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19章:均田制风波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魏的土地家族大多崛起于四十年前,均田制为两百五十年前魏太祖皇帝统合天下后所实行。因感觉自己统合天下,又颁布数千年来首创的新法令“均田制”,自认自己早已超越天下任何一位皇帝,功大于天也可谓如此,遂改虚庙号为“天”,也就是称自己为“天子帝”。(为何说是虚号?自称天子那你就真是天子了?不过世人还是称他为太祖帝)
    世人皆知,东方各国无论哪位皇帝登基,从来没有过庙号为“天子”者。正所谓“天子、天子”有个意思就好了,不能当庙号啊,可太祖帝就是认为自己功劳顶天。不过也确实没啥问题,毕竟是他统合了天下,也是他砸碎门阀,更是他首创新法令“均田制”,使得天下百姓都有口饱饭吃。“天”可没有做过什么,民以食为天,是太祖皇帝让他们人人有饭吃,如今太祖要设庙号为天子,又有谁敢去指责他呢?所以大魏也是首创虚庙号的帝国,不要所谓的意思,要坐就坐实。就是这样导致后面所有接替者都喜欢在庙号上多加一个虚字“天”,这就是“世宗帝”又称“天世宗”,“成宗帝”称“天成宗”的由来,稍微有点作为就得加个虚号,连魏延、魏景民这种半点作为都没有的皇帝也能添加虚庙号,真不知道是太过自信还是太好面子。
    (扯远了,现在说的是均田制,立马回来)
    均田制的颁布确实让大魏国力日益上升,可在牛逼的制度也顶不住天灾人祸不是?大旱三年,百姓颗粒无收,说句实在话,要不是出现如此大的天灾,大魏国力追上北汉怕也不是难事。奈何,人力哪能斗过天?别说把庙号改虚,你哪怕改成老天祖宗十八代,那也不是老天对手。全国上下,除长江地带没啥影响,剩下所有大州,没有任何一个能免受灾难。老天不下雨那百姓还种啥地?有那粮种还不如磨成白面煮糊糊呢!而这种情况下,却是给了那些大家族和高官机会。不是没粮食吃吗?那我给你粮食,你把田卖给我行不行?百姓吃都没得吃了哪里还会考虑以后?行、当然行,留着也没啥用,还不如卖掉换点粮食。
    说到底均田制被破,成宗帝应该负主要责任,为何?要不是他忙着削藩梁王会造反?内战都打起来了他哪里还有时间去管内政?没错,他是帮魏延解决了国内最*烦,可他就没想到国内百姓没有田地,那魏延上位后日子能好过吗?他也不是不想动这些人,关键动不了啊,牵一发而动全身,刀下去容易,问题是要了别人命,他自己也得去一双腿,凭大魏当时的国力压根扛不住这种压力。
    刘毅之所以敢让杨学栋在震州下刀,那是因为安西政策不同,自打通大漠后,安西早已转型成功。震州若还属青州府的话,那太师府肯定不敢动他们,划入安西就不同了,压根不怕他们对政府施加压力。要么去青州联合所有家族给太师府施加压力,可现在的太师府有能力两面开战吗?要知道岳中仁可还在阳平呢,一旦西北军在跟安西打起来,呵呵!魏景贤、刘毅、岳中仁,三大势力围攻太师府,那朝廷三大执政可就得提前去掉一个了。
    现在来看看震州当局又是什么情况。
    城内好心情客栈,十几个黑衣人蒙着面在房间内等待。过了会,“咚咚咚”窗户外有人轻声敲击,领头黑衣人连忙打开窗户,“找到没?”
    窗外黑衣人点点头“找到了,彭家、贺家的粮仓在城内菜市场偏南。另外十大家族的粮仓全在城外小县城,分布太乱、地点也多,不太好下手。”
    “嘿嘿!那十大家族不用管,要干就干大的。彭家、贺家?这两家族才是真正领头羊。叫兄弟们都准备好,三更行动,粮仓打开立刻撤退。”
    “嗯!属下明白。”说完关窗离去
    黑衣人转过头来,看着身后人“通知难民内的兄弟,该干活了。告诉他们,千万别漏出马脚,难民哄抢时想办法脱身,明白没?”
    “明白”
    “好,各自行动。”
    ……
    对于此次任务,姜狗蛋非常高兴,要知道守将大人和刺史大人可都在上面看着呢。若把这事情办好,那他以后绝对是前途无量,说不定守将大人一高兴还能给他个校尉干干。偷开粮仓、煽动难民抢粮,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不能漂漂亮亮收尾,那他就该伸手打自己巴掌了。脱下身上黑衣,换上破破烂烂的麻布衣服,扯扯乱糟糟的头发,打开窗户跳出去。
    震州城人口量很多,不过百万人口大多都分布在县城、乡镇,主城内人口大概在二十万左右。要知道,这震州城虽说是主城,可在大也比不过内地那些州府不是?二十万人口居住在主城内,照理说已经不少了,门阀战争时期震州人口统计大概在四五十万户,而主城内大概是两三万户,数百年时间涨到二十万人口还算少吗?青州府数百万人口,震州就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集中在青州以北,永州地区全算下来两百多万,可以说是青州府目前的人口总数了(齐州小了点人口没多少)。
    富人住城内,穷人住城外,这上千年的定律几乎没啥变动。可城内高达二十万人口,原本粮食就供应紧张,又突然涌进来七万多难民,这特么全指望政府,不是要政府命又是啥?杨学栋又哪来那么多粮食供应他们?要么花钱去买。问题是他又不傻,这钱是他老子拨给他收地的,哪能拿去购粮?前面有提过,要是这批难民愿意迁居安西,他没话说,砸锅卖铁也会搞定粮食问题,关键他们吃干抹尽后还是要回老家。说来也算那些大家族自己作死,煽动难民闹官府?诶,这可就给了杨学栋机会。难民不是缺粮吗?你们这些大家族那么多粮食囤积仓库多浪费?想玩那就玩到底,谁怂谁孙子。难民拿到粮食肯定不会还回来,只要官府不吱声,就不信你们这些大家族敢去难民那里抢回来。
    此时姜狗蛋捏手捏脚来到一处难民聚集地,轻轻坐下,伸手拍拍正在地上睡觉的小难民,“小屌,快起来,哥带你搞粮食去。”
    听到粮食,少年眼睛立刻睁开“⊙?⊙啥?粮食?去哪搞?”
    “嘘……,小点声,哥啥时候骗过你,真有粮食,好多人都去了,咱们也快点去。”
    “哼!狗蛋哥又骗人,官府不开仓哪来粮食哦!”说着就想倒头睡下。
    姜狗蛋连忙拉住他,“我靠,这么不相信哥吗?告诉你,就是官府的粮仓,好几座呢!听说今晚有人要去开粮仓,你去不去?不去我可自己去了。”
    少年眼睛瞪得老大“真的?他们咋开粮仓?官兵那么多,还不得把他们全杀了啊?”
    “你管人家咋开,咱们跟过去扛两麻袋就跑,大半夜谁知道我去抢了?明天官府要查就让他查呗,那时候老子早特么出城了。”
    “是啊!对对对,快、在哪?咱两也快点去,别在去晚粮食都被抢光了。”
    “走,哥带你去。”
    ……
    乖乖,两人前脚刚动步,后面所有难民全跟上来了,有个小老头追过来“那个……狗蛋,真能搞到粮食吗?要不带上咱们一起吧?”
    众难民:“是啊!带我们一起去吧……”
    “额……啊哈!那个、不是看大伙睡着了吗,没敢打扰,呵呵!没敢打扰。既然大伙都睡醒了那就一起去吧。”(其实他要的就是这效果,都是逃荒百姓,听到能搞到粮食哪里还能睡着觉?)
    ……
    视线转到菜市场粮库,几个黑衣人在墙角小声嘀咕,“守卫有四人,你们各自引开两个。记住,不得搞出人命,拖住就好。”
    “明白,我先上,你们跟后。”说完离开角落往粮仓大门窜去
    守卫:“什么人?”
    扭扭屁股“你老爹,怎么?不服过来打我呀?”
    守卫:⊙?⊙?妈的,小兔崽子不想活了,揍他。”
    墙角几人:?_?,小乐还真是队长徒弟不成?这招都学会了。”
    “别废话,还剩两个,你两每人拖住一个,我去开粮仓。”
    ……
    毕竟不是官府粮仓,民间仓门大多都为木质,锤子敲几下也就砸开了。菜市场房顶上两个黑衣人看到仓门已开,其中一人道“四座仓库全部打开,发信号给兄弟们,开抢吧。”
    旁边那人搬过两桶烟花,取出火折点燃烟花,瞬间喷射高空“轰隆隆”,光彩四射、绚丽夺目。连发信号都与众不同,真是厉害。这也是姜狗蛋故意把信号弹换成烟花,在他看来任务完成那就得庆祝,信号弹炸那一下有啥意思?换成烟花图个喜庆,毕竟大过年的不能太寒酸。
    就在烟花爆响的时候,城内各处难民群内,“兄弟们,仓库已开,都快去抢啊……”
    “仓库已开,都跑快点,晚了可就被人抢光了。”
    “等等,不对啊!这里是官府粮仓?不是都在府衙旁边吗?”
    “哎呀!你管那么多干啥?别人说是那就是,我先去扛他一麻袋再说。”
    “也对,都没饭吃了还管那么多干屌,抢啊!”
    (呵呵!都没饭吃了还会去管是不是官府的粮食?人就是这样,你若是让他独自去干某种违法的事,不说敢不敢干,就算干完了那也会心中害怕、畏首畏尾。可要是所有人都去干这件违法之事,那绝对是一个比一个胆子大,法不责众嘛!)
    ……
    ———
    震州最大家族有两个,贺家、彭家。那为何要说这两家族是震州领头羊呢?其实这涉及到一些产业链问题,说简单点“食物链”,贵族都有高、中、下、低等区分,这些各州家族自然也有等级划分。既然涉及到等级划分,就肯定是要分出个高低贵贱。当然了,肯定不是明面上皇室那种划分,这是一种默认的划分,前面有提到过,四十年前收敛土地时,大魏有很多官员家族都参与了进去。
    照理说,大魏官员工资并不低……额!应该叫年俸禄不低(工资这叫法出于刘毅之口,暂且不提),可为何要参与到四十年前的土地收敛行列呢?要知道这可是坏了帝国内政,朝廷查出来那是要杀头的,敢冒如此大风险与民间土地家族同流合污,肯定是有足够诱惑力才敢让他们这么做。什么诱惑力?除了钱和粮还能有啥?
    真要解释还得从四十年前说起,大魏官员实行年俸禄制,所谓年俸禄就是到年发放俸禄,俸即是俸银、禄即是禄米,发放俸禄两样各占一半。要是在太平年景肯定是没啥影响,可当时是啥情况?大旱三年,那粮价涨得都快赶上黄金了,加上当初国库缺粮,官员一年所领俸禄,银子占百分之八十,禄米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粮价那么贵,让官员如何养活一家人?第一年熬过去,结果第二年又是大旱,这可咋办?不想想办法那这日子没法过了。
    找啥办法弄粮食成了当时大魏官员共同的难题,也就是因为这个难题出现,才让国内那些大家族、大商人找到了机会收敛土地。官老爷缺粮好呀!我们不缺粮,免费送给你要不要?想想看,一年俸禄还不够买几个月粮食,这时候有人免费送粮食过来能不要吗?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收了别人贿赂能不给人办事吗?要求不高,我在民间低价收敛土地,你在官府帮我照应着就好,要钱要粮你随便提。呐!有一个就有两个,都是当官的,你能干我咋就不能干?能!肯定能,关键咱们都干了,那上峰要是调查咋办?还能咋办?拉上峰下水啊!钱粮给到位还怕上峰调查咱?奈何上峰可比他们胆子大多了,那些大家族能趁机收敛土地我为何不能收敛?对、想贿赂我?可以。不过你收敛的土地得有我一半才行,不然分分钟让你倾家荡产。对于民间那些家族、商人来说,有官府跟他们同流合污巴不得呢!哪里还会去拒绝?
    大魏现在之所以贪腐严重,主要就是四十年前刮的风,成宗帝死前压根没注意到这些,等到元帝上位却是想整治也治不过来了,土地平衡早已打破,在想推倒从来是不可能的,内地那些势力也不会他翻身机会。
    目前说的是彭家、贺家在震州地位几十年不动摇的原因,具体点就是这两家在青州府有人,据说官职还不低,彭家那位貌似是青州府上牧(副监察使)官居正六品,贺家还要更强些,丐帮调查显示还是个青州中都(都护府司马等职,皆为正五品)。要明白,这种五品、六品官在外州可不小,安西玉州刺史胡斌前期可也只是个五品通判,可那都是有实权的,不像京官五品六品满地走,七品八品多如狗。青州属军府,当家的说是军部,可实际上管事的还是青州府尹跟他手下那群文官府衙,毕竟军部管理几十万大军都够忙活了,哪里还有空闲去过问政事?所以说大魏这沉默的等级划分制度,有权的无疑要高出别人一节,彭、贺两家为何能成为领头羊也就不言而喻了。(粮食被清仓,这两家又怎样了呢?现在把视线转到彭家大宅。)
    震州东街属全城最富裕的地方,豪宅大院不下数十家,住的全是有钱人。不用说的,东街靠近齐州,属震州城最繁华地段,当然是有钱人住宅第一选择地。此时东街官道右侧,两座石狮守门的豪宅大院内,“哐当”茶桌被掀翻“你们这群废物,要你们有什么用?”某人怒吼道
    彭仪勋作为彭家第三代族长,最大的梦想就是将家族发扬光大,西北跟南方不同,南方水运发达,产业众多,赚钱门路多不胜数。西北呢?除了圈地卖粮还能有何产业?连帮商会以私窑闻名大魏内外,可人家是商会,有的是资金和技术。而他只是地主,家族内对于做生意基本算是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每年打下来的粮食除了卖给官府,剩下的都是转卖粮商,这样是能保持家族永不衰落,可也无法让家族得到发展。他也想过带领家族走出去转型做粮商,奈何西北这地方耕地太少,又缺水严重,产量总是不稳定,稍微有个小灾年景,那一年内基本上没多少粮食可卖。几十年因战乱频繁,粮价只涨不跌,他也就放弃了向外发展的想法,坐家里等着粮商上门收购也是一样,没有运输费和过关税反而还能多赚一些。但今年变了,朝廷为拉拢安西把震州划出了青州府,只是换统治者而已,政策不变对他们也没啥影响。问题是安西政府这新任刺史,居然第一个就要拿他们开刀,实行均田制,那他们这些地主哪能同意?这跟灭人家族有何区别?没了土地难道带着家族出去要饭吗?再说我们又不是不交税,何必要赶尽杀绝呢?诶!好说歹说这刺史就是不同意,非要兼并土地不可。闹?咋闹?震州已经不归青州府统辖了,族内那些当官的压根管不到震州。他也不是没有找过在青州当官的叔叔,可叔叔来句:斗不过安西,土地卖给他吧,安西政策有利有弊,或许可以借着安西政策让家族走出去也不一定。
    原本跟十大家族与官府的谈判早已确定,结果关键时刻他大儿子回来了,听说震州刺史只是个三甲出身,非要与人家斗斗不可,并跟他说有办法让那杨学栋知难而退。想想长子虽然未中甲,但论才华在震州还是数得上名号,他说有办法,那应该可以试试。于是就跟贺家商量了下,没话说,目标一致,不管能不能让杨学栋知难而退都得试过才知道。
    正值北方难民涌入震州,他长子想的办法就是煽动难民大闹官府,通过难民的压力来逼杨学栋投降。震州没有运河,粮食供应本就不足,若是杨学栋顶不住难民压力,肯定会来找他们开放粮食市场,缓和粮价。到那时候,他们自然有理由找杨学栋重新谈判,取消均田制计划。可昨晚他彭家跟贺家在菜市场的四座粮库,一夜之间全被难民抢光了,还说什么官府粮库,官府粮库他会建在菜市场?四座粮库四万石粮食啊,这可不是北汉时期的四万石,现在居然就这么没了。
    (解释下,北汉时期,十六两为一斤,一斗大概为五斤,十斗为一石,大概五十斤左右。大晋时期未有变动,主要变动是在大魏初年,一斗改七斤,一石七十斤左右。货币换算变动也是比较大,北汉时期一钱银子能换一百文铜币,十钱为一两。当然,黄金兑换率除外,千年前一两黄金只能兑换十两白银,先秦时期变成了十五两,北汉早期涨到二十两,中期三十两,晚期五十两。大晋初年未有变动,主要变动就在门阀战争时期和大漠战争时期,门阀战争物资匮乏,白银不太值钱,一两黄金兑换比干到八十两白银,到北沙打完大漠战争后直接顶到一兑一百两,此后一直都在一百两左右徘徊,未有变动。没办法,白银作为大陆通用货币产出量高,流动量更高,黄金可没那么大产出量。
    彭家、贺家在菜市场被抢的四万石粮食,总算下来大概在二百八十万斤左右。要知道,一个人一月口粮最多也就三十来斤,正常说一个四五口的家庭每月消耗量也就在一石多。全大陆几百年来战乱太多,导致粮价过高,北汉时期白银购买力比较强,基本上一两银子都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一个月的,要是尽买粮食,一两银子能买两石还多,大概一百八十斤左右。越到后期那购买力越低,尤其是乱战时期,有钱都买不到东西,为何?物价贵呀!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没有三两银子压根就过不去,不然北魏也不会把士兵军饷从二两涨到了三两,购买力低了肯定是要涨。北汉早期那国库年收入连一亿都没有,可却比现在年收入上亿的大魏有钱得多。扯远了,现在说的是彭家,看看彭仪勋如何处理眼前事情。)
    坐在主位上看着跪在旁边的仓库守卫,吼道“跪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大少爷喊来。”
    “是,属下告退。”颤颤巍巍退出大厅去找大少爷
    ……
    (那么彭家大少爷是谁呢?他有办法挽回这次损失吗?先歇会,后面继续。)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