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被历史长河拍散的人
崔稚和皇甫腾两口子都要在城里看宅子,这事找旁人都不妥贴,看了几处也没有合意的,幸而段老爷子从乡下回来了,众人又上了段家的门。
他们到的时候,恰巧遇见了上门说亲的媒婆。段万全如今正当婚配年龄,段家的日子又越过越好,上门的可不少。
皇甫腾笑着拍了段万全,“万全兄弟,早娶亲,早安定下来,也是好事!”
可以说皇甫腾深有体会了,笑得满脸是花。崔稚在旁听了,也道:“全哥娶嫂子,我给你出半份聘礼!”
魏铭在旁笑了一声,“既是夸下了口来,还不出一整份!”
崔稚朝他瞪眼,“我要买宅子,穷!”
三人说笑,却没发现段万全脸上露出几分不自在,转身将媒婆赶出门去,“家中有客!”
媒婆只好走了,段万全招呼众人进院子坐了,把河边柳树下同人下棋的段老爷子找回了来。
段老爷子见他面色不好,笑眯眯问道:“又有媒婆上门了?”
“嗯。”
“人家也是替你寻媳妇不是?你倒是摆了脸!”段老爷子从不强求他娶亲的事,说来跟开玩笑似得。
段万全没有平日里的随和,面无表情,“我不用旁人替我找。”
段老爷子摇着扇子,摇头晃脑道:“那你让谁找?要是我老头子找,我就给你娶个乡下能干活的、一看就好生养的胖闺女......”
“你老人家也不用费心!”段万全赶忙打断他公的话。
老头怎么不说给他找个母猪呢?
段老爷子却仍然自说自话,“不喜欢胖闺女,就往城里秀才人家找个长得俊的识字的瘦闺女?往后带着孩子读书,也是好的......”
“行了,行了!”
段万全把他手里的扇子夺过来,呼哧呼哧朝他一通扇,“我给您老人家伺候得舒舒服服的,您可别给我找什么胖闺女瘦闺女了!您又想喝什么茶了?”
段老爷子干脆利落,一句废话都没有,“西湖龙井。”
*
把县城的地图拿出来一看,有多少宅子一目了然。
皇甫腾可是带了银子来的,他和崔稚一样,一下就看中了荷园,“这院子卖不卖?”
“你可别跟我抢!”崔稚连忙将荷园从图上捂住了去。
段老爷子笑得不行,“闺女,你捂住了图也没用,这院子的主家是谁,老头我是真不知道,这些日子也打听了,没影!”
难得段老爷子还替崔稚打听了一番。崔稚谢了他老人家,“那荷园上一任主家是谁?”
段老爷子想了想,“我说不清是哪一任主子,不过这宅子,二十多年前年,可是一位朝中大臣的私宅。”
崔稚和魏铭对了个眼神,但看荷园的格局设计,和斑驳门窗的用料,两人就曾经猜过会是大户人家在安丘的一处别院。
“哪位大臣?”
魏铭可是朝中人,虽说前世做官也是十几年后的事了,可往前往后几十年的大官,他没有不知道的。
段老爷子却拍了拍皇甫腾的肩,“你应该晓得。是那位清倭大将余公。”
“余公?!”皇甫腾委实没想到,“余公在安丘怎么有别院?”
段老爷子呵呵地笑:“余公虽是彭城人士,可据说儿时是在安丘长大的,所以安丘有他的别院。”
“可那位余公不是被抄家,人也没了吗?”崔稚不禁问,“这宅子后来又到了谁手里?”
回答她的是魏铭,“被抄宅院收回朝廷。难道朝廷这十几年,都没有再把这院子卖出去?”
这么好的宅子,朝廷要是卖,不会没人买。像这种离京遥远的地方,当地官府也会做主,或者流到地方官和乡绅手中。
“这正是不明之处了。”段老爷子道,他指了段万全,“万全为了这个宅子,前些日跑到县衙去问了,问了一圈都没人知道。看来宅子没在官府手里。”
段万全叹了口气,崔稚谢了他一句,“辛苦全哥了。”段万全说无妨。
但是荷园的主家到底是谁呢?
荷园若是卖了或者流到了乡绅或者地方官手中,这宅子又怎么会无人照看?
不对,也不是无人照看,温传不是见到了一个扫院子的人吗?
她把这事同段老爷子说了,段老爷子道稀奇,“老头我倒是从来没听说!你们几个胆子大,不怕荷园闹鬼,敢买宅子还敢闯进去,不愧是年轻人啊!”
顺着段老爷子的话,众人说了几句闲话。忽然,魏铭开了口,“会不会荷园并未被查抄,在余公被抄家之前转赠了旁人?”
众人不由地朝着这个地方思量过去。
段万全道:“这样说,事情就说得通了!荷园是有主的,只不过因着一些原因,并没派人看守,只是偶尔来打扫一番。”
皇甫腾也点了头,“要是我得了余公的宅子,我可不敢住,可不得供着吗?兴许那家人就是我这般想念头,只是家道中落了,没人手没钱财修缮房子,只能偶尔打扫。”
不得不说,皇甫腾的演绎,给了这事一个还不错的解释。
还是崔稚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可我要买荷园啊!找到那主家才是正经!”
皇甫腾问她,“你敢住啊?那可是余公的宅子!我们家还供了三公的画像呢!我可不敢住!”
他说得这般,好似余公是关公一样。崔稚设想了一下,若是关公的宅子,她好像.....真不敢住!
崔稚苦恼地捧了脸,“那位余公的后人呢?怎么也不把宅子收了?”
魏铭摇头,说“都没了”,崔稚惊讶地看过去,又听皇甫腾叹气连连。
“余公有两儿一女,长子战死沙场,英年早逝,次子在最后的清倭战中,被刺杀身亡,两子皆没有留下血脉。唯有一女嫁到了彭城一户官宦人家,但是余公走后没几年,这位夫人也去了,曾有一子,也早夭了。”
崔稚目瞪口呆,皇甫腾道:“余公是我恩人,是我全家的恩人,是大兴沿海军民的大恩人!可惜他老人家,一滴血脉都没留下!”
拼了全家的命去救十几、几十万人的命,最后就落得这样的下场。区区十几载过去,就被历史长河拍散,若非沿海的军民还记得他,为他立像著说,谁还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