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冬城
原本他以为见到陈元这么年轻的真武境修行者,已经觉得震惊,可是当他看到苏婉儿她们竟然还是如此年轻的少女,便有了真武境界的修为,实在是让他自叹不如。
陈元光是这么年轻的女真武境强者便结交这么多,卫朋义不敢想象他还结交了多少强大的修行者,难怪药宗会覆灭在他的手上,和陈元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原本不太相信陈元能够覆灭药宗的卫朋义慢慢的开始相信,而且还是十分的坚信。
最后卫朋义也十分轻松的越过了天泽河,天泽河里面虽然有不少的黑色影子游过,但是感受到几道如此强大的气息便直接吓跑了。
陈元他们很顺利的过了天泽河,此时他们脚下的土地已经属于天泽国了。
“接下来我们应该去哪里?”陈元看着卫朋义问道,他压根没有来过天泽国,此时又是荒无人烟的地方,虽然一直往北走肯定能够找到有人的地方,但是有卫朋义在,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而且还十分麻烦。
闻言,卫朋义在地上开始画了起来。
“这是我们所在的位置,在天泽国的最南面,往西北方向走便是永昌城,那里便是雷家所占据的城市,而往东北方向走便是傲剑阁了,我们可以往东北方向走,路途还会路过元冬城。”卫朋义说道。
“元冬城?哪里有什么势力。”陈元好奇的问道。
“那里是我的家乡,我们的家族卫家便在元冬城,五年前因为我成为傲剑阁阁主亲传弟子的缘故,我的家族也成为了元冬城的霸主,然而我被雷正平迫害,五年未曾回来,也不知道卫家现在怎么样了。”说道这里,卫朋义情绪略微有为低落。
如果没有五年前的事情,他现在是备受天泽国人敬畏的存在,他的家族也必然会成为一方势力,然而现在他却五年都没有与家族中人见面,他们可能认为他已经死了吧。
“那样的话你刚好可以去见一见你的家人,以前你因为雷正平的缘故而无法回到天泽国,但是现在你放心,有我们在不但能够让你重新回到天泽国,而且还可以帮你们报仇。”陈元说道。
陈元的话让卫朋义心中十分感激。
元冬城坐落与雷家所在的永昌城和傲剑阁之间,类似于东陵国之中的天山城夹在西陵城和南希城之间,所以也比较繁华,而且有不少的人来往。
卫朋义带着陈元他们进入元冬城之后,径直向着一个方向而去,很显然五年过去了,但是卫朋义对于元冬城还十分的熟悉。
很快卫朋义便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处宅院之前,看着宅院大门上面的牌匾写着王宅两个字,卫朋义突然冷笑了一声,随即说道:“五年的时间,始终还是变了,这里原本是卫宅,然而现在却改成了王宅。”
卫朋义知道王家,五年前元冬城的大小势力中,王家也算是一方大势力,而且曾经是元冬城最为庞大的势力,掌控着不少的地盘和生意,然而卫朋义成为了傲剑阁的亲传弟子之后,王家便处处受到卫家的打压,因为有他的缘故王家并不敢对卫家出手。
但是卫朋义明白,一旦他不在了,王家必然会对卫家出手,卫家本来就是靠着他才一步步强大起来的,他一旦不在了,绝对不是王家的对手,现在卫家的宅院改成了王宅也是十分正常的,只是不知道卫家的族人现在都在哪里,还是已经全部死掉了。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卫朋义也会考虑到这些事情,所以此时看到眼前的景象也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就在这时,王家宅院内突然走出来两个男子,他们看到陈元和卫朋义他们站在王家门口呆了一段时间,便出来大声呵斥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敢在王家的门口停留这么久?”
陈元和卫朋义他们进入天泽国以后便精心乔装了一番,尤其是苏婉儿她们三个更是将自己乔装成为一个普通女子,这样的话可是省去很多的麻烦,而卫朋义仍旧将帽子压得很低,王家出来的人看不清卫朋义的脸,他们倒是可以看清陈元的,可惜他们并不认识陈元。
“喂,这里又不是你们家的地方,我们待在这里管你什么事。”兔草草一脸气愤的说道。
“哪里来的几个乞丐,想要饭快点上别处要去,再在这里待下去,小心你们没命。”王家的另外一人说道。
闻言,兔草草更是气愤不已,她很少与人类打交道,但是没想到遇到的人类这么不讲道理。
然而就在兔草草打算出手的时候,卫朋义却是将其阻拦了下来,然后小声对着几人说道:“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几个人暴露身份,还是先找一个客栈住下吧。”
几人皆是赞同卫朋义的提议,随后便离开了王家宅院的门前。
“算他们识相,不然待会王公子回来了,看到他们影响了心情,咱两也得吃不了兜着走。”王家其中一人说道。
“可不是咋地,你说王公子是咋想的,有那么大的王家大宅不住,非得把这卫家的宅院也改成王家,自己住进来。”另外一人说道。
“这就不知道了,咱们也别管那么多了,安心看好宅院就行了。”
陈元几人随便找了一处客栈,因为几天一直都在赶路,所以也没有好好的休息和吃饭,虽然以他们的境界长时间不吃饭也可以,但是吃饱喝足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那样就不用消耗真气来抵御饥饿了。
几人先是开了五间客房,然后便到楼下点了一些饭菜吃饭。
“听说卫铁匠的铺子今天又被王家的人给砸了。”这时,客栈内有一桌子四人一边吃饭一边唠嗑,其中一人说道。
“这卫铁匠五年前也算是风云人物,如今却被王家的人收保护费,如果交不起保护费的话铺子就被砸了,实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