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开疆
秦琅要反,侯君集在陇右向洛阳天子密奏,搜集了一大堆他所谓的谋反证据,却丝毫不知道他的这道密奏皇帝亲自开启看过后,便直接放在火盆里烧掉了,留都没留一下。
秦琅不仅仅是皇帝的女婿,而且现在还是皇帝的宰相,更是在不久前被皇帝亲赐免死金券,并特旨敕封将来死后配享太庙陪葬昭陵。
侯君集所谓的那些谋反证据,在南征北战打过无数大战的皇帝看来,只是前线统帅最正常不过的行事。虽然有些地方,也确实还值得商榷,但在秦琅灭国之功下,这些小节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仗打完了,西海道行营和西海道节度使府,应当罢撤了。”
洛阳宫,紫宸殿中。
开府仪同三司、司徒长孙无忌最先提起了这件事情,其实这个事情早就要谈了,只是皇帝一直没开口,谁也不好先开口。但看着皇帝一直不开口,长孙还是替皇帝开口了。
“我大唐以府兵制为基本军制,平时府兵务农,将军坐衙,战时军府调兵,卫府点将,战后兵归于府,将归于卫,这是制度。如今战事既平,自当按惯例行事。”
皇帝今天胡子有些拉碴,眼神有些憔悴,似乎一夜没有怎么睡好。
“秦琅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今既然陇右战事平息,自当兵归府,将还朝,宰相重回中枢。”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开口了。
中书令温彦博却提起了另一件事情,“今年国运好,全国夏收丰产,秋收又将丰产,这将是连续三年丰收。三年丰,而积一年余粮,陛下,臣以为可御驾返回西京。”
百姓三年丰收,没有战乱灾祸,还能余下一年粮食。连续九年丰收,能余三年粮食,这便是一登,两登为平,是十八年的好丰收,而三登就是二十七年的好年景,能余九年的余粮,是为致泰平。
大唐开国以来,统一战争、唐突战争、旱灾、水患,蝗灾不断,灭了突厥,又来了三年寒流霜灾,如今终于挺过来了。
这已经是第三个丰年,朝廷也终于又能积攒下余粮。
当初为了就食皇帝率御驾携文武、禁军等移驾洛阳,立洛阳为陪都,在这里也呆了两年了,过了两年节俭、简陋的日子。
现在东突厥也灭了,吐谷浑也灭了,党项也臣服了,粮食也有积余了,温彦博认为此时不是议论其它,而是谈论迁回长安的事。
这眼看着又要过年了,他认为贞观五年的正旦大朝会,应当在长安举行,要让四方藩邦,重新见识一下大唐的天朝上国威仪,而不是在这简陋的洛阳宫里会见四方使者。
毕竟洛阳虽然挺大,可经过统一之战,确实损毁的严重,尤其是洛阳宫,许多主殿都被拆了,皇帝长期呆在这里也不合适。
就算做为陪都,将来也应当有条件时修一修再来住。
侍中杨师道也赞成迁回长安。
“那就准备一下,天寒之前迁回长安。”皇帝居然很痛快的同意了回长安的提议,甚至都没再询问其它宰相们。
房玄龄、魏征、戴胄、萧瑀等一干宰相参政,也没有人出人反对,此时既没了粮食危机,也没有了陇右战事,迁回长安也就水到渠成的事。
大家也愿意回长安。
迅速达成了迁回长安的一致后,长孙无忌再次旧事重提。
“陛下,西征已毕,行营应当罢撤,将领回朝,府兵归府。”
李世民静坐倾听。
吐谷浑之战,确实打的漂亮,打的出人意料,虽说有些行险,可结果太漂亮了。李世民都不曾想过,秦琅能够一战功成,然后如今事实证明,确实就是如此成功。
伏允的那颗干巴的首级,都已经送到了洛阳,皇帝和宰相们都见过了,还送回长安摆到太庙去了。
仗打完了,他和宰相们针对善后的事情也议过多次,对于吐谷浑的处置还有些争议,但战事确实已经结束了。
吐谷浑境内剩下的一些部落人马,也纷纷是望风归降,主动内附,没有谁敢再试图抵抗。
秦琅在陇右两年了,表现的出人意料的好,两次陇右之战,一次西征之战,降了党项,灭了吐谷浑。
这小子现在不知道如何了,陇右的风霜,是否让这小子成熟稳重了?
是时候召他回来了,侯君集弹劾他的那些罪证李世民自然不相信,但他也看出一些问题,秦琅似乎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了,那时的秦琅年少勇猛,却又率直。但现在,明显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君臣之间曾经有过一些误会隔阂,这两年有点疏远了,是时候把他召回身边,增进点亲密。
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诸位宰相参政们的谏议下,李世民下诏,罢西海道行营,罢西海道节度使府。
秦琅免去西海道行军总管、西海道节度使、陇右道宣抚使、叠州都督等外职。
派使者前去宣旨征召还朝。
薛万彻接任叠州都督兼刺史,梁建方改任洮州刺史······
派去陇右迎接秦琅的使者,还携带了另一封诏书,除授侯君集西海道宣抚使。
当使者离开洛阳时,朝廷也已经着手准备回迁西京之事。
洛阳宫里,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坐在夜色里欣赏着月光,秋夜清冷,星星很美,月亮很亮。
“听说好多人在弹劾三郎?”长孙皇后难得的关心起朝政之事。
李世民抱着睡着的皇九子李治,轻轻的拍打着儿子,“其实也没什么,这小子年纪渐长,本事也渐长了。在外功劳大了,行事也不免有些专横跋扈了。”
皇后却望着丈夫道,“臣妾也知道三郎与陛下当初有过误会,只是时间过了这么久,三郎在外几年,却是又立下泼天之功,如今有人试图挑拔离间,陛下切莫听信谗言。三郎人虽年轻,可对陛下忠心耿耿,又是个大才,陛下莫自毁干城。”
“况且,三郎还是我的长婿,再过几年,长乐就要出阁成亲,陛下当慎重。”
皇后对得会说这样的话,李世民不由的沉默。
说心里话,这些天他都没睡好,心里有股子妒忌的情绪在蕴绕。尤其是侯君集的密奏,虽然他烧掉了,可那些话却一直还留在他的脑海里。他告诉自己说这些不可信,但事实上却总记的这些话。
这个年轻的女婿立的功劳确实一次比一次厉害,过去他也只是能出些急策良方,后来展现出的是经济财税的本事,可现在随着秦琅统兵打仗的本事越来越了得,皇帝妒忌了。
世上怎么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其它方面强就算了,可打仗居然比他都强,他十六岁开始起兵打仗,一生没打过几次几段,在这方面是极为自信的。而秦琅却在比他还年轻的年纪里,就取得了比他还要强的战绩。
虽然他也告诉自己,自己这生打过的仗不是秦琅能比的,自己马上打下了半个大唐江山,秦琅不过是打赢了一些西戎蛮子而已。
可心里那股子妒忌却越来越强。
如今皇后一席话,让刚过而立之年的皇帝心头一警。
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妒忌臣子的功劳?
“其实秦家父子劳苦功高,却都十分谨慎低调,秦琼就不用说了,秦琅这两年也越发沉稳了,陛下实在没有理由却猜忌他怀疑他。”
“我岂会猜忌秦琅?”李世民呵呵笑着,只是笑的有些尴尬不自在。
“我打算给无忌世封到湟水源头,在鄯州之西北,西湖海的东北处,设海晏州,世封无忌,子孙世袭。”李世民左顾而言他,转移话题,“这块地方还不错,宜耕宜牧。”
这块地方原本是鲜卑乙弗部的地盘,这次西征兵,乙弗部被迁往且末、鄯善,李世民打算干脆把原紧邻鄯州的这块湟河源头之地,直接划入大唐,做为功臣世封之地。
既可封赏功臣,又可屏藩边疆,还能做为朝廷正州与藩属吐谷浑的缓冲地。
在李世民的计划里,是打算要把陇右西境,推进到西海湖边的,以后以西海湖为边境湖,沿西海湖东面,划出许多块功臣的世封州,以继续推行他的功臣世封制度。
西海湖以南,大非岭到积石山一带,东西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归吐谷浑,而黄河以东,到原来陇右边界地区,都要划入大唐直属疆域,做为世封功臣封地。
而青海湖以北,从大通山到祁连山,包括现在说要封给长孙无忌的湟河源头,李世民也都打算纳入大唐的直属,都做为给功臣的世封地。
这样一来,大唐的陇右西界,将向西推进三百里。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陇右与河西之间,连接更坚固,大唐与西面吐谷浑和党项之间,缓冲区更大。
而这南北长达千里,东西宽三百余里的新疆域,还能成为大唐优良的战马牧场,怎么合计都是十分划算的。
长孙皇后没料到丈夫会突然提到兄长的世封地去,她知道这个海晏说的是哪,可却并不好评论好坏,只好结束话题,专心饮茶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