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变化
“屯子里的人都这样,他天天跟这些人待一块儿你还想他能多想的开”,鞠敏叹着气却笑着说道:“反正彩礼就是给咱爸咱妈的,他们是自己留着还是花在别的地方都行,我不管。”
鞠静还觉得气闷要说两句,鞠灵把她扒拉到一边儿对着话筒说道:“大姐,林家那边不办,那你们在咱家这边办吗?咱家就是开饭店的,要是不办也说不过去吧。”
“咱爸说想办一场。他说这些年光给别人上礼了也得想法往回收一收礼金,到时候把收的礼金都给我”,鞠敏笑着说道。
“那太好了”,鞠灵高兴的说道:“大姐,我要攒钱给你买一身儿最好看的衣服,到时候你穿去敬酒。”
办婚礼新人敬酒,特别是敬自家亲人是自来就有的规矩,甭管婚礼怎么简略这个步骤一般都不会省去。鞠灵就想自己大姐在亲戚面前好好的露一次脸,让他们都知道鞠家的姑娘有多带劲儿。
鞠老三家喜事连连,张永丽那边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九月她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县城农科所组织的培训班听课,学到不少东西,对她扩大养猪规模,更加科学有效的养猪非常有帮助。
现在她养的第一批猪已经出栏,第二批猪崽也已经入栏,张永丽按照培训班教的养殖方法配猪饲料喂猪,小猪长的特别快。
此外,唯一的那一头母猪也已经带上崽子,再过不久就能下崽,张永梅不打算卖猪崽,她要把小猪崽子都留下来养成大猪再卖。
鞠静跟张永丽时常通话,了解养猪的情况。
鞠静也跟着上培训班了,因为识字多又记了笔记,所以学的明显比张永丽扎实明白,张永丽遇到问题找不到人解决就打电话问鞠静。
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鞠静当然没有办法帮张永丽解决,她就大着胆子去农科所找那里的工作人员咨询,一来二去的,她跟那里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混熟了。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农科所、种子公司、农机局这样的单位,有的接地气经常下乡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还会下乡搞良种推广什么的。有的地方的不那么接地气,不过有问题找过去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会想办法帮忙解决。
张永丽自己爱钻研,又有人帮忙,这养猪事业当真是越搞越红火。
三姐妹都替张永丽感到高兴,鞠静甚至还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跟张永丽说她在外边混不下去就回来给张永丽打工,逗的张永丽笑的合不上嘴。
元旦之后鞠灵为期末考试点灯熬油的学习,鞠静也一连在网吧加了好几个夜班,每次回家休息都倒头就睡,饭都没办法给鞠灵做。
鞠静为啥这么忙呢?
因为老板把网吧转让给别人了,新老板特别会做生意,隔几天就要搞一个活动,网吧生意越来越火爆。来上网的人增多,可网管和收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增多,那每个人的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忙忙活活又天天熬夜吃不好睡不好的结果就是鞠静在鞠灵期末考试的当天病倒了。
她在网吧晕倒被送去医院,医院让联系家属,她谁都不让联系,愣是自己打着点滴楼上楼下跑好几趟又是缴费又是领药的。
晚上鞠灵考完试回到出租屋发现鞠静竟然在家还挺稀奇的。
“二姐,今天网吧不忙吗?”鞠灵扒着厨房的门问道。
鞠静把早就熬好的粥盛出来,又去切咸菜,一边忙活一边回答道:“在忙也不能不管你啊。今儿考的怎么样?什么时候放假?”
鞠灵不觉有异,洗完手坐到餐桌边上等着咸菜上桌:“考的还行,不能比期中差。后天出成绩,取完成绩再打扫完卫生就放假,我打算大后天回家,你要一起回去吗?”
鞠静把咸菜放桌子上,端起碗一边吸溜粥一边回答道:“不回,老板给我涨工资了,我打算干到春节前再回去。”
“哦”,鞠灵应道,随便一瞥就瞥到鞠静的左手手背上紫了一片,担忧的问道:“你手怎么弄的?磕到哪儿了?”
其实不是磕的,是拔针后没按好弄出来的。
鞠静顺着她的话说道:“我也不知道,当时没觉得疼后来才发现紫了,没啥大事儿。回家你帮咱妈多伺候伺候咱奶,我发现在饭店干活儿可比伺候咱奶轻巧多了,你别让咱妈太累。”
“我知道,选村长顺便也帮你投票”,鞠灵的注意力被她岔开,还挺乐呵的说道。
说到选村长,鞠静的脸又耷拉下来。
张永梅真没说错,鞠文启还真是个官儿迷,不知道村里谁跟他说啥了,他就成天惦记着当村长,好像不当这个村长他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这样说有些夸张,不过鞠文启确实特别看重这事儿,为了当村长甚至对外说只要选举的时候给他投票晚上来饭店玩儿就不用花钱。
他以为他在这个家还说一不二呢,张永梅知道这事儿后关起门来给他骂了一顿,还打电话给姑娘,仨姑娘又挨个给鞠文启一顿数落。
鞠文启想当村长的心还在,不过不敢有什么动作,只敢跟人唠嗑的时候提一提这个事儿。
“你学习好,又发表过那么多文章,咱爸总觉得你说话有道理,回家你多劝劝他,实在不行骂他两顿也行,让他消停一点儿,别刚把债还清就瞎嘚瑟。他就是蹦跶成窜天猴也是连大地都不能种的鞠老三,半点儿本事没有还嘚瑟什么劲儿啊。”鞠静没好气的说道。
鞠灵应下来,还让鞠静别担心,这个寒假她肯定要看好鞠老三。
期末考试的成绩跟鞠灵预测的差不多,稳中有升,升的不多,就一名,不过鞠灵已经非常满足。因为名次越靠前越想往上追就越困难,还是不能心急得慢慢来才行。
第二天她收拾东西回家。
客车开进村她差点儿以为自己进错村了。
这才几个月啊,小富强屯的变化着实不小。
应该说靠村边的这几户人家变化不小。
特别是鞠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