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53章 不卖国的生意人不好的生意人(第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会不会后悔?
    范迪门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他选择了与明国对立,那么,东印度公司就会失去他们最有利可图的生意,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所以,范迪门以及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生意,那怕早他们明知道明国的扩张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威胁。
    但是,为了利益,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
    人性永远不会改变。
    尤其是资本家的秉性!
    这一点哪怕就是再过1000年都不会改变。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们的眼里从来只有利益,他们只有996是福报,只有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以命换钱。
    就这一点来说,古往今来的资本家是如此的耿直——唯利是图。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腊月的对马海峡与阳光明媚的南洋截然不同,这里不仅风大浪急,而且空中还下着雪,海水不断的冲到甲板上,在带走积雪的同时,也会在舷边的扶手、缆绳上留下一个个冰棱。
    就这样,这艘小巧的纵帆船迎着风浪,一路朝着远方使去。
    第二天下午,这艘纵帆船终于驶进了石见的大森,这里曾是幕府的支配地,但是两年前,却被对马杀来的东虏占领。
    从那天起,这里的日本人就被迫剃了发,易了服。扎起了辫子。
    清寇来袭!
    以对马被清寇占领,到现在石见、出云、长门、周防等地被他们占领,原本应该安享太平盛世的日本,终于又一次陷入了战乱。
    尽管幕府屡屡号召大家齐心抗敌,可是那些外样大名个个有自己的小心思,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干脆装聋作哑,拒绝派兵。只等着借刀杀驴。
    甚至也正因如此,像丧家犬似的满清总算是在日本站住了脚。
    不容易啊!
    当初灰溜溜的被赶下来,先打下对马,然后又打下这么一片地盘,可真祖宗保佑啊!
    不过,这个祖宗没保佑几天——去年,黄台吉死了。他得死让满清扩张的脚步终于慢了下来。
    但谁都知道,新继位的顺治皇帝肯定还是要继续扩张的。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巧合——尽管当初沈阳城破,福临死了,他娘也便宜别人了,可豪格继位后,仍然选择了这个年号。
    当然,他的志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只要能打下日本就好,至于中原……连想都不敢想。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一直在整军备战。也正因如此,这里一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海商。
    甚至不乏明商!
    这艘三十多米长的纵帆船驶进港口时,船上的人无不是显得极为小心。
    “这里就是建奴地盘了,大家伙一会小心点!”
    站在舷边的田一伦有些紧张的咽了口口水,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
    人的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改变,他也是读书人,从来没想过走商贾之道。可没办法,他家已经两代没出过进士了,而到他这又是屡试不第,当年投献来的土地,早在他爹那辈就退个差不多了。到了他这……家道中落!
    没办法,找门路做生意吧!
    其实,如果没有乾圣皇帝,他会在顺治三年考中进士,为啥能考中——江南的士人那几年没考啊。
    对于没做过生意的人来说,想做生意,也得能找到门道啊。
    别人找没找到门路,田一伦不知道,可他从报纸上找到了门道。
    “也不知道那些晋商第一次和鞑子做生意的时候,都是怎么想的?就不担心他们杀人越货吗?”
    田一伦在心里念叨着,和满清做生意,这是他从报纸上看到的门道。
    那些个晋商动辄挣个几百万两银子,这生意咱也能做啊!
    不过要坚持原则……只挣钱,不卖国!
    又一次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这个原则,船终于驶进了港口,甚至就连这个大森,那也是田一伦从报纸看到的——这是鞑子在日本占领的第一个地盘。
    为什么占领这,因为石见有银山啊!
    为什么他不去对马,不去长府?
    害怕被人发现啊!
    于是乎,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后,在乾圣三年新年将过的时候,终于来了大森。
    船进港,迎来了码头的官员。
    那人穿着满清的官袍,头顶红顶子。
    “船是从明国来的?”
    “回官爷的话,是从明国过来的。”
    “不要害怕,咱大清欢迎各国的商人过来,明国的商人也是一样,我告诉你长府那边,成天都有明船进出。”
    注意到这人似乎有些紧张,徐昌昆便出言安抚道,甚至还告诉他,码头没有关系。为了吸引各地的海商,现在的大清国不但开放了港口,而且还不收关税。为啥这么大方,海商来了,才能带来他们需要的货物,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你这船上带的有什么货?”
    其实,这只是例行的公事而已。
    “有棉布,有铁器。”
    “铁器?都是什么铁器?”
    听说有铁器,徐昌昆显得有些激动。
    “都是铁锭,上等的遵化铁!”
    “有大连铁吗?”
    “有,不多!”
    对方激动的神情,让田一伦暗自激动道,看来自己这趟是来对了,这些鞑子果然是缺铁。
    “好,这位先生随我上岸,船上的铁货,不论多少我们全买了!”
    ……
    半个小时后,激动的不单是徐昌昆,就连大森知县,也是激动的让人设宴款待田一伦。
    为啥!
    就因为他带来了三百多吨铁!
    大清国不容易啊!
    日本这地方有银子,有铜,可就是没多少铁!
    过去日本人的铁就是靠明商、荷兰人卖过来,现在大清国来了,用铁的地方更多了,更不够用了。即便是有几座小铁矿,可那够大炮打的,铸炮要铁、铸炮弹也要铁,造火铳一个样。
    这三百多吨铁,对于大森知县来说,意味着功劳,而对田一伦而言,意味着金钱,把铁卖掉后,再卖掉棉布之类的货物,利润居然高达四千两!
    这一趟就挣了四千两银子!
    面对这样的暴利,田一伦激动的甚至都说不出话来,甚至就连那位大森知县的问话都没有听清楚。
    “一林兄,要是你能带过来你们大明造的火枪、火炮,我大清必定愿意出高价购买,你这一船铁不过只挣几千两银子,可要是换成火枪、火炮,那可就不是几千两银子了!”
    “那是多少?”
    财迷了心窍的田一伦问道。
    “一支火枪,在大明顶破天也就是十两银子,在我大清,最少能卖二十两,要是线膛枪,怎么着也得……二十五六两出去!一船货少说也能挣个几万两银子!”
    几万两!
    我的天啊!
    整整一夜,田一伦的脑海中所思所想的都是那位知县大人的话。
    几万两银子!
    那可是几万两白花花的雪花银啊!
    田家那怕就是祖上最阔气的时候,也没挣那么多银子啊!
    有了这几万两银子,就能置上几千亩地,再买几个家奴——倭奴就不错,不过就是太贵了,一个倭奴要二十多两银子,要是漂亮些的都要三十多两,这可不便宜啊!
    可,这买卖挣钱啊!
    一船火器就能挣几万两银子,要是能卖上几船的话,那可就不是几万两银子的事了!
    几十万!
    上百万!
    甚至……
    想象着到时候家才无数、仆僮成群的一幕,田一伦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把,把这些东西卖给鞑子,这,这和晋商卖国有啥区别?”
    “区、区别可大了,那时候大明在和鞑子打仗,他们是真卖国,我,我这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