时间。
    这几天秋雨绵绵雨势不小,孩子们都在家中,张邦也难得清闲,便坐在床边看雨。
    张邦也不担心这秋雨,因为雨很快就会停了,耽搁不了今年的秋收。
    而想起今年在山下的生活,张邦感慨万分啊。山上太苦,太苦了。所以他才决定下山为民,重新入了户籍。
    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真的是英明神武啊。
    太守明府,境界安宁没有兵革,今年又是风调雨顺,秋收之后,必然粮仓充盈。
    这日子,可要比山上好多了。
    反正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
    而所谓的丰收,就是每亩至少产二百斤粮食,这个标准,便是丰收了。
    而现在肯定是大丰收了,就是产粮是多是少的区别了。
    张邦虽然年轻的时候读书识字,但自从做了隐士之后,每年便与土地打交道,种了几十年的地,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