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082 密谋事发,暗通契丹的证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正史中儿皇帝石敬瑭认契丹国主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而甘愿百依百顺的向外族低头。可是按后世有一种说法,就因为石敬瑭是沙陀人,所以不应把他定性为汉奸...李天衢对于此本来便认为有失偏颇。
    诸如折氏、呼延氏等将门世家,从血统上而言,祖上为塞外胡人,也都不是汉人。可是他们既然能被认同为代表中原汉家文明的一份子,有好的,自然也会有坏的。
    石敬瑭河东太原生人,自小喜读兵事,推崇赵牧、周亚夫等名将,接受汉化的程度极高。而且他本来所效忠的后唐政权,做为正史五代第二朝,河东李家也确实以延续前朝唐廷的正朔自居。
    单从血缘上而言,石敬瑭就算不是华夏汉人,可是他说汉话、着汉服,举止与其他割据一方的汉人军阀无异...出卖的是中原汉家文明的利益,那么骂他是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汉奸卖国贼,倒也不算说错了。
    至于按史载线深受石敬瑭重用的心腹近臣桑维翰...无论从血统还是他做下的那些勾当来说,妥妥的就是个大汉奸没跑了。
    李天衢心中思量,桑维翰的功名富贵,都押在了石敬瑭身上,所以他不惜去哀求耶律德光,按史载所述“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后晋立国后,有宿将愤慨臣服于契丹,却又是桑维翰上书力陈对抗契丹的七不可。无耻之尤,做为石敬瑭卖国篡位的主要策划者,以换来权倾朝野,后晋开国第一功臣的地位,却导致中原汉家百姓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治下...要骂他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败类,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李天衢也知道桑维翰这厮无耻归无耻,可他确实又有王佐之才。后晋立国初期,他竟身兼宰相、枢密使、翰林学士等要职,而以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为国策,重视农商,而治理得国家更为富庶,从政绩上而言不得不说也很值得称道...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便曾明言,对桑维翰治国的才能颇为推崇。
    只不过李天衢心想这桑维翰,与当年擅长最掌管财政高郁倒有几分相似处...他能为国家广开财路,但同样也是个巨贪。由他两度拜相,而以权谋私,广收贿赂敛财,几年光景,便贪敛积货巨万,而引得朝野非议。
    以眼下的形势而言,桑维翰直接投从的是中原王朝,而不是正史中占据河东,却正要面对后唐大军讨伐的石敬瑭...那么他也就没有必要奴颜婢膝的去讨好契丹,所以若说他卖国求荣,现在却还不是既成事实。
    可就算如此,李天衢承认自己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厮,在大是大非面前,这种人利欲熏心,不会在乎民族大义,这些秉性都刻在了骨子里...那我怎能让你有总揽朝政的机会?
    不过废物利用,败类同样可以利用。
    你桑维翰既然也有经邦治国之才,所以卖力表现的机会,我还是会给你的...你以为自己会有步入魏朝权力高层的指望,自然也会竭尽全力要取得政绩,可是你秉性贪猥无厌,在官场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也势必会贪赃枉法、受贿敛财。
    李天衢心想到时我就在暗中观察你会为国家出了多少力,又将贪多少财。等到贪污敛取的钱财,已经够杀几次头的时候,我再考虑让你继续为国家干多久的活,可你终究是要人头落地的,只是什么时候下旨查办,那就全看我的心情了......
    总之让你辛苦奋斗个几年、十几年,却将一朝踏入鬼门关...砍头,抄家,齐活。
    而李天衢双目一瞥,目光又落到今年进士及第的名簿上,便喃喃念叨:
    “吕兖之子吕琦,也要入仕为官了,他倒是可以重用......”
    当年李天衢、李克用共同出兵灭了桀燕政权,震慑契丹兵马退却,而分取卢龙、横海两镇。刘仁恭的长子刘守文,也没有如原本的轨迹那般被他兄弟刘守光所杀,而是献镇降从于魏朝,时任横海军节度判官的吕兖,便随着他主子一并归附。
    可是按正史轨迹,吕兖会据城死守,抵抗刘守光的军旅,一直熬到粮秣绝尽时便会设立宰杀务,专门屠宰城中居民以供守城将兵充饥...所幸时局有了变数,横海军为魏朝所取,吕兖也不必为主尽忠,而非要做出屠杀无辜百姓充当军粮的歹事,但李天衢对他甚是厌恶,就算得以任命,可吕兖至今也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小官。
    然而吕兖之子吕琦却是个可造之材,按史载他步入仕途后仁厚宽容、秉公正直,曾立下惩治奸恶的大功,而且亦有远见卓识。也正是吕琦意识到石敬瑭意欲谋反,则势必要借力于外族,遂献计以和亲之法嫁公主于契丹,再赠予金帛,意图稳住耶律德光,总之先灭了石敬瑭,以后再与契丹计较。
    偏偏当时朝中的老愤青薛文遇强烈抗议放低姿态,而先稳住契丹的计策,并有言“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遂激得后唐末帝李从珂迁怒于吕琦,而石敬瑭最终争取来契丹及时派遣大军救援,才有机会覆亡后唐,而篡位称帝建立了后晋王朝。
    如果吕琦的计策被采纳,那也不是没有可能让耶律德光心生犹疑,而为后唐争取来时间先行讨灭石敬瑭...偏偏当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与一些臣僚看不清形势,而死要面子,致使河东叛军与契丹大军联合在一处,也终究难免落得个社稷覆亡的下场。
    李天衢心说这吕琦于后唐、后晋两朝为官,礼、刑、户、兵等部,乃至枢密院、端明殿、秘书监等官署机构任职做了个遍,且颇有成效...而按他原本的仕途轨迹起初为殿中待御史,便因明察秋毫,揪出贪赃枉法,并累造渚多冤案的奸官伏法,而在朝堂、民间倍受赞誉。
    那么让这初入仕途的吕琦就到御史台去历练一番,以后再根据其政绩转任其它司署,以后也未尝不能接宿老韦庄的班,而司掌朝廷监察机构专管监督纠察、弹劾官员,以肃正纲纪。
    何况吕琦长子吕馀庆,乃宋太祖赵匡胤做节度使之时的霸府幕僚,在宋朝时节,更是与宰相赵普同议政事;次子吕端,更是被赞作“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北宋贤相...所以他老子吕兖虽然在魏朝为官,虽然不算受待见,可是这吕琦既已出仕,也算是能有两代能臣可以大加重用。
    李天衢还在思量,诸如先前降从于魏朝,而正史线后唐明宗之治时担任宰相,却也有恃才傲物等弊端的任圜等能臣,又当如何安排到朝廷各处要紧官署...只是于重新梳理朝廷高官任命期间,巡院侍卫司总管张骁,便又赶赴至内殿,而特来向李天衢禀说:
    “陛下,南吴那边,也已拿住证据了...臣派遣的密谍于密州市舶司压价盘查,已发现又有以行商名义走海路的船舶赴往辽东,而后返程,于市舶司港汊休整期间,核实得分明之后,便已将那一行人等悉数擒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