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百零五章对华夏市场的认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实际上在来华夏之前,杜奇就已经让金思公司和苹果公司将电脑配件准备好了装上了货轮。
    送出一千台电脑,看起来的确是付出了不少,但能够得到各大高校的感激,建立和对方合作的渠道,这笔买卖就划得来。
    何况现在能够用电脑的,必然是华夏第一批接触计算机的人,使用过金丝电脑和苹果电脑,用惯了苹果的系统之后,之后如果要买电脑,金丝电脑还有苹果电脑绝对是首选,也会习惯于使用苹果的图形操作系统。
    对于杜奇来说,如果能够让现在的华夏人培养出来对金丝电脑还有苹果电脑的品牌意识,这一千台电脑就没有白送出去。
    另外还有有利的事情就是,杜奇在送出电脑之后,邓也答应了杜奇提出来的和大学合作的计划,当然合作的对象不限于清北两个学校,另外还有其他的大学,杜奇也都答应了。
    鱼目混珠之类的根本不需要担心,不说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杜奇完全可以自行添加一个考核,将不合适的直接给刷下去,对方也说不出来什么。
    来到燕京足有一周多,大部分都是去的一些旅游景点,一直都是吴宇飞陪同,同时还有一个女翻译,虽然杜奇普通话说的流利,但对方还是执意安排了一个翻译。
    这天杜奇从香山爬山游玩回来,特利森就主动找上门来,邀请杜奇一起去宾馆的咖啡厅喝咖啡。
    这个年代,外国人并不能随便外出,否则一定要有专人陪同。而受到了西方媒体妖魔化华夏的影响,即便是杜奇和特利森谈过,他到了华夏之后,也没有敢随便外出。
    咖啡厅里响着悠扬的小提琴声,那位年轻的演奏者闭着眼,陶醉其中,技法高超。然而现在,除了杜奇他们俩并没有其他的顾客。
    等侍者上了咖啡,特利森给了对方用美元换到的兑换券作为小费,同时道:“这里的人似乎是很喜欢这些。”
    杜奇知道这个时代,用这些兑换券可以在友谊商店买到不少东西,这两年已经放开许多。不像刚改革开放,只允许外国人入内,禁止任何华夏人。
    而现在允许华夏人用外汇或者兑换券购买商品。甚至某些归国人员,还能凭票购买免税的进口几大件,这些商品在普通商店是买不到的。
    向特利森解释了这些,他才道:“老板果然是对华夏有很深的了解,这些天您都是在调查这些东西吗?”
    杜奇随口道:“不过是体会一下现在的社会氛围,商业考察不单单是看数据,还要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氛围等等,这些天你跟着那些代表团的人,有什么收获?”
    特利森开始和杜奇聊到这次的华夏之行:“……恕我直言。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赚钱的,虽然我决定不了什么,决定权还是在您的身上,但我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讨论过后认为,前景趋向悲观。”
    “哦?”杜奇轻轻地喝了一口咖啡:“可是据我所知,现在他们已经基本达成投资意向,已经准备投资?并且会建个厂,还会安排人来华夏管理?”
    杜奇对于同行的投资团了解的比较清楚,这个投资团是由十几家中小企业组成。而他们生产的成品是小型机械。
    并且由这些中小企业各负责一块,有的负责电机、有的负责总装什么的,形成完整的产业群,都是关联企业。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这些企业就会全部投资;如果不投资,那就连一家都不会来。
    此时算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两国都在鼓励各个领域的交往,当然也包括经济合作,甚至还出台了不少鼓励性的政策。
    在国际工业界,日本已经异军突起,并且与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一起,利用低成本、低价格,不断蚕食着美国的工业份额。因此,美国许多中小企业的日子都挺难过。
    如此一来,就有了内外两方面的刺激因素。因此,这个美国投资团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有很大的投资倾向,再怎么说此时华夏的人力成本简直称得上是可怜,起码能极大的降低成本吧?
    杜奇是重生者,很明白华夏未来的发展有多么多么的惊人。可为什么?特利森还有考察团在经过了考察之后,会发生如此南辕北辙的误判呢?
    特利森接下来则详细的回答说:“不用我多说,老板您应该明白,成本、市场,这都是关键。
    我询问过这里的工业情况,甚至还亲眼考察过,缺的东西实在太多。就算极少有的,质量也不符合要求,差距相当相当远。
    许多前来的企业都是做机械成品的,需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零配件。如果这些都需要进口,那已经把降低的人力成本抵消大半。”
    杜奇点点头,做了个手势,让特利森继续:“还有市场,等我们的产品运回美国,不提运费,只是产地的关系,就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你明白吗?印上made in china,甚至连正常价格都很难卖出,一定要降低价格,很低很低。不说那些考察团的工业产品,北美的消费者宁愿用那些劣质的日本产品。
    咱们孩趣宝公司的产品,如果打上了这样的标签,用户真的很难接受,这一点我们也在美国专门做了市场调查,这会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
    不提那些主观上情绪性的话,杜奇已经大概明白了特利森的意思。无非是华夏工业上欠账太多、落后的领域也太多,如果没有上下游产业的支持,许多的原料零件只能依赖进出口,那会增加不少成本。因此特利森判断,在目前阶段,从成本上看,并不能降低多少。
    应该承认,这都是些很实际的问题,根据杜奇所知道的,就在七十年代,华夏国内上马了一个‘运十’大飞机的计划。
    为了制造属于自己的大型客机,华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甚至已经制造出来了成品,而且还多次试飞穿过青藏高原,本身已经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可最后这个项目却被叫停了,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零件都是类似于实验室的产物,华夏的上下游的工业,无法做到标准化、工业化的批量制造出来飞机需要的零件,因此这个项目对华夏也就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最后也就被叫停了。
    唯一可惜的是,项目最后的资料也大量损毁,并没有保存下来,结果在三十年后,华夏具备了足够的工业基础,打算做项目的时候,必须重新研究。
    想到这些,杜奇心中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不过这些并不是紧急的,现在还是需要好好地和特利森谈一下美国考察团对华夏市场的认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