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59章 越折腾越嗨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顺丰开始送外卖了?”
    下午茶的时间,沈锋看着雷丽手里的星巴克咖啡,大笑道:“隔壁老王终于坐不住喽!”
    雷丽笑着打开一款app,给老板展示道:“新上线的丰食,专门主打面向企业员工的送餐服务,尤其是团餐很方便。”
    “星巴克、必胜客、德克士、真功夫、吉野家、达美乐、云海肴、西贝、周黑鸭……”
    “很适合点下午茶。”
    沈锋哑然失笑,也是无可厚非的事,虽然公司福利包括一日三餐,但下午茶的确比较私人,可以让员工选点喜欢的。
    现在雷丽算是大管家,负责内部福利和后勤,心很细,上上下下口碑不错,有什么问题直接反应到自己耳朵里,这才是私人助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好奇研究老王的新玩具,虽然配送费高,但架不住人家佣金低。谁让美团另一个老王吃相太难看,佣金过高让商家不堪重负,差点揭竿而起?
    上次吃饭就知道王卫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能把买卖做到两千亿市值谁不是野心勃勃?
    老子坐拥覆盖全国的网点和配送网络,凭什么只能做个送快递的?
    这两年旗下顺丰同城早就在一二线城市偷偷布局餐饮、商超、医药、生鲜、服务、跑腿……
    在自己看来,所谓外卖只是老王的小小试水……
    人家的目标是:周边三公里,什么都可以送!
    忍不住想起一句至理名言:
    真正对手永远出现在你想不到的角落!
    本以为腾讯的美团、阿里的饿了么拼这么多年,终于坐稳外卖这片江山?
    没想到竟然被顺丰搅了局。
    “顺丰的切入点很好,主打企业员工餐,咱们公司基本都用他们。”
    雷丽见老板感兴趣,继续道:“为企业提供专属折扣,集合品质大牌餐饮,严格把关用餐安全,甚至提供无接触安全服务。”
    “我最喜欢日历点餐,能选择指定的日期预定相关餐食,个人在满足起送要求的基础上也可自行下单。”
    “特别是下午茶,小金额订单配送五元左右,而有的蛋糕店单价超过200元直接免配送费,一个部门随随便便凑几个人很方便。”
    沈锋点点头,互联网工作压力大,九九六都是基本操作,尤其是李南君的投资部,晚上十点下班很正常。
    虽然自己从来没有严格要求,但行业变化竞争太快,逼的人不得不拼命往前跑。
    “每月给各部门固定餐补,以后下午茶我请客!”
    雷丽微微一笑,老板就是霸气!
    万利的待遇在圈里有口皆碑,无论工作环境还是薪资分红,就算实习生入职,工资也比同行高最少百分之二十。
    虽然现在才两千三百多人,但凝聚力很高,尤其是企业文化,上到几个核心高管,下到普通员工,都很低调内敛。
    好家伙,连大老板都这样,下面谁敢高调?
    这也是为什么万利被圈里津津乐道的原因,有的时候你越低调,别人反而更好奇,人就这么贱。
    沈锋越看越好笑,老王明显有备而来,杀手锏是商户入驻和企业订餐,铺天盖地宣传什么免费上线、专属优惠的标语,让另一个老王情何以堪?
    甚至玩补贴价格战?
    还推出拉下线活动?
    不得不说就算身为万亿大佬,
    日常吃瓜也很香啊!
    想想也是,有数据表示团餐规模高达1.5万亿,占整个餐饮的35%,体量是在线外卖的六倍。
    号称最后一片蓝海。
    更何况整个赛道没有一个头部玩家,小猫两三只,成不了气候。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巨头凭什么不横扫千军?
    盘子大且无人称霸,换成自己也一样,连快递老大都做到了,为什么不能当个团餐外卖龙头玩玩?
    想到这里不由感叹一声,上市是所有企业发展转型的一道槛啊!
    上次跟王兴见面,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靠出卖劳力搬货,不是顺丰的终极宿命。
    所以才各自尝试新颖的、可持续的、利润较高的增值服务,对顺丰来说是势在必行。
    万利传媒也一样,从mcn转型新媒体渠道,从月入千万的现金奶牛华丽变身资本市场的白富美,难道不是一种无奈?
    万利还好,有金手指自己硬气的多,相比较其他创业者,不用考虑股东的叽叽歪歪。
    换成其他人,强如阿里腾讯那种万亿巨头,老马小马需要考虑的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好的政策每天都有,但能不能推广下去?
    能不能说服股东同意?
    能不能落到实处?
    如何避免内耗?
    这才是最头疼的问题!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其乐无穷啊!
    看看人家顺丰,便利店、无人货架、生鲜速配、智能物流、金融业务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wow哇噢……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越折腾股东越高兴,
    否则哪有新故事讲?
    以老王的尿性,如果不是同行逼的紧,这么可能主动放下身段跟唯品会合作?
    自己也不可能以成本价帮潮人拿到独家代理权,说白了钱不钱对于顺丰无所谓,主要是争取更多流量,尤其是年轻人的品牌认知度。
    任何企业,市值一旦破千亿,所谓边界必然走向模糊。
    巨头之所以牛逼,只是因为经得起各种试错而已,按照幸存者偏差理论,所有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项目,都是十里挑一,甚至百里挑一的幸运儿。
    至于其他死的那些?
    who care?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