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邦华对崇祯的话非常不满。纠劾官员不法事乃督察院的职责,现今成了被锦衣卫霸占的差遣了,圣上如此倚重锦衣卫非文官之福。
    官员触犯朝廷纲纪,自应由朝廷有司查证论处,锦衣亲军乃皇帝私军,怎能事事都要插手?那督察院以后将如何自处?
    他开口反驳道:“圣上处处以锦衣亲军为先,朝廷有司岂非有空置之嫌?私器公用岂是长久之计?望圣上三思!”
    崇祯摆手笑道:“李卿稍安勿躁!此次事涉朝廷从三品大员,朕意右都御史施卿亲往扬州坐镇,望施卿秉公处断,不徇私情!今日议处淮安之事,朕对此事有所思,说出来诸卿参详。”
    右都御史施邦曜出列施礼接旨后,诸臣归列收声,静待崇祯示下。
    崇祯开口道:“淮安提举司一事涉案官吏之广让朕倍感震惊!其所贪墨之多更令朕咋舌!一个只有三名朝廷命官的小衙门,上下无一清白之人,这是大明立国以来未有之事,实乃朝廷之耻!诸卿身为重臣,难道不该反思其中之过?”
    诸臣皆是垂首不语,温体仁和李邦华出列躬身施礼道:“此乃臣等之过,还请圣上息怒!”
    崇祯叹道:“诸卿身负领袖群臣之职,在严以律己之际,也该担负起本身之责!淮安众犯贪墨几达百万两,这还只是一个提举司,那都转运使司这等权利更大之署衙呢?其结果朕实不敢想!朕不明白的是,要如此多钱财何用呢?据朕所知,京城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一年所费不过三十两,一家人便能衣食无忧;而一个从九品的职官,竟能贪墨三十万两!足够一万个五口之家一年所费!”
    诸臣适才只是惊叹于那个九品吏目所贪之多,并未细算其到底有何惊人之处,经崇祯一说方才醒悟,此人之贪婪的确令人发指。
    崇祯继续道:“若是正当经营,就算你身家百万朕也乐见其成。可令朕难忍的是,这些银钱本该是朝廷之财!去岁两淮盐课共纳五十余万两,若无此事,朕也以为乃是常数。现今看来,朕与诸卿皆被人蒙蔽而不自知也!”
    诸臣皆知盐课中有很大的猫腻,两淮作为全大明最重要的盐课之所,其有司中人肯定会上下其手,捞取私财。现今看到淮安一案后,都不禁开始推算盐课到底有多少被人中饱私囊了。
    崇祯接着抛出一张大饼:“上月朕用内帑给京师衙门涨薪,算下来,年所费计三十万两;朕本打算等太仓、内帑有更多收入时,再推出一批新政,提高奖赏额度。可淮安一事让朕顿觉寒心不已!朕不想让某些贪得无厌之辈,在损公肥私之余还能受赏!”
    李邦华出列奏道:“圣上所虑甚是,年末各衙考核之时,臣定要求督察院上下严格审查,绝不使圣恩被辜负!”
    怎么?你刚给大家涨了薪,莫非要反悔不成?要知道很多官吏可是刚要过上好日子。你不就是怕人家贪着你的钱还领着你的赏,你心里憋屈吗?那督察院就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好了。
    崇祯点头道:“朕信得过李卿。年末考核之事,督察院为首,吏部为辅,凡有违反朝廷法纪者,一律严惩!”
    李邦华和吏部左侍郎周云行礼后退回班列。自从王永光被罢吏部尚书一职后,崇祯一直没想到合适的尚书人选,吏部部务由周云负责,他也在暗中运作,争取扶正。今日之事周云并未看清风向,所以没有表态。
    崇祯喝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接着道:“朕从淮安之事中推断,两淮盐利必是一个惊人的数目,朕绝不允许本该属于朝廷的利益被个人攫取!朕决意裁撤各地都转运盐使司!废除盐引盐课祖制!以后售盐取盐不需用盐引,大明全境之盐由朝廷统一价格发售!”
    乾清宫里几乎所有人都被崇祯的话惊呆了。
    自太祖创立本朝始,承袭宋制开设盐引至今已历两百余年,盐引已经成为了银钱的象征,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地区,盐引可以当做银两来流通使用。
    盐课更是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虽然已经逐年减少,但对于严重缺钱的朝廷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皇帝怎么说废就废了?
    在场诸人只有侯恂心中有数,他现在越发断定,市场上出现的新盐就是皇帝自家的产业了,要不谁能指使的了锦衣卫为其保驾护航?这次借淮安之事裁撤各地盐使司,废除盐引盐课,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为了填满内帑,皇帝也是蛮拼的。
    温体仁迟疑了一下,还是出列奏道:“先前圣上裁撤长芦,乃其产盐极少,留置署衙也只是徒耗国孥,并致使过万灶户穷困潦倒,在京师之侧实为隐患之故;可两淮运转两百年,其在江南一地影响甚广,无数人等倚其养家;今圣上骤然裁撤,是否会有不妥之处?臣以为惩治贪渎官员即可,裁撤之事尚需从长计议。”
    王应熊奏道:“首辅所言甚是!臣亦觉裁撤欠妥!今圣上已遣锦衣前往,更兼有右都御史这等重臣主持肃贪之事,两淮一事应能妥善解决;可若是依圣上所言,取消盐引、盐课,其中有利益牵涉者甚众,在其私利受损之情形下,恐引起不可料之祸患!还望圣上勿要因一时意气而匆忙决断!”
    毕竟是阁老,虽然能力欠缺,但凡事都要站在朝廷的高度考虑,王应熊自然会想到皇帝的举措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一直冷眼旁观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出列奏道:“臣不赞同两位阁老之言!两淮之弊圣上已是讲的甚为明了!现今剿贼安民都需海量钱粮,两淮盐课只纳银五十万两,承平时节勉强尚可,但从淮安一案中可知,其利远不止此!若想获其利就需得果决!乱世需重典!逮治贪渎之时也要革新除弊!圣上定详知其中内情,否则怎会做出如此断然之举!臣赞同裁撤废除淮盐一事!”
    杨嗣昌也是七窍玲珑的心肝,他杨家在两淮并无利益纠葛,裁不裁撤,废不废除与他无干,所以他打算在一边瞧热闹就行。
    但当他看到崇祯先是抛出淮安窝案引发群臣对两淮的不满,后又隐晦的指出,两淮盐课本可以更多,然后内帑、太仓受益后,京师官吏的待遇将会有更大的提高,接着顺势将裁撤废除之策放出来后,他心里顿时明白,皇帝这是想把大明盐利彻底掌控在自家手中。
    既然知道皇帝的目的,那当然就要顺着圣意去表演了。
    崇祯赞许的冲着杨嗣昌点了点头,温言道:“杨卿之言甚合朕意。卿上任本兵之后勤勉尽职,朕亦是看在眼中;卿之才干足可依托,兵部交于你手朕甚是放心!”
    崇祯当然不知杨嗣昌心中所想,但杨嗣昌的话很合他的心意。
    自己从后世而来,当然知道盐利有多么的丰厚,在财政捉襟见肘之时,才处心积虑的想把盐利全部收归己有。
    可人家杨嗣昌身处局中,竟然能得出自己知道内情的结论,这让他不得不承认,绝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自己只不过是比他们多了一份见识和眼界而已。
    真要论智商的话,假如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一辈子也达不到人家的高度。
    杨嗣昌心满意足的退回班列,皇帝的褒奖才是升迁的根本,别人意见再大也没屁用。一家人暗地里把老温骂的肉都臭了,可人家照样在首辅位子上待着。关键就是老温能体察圣意,只要圣眷不衰,首辅的位子就会一致稳固下去。
    要说能爬到高位的人,那可真都是精英,一个个粘上毛比猴子都精。
    吏部左侍郎周云也站了出来,他看到崇祯对杨嗣昌的温言安抚,那就说明杨嗣昌猜对了皇帝的意图。
    他慷慨激昂的表态道:“臣附议本兵之言!淮盐之利不能握与私人之手!淮安提举司官吏贪腐,吏部对其缺少有效监督,臣负有不可推卸之责!当下京师吏治已现清明之色,这皆赖圣上励精图治之举!吏部正在制定相关章程,争取将京师治吏之经验推广到大明全境!使圣上子民免受酷吏之害!”
    这种赤裸裸的马屁行为自是引起大家暗自鄙视,不过崇祯倒是觉得周云这人不错,能把淮盐的话题扯到吏治上,有前途。
    崇祯开口道:“周卿既有改变吏治之雄心,那就好好去做,有疑难之事多与内阁沟通;只要对大明有利,朕自是会全力支持!”
    人家既然选边站了,自己当然要有个态度,不能让人家热脸贴凉屁股不是?
    周云暗自得意,神情庄重的施礼退回。皇帝能所有回应,说明自己猜对了,这就给圣上留了个好印象,在扶正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只是现在还没看出到底谁是自己的竞争者,没法趁机给对方上点眼药,着实可惜。
    崇祯看向一旁默不作声的侯恂,出言问道:“淮盐一事户部最有话语权,侯卿到底是何态度?”
    这是逼着老侯表态了,只要户部尚书同意,其余外行说话就没多少说服力了。
    侯恂迟疑了一下出列奏道:“圣上之举确有可行之处,只要将来盐课比现下要多,那将盐利收回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臣亦觉王阁老之言甚为有理,臣以为为了安定起见,徐徐图之较好!”
    崇祯选择性的无视了他的徐徐图之,果断拍板道:“好!既然户部也赞同朕的策略,那就这么定了!即日起,裁撤都转运盐使司,废除盐引盐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