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06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幸而王皇帝选择了渔女。
    次日封后大典。
    百官看着身份低微的渔女身居后位,都分外恼怒,言语间不乏轻视。偏是这一刻,渔女的身体彻底死去,龙女在朝堂上显露原身。
    雪白的长纱裙,金色的腰带,火红的发丝撩动起空气。
    她漂浮在空中,身上带着浅浅的海风气息。
    朝堂震惊,先前说错话的那些文武百官都为自己的失言而懊恼。
    王皇帝记起那日救自己的仙人,救你之人是心中的白月光,后来遇见的爱人是朱砂痣。
    白月光与朱砂痣是同一人。
    终于,龙女和王皇帝过上的幸福的生活。
    ——并不是。
    原本的结局是龙女为了王公子化为了泡沫,龙王震怒,水淹乌鸡国。
    化为泡沫的龙女吸收了乌鸡国死亡众人的灵气复生,此事激怒了天帝,天帝杀了龙王,龙女成为一方女魔。
    从此过上了幸福的单身生活。
    “但小春和要是有胆子在宫里讲这个结局,我们都离完蛋不远了。”
    纪初霖笑道,便改了故事情节和结局。
    刘太后出身低贱。
    先帝却为了她放弃了不少出身高贵的美人,包括那些将女儿给他为妃,扶植他登基的女人,立其为后。
    ——故事中的渔女看似低贱,却是身份高贵的龙女,最后为后。
    故事的所有细节都契合刘太后与先帝的故事。
    投其所好。
    “网上经常说男人其实永远都是男孩,只是玩具越来越贵。同样,白发苍苍、儿孙满堂的老妇人心中——也一定住着一个小公主、一个小仙女。哪有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是小公主、小仙女呢?吹得不好的那叫做拍马屁,吹得好叫做彩虹屁。”纪初霖笑道。
    要想废除婚约,必须先对付韫夫人,若要对付韫夫人,必须拉拢太后。
    春和跪得端正,太后听过故事后,面露笑靥。
    她今儿进宫第一步算是做得到位。
    周夫人笑言这个故事先前听过,可惜没听完,却不想后后来的情节这么有意思。
    别的夫人们也呼应道。
    唯有韫夫人,抬眉对太后轻声道:“这故事却是不错,但说来老姐姐我也曾听过一些世间的传言,听说这说话的女子嫁入杨家多年,别说生一男半女,竟是都未曾与杨家少爷圆房,可笑得紧呢。还真是将您的懿旨当做——”
    剩下的话她未说,但太后原本恢复笑意的脸色却是难看起来。
    春和记得进宫前纪初霖和杨梦笛曾聊过今日的事。
    韫夫人对春和定然满腹恨意,在春和看来,自己与鹿归林不过是两小无猜,长大了也就忘了。
    但韫夫人不同。
    就像景王面对这样的家丑也舍不得杀了盼盼,人到了老年,若是能遇见一场刻骨铭心的爱,定然会死死把握住。
    要想废除婚约,必须先对付韫夫人,若要对付韫夫人,必须拉拢太后。
    春和想要过好日子,也得先对付韫夫人。
    “但那毕竟是韫夫人呢!”春和当时心慌意乱。
    纪初霖却笑道——那不过是韫夫人,一个祖辈对太.祖皇帝有功,又曾侍奉在太宗皇帝跟前的女子而已。
    到底,不过祖辈的功劳。
    陈元来那日,纪初霖从他那处得知,盼盼和王郎是被韫夫人的人塞在轿子中带走的。
    韫夫人不会将这些看门的禁军放在眼中。
    军士自会猜想,也不难想到被带走的两人会落到如何的结局。本就传言四起,偏偏韫夫人的人还嘴碎。事情的经过禁军上下都已知晓,禁军去花楼寻寻女人,便将盼盼的事情当做笑话说给花楼的姑娘听,姑娘们听了,又将故事讲给下一位恩客。
    盼盼的事情,早已一传十、十传百。
    ——丢了谁的人?
    ——又有谁说,因为韫夫人同太后交好,故而所有人都定会站在韫夫人那边?
    韫夫人有的,不过是太后。
    但太后有才有德,虽说对这位年老的闺蜜一忍再忍,心中知晓却也分寸,不然,如何垂帘听政多年,大宋国力却丝毫不受影响?
    而闺蜜翻脸,造成的恶果可比旁人厉害多了。
    春和回想纪初霖说的这番话,听着韫夫人对太后的抱怨,跪得端正。
    她眼眸平静似水。
    也不看向那个会扭转局面的人。
    第136章 第一三六话
    春和不发一言,韫夫人却依旧冷声道:“此女与杨家二小子成亲多年,不仅不许赐婚的男子上床榻,还与别的男子卿卿我我,甚至还抛头露面,与各色男子有种种接触。杨慨好歹也是个从二品,却管不好家中的一个侍妾?真是可笑。”
    周夫人却是不卑不亢,温言细语道:“孩儿之事与爹娘无关。后院之事,也与我相公无关。为官之人,为国为民,家中小事,是妹妹未曾做好,管不好后院,让姐姐与太后见笑。”
    太后微微颔首,不言不语。
    偏是韫夫人不依不饶。
    “可此事是你杨家的事吗?”她眼角的余光微睨了一眼太后。
    太后脸色微沉。
    周夫人一凛,埋头告罪,不再言语。
    春和小心抬眼,见太后面色微沉却又不曾责备周夫人,更未曾对自己露出半点怒色,心中约略猜到太后那微微沉下的面色是为了何人何事。便不自辩,只是像先前般跪得端正。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