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赵德言
定襄宫,正殿!
“来人啊!请赵先生前来议事。”带着一身浓重气味的颉利可汗大马金刀的高坐主位,也不知向谁下了命令。
不大一会儿功夫,一个人脚步匆匆的踏步入殿。此人身穿绛紫长袍,头戴诸葛巾手拿羽扇的一个文士,他姓赵名德言。
赵德言自幼饱读诗书兵法,自许甚高,野望颇大。他隐居于野,希望能如姜太公、诸葛亮一样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话。但等了半辈子也无人问津,他一怒之下就北投了突厥。
颉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个草原帝国,如中原的帝国一样,都自己的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赵德言学识渊博,善于揣摩上位者之心,是以深得颉利器重,将之视为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当做左膀右臂使用。
“先生,我突厥该当如何是好?”颉利颇为恭敬的问道。
赵德言轻摇着羽扇高深莫测道:“大汗不是已有定夺了么?”不过话虽如此,但还是借机向颉利可汗表现了自己的远见。
“说句不客气的话,大汗虽说依旧不可一世,实力仍在突利与铁勒总和之上,然内部问题已经出来了,若大汗威望再次受损,到时就不只是一个突利、一个铁勒了。杨广远征高句丽损兵折将,杨玄感的起事让隋杨再无威慑天下之力,从而使庞大帝国二世而亡。今之突利,与杨玄感又何相似也?”
颉利可汗陷入沉思。
颉利不惧其他人,唯独这突利是他心腹大患:作为上任突厥汗王的嫡长子,突利的实力仅次于他,在草原上很有威信。他们两人矛盾重重。自从突利自立,两人已经干了几次大仗,这其中各有胜负,双方虽尽量克制,但,谁都知道双方正为大决战而积蓄力量。
现如今颉利先败于铁勒,威望声势大不如前,根基已有所动摇,在跟突利战争中,又没有做到全面压制,使他雄霸天下的威望一再受创,一些墙头草已迫不及待的投奔了突利,而那些蠢蠢欲动的中立派左右摇摆,这些人若是加盟了突利的阵营,那颉利的形势就更加不妙了。
到时候,突利要是与唐朝、铁勒结成守望相助的盟友关系,三方同进同退,那他颉利就凶多吉少了。
“在下认为突厥这等窘境的因由有四!”
赵德言滔滔不绝的说着:“第一、诸侯林立,心思各异,军政不一,则贻误战机;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第三、法度,一个统一而建全的法度是执法之基,没有法度,导致处置内部事务时往往不问对错只问亲疏。第四、地域广袤,政令不通。”
不说敌人如何,赵德言这四点因素直指突厥内部之不足。
第一:诸侯林立,心思各异。
这个是事实,突厥的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国家,只有在出征时才会听从大可汗之号令,但大可汗实力弱小时,各部消极怠工,错失许多稍纵即逝的战机。
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
同样是事实,近年灾祸连连,使一些撑不过去的部落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向周边的部落下手,弄得突厥内部防邻甚于防敌,这种相互算计的友军,在战场又能发挥几成战力?
第三、法度!
没有健全的律法,从何谈起公平执法?人都是自私的,在没有法度的情况下,裁决者肯定会偏向自己的亲人朋友,长而以往,弄得人人不满,怨言四起。
第四、地域广袤,政令不通!
突厥世代游牧居无定所,除了几个固定的水草丰茂的草原,长期漂泊,乃至于突厥这个大可汗都不知道一些部落的具体地点,这些部落是生是死同样不知,可一旦莫名的消失掉,其他部落又会指责,说他这个大可汗当得不好,整个整个部落消失了都不知道,你当的什么大可汗;也因地域广袤,政令不通,在突发的战争时,无法及时调动一支强大的军队。
赵德言四点,事实俱在,直指突厥核心!
历史上有一些人,凭借着一张嘴能干出许许多多轰轰烈烈的事情。
赵德言此刻也就是靠着一张嘴,将死的说成活的,历数突厥内部不稳之处,而且说的极有道理,事实俱在。
更重要的是他挠到了颉利可汗的痒处,颉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个草原帝国,如中原的帝国一样,能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而不是依靠利益维持的部落联盟。
定襄是草原上最大的城池,一直是突厥发展的重心。这些年,颉利甚至有占据定襄为国都,建立突厥汗国的想法。只是受到了抵制,不得不放弃。不过在隋朝义成公主的提议下,颉利将从隋朝救来的杨广的孙子杨政道立为皇帝,定都定襄,发展定襄,将许多突厥百姓与劫掠来的汉人安排到定襄城里生活。而他将牙帐建立在定襄附近,以控制定襄。
尽管那建国梦胎死腹中,但颉利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念头,现经赵德言一提醒,颉利可汗蓦然发现,只要解决了这四个问题,那么,他的大国梦不再是一种梦想。
颉利可汗思绪大动,仰天大笑道:“先生说的极是,只要解决这四大问题,这突厥汗国将不再是一个梦想。只是,先生,我应当怎么做才能将突厥拧成铁板一块。”
“就看大可汗的决心有多大了。”赵德言沉吟道:“李唐与突厥是生死不共戴天之宿敌,一方倒下这段恩怨才会终结。李唐崛起乃是不可阻挡之事,一个天下一统、上下一心的中原王朝是非常恐惧的,汉之匈奴是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度,可最终还是让弱小的汉朝生生磨死,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大可汗当引以为鉴!针对眼下困境,在下认为大可汗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颉利可汗急问:“哪两个选择?”
赵德言道:“第一、举突厥全部兵力再战李唐,胜了,大可汗之威望则如日中天,令之所至莫有不从,到时内部问题不问自解,大可汗想颁布什么样的法度也无人不从,但若败了,则内部矛盾集中暴发。届时,突厥将再一次分裂成无数个突厥小国;第二、先安内,然后举一支上下一心之师与李唐决一死战。”
“两个选择中:前者太过冒险,不亚于一场惊天豪赌;分出胜负之前,好处多过于害处。大可汗嫡系精兵尚有五十余万,是突厥当之无愧的大势力,其他各部慑于大可汗的威势与大义,对可汗之令自然是莫敢不从,若有不从者,大可汗便是屠其一族,别人也无二话。如此一来,大可汗可借助李唐之手削弱敌对部落的实力,而自身没有折损,同时,又能破坏李唐的休生养息之既定国策,从而达到一箭双雕之结果。”
“后者则将征伐对象换成铁勒!铁勒乃是外部势力,又是突厥世仇,今又以下犯下的行叛逆之事,大可汗挥师征伐各部自无异议,此对外之战,若突利兴兵攻伐,则是整个突厥民族之叛徒,终将大失人心,以突利之智,必不会蠢到于国战时拖汗王后腿。届时,大可汗只需允诺谁打下铁勒,铁勒的一切就属于谁,铁勒富足早为各部所妒,今有大汗之大义,各部还不尽力讨伐?而这一次主战之力,则由那些摇摆不定的中立部落担任。”
“李唐穷困潦倒、入不敷出!没有五年积淀,其国内经济支撑不了一场大战。若李唐出兵,大汗只要避其锋芒,将之引入广袤草原,然后毁其粮道,李唐终将不战而溃,到时大汗只须出动少量骑兵,即可全歼来犯之敌。等李唐恢复过来,突厥已经是一个军政合一的突厥汗国,面对李唐又何惧之有?”
颉利可汗只听得红光满面、热血沸腾,哈哈大笑道:“先生果非凡人。”
赵德言笑而不言。
颉利可汗恭恭敬敬说着:“多谢先生为我定下如此大计,我颉利不敢有片刻相忘。我在最落魄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先生,就如三国时,刘备得到诸葛亮一样,您就是我的诸葛亮。”
“大可汗过誉了!”赵德言回了一礼,然后沉声道:“昔年突利主管东方契丹、靺鞨、奚、霫、室韦等族时,对之横征暴敛,各部因恨而反,大汗派突利前往征伐各部,突利又是惨败归而!双方仇恨已深,大汗不妨大张旗鼓的派出使者东联各部,陈说利害关系,能否结盟都无所谓,只要让突利有这一回事即可。大汗转战铁勒之时,有所顾虑的突利必然东征,各部力量弱小,但若连成一体也有大军二十万,突利便是全歼各部也损失惨重,若是不能胜之,契丹、靺鞨、奚、霫、室韦便是大汗肘制突利的盟友。”
“好一招驱狼吞虎、好一招借刀杀人。”颉利可汗精神一震,踌躇满志的承诺道:“成功之日,便是先生登上突厥汗国宰相之日!”
“谢可汗厚爱,德言誓死从命!”
“好,好,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的建起一个伟大的帝国吧。”
“在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德言颇为激动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