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各有谋算(22)
第611章 各有谋算(22)
孙权还需要徐盛替他坚守长江防线,自然不可以驳他面子。孙权当然也可以直接下令,但他害怕徐盛认死理,撂担子不干了,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
而且孙权并没有更好的选择,纵观江东诸将,在防御上并没有人比徐盛更强。
对徐盛以军法说事,孙权也不能等闲视之,他不能丢了面子,也不能落人口实。
孙权还指望孙韶替代自己去攻击曹丕,给自己争面子,可不能委屈了他。
何况他也算是孙氏宗族的将领,孙权也不可能任人拿捏。
他心念电转,不想临阵换帅,就要给徐盛找一个台阶,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难度可不小!
但这样没有能够难住孙权,他沉吟半晌,心里有了主意,才开口说道:
“孙韶有违军令,本应任由将军处治;奈此子本姓俞氏,然孤兄甚爱之,赐姓孙;于孤颇有劳绩。今若以军法处置,负兄义矣。”
孙权被徐盛逼得说出这番话,其实也相当没有面子!
他要让徐盛继续替他守住长江防线,就不能让他有撂担子的理由,一旦徐盛不肯退让,孙权就得退让,主动撤掉孙韶的职务。
他说出孙韶本姓俞,接着抬出孙策当挡箭牌,然后再让步,就是丢车保帅之计。
孙权可不想寒了孙氏家族诸将之心,准备处罚孙韶以后,不再把他当孙氏族人。
但孙韶怎么说,自小就是自己的跟班小弟,不到万不得已,孙权还是不想处罚他,为此,他不惜把孙策的面子抬出来。
徐盛如果执意要处罚孙韶,孙权也准备退让,因为话说到这个份上,丢面子就不是孙氏家族,也不是他孙权,而是已经亡故的孙策。
徐盛其实没有非要处罚孙韶的想法,只是想否决孙韶的建议。
他和孙韶在军议上的争执,其实他并没有占多少道理,纯属于官大一级压死人,用军法压孙韶。
孙权作为江东之主,徐盛硬着头皮驳了主公的面子,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他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充当主帅的机会,下一步就是迈向都督的职位,他可不想因为和孙韶置气,而丢失自己的大好前程。
他对孙权的话语听得很仔细,领会了孙权话中的意思。
徐盛知道,要想拿孙韶立威是不太可能了,就不再坚持己见,顺坡下驴,对孙权说道:
“孙韶是东吴大将,虽然有违军法,既然主公在此,自然是但凭主公处置,臣无异议。”
对徐盛的及时刹车,孙权颔首以示赞许,就下令卫士替孙韶松绑,并让他拜谢徐盛不罪之恩。
但有了孙权当靠山,孙韶反而不干了,厉声说道:
“我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引军去破曹丕,并没有违反徐将军的军令,何罪之有?而徐将军利用职权,要用军法处置我,我就是不服气!”
徐盛听了孙韶的话语,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
孙权一看徐盛沉不住气,喜怒形于色,心中对徐盛的评价,一下子低了很多,表面上却是大声责骂孙韶,并让卫士把孙韶带下去,并安抚徐盛道:
“徐将军安排已定,就算没有孙韶这点兵力参与防御,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他所献计策,深合“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要旨,既然孙韶夸下海口,我就让他去广陵迎战魏军,如果能够获胜,可将功折罪,如果损兵折将,则两罪并罚,我今后不再用之为将。”
徐盛一听,知道孙权心意已定,他心里非常不愿意采纳孙韶的建议,但他也无力回天,固执己见,只有下不了台。
徐盛和蒋钦、吕蒙、丁奉等一起学习兵法,也知道孙权如此安排是非常有道理的,一旦孙韶能够伏击曹丕军成功,很有可能迫使曹丕退军。
但这样一来,孙韶无疑将获得这次战役的首功,这可不是徐盛愿意见到的!
如果徐盛转而支持孙权的决定,让孙韶领军出战,无异于自打耳光。
他作为大军统帅,敬酒不吃吃罚酒,无论如何,也拉不下这个脸!
他当然没有抗争到底、和孙权彻底撕破脸的勇气,只能是唯唯诺诺而退。
孙权一见徐盛没有出言反对,当即派手下卫士飞马传令,让孙韶领军过江伏击曹丕大军。
徐盛认为自己这次大丢面子,好在孙权顾忌徐盛的面子,并没有公开下达军令,徐盛当然不会上传下达,整个江东军将领,都不知孙韶是奉命前往广陵。
孙权见徐盛并没有附和自己的意见,对他的沉默以对心知肚明,心中对徐盛不能通权达变很是不满,心里寻思着:等这次战争结束,把徐盛闲置起来。
徐盛丢了面子,没有在外面转悠的心情,吩咐丁奉领军巡视警戒,一个人闷闷不乐待在中军帐,谋划孙韶出战以后的应对措施。
按道理说,徐盛作为主帅,还是要对孙韶的出战表示支持,否则,孙韶的功劳,就真的与他无关了。
刚好,担任巡视警戒的丁奉前来回报:
“徐将军,孙韶引本部三千精兵,悄悄过江去了。”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安徽霍邱县)人。
他年少从军,骁勇善战,武艺超群,有勇有谋,人称.“万人敌“。
丁奉先后从属周瑜、吕蒙、陆逊等大都督帐下,参加过多次大战,他经常与徐盛搭档,虽然两人职位相若,但因为年龄小于徐盛,遇事都是以徐盛做主。
现在徐盛已经脱颖而出,但丁奉还是藏剑鞘中。
尽管如此,丁奉因为勇冠全军,每到作战时,常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而时常负伤。
徐盛、丁奉,都是孙权培养的亲信将领,丁奉的表现虽然没有徐盛抢眼,但孙权也不会亏待自己的亲信,他因功逐渐地升迁至偏将军。
这次徐盛担任主帅,还是用丁奉担当他的副手。
丁奉奉命巡视警戒,看到孙韶领军过江,心知其中必有内情。
丁奉看似勇猛过人,但心眼而可不少。
他看到孙韶大摇大摆领军过江,并没有前去问询、阻拦,而是亲自回营向徐盛汇报。
(本章完)