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1章 反噬
身旁,杨华梅和孙氏可没功夫去留意李神婆的腿,她们两个拎着礼品,屁颠着跟在李神婆的身后也进了堂屋。
堂屋里,李神婆招呼她们三个坐下,扫了她们三个一眼,问道:“你们喝茶不?”
孙氏摇头,“家里喝了过来的,不喝了。”
杨若晴看了眼李神婆家这桌上几只豁了口的破碗,里面黑乎乎脏兮兮的,心道就算很渴,这茶水也喝不下去啊!
李神婆道:“不喝也好,我这茶水,一般是用来招呼底下那些朋友的。”
李神婆这话,差点没让杨华梅从凳子上摔下去。
幸好坐在她身旁的孙氏及时扶住了她。
杨华梅吓得屁股往边上挪了挪,尽量离那碗远一点,再远一点。
李神婆扫了眼杨华梅,嘴角扯了扯,眼角的余光又扫了眼坐在另一边面不改色的杨若晴。
“人有三分怕鬼,鬼则有七分怕人,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半夜不怕鬼敲门!”李神婆道。
杨华梅回过神来,听出来这李神婆是在挤兑自己,杨华梅也没有脾气去跟李神婆这辩解什么,只是好言好语的央求李神婆:
“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呢,虽说我也没做啥不好的事儿,可这真当鬼来敲门来了,是真的怕啊!”她道。
“李神婆,求求你,帮我想想法子吧,我婆婆这一死,我们全家,还有我娘那边,都不得安宁啊!”
李神婆哼了声,“把你婆婆的生辰八字,还有死的时辰啥的报一遍。”
杨华梅便赶紧报了一遍,然后又跟李神婆这说了一下大概的经过。
李神婆摆摆手,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对灰褐色,类似于风干了的猪腰子的东西扔在面前的桌上。
一口气扔了三回之后,嘴里念念有词,一双手指头也在那推算着什么。
这边的三人都不出声,生怕打乱了李神婆的思绪。
杨华梅更是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杨若晴也是饶有耐心的等待着。
半晌之后,李神婆终于睁开了眼。
“这人哪,好死不如赖活着,寿终正寝的是顺应天道,那些自个想不开寻了短见的,是逆天,造孽。”
“不仅对晚辈不利,影响整个家里两三代的风水和气运,就连她自个下到阴曹地府,都要受惩罚。”
“又因为她是吊死的,阎王老爷会让她每天都重复一遍死前的经历……”
“啥叫重复一遍死前的经历啊?”杨华梅忍不住打断了李神婆的话,“神婆,求求你说明白一点,我不太明白啊!”
“重复就是重复,你是猪脑子么?这都不懂?”李神婆没好气的喝道。
估计是自己说话被杨华梅给打断了,所以有些不爽。
“我是真的不懂啊……”杨华梅一脸的憋屈。
杨若晴轻轻拽了拽杨华梅的衣裳袖子,小声道:“就是每天都要上吊一遍,重新经历一遍死前的痛苦和挣扎……”
“啥?”杨华梅惊愕了,随即一脸的恐慌。
“咋还这样呢?这也太遭罪了吧?我婆婆真是可怜啊……”杨华梅的眼泪忍不住就掉出来了。
看到杨华梅伤心的落泪,李神婆看她的目光稍微好了一点点。
“难得你还为你婆婆难过,回去后,叫你男人,也就是你婆婆的亲儿子亲手把她上吊的地方给拆了,”
“横梁就拆横梁,门窗就拆门窗,总之就是她挂绳子的那个地方给拆下来,用火烧了,她就解脱了,往后自然也不会再来找你们。”
这一回,杨华梅学乖了,一直等李神婆把话全部说完,而且没再说了,她方才开口。
“好好好,我回去就照做。”杨华梅道,
这边,孙氏也出了声,“神婆,还有我婆婆那边,她们两个是亲家,这段时日,梅儿她婆婆夜里也时常去找我婆婆……”
李神婆看了眼孙氏,道:“谭大姐说话得罪了鬼,让她亲自去死者的坟头烧柱香,说两句软话吧!”
事情问得差不多了,孙氏和杨华梅赶紧起身告辞。
杨华梅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飞回家去,可是,李神婆却把杨若晴给单独留下了。
“我这里有点杂活,你留下,帮我做点杂活不会推辞吧?”李神婆问道。
杨若晴先是愕了下,随即便微笑着点点头:“义不容辞。”
然后,她跟孙氏和杨华梅道:“娘,姑姑,你们先回去吧,我等会做完了事情自个回去。”
孙氏道:“那等会叫你爹来接?”
杨若晴摇头:“这青天白日的,不用,你们先走吧。”
等到孙氏和杨华梅离开后,这小院子里就剩下杨若晴和李神婆。
杨若晴撸起了袖子,问李神婆:“神婆,有啥杂活要我做的,您尽管吩咐就是了。”
李神婆道:“老婆子我没啥粗活杂活要你做,我就是想要一根你的头发。”
杨若晴惊讶的睁大了眼,“为啥啊?”
“神婆你要我头发有啥用哦?”她问。
李神婆笑了笑,道:“你要是愿意给,你就给,用途,是没有什么用途的,我不过是为了留个纪念罢了。”
“留作纪念?这话我更加的不懂了。”杨若晴道。
李神婆是有几把刷子的,她知道自己是别人的灵魂占据了这身体,而且李神婆也一直在为自己保密。
“神婆,你为啥要说留作纪念这种话啊?难道,你算出来我这灵魂要走了?”
一种巨大的恐慌,突然席卷了杨若晴周身,让她的脸都白了。
李神婆摇摇头:“莫慌,你的命,我早就给你算过了,你会长命百岁,寿终正寝。”
“是我,是我这个老婆子命不久矣了。”她道。
“啥?”杨若晴惊讶不减,打量着李神婆的身体,“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若是病了我带你去看大夫,拿药啊!”
李神婆道:“我没有哪里不舒服,只不过是这一生给人算命批八字,泄露了一垫天机,”
“做我们这行的,到后面会有反噬,我儿子生下来我就送去了亲戚家寄养,”
“长大后我给他准备了一笔银子,却让他入赘了女方家,孙子孙女都跟女方姓,”
“而且这些年,我多不准他们回来这里,撑死了我一年出去一趟,看看他们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