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定下婚期
“老先生快快请起,你为我献上如此珍宝,我又怎敢承受你的大礼呢?”袁耀连忙上前将张万钟扶起,接着说道:“老先生,关于飞奴传信之法毛将军已经和我说过了,老先生开创一代壮举,真乃神人也!”
张万钟起身,回道:“老夫族中世居淮陵县之地,自从天下大乱以来,我淮陵之地盗匪丛生乱军如麻,可谓是民不聊生,是袁将军提领大军为我淮陵县扫平了乱军和匪患,此举对我淮陵百姓而言乃是再造之恩!将军厚恩,老夫无以为报,也只能将这个飞奴传信之法献给将军了,若是此法能对将军有所增益,则善莫大焉!”
“老先生客气了,在下身为天子钦封的后将军护佑一方百姓本就是我应为之举。”
袁耀笑着对张万钟拱了拱手,接着说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飞奴传信之法快捷安全,乃是知己知彼的关键之物,最为重要不过了。老先生能献上此法,在下万分感谢!只是不知老先生已经驯化了多少飞奴?此飞奴现在可能大规模的培养繁殖?若是可以的话,先生又需要多长的时间方可培养出下一批的飞奴来?”
张万钟沉吟片刻,回道:“回禀将军,老夫现在一共驯化了三十二只飞奴,这些飞奴培养起来也比较简单,只是需要一些耐心罢了,此飞奴现在已经可以大规模的培养使用,老夫预计需要八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来培养下一批的飞奴。”
三十二只也不少了,已经足够覆盖荆州、许都、官渡以及江东的一些重要地点了,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来繁殖下一批,这个时间也可以接受,毕竟一年之内自己也扩张不了多少势力,有这三十二只信鸽撑着已经足够了。
袁耀心中思考片刻,道:“老先生驯化飞奴首创飞奴传信之法,这可谓是前无未有的开创之举,飞奴传信之法虽然也可以用于百姓之间,但是如今乱世未防此法为奸贼所用,我便也只能先限制使用了,等到未来太平之后,我再以老先生之名将此法传之与世,不知老先生以为如何?”
张万钟自然明白袁耀的心思,抚须一笑,回道:“老夫既然已经将此法献与将军,那如何使用此法便全由将军决定了。”
“老先生心思通达,在下佩服,便在这里先行谢过老先生了。”袁耀拱手对张万钟行了一礼,接着说道:“老先生,我麾下没有人能够驯化飞奴,还请老先生暂时留下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张万钟拱手拜道:“将军不用多礼,老夫愿意留下助将军一臂之力!”
“飞奴,这个名字不太好听,飞奴又被称为鹁鸽,既然此飞奴专门是用来传信之用,那就称它为信鸽吧,这飞奴传信之法便成为飞鸽传书之术!”
袁耀看向毛骧,吩咐道:“毛将军,锦衣卫行事隐秘通信极多,这飞鸽传书之术便先用于锦衣卫之中,授老先生锦衣卫同知之位,在其下独设一个部门为通信处,这个部门专司培训信鸽之事,你多选出一些忠诚可靠的灵巧之人跟随老先生学习驯化信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驯化出最多的信鸽来!”
张万钟也知道要办成事情肯定少不了需要一些权力,便也没有推辞袁耀的委任状,拱手拜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日后还请毛将军多多关照!”
“末将领命,定会全力完成此事!”毛骧先对袁耀一拜,然后哈哈一笑,回道:“日后还需老先生多多指教才是!”
袁耀继续吩咐道:“你和老先生先商议着培训一些人手出来,先将这三十二只信鸽发散下去,这些信鸽便暂时先安置在徐州、江东及中原的一些要地重城之内,尤其是江东之地的吴县、丹徒等地一定要布置上信鸽。”
张万钟和毛骧两人躬身拜道:“诺,我等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
。。。。。。
有了曹仁和夏侯渊两人的护送,杨再兴和袁胤两人所带领的运送聘礼的车队自然很快便无惊无险的到达了许都之地;曹操在送出命令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任命董昭为徐州刺史,又令麾下大将曹洪统帅两万兵马坐镇下邳,震慑徐州之地。曹操对董昭和曹洪两人一番交待之后,随即便率领剩余的大军返回了许都,等待着袁胤车队的到来。
袁胤一行人要押送着数百辆马车,因此速度要慢上了很多,他们到达许昌之时,曹操早已经在许都等待了两日,得知袁胤车队到达许都,曹操令麾下心腹谋士程昱前去城门之处迎接袁胤。
程昱迎接袁胤一行人入城之后,众人毫不停歇一路吹吹打打的便直往丞相府而去,准备前去为袁耀下聘!
袁胤到达丞相府之时,曹操带着麾下文武和他的几个儿子亲自出来相迎,众人一番客套之后,曹操将袁胤迎入丞相府。
众人入府之后,便是一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常规操作,曹操和袁耀联姻已经是铁板钉钉之事,自然也没有那个算命的敢瞎说袁耀和观音婢八字不合什么的,这些礼节十分顺利的便走了一遍流程。。
这些流程过后,曹操将袁胤带入内厅之中,开始正式商议婚期之事:“袁公,小女和令侄乃是天作之合,如今聘礼已下,不知令侄打算什么时候前来迎亲呢?”
袁胤哈哈一笑,道:“曹公,如今乃是乱世之时,小老儿以为一切都当从简行事从速行事,不知曹公以为如何?现在已入腊月很快便是春节,来年想必曹公又有很多事情要做了,到时说不定便顾不上这嫁女之事了。小老儿已经让人查过了日子,来年正月初二便是黄道吉日,不如就将婚期定在此时如何?小老儿一路远来,身体也有些不适,便在许都休整一段时间,到时也正可将我袁氏新妇迎回皖县,曹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