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贡院
这一路往济南而去,不少时日,魏铭着意着那高密县的窦教谕,可那位窦教谕既没有要求桂志育做什么,也没有在桂志育眼皮底下做什么小动作。
魏铭只好继续盯梢,却又发现崔稚像是病了一样,每日蔫蔫的,完全没有刚启程那两日的兴奋劲,直到到了济南府,瞧见那等繁盛风貌,她才好像三桃河里边的小鸭子跳进了水中,畅快地游起来。
三年大比的济南府,人潮川流不息,街巷处处挤满了前来乡试的读书人,吃食趁机涨钱,住处看时要价,连路边喝口茶的摊子都挤得满满的,给钱都未必能上桌。
安丘高密两县的住处也连在一起,崔稚并不同他们同住,段万全之前来济南运酒,替她安排了一个院子,正好将魏铭邬梨连带葛青和温传一并接过来,崔稚带着苏玲住了正屋,那四人份两拨住了厢房,离着安丘众生安置的地方并不远,只有一条巷子的距离。
崔稚兴致勃勃地同苏玲并焦文兄弟把济南府逛了一天,竟然没逛完,她兴致不歇,又同魏铭道,“你们去看考场吗?什么时候去?带着我一道呗!”
乡试的考场是贡院,只有南北两京和省城才有,平日里没有什么用处,到了每三年的乡试才起用。
魏铭是自然要去看考场的,桂志育的意思,大家尽早过去看看的好。桂志育带着安丘的学子去看,魏铭就不同他们掺合了,见着崔稚难得这么有兴致,便道今日下晌就去。
贡院建在济南府城东南,又称为棘院,崔稚先还有些不明白,到了贡院门前一看,恍然大悟,只见那院墙之上,遍插荆棘,是防范的作用,唯恐有人无故逾越这道墙。
大门上正中悬着一块墨字牌匾,书“贡院”两个大字,两侧各建一坊,分别是“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崔稚走到门前就已经被震慑住了,魏铭见小丫一贯嚣张,这次终于露出了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暗觉好笑,生怕她走散了,亲自拉了她的袖子往里走。
眼下贡院还没有闭门,院子里还在清扫之中,前来看考场的考生不少,魏铭指了最高的一座高楼给崔稚看,“明远楼,在楼上能将考场内外看得一清二楚,考试时有监临考官寻看,到了晚上楼上吹角击鼓,以角鼓代替打更。”
他说着,呵呵笑了一声,特特同崔稚道,“吹角的时候,还有人高喊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听着甚是吓人。”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崔稚只听他说,就被吓了一跳,“这不是贡院吗?又不是监牢,喊这个做什么?”
她再看贡院,见还有半人高的荒草未清,忽的觉得一阵阴风扑来。
魏铭却不着急解释,一路到了贡院中央,崔稚往那高高的塑像下一站,下巴哆嗦了一下,而葛青、邬梨、温传三人,已经上前拜了起来,邬梨还念叨,“万望考神保佑!”
他们拜得正是考神。
可那考神金刚怒目,一身煞气,崔稚咽了口吐沫,“张、张飞?考神是张飞?”
她目光顺着张考神往他两边看去,只见张考神两边竖着两面旗,正正写了两行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崔稚晕圈了,这贡院的画风有点跑偏啊!
她实在不明白,“魏大人,怎么回事呀,你给我讲讲啊!”
魏铭说其实不难理解,张飞可不是传闻中那个粗暴鲁莽的张飞,张翼德书法遒劲雄迈,有传世的《立马铭》等书法石刻,当个考神也是当得的,不过更要紧的还是张飞一身威武,能震慑宵小。
“这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八个字,放在考神脸前,正是专门招来怨鬼冤魂的用处。希望怨鬼冤魂们,赶在考试放榜前,将冤仇一笔勾销,免得仇人中举,门庭发热,怨鬼冤魂的冤仇可就无处可申了!”
崔稚还是头一次听这个说法,只觉得通体生热。
古代人倒是注重这方面的人文关怀,还记着让这些鬼呀怪呀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免得以后没得报了,更加蒙冤,无法投胎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谁中举谁不中举,和人的品行关系不大,小人当道不是个案呀!
崔稚唏嘘了一下,想到了邬陶氏,邬陶氏没能得了邬梨替她儿子乡试,必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肯定还有旁的手段。邬陶氏的儿子中举,也是防不住的!
众人又去看了号房,密密麻麻的小隔间,考生要在这里坐卧饮食答题,不过贡院不是完全禁止行动的,巷子里有做饭煮茶的地方,考生可以过去吃喝,至于拉撒,崔稚就不想参观了,据说阴暗逼仄,臭不可闻......
眼在已经进了七月底,距离乡试只还有半月的工夫,还剩下小部分地方没有打扫完。
魏铭告诉她,贡院三年才开一次,平日里根本无人打理,要是他们再提前一月过来看,可以看到贡院的蓬蒿比人高,十分荒芜,“至于狐狸、黄大仙之流,更不用说了。”
崔稚啧啧,魏铭又道,“扫除也就这几日的工夫了,等到八月初一,正副主考等考官的房间都要全部备好,一应家具上新,还要用锦缎装点,整个贡院换一番气象......”
有魏铭这个科举万事通在,崔稚这番参观收获颇丰,出了贡院还叹为观止。
科举真是古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大事啊!
他们一行往城里人多处,寻了个人满满的老酒馆,等了一会才做了上桌子。济南的菜式更有北地的风格,烧鸡驴肉都不能少,崔稚得了魏大人一天的讲解,拍拍胸脯,“我请客!”
邬梨尤其高兴,一手拿起筷子,一手拉起魏铭的手,“托魏案首的福!”
魏铭笑而不语,终于见着崔稚又恢复了那副爱吃爱喝的模样,他暗暗松了口气。
只是众人吃了些东西往回走,走了没多远转进小巷子里,竟然打眼瞧见一个熟人。崔稚和邬梨都“啧啧”了两声,那熟人一转头也瞧见了他们。
不巧,正是亲自带了两个儿子前来考举的邬陶氏。
*
*关于贡院的说法,参考明朝贡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