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马虎子
其实西厢房南向,紧靠南墙的地方还有一间小房。
不过自打过去,那儿就是厕所。
这里变成大杂院之后,由于清扫不善,日益污秽,那儿已经变得臭不可闻,
自然没有看的必要。
于是离开了西厢房,康术德便径自带着宁卫民来到了北面的正房前。
这五间房,是这个院落最主要的建筑,也是朝向最好的房间。
老爷子根本无须开口,宁卫民就能猜出原先必定是主人宋先生的居所。
只是这里原本应该是个五间房贯通的大间,如今却被一堵后砌起来的砖墙给隔成了两间和三间两套房。
显然在那些住家搬走前,是两个家庭在各自使用。
好在让人颇感欣慰的是,打开这几间房的门锁之后,里面不再如其他房间那样,毫无旧日的痕迹了。
原先区别两侧次间与尽间的一对隔扇门,也就《红楼梦》里说的碧纱橱,居然还近似于完整,保持着原貌。
那一对门都是十二扇隔扇组成的,相当精巧。
主要框架,槛框(包括抱框、上、中、下槛)、隔扇、横破等部分,几乎都很完全。
虽然隔心上的青、白二色色绢纱破损掉了,但也无关大碍,后补上也就罢了。
这的确是给了康术德和宁卫民一个很大的惊喜。
要知道,马家可是营造学世家,他们设计挑选的隔扇样式,能是一般人家的可比吗?
还别看只是民国年间的东西。
但木料的质地,雕工之精致,细节的讲究,全是拔尖儿的,堪比王府。
这样的东西,如果让木器厂重做,也是价值不菲呢。
既然还留有原物,那只做修复就省事多了,至少能够省下两三千块来。
不过让宁卫民相当奇怪的是,右侧东向的那两间房,居然房间高度是和门槛持平的。
足足比隔壁的三间房地基高出一大块。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嗨,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你当‘东洋院儿’是白叫的呀……”
见宁卫民瞅着地面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康术德微微一笑,给他做出了解答。
“宋先生的日本太太婚后跟着丈夫回到京城,难改本国的生活习惯。宋先生是个很疼太太的人,搬到这里后,首先就请马家派人把这正房的东次间和东尽间做了大改造。”
“首先就是把屋内地面给抬得很高,进这两间屋得脱鞋,等于先上一层台阶,地面铺了草席一样的榻榻米,给人的感觉是进门就脱鞋上炕。而且这两间窗户也给开得很低,坐在屋地上能看见院里跑的猫。最里面的尽间做卧室,却没有床,晚上宋先生和太太睡觉就躺在榻榻米上。”
“我刚来的时候瞅着这两间屋子里的摆设特新鲜,依我的想象,宋先生夫妇睡醒了一睁眼,满目是桌子、椅子腿儿,视觉角度变成了耗子的,可够别扭的。不过后来渐渐的,懂得了这是东洋人的生活习惯,我也就见怪不怪了。”
“还有,日本人爱洗澡。所以宋先生还在最东边的尽间,单独隔出了一个五六平米的空间做盥洗室,安装了日式推拉门。又花重金按照西洋方式,走管线做了上下水设施,安装了水龙头。里面洗脸盆、浴缸、抽水马桶一应俱全。因此处经常用水,故没改装为榻榻米,独留下了原先铺设的红蓝色图案的花砖地。”
“所以要我说,这个两间房应该是整个马家花园生活上最方便的了。这房被房管所占了之后,有幸分到这来住的人,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厕所和洗澡间。”
说着康术德拉开了东间的隔扇门,迈步走了进去。
宁卫民紧跟其后,果然如老爷子所言,见到尽间有一卫生间。
但却是一副保护不善的状况。
日式推拉门不见了,起了半堵墙,其余部分用个铁丝挂着破帘子当隔断。
里面瓷砖破裂,浴缸不见踪迹,抽水马桶也换成了蹲坑的,水管子还有点漏水。
一看就知道,搬走的那家住户没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很有点辜负了这样的便利条件。
不过宁卫民因此最感意外的,倒是当年毅然决然把老婆退货到日本的宋先生,居然还有这样体贴的一面,堪称宠妻狂魔啊。
看来他们的感情的确很好。否则男人是决不会大费周章,为老婆考虑得如此周到。
由此也可想象得出,当初宋先生做出堪称绝情的选择,并不是很轻松的。
恰恰相反,必定是十分痛苦、倍感艰难的。
归根结底,还是战争毁了这个和睦的小家,断送了他们的夫妻感情……
“老爷子,那另外的几间屋呢?是宋先生的书房吗?”
宁卫民不想再想下去了,主动转移话题,想躲避这种凄然的感受。
只听康术德继续说道。
“最中间的堂屋是明间,正中一间有大炕设有大红铺垫,大红方形长枕,可做会客之处。西边的最里面的尽间是宋先生孩子的卧室。宋先生有一子一女。男孩比我小五岁,叫宋星垣。大家都叫他小元子。女孩比我小七岁,是日本太太取的名,叫宋春子。”
“外面隔扇外的西次间还有一张床,是看顾孩子的保姆田妈的床。那个小老妈儿是朝阳门外太阳宫一个菜农的老婆,自己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为生计不得不进城做老妈儿,虽然没有做佣人的经验,但人很实在本分。”
“宋先生就是取其朴实,看中她没有宅门里养成的坏习惯,才愿以每月十五块大洋的高价雇她。这在当时差不多是最高等女仆的价钱了,一般的女仆不过八块十块的。田妈挣的钱养活她乡下一家人绰绰有余。”
“为此,田妈自然知道遇到好主家了,所以照顾宋先生的孩子格外上心,对待宋先生和日本太太也很忠心,任劳任怨。毫无普通女仆那种察言观色的心计和心眼。甚至对蓝爷都很尊重,很客气。只是对外人说话就没那么好气性了,不但话冲,她脾气上来甚至有点不知分寸。”
“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回子事儿。这田妈啊,因为特别善于制霉豆腐,每每一做就是两坛子。除了一坛子供小院日用,另一坛子还能分给花园子里的各等人,赚些外快。有一次,她去给马家的佣人送霉豆腐,经过花园回来的时候不知道碰上哪家外客的女眷。”
“有位不知是太太还是小姐的,喝多了坐在园子里的亭子里起不来了。见到田妈,就很急切的高喊一声‘那老妈儿,快过来搀我一把。’田妈听这人说话不客气,也不管身份差距了,立刻反唇相讥,‘这儿没老妈儿,只有马虎子!’你听听,她就是这么个脾气的人。”
老爷子的描述让宁卫民不禁莞儿,绷不住劲儿的乐了。
因为他知道,这马虎子是京城人恐吓小儿之词。
在过去,几乎所有京城的孩子,小时候都听过类似的一句话。
“再哭再闹,马虎子就过来吃你了!”
在家长的语气渲染中,马虎子这个像老虎一样的怪物,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存在。
与西方神话中与圣诞老人相对应的坎卜斯,有着相同的喜好,专门吃不听话的小孩。
谁家孩子要是顽皮哭闹,马虎子就会循着气息来叼走这个小孩。
甚至鲁迅也在《朝花夕拾》里专门考究过。
认为这个词儿的来源是隋代吃小孩的麻叔谋,当称“麻胡子”才对。
反正无论那种解释吧,宁卫民都必须承认田妈这份应变能力和敢于顶撞的尿性过人。
她居然把吆喝她的人当孩子一样来吓唬。
这话的潜台词分明就是数落这位醉酒的太太或小姐——你是毛孩子一个啊,忒不懂事了!
这样能让人吐出一口老血,又说不出道不出的“烧鸡大窝脖儿”。
怕是除了京城,别处再不会有缘品尝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