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123章 纳头便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久违的唐船终于再次出现。
    甚至比以往还要多的多,白帆点点如云。
    一条条巨大的宝船劈波斩浪而来。
    “战舰!”
    “北洋水师。”
    建安渤海湾,大清河口,这里因建安贸易而兴,沿海依河口建起一溜码头,遍地仓库,在不远处则是连绵几里的窝棚,这些都是码头上做苦力的力夫们居住之地,建安贸易和走私的兴盛,也造就了这个码头的繁荣,还有无数的码头力夫,甚至许多在码头讨生活的人,卖茶饮汤饭的,做牙行中介的,也有做那皮肉生意等等的。
    这些天因为唐船不来,这里倒是冷清了许多。
    靠着码头吃饭的那些贫民力夫们顿时失去生活来源,许多人只能夜盼日盼着唐船再来,一边苦盼一边也地里挖点野菜,或是下海下河捕捞点鱼虾之类的。
    当海船东来,码头上是一片欢呼声。
    可紧接着,欢呼声里夹杂了些惊惶不安。
    战舰。
    打头出现的居然是唐北洋水师的战舰,渤海湾早就如同北洋水师的内港一样,自由出入,不受半点限制,高句丽人也早放弃了对海上的想法。
    近海的渔船,或是跑海的商船,也从不敢招惹北洋水师半点。
    甚至所有高句丽的船,不论是渔船还是商船,只要下海,都要提前向水师报备,每年先要从水师申请到一面北洋水师颁给的旗帜,拿到捕鱼或是经商许可执照之后,才能下海。
    否则北洋水师可随时随意攻击,且不负任何后果。
    当然,若是走私船,还得缴纳更高额的费用。
    总之,平时北洋水师的船也经常会在建安海边出现,甚至有时还会到这里来巡视补给下什么的,大家见惯不惯。
    可问题是,平时来的都是那种轻便的巡逻艇。
    大战舰是不会靠近建安的。
    而眼下放眼望去,遮天蔽海出现的全是大战舰。
    福船、宝船。
    看着这些三桅甚至是四桅的巨大战舰缓缓逼近,码头上的人终于慌了。
    有人想起之前烽烟,想起唐军进攻怀远。
    “唐人来攻城了!”
    有人扯开嗓子大喊,如丧考妣。
    所有人开始四散而逃。
    窝棚区的那些贫民们开始呼儿唤女,携老扶幼的往建安城里跑。
    秦琅站在甲板上,看着那混乱的场景。
    不需要他指挥调度,由三大舰队组成的混合舰队迅速抢滩登陆,其实都不用抢滩,码头现成的,可以依靠大船。
    各舰有序靠港停泊。
    轻骑兵牵着马上岸,迅速整队。
    大军鱼贯而下。
    没有一个高句丽兵来拦截。
    只听到码头附近的一座寺庙里钟声大作,似是警报。
    当第二批船开始靠岸的时候,最先上岸的一个团二百轻骑已经开始骑上马飞驰往建安城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
    已经有超过一万人登岸,并占据了建安河口码头。
    半日后。
    秦琅随军来到来到了二十里外的建安土城前,此城占地极广,建于建安山城西南的平原上,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简陋的村庄,因为这些年贸易之兴,又无战事,这里倒是发展迅速,远超后面山上的军城,聚焦了数万户人口,城中有无数商铺作坊人口。
    不过城防简陋,仅有一个周长十五里的夯土城墙,城墙前有一条壕沟,毫无险固。
    事实上,高句丽占据辽东数百年,早就研究出了一套对付中原王朝讨伐的防御之法,就是依山沿河筑立山城,或立于山上,或围山谷为城,这种山城占据险要,控制道路,虽为险要易守难攻,却相对较小。
    主要驻军藏兵储粮,而在这些山城旁边,一般都于平原或河谷等平坦之地,再建一座容纳百姓的城池。
    一旦中原来攻,他们便把兵力和物资收缩在军城之中,据险而守,直到敌军撤退。
    几百年来,这种策略还是比较管用的,毕竟中原劳师远征辽东,本就路途遥远,再加上粮草补给不便,又辽东寒冷,一旦进攻都只有几个月时间,一旦攻不下就得撤退,否则辽东的冬天会让进攻者没有粮草补给,也无地避寒。
    高句丽人只要在山城里撑上几个月就行了。
    说不定等敌人无奈撤退时,他们还能再尾随在后伺机咬上几口。
    故此一直以来,都是军城和民城相依相辅,一山城一平地城,山城小却险,平地城大却无防。
    唐军前锋早就围了建安土城,也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如高句丽人一直做的那样,他们根本没有防守这座平地城的意思。
    一闻警报,只派出了些斥候远远盯着唐军,然后便开始组织平城的百姓撤退到山城去,只是时间仓促,而这些年平地城也发展迅速,有太多人口物资,没法及时转移。
    唐军轻骑又迅速到来,在唐军一轮冲锋过后,高句丽军便干脆放弃平城一切人口物资走了。
    “大约有一半人跑出城去了,现在城里还有约一半人堵在里面。”
    虽然城门紧闭,吊桥拉起,但明显并没有什么守卫。
    牛进达请战。
    秦琅对老牛说,“派人去喊话招降吧,我看他们也没有抵抗之意。”
    老牛点头,“我在这建安城其实也还安排了不少棋子的,不过看样子倒也用不上。关键还是后面的建安山城,包了一座山谷,周长十里,城中还有城,不好打。”
    秦琅神秘的一笑,“那也未必。”
    “三郎难道也还有安排?”
    “拭目以待吧。”
    果然,当老牛派出一位校尉,领着几个以前常跑建安的海商到城下喊话后,城里犹豫会,还是吊下几个筐子拉他们上去了。
    又等了不到半个时辰。
    南门缓缓打开,大唐魏国公秦相公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他的那封亲笔招降书,城中的那些高句丽各大家族最终决定不抵抗。
    实在是抵抗也有心无力,人家秦琅说亲率十万虎贲前来,而他们有什么?建安城主高文信根本要守也只会守山城。
    再说了,今天唐军进攻的时机很好,此时城中有头有脸的,不论官员贵族还是豪强大贾,基本上都被邀请去了山城北面二十里的温泉山庄了,去参加城主高文信的纳妾礼。
    城中各家现在在家的,都是些旁支或是管家之类的人物,谁有那魄力对抗那位名震天下的魏国公秦相爷?
    人家当年用一千护卫,借东海龙王的神雷就轰开了辽南第一坚城卑沙城,现在秦琅带十万天兵降临,他们还抵抗个鬼。
    再说了,城中唐人街的那些唐商早就封锁了整个唐人街坊,他们听说这些人已经动员武装起来了,真打起来,别说城外的十万唐军,就是城里的那些唐商和他们的护卫部曲奴仆他们都未必打的过。
    所以一番商议过后,大家都选择相信魏国公的承诺。
    南门打开,牛见虎第一个领着水师陆战队的轻骑营进城接管,秦琅了接见了那些出来投降的各家代表们。
    每人赏赐了一两件东西,算是纳降了。
    有秦琅不许抢劫乱杀的军令在,建安土城没有受到骚乱打劫,秦琅在牛见虎控制了城中各门等要害后,又派了三千人入城接管防城、仓库等,并派人巡逻街道,防止有人趁火打劫等。
    城中暂时戒严宵禁,所有人暂时呆在家中。
    好在唐军军纪严明,整个城池虽然安静如一潭死水,却没有半点骚乱。
    在建安城外吃了一顿午饭后,秦琅便与老牛领兵继续前进。
    数里外,便是建安山城。
    “魏公,牛帅。”
    王玄策过来拜见,“末将率轻骑成功将建安城主高文信等一众官将豪强等围在北面二十里的温泉山庄。”
    “高文信愿降!”
    老牛惊讶的看着秦琅,“原来之前有一队战舰分开,是王都督先一步登陆了啊?”
    秦琅点头。
    建安城这些年跟大唐贸易往来火热,大唐也早就把建安城渗透的跟个筛子一样了,镇抚司、殿前司、百骑司甚至是兵部职方司、卫尉寺、北洋水师、镇东都督府等等诸多衙门的情报部门,都在那里安插暗桩,培养线人。
    建安城主高文信的管家、侍妾、奴婢、随从都有大唐的暗桩,甚至就是建安城里的那些香火旺盛的寺庙、道观里的和尚、道士、尼姑、女冠们,都有许多也是大唐的暗桩了。
    唐管家便是北洋水师安插在高城主身边的人,他送出的情报经城中唐人街的唐商秘密传递到码头贫民区,再传出来。
    秦琅收到水师将领呈上为情报后,立即制订了一个斩首计划,派出了王玄策这位儒将,带领三千轻骑先一步在建安东南登陆,然后轻骑奔袭温泉山庄。
    王玄策那边发动突袭时,高管家和那位高姑娘早已暗中控制住了高文信,高管家派心腹悄悄打开山庄门,引唐骑突入。
    山庄众宾齐聚,虽然有许多护卫。
    可毕竟这只是个休闲度假的温泉山庄,今日又是城主纳妾的大喜日子,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唐骑突然杀到。
    群龙无首,四下混乱。
    并没有用太多时间,王玄策就控制住了局面,而高文信也很快就被唐管家的利害分析打动,最终同意投降。
    不投降也没用,他被高管家五花大绑带到了王玄策面前,不降就是个死,这些年好不容易攒下的这万贯家业如何舍得?
    何况王玄策也跟他说了,魏国公承诺,投降后到时送他去洛阳或长安,仍然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就算城主不当了,也不失富贵。
    高城主是个聪明人,否则这些年生意也做不了那么红火,会做生意的人,都比较精明会算计,懂得分析利弊利失。
    高城主一番分析后,最终认为还是降唐比较明智。
    老高投降,主动出面再劝降其它还惊慌不定想要顽抗的建安众人,这位以身说法,很快也把本来就都是一条绳上蚂蚱的建安利益合作伙伴们都说服了。
    少数几个一根筋的,则被王玄策毫不犹豫的下令拿下,最后还不忘记交给高城主等人亲自处死,也算是让他们纳了个投名状。
    于是乎,当秦琅刚抵达建安山城下,还在等绕后的部队抵达指定位置,准备到时四路齐攻,这边捷报传来。
    不用打了。
    老高骑着他那匹青海龙驹带着一众部下也跟着赶来,见了秦琅,纳头就拜。
    “能让山城打开城门投降吗?”秦琅问。
    老高拍着胸膛,砰砰作响。
    “能!”
    老高镇守建安城多年,而且他还是世袭城主之位,就是建安城本来就一直是他们老高家的地盘,建安城和建安城的兵马,都算是他们老高家半私有的产物,这是高句丽以前部落制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
    就如同渊盖苏文世袭东部大人之位一样。
    建安城的头头脑脑在庄园被一网成擒,现在山城里其实也都是些小娄罗,而且兵力也不多。
    老高骑马跑到城下一通喊,山上的那些当班小队长们一通面面相觑,再看看那山下红旗招展,人马如潮的唐军兵马阵势。
    得,既然城主都降了,那咱们还打什么,赶紧也降吧。
    建安城门大开。
    这次轮到王玄策一马当先,带着杜正伦和杜楚客两司马进入山城接防。
    进去之后,两位杜司马左瞧右瞧,看了好一会,忍不住道,“这就是高句丽名城大镇?”
    “呸,还不如我大唐天南之地的象林州,这也太简陋了,根本就是个山谷嘛,说是个大寨子还差不多,还建安大城。”
    “这小土包也敢叫金殿山?这才几座高?我大唐圣人的金殿都比这大的多!”
    大家一通鄙夷。
    王玄策顾不得吐槽,他带兵迅速的接防各处,好多先前从平地城跑来的百姓,都有些懵逼,这一天尽跑路了。
    从码头跑到土城,从土城又跑到山城,还没停下来踹两口气呢,这就降了,那岂不是白跑半天。
    早知道还跑啥啊,跑这几十里地,累的跟个狗似的。
    不过对于高城主率众投降,大家还是愿意举双手再加双脚支持的,谁愿意打仗啊。
    秦琅入城,进入金殿山堡。
    “我看此山如同一块大金锭,不如就改名金锭山吧,此城堡改名金锭堡。”
    把显得有些僭越的金殿山和金殿堡改了个名,秦琅再次下令约束将士,严明军纪,不许劫掠。
    当然,大家也都辛苦一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首战旗开得胜,兵不血刃拿下建安,皆仰仗圣人龙威,也是众将士之力,各记功一件,取建安府库,每人赐绢二匹,另赏赐酒肉犒赏!”
    众将士皆欢呼!
    高文信等一众建安降将们则一个个有些紧张不安的坐在那里,不住的讨好假笑。
    倒是建安的那些唐商们,这时都慷慨的站出来,表示唐人商会愿意拿出大笔钱粮肉蔬等犒赏我大唐将士们。
    秦琅笑纳,令参军记下,并称赞他们为义商良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